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6)-最後的教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我們用前兩篇介紹了大地藝術祭中的三個舞台,這次,我們要來聊的是廢校系列作品。在這些小小的偏鄉聚落中,對於當地人來說,學校不光只是一個提供教育的場所;透過學校各種活動的舉辦,校方、家長與小朋友的共同參與,學校變成了一個活動中心、當地人交流情感的重要場所;甚至,許多小朋友畢業長大之後,他們的下一代還變成了自己的學弟妹,繼續在校園裡面成長與學習。所以,學校這個場域,除了提供教育的功能之外,同時也是乘載了許多人的回憶的載體、該地區的活力來源之一。這也是北川富朗為什麼想運用藝術的手段,想辦法讓越後妻有地區的各所廢校,以不同形式再生與續存下去的原因之一。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大地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以下,NANA濕婦會從眾多廢校再生的藝術創作空間中,選了兩個自己覺得比較有感觸與有趣的來跟大家分享,分別是以舊東川小學校為舞台的《最後の教室》,以及以舊真田小學校為舞台的「鉢&田島征三 絵本と木の実の美術館」。這兩個作品要表達的意念非常相似,但創作的方式卻風格迥異。

兩者相同的特色在於,首先是藝術家皆以當地的廢校作為創作空間;其次是都想讓來訪者感受到過去學生們曾經的回憶;最後則是作品的欣賞方式,並非讓來訪者「站在作品前面」,而是「走進作品之中」實際去體驗。相異之處則是一個走昏暗詭異風格,非常適合鬼月的時候欣賞;另一個則是走清新可愛的立體繪本風格,適合父母親帶著小朋友一起體驗。這一篇,NANA濕婦要先來跟大家分享的是,非常適合大家在鬼月的《最後的教室》,記得關上電燈、躲在被子裡閱讀,然後會怕鬼的朋友,建議可以直接跳過這一篇喔XD。(因為過去曾經被客訴過,所以必須先講警語的NANA導遊XD)

松之山地區 舊東川小學校《最後の教室》/里斯蒂安·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法國

里斯蒂安·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是誰?

里斯蒂安·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是北川先生非常欣賞的藝術家之一,因此自從第一屆(2000年)大地藝術祭開始,便邀請他來參加,並於第三屆(2009年)時於已以廢校的舊東川小學,創作出這個大型的、永久型的作品《最後的教室》。這位藝術家波坦斯基,出生於二戰末期的法國(1944年),但由於父親為猶太人,因此為了生存,波坦斯基不得不跟著家人在地下室過了1~2年的避難生活。當時還幼小的他或許還沒有記憶,但他的生長背景與時空,以及這段生活經驗,都已深入他的潛意識中,並內化在他的作品裡頭。他擅長用隨處可見的物品進行創作,主題都緊扣著「記憶」與「死亡」,除了大家最直覺想到,可以用來回憶的照片之外,他也用穿過的衣服、拖鞋等,他配聽覺、視覺與觸覺等方式來呈現。

走進充滿稻草香的異世界

一走進舊東川小學校的玄關空間,還是個被普通的白色牆面所環繞的空間,這裡擺放著有關藝術家的介紹書籍、過去的作品介紹等,可以讓來訪者對這位藝術家有個簡單的認識。接著,我們會看到旁邊有個黑色幕簾,從這片偶爾隨風飄起的幕簾縫隙中,隱約可以窺見裡頭的黑暗空間。第一次去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我,就在工作人員掀開幕簾、然後把我推進去的那個瞬間,開啟了奇幻之旅。這體驗很像小時候在學校的園遊會中,某些班級會把自己的教室設計成鬼屋體驗,然後同學們明明很害怕,但還是忍不住想進去看看的那種心情。

掀開黑幕之後,由於人眼的視力還無法馬上適應如此劇烈的光線差異,因此會短暫地在黑暗之中迷失方向。此時,耳邊會聽到像是蜜蜂的嗡嗡嗡的聲音、並飄來一陣陣稻草的味道,同時,會有微微的風吹過身旁,眼前唯一的光源,就是飄在空中一點一點像星星一般的鵝黃色燈泡。我小心地往前邁進每一步,就像影片被按下慢動作一樣地緩慢,漸漸地,我可以感受到腳下踩著的應該就是乾枯的稻草,然後,突然之間...「乾!好痛!」。對,我的膝蓋他媽的撞到了甚麼!在微弱的燈光下,我只能瞇著眼加上用觸覺來確認我到底撞到了甚麼,原來是一張長椅,椅子上擺著對正在對我搖頭晃腦的電風扇,這才知道,原來嗡嗡嗡的聲音就是他發出來的。接下來,我決定稍微先停留在原地一下,一方面是因為膝蓋還在痛,另一方面是我想看清楚這個空間到底是怎麼回事。等到視力完全適應黑暗之後,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在的空間是以前這所小學的體育館兼大禮堂。

越來越詭異的走廊

接下來,在場的來訪者都靠著動物的本能(趨光性?),往右前方的微弱光源走去,那是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的底端(如果我有記錯樓層,真的很抱歉),波坦斯基在牆上裝了一座工業用的通風扇,通風扇的背後有著白色的強烈光源照射過來,因此,隨著通風扇的旋轉,整條走廊會忽明忽暗的。一旁牆上掛著一整排的相框,我猜原本應該是歷任校長、主任或是得獎匾額...等的內容,但現在清一色全都變成黑色的畫面(壓克力板?),甚至有時還會在忽明忽暗的光線中,看見自己的倒影映射在相框內(這就是傳說中的被自己嚇死)。在二樓某些教室空間裡,也會再次看到這樣的黑色鏡面相框重複出現,別再被自己嚇到了。

走廊底的工業用的通風扇/照片來源:NANA濕婦

走廊底的工業用的通風扇/照片來源:NANA濕婦

聽見心跳的聲音

摸黑走上二樓,就會遇到波坦斯基的所有作品中,我最愛的一個系列《心跳存檔》。自從2008年開始,波坦斯基在世界各地蒐集人的心跳聲(心臟音),以作為「曾經活著的證明」,他錄下來訪者的心跳聲後,在昏暗且無聲的走廊上撥放,同時,搭配著心跳的低頻節奏與回音,走廊上的鵝黃色燈泡也會跟著一起忽明忽暗地閃爍。走在走廊上,有時候覺得自己的胸口好像會隨著那震耳的心跳頻率產生共振,那是一種很難形容...麻麻的、好像走進了哪個人的心臟裡的感覺。說真的,當下其實不覺得恐怖,反而有一種...很神奇、很有趣的感覺。後來我才知道,這些心跳聲是過去來訪者所留下來的,而且後來波坦斯基也在瀨戶內藝術祭的豊島上,設有這系列作品的常設空間,甚至,我後來也在那裏體驗了如何錄製自己的心跳聲,非常有趣(詳細的內容與過程,我們就留在瀨戶內藝術祭的篇幅裡分享)。

整間小學校共有三層樓,無論是樓梯間或是教室,都只維持了讓大家能安全行走不至於相撞的微弱光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大家很自然地就會放慢腳步,而且因為視覺的功能被降到最低,進而放大了其他感官的知覺能力。因此,在小學裡的各個教室空間裡,波坦斯基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呈現「缺席的人們」的存在,除了剛剛提到的體育館與心臟音之外,還有長得像棺材的透明盒子、鬼影幢幢的房間...等等,非常推薦大家去親自體驗一番。

最後的教室中,隨處可見的微弱光源/照片來源:NANA濕婦

最後的教室中,隨處可見的微弱光源/照片來源:NANA濕婦

作品觀後感想與後記

NANA濕婦很喜歡在走完這個作品之後,跟旅伴們一起討論與分享各自的感想與心得,我發現,有些人會說「好恐怖喔!」、也些人則覺得「悶悶的,喘不過氣」、更有些「長輩們」會拍拍自己的心臟說:「這種作品內容你應該要先說明的啊(帶點責怪的語氣)」,當然也有人說「太有趣了!」...。我想說,這些心得分享也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明明東方哲學思想裡常常談到「無常」這個詞,明明大家都知道人終究難逃一死;但很奇怪的是,我身旁的長輩們都很忌諱談到「死亡」這個話題。

雖然我的父親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一歲左右),就因為車禍而過世,所以我主要是透過照片或是家人的口述來了解他的,也因為在這樣父親「缺席」的人生中,對於死亡這件事情似懂非懂。我的人生就這樣很幸運地,直到了三十幾歲才算是第一次體驗到甚麼叫做面對「死亡」的痛苦,在這之前的我,雖然身旁也有親戚過世,但我總覺得人總有一天得離開,所以自己對於死亡並不畏懼。直到我養了17年的貓過世,我這才知道,我不畏懼的是「自己的死亡」,但我害怕失去的感覺、畏懼那種重要的人事物從此在生活中「缺席」的失落感(或許你會覺得很奇怪,但...恩,我是一個把貓視為比家人、朋友還重要的人,這是我的生長背景造成的,所以...恩,就是這樣)。

在貓咪過世之後,我沒有機會再回去看這個作品,或許當時覺得作品很有趣的我,現在回去會有不同的體會也不一定。同一個作家的作品,在人生中不同的階段去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就像波坦斯基自己也說過,他以前感興趣的是別人的死亡,但他後來更感興趣的是自己的死亡。波坦斯基這位藝術家,很不幸地在去年(2021年)過世,雖然他從此在藝術界中「缺席」了,但我想他所留下的很多作品,就像那些他用來當作創作媒介的照片、衣服或是心跳聲一樣,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持續的陪伴與另一種存在。就如同我留下來的那根被貓咪抓爛的逗貓棒、蒐集了好幾年的貓鬍鬚一樣,他們雖然缺席了,但卻又用另一種方式持續存在於我們的心裡(好了,再說下去我要哭了)。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A濕婦的沙龍
264會員
199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NANA濕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延續上一回,我在古民家跟兩位假人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夜之後 (放心,他們整晚都沒有站起來跟我聊天),早上起床時,竟然就已經開始習慣假人的存在了。用完早餐、跟西岡夫妻道別後,這才繼續踏上了秘境祖谷的探險之旅。這次就來介紹一下,那兩天我在祖谷地區的探險地,或許可以提供大家未來來這裡試膽(?)時,做為參考嘍。
Thumbnail
2025/04/19
延續上一回,我在古民家跟兩位假人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夜之後 (放心,他們整晚都沒有站起來跟我聊天),早上起床時,竟然就已經開始習慣假人的存在了。用完早餐、跟西岡夫妻道別後,這才繼續踏上了秘境祖谷的探險之旅。這次就來介紹一下,那兩天我在祖谷地區的探險地,或許可以提供大家未來來這裡試膽(?)時,做為參考嘍。
Thumbnail
2025/04/05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的深山林內、正常人應該不太會想去,但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還是任性想分享)的小村落-祖谷。
Thumbnail
2025/04/05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的深山林內、正常人應該不太會想去,但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還是任性想分享)的小村落-祖谷。
Thumbnail
2024/05/18
來到禮文島下船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再加上其實我對島上的大賣點-各式各樣的花,以及可以賞花的各種健行路線-沒有特別的執著,所幸就請桃岩莊的工作人員來接我,想說只要在旅宿附近可以看到海的地方走走就好。殊不知,桃岩莊的瘋狂剋藥氛圍,從我一上車就開始啟動了。
Thumbnail
2024/05/18
來到禮文島下船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再加上其實我對島上的大賣點-各式各樣的花,以及可以賞花的各種健行路線-沒有特別的執著,所幸就請桃岩莊的工作人員來接我,想說只要在旅宿附近可以看到海的地方走走就好。殊不知,桃岩莊的瘋狂剋藥氛圍,從我一上車就開始啟動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第二章:梵谷的左耳 梵谷的一生,悲劇、無奈、磨難,他的畫,悲傷、狂熱、激昂。 畫家的手,繪製不朽的名畫,也打造自己的死亡,而他的左耳,至今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團。 那麼,我這樣對老師你說吧! 老師,你的心就像梵谷的左耳,至今還是一個我解不開的謎團。
Thumbnail
第二章:梵谷的左耳 梵谷的一生,悲劇、無奈、磨難,他的畫,悲傷、狂熱、激昂。 畫家的手,繪製不朽的名畫,也打造自己的死亡,而他的左耳,至今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團。 那麼,我這樣對老師你說吧! 老師,你的心就像梵谷的左耳,至今還是一個我解不開的謎團。
Thumbnail
感謝大家選擇又回到這裡,繼續跟著NANA濕婦走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的豊島,這次要帶大家去的,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心臟音檔案室》與《針工廠》。同時,也將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系列文章暫時畫下「逗號」,等之後有機會再訪,一定會再找機會回來與大家分享更多內容喔。
Thumbnail
感謝大家選擇又回到這裡,繼續跟著NANA濕婦走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的豊島,這次要帶大家去的,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心臟音檔案室》與《針工廠》。同時,也將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系列文章暫時畫下「逗號」,等之後有機會再訪,一定會再找機會回來與大家分享更多內容喔。
Thumbnail
之前,我們一起看過了在大地藝術祭中,運用藝術作品與廢校結合的使用案例(最後的教室與繪本美術館);這次,我們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則是在大地藝術祭的「空屋活化」系列作品。重點會放在比較具代表性的案例《夢之家》,同時也會稍微介紹結合了藝術與住宿、飲食的空間如《脫皮之家》與《うぶすなの家(產土神之家)》等。
Thumbnail
之前,我們一起看過了在大地藝術祭中,運用藝術作品與廢校結合的使用案例(最後的教室與繪本美術館);這次,我們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則是在大地藝術祭的「空屋活化」系列作品。重點會放在比較具代表性的案例《夢之家》,同時也會稍微介紹結合了藝術與住宿、飲食的空間如《脫皮之家》與《うぶすなの家(產土神之家)》等。
Thumbnail
這次,我們要來聊的是廢校系列作品<最後的教室>。對於當地人來說,學校這個場域,除了提供教育的功能之外,同時也是乘載了許多人的回憶的載體、該地區的活力來源之一。這也是北川富朗為什麼想運用藝術的手段,想辦法讓越後妻有地區的各所廢校,以不同形式再生與續存下去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次,我們要來聊的是廢校系列作品<最後的教室>。對於當地人來說,學校這個場域,除了提供教育的功能之外,同時也是乘載了許多人的回憶的載體、該地區的活力來源之一。這也是北川富朗為什麼想運用藝術的手段,想辦法讓越後妻有地區的各所廢校,以不同形式再生與續存下去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次我們要來聊聊北川富朗先生,在推動大地藝術祭的過程中,如何逐漸釋懷當地居民們的疑慮,甚至最後還反過來主動願意參與其中,成為大地藝術祭中最佳的推廣大使。同時,也將透過兩個小故事,來看看到底他們是怎麼重拾長輩們的笑容的。
Thumbnail
這次我們要來聊聊北川富朗先生,在推動大地藝術祭的過程中,如何逐漸釋懷當地居民們的疑慮,甚至最後還反過來主動願意參與其中,成為大地藝術祭中最佳的推廣大使。同時,也將透過兩個小故事,來看看到底他們是怎麼重拾長輩們的笑容的。
Thumbnail
好久沒有來方格子分享了,一眨眼下個學期又過了,連暑假都只剩一個月。109年下學期有太多不在計畫內的事發生,如5/18後全台師生改成線上教學學習模式、我家遇到小強侵襲、阿嬤過世、搬家、教師甄試還有學程的申請等等......。一路忙到了現在還沒忙完,方格子也不斷提醒我休耕很久了......
Thumbnail
好久沒有來方格子分享了,一眨眼下個學期又過了,連暑假都只剩一個月。109年下學期有太多不在計畫內的事發生,如5/18後全台師生改成線上教學學習模式、我家遇到小強侵襲、阿嬤過世、搬家、教師甄試還有學程的申請等等......。一路忙到了現在還沒忙完,方格子也不斷提醒我休耕很久了......
Thumbnail
你能想像,在某個時間點後,就無法再回望人生,連一點回望的餘力都沒有。生活一直向前,走到從未想像過的低處,走成現在這個被社會貼滿標籤的樣子。而脆弱畫室,就像伸進黑暗中的一雙手,帶來畫筆和畫紙,緊緊地拉住這些人......
Thumbnail
你能想像,在某個時間點後,就無法再回望人生,連一點回望的餘力都沒有。生活一直向前,走到從未想像過的低處,走成現在這個被社會貼滿標籤的樣子。而脆弱畫室,就像伸進黑暗中的一雙手,帶來畫筆和畫紙,緊緊地拉住這些人......
Thumbnail
甫踏進校門,就聽見從遠處傳來機械運作與歡笑的聲音,穿越走廊來到木工教室的門口,才發現原來是五位蘭州國中的同學正興高采烈地組裝木作聖誕燈,另有兩位專業的導師從旁協助與指導。在寒冷的週末前夕,他們沒有馬上回家,而是留在學校做木工。這裡是是第二回合設計的基地「台北市蘭州國中」。
Thumbnail
甫踏進校門,就聽見從遠處傳來機械運作與歡笑的聲音,穿越走廊來到木工教室的門口,才發現原來是五位蘭州國中的同學正興高采烈地組裝木作聖誕燈,另有兩位專業的導師從旁協助與指導。在寒冷的週末前夕,他們沒有馬上回家,而是留在學校做木工。這裡是是第二回合設計的基地「台北市蘭州國中」。
Thumbnail
「有些緣分是一刻都不容緩的,或許僅是錯過了某一秒,我們便可能不曾相遇。」
Thumbnail
「有些緣分是一刻都不容緩的,或許僅是錯過了某一秒,我們便可能不曾相遇。」
Thumbnail
老實座落在小路裡的舊醬油公會辦公室,在2019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由比利時藝術家Hans Op Beeck改變了它存在的方式。他將無以言喻的低調裝進純樸的建築裡,成為了我的心頭好之一。
Thumbnail
老實座落在小路裡的舊醬油公會辦公室,在2019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由比利時藝術家Hans Op Beeck改變了它存在的方式。他將無以言喻的低調裝進純樸的建築裡,成為了我的心頭好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