長得跟水果之王榴槤外觀十分相似的波羅蜜,是東南亞常見的熱帶水果,在台灣的中南部也有種植,每年共有2個產季。不少人第一次看到波羅蜜,除了會誤認它是「刺沒長好的榴槤」外,也不太知道要怎麼辨識熟度、處理跟品嚐,熟了的波羅蜜跟榴槤一樣,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靠近一聞很容易就能聞到,且還沒熟成的波羅蜜,外觀是青綠色的,熟了之後會轉變成黃綠色或黃褐色。
前幾天回去花蓮看外婆,本來想說只有待一日,應該不會被叫去務農,沒想到仍逃不過勞動的命運,沒錯,就是同標題寫的一樣,殺波羅蜜;沒看過這種水果的人大有人在,但看了我前述的描寫,應該不難想像這種像是榴槤表兄弟的東西長什麼樣子。我這種吃水果都要切塊削皮去籽的溫室花朵根本沒能力啊。但硬著頭皮也要試試,畢竟回去白吃白喝不太好意思,權當作鍛鍊一種技能好了。
第一步,他的表皮輕壓可以感覺到偏軟帶點彈性時,就代表已經熟了,若壓不太下去,觸感偏硬,就再多放幾天讓它軟化,或是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到太陽下曬一、兩天,加快變軟的速度。此外,也能拍拍果實,聽它的聲音,比較低沉的代表熟度較高。
第二步,要撥開他的外殼,取出藏在果絲中的果肉跟籽,最好兩手帶上手套,在刀面上抹油後,直接切開,切開後將中間白色的芯去除,取下即可。因為波羅蜜的果實,切開後會產生黏性很強的黏液,沾到手上或刀子上都很難清,帶手套可以防止黏液沾手,以及外層的果皮刺手,油則能避免黏液直接接觸刀面,後續清潔會比較方便。當然這都是比較專業的步驟,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就沒有這麼講究了,切半後直接徒手挖肉,再一粒一粒的把籽挑出,再取出果肉,那種觸感很難形容,尤其是沒有戴手套時,那種味道跟溫度的確不同於平常在超市買的水果。
最後,切了六七顆波羅蜜後,就只待他們入菜了,他的果肉水分含量跟其他種水果比起來偏少,吃起來比較乾一點,咀嚼時口感柔軟]但又帶有一些嚼勁,甜度偏高味道獨特,像是鳳梨加香蕉的綜合版。除了單吃也能入菜,最有名的應該是切小塊放入杏仁豆腐、摩摩喳喳、西米露等甜湯中當配料,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波羅蜜的籽煮熟之後也能吃,最簡單的方法是放入滾水中,最少煮30分鐘後再取出,剝掉外層的皮後就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也能跟排骨、雞肉一起燉煮熬湯。煮熟的波蘿蜜籽,口感鬆軟綿密,類似菱角或栗子。雖然煮過後的波羅蜜不錯吃,但我還是習慣把他當作水果看待,水果切過削過那麼多種,但波羅蜜倒是頭一遭,看我上面對他的描述,相信看到的人絕對理解,這種成就感絕對比切一顆芒果來的高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