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9)-夢之家、 脫皮之家、 產土神之家

2022/09/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之前,我們一起看過了在大地藝術祭中,運用藝術作品與廢校結合的使用案例(最後的教室與繪本美術館);這次,我們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則是在大地藝術祭的「空屋活化」系列作品。重點會放在比較具代表性的案例《夢之家》,同時也會稍微介紹結合了藝術與住宿、飲食的空間如《脫皮之家》與《うぶすなの家(產土神之家)》等。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大地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松之山地區《夢之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前南斯拉夫】

越後妻有地區因為人口老化與外移的影響,導致當地留下許多無人使用的空屋,這些空屋的主人早已移居到都市地區,有些還會偶爾回來維護整理;但比較多的是因為屋主無法負擔老屋的拆除費用,因而任其在冬天時被厚重的雪覆蓋、夏天時雜草叢生。這些早已無人居住的老屋就這樣隨著時間變遷而日漸頹傾,整個村落也因此越來越沒有活力。因此,大地藝術祭的執行團隊,推出了「活化空屋」的企劃,協助當地100多戶的空屋陸續重建,並以藝術結合老屋空間的方式,盡可能將這些地方的記憶保存下來,甚至是延續到未來。而這次我們要聊的《夢之家》,就是第一屆大地藝術祭中,活化空屋計畫的早期作品。
百年老屋
當時藝術家來到這裡的時候是冬天,她在大雪之中巡視過好幾棟老屋之後,最後選上了這一棟位於松之山地區的百年老屋。當時的屋主是一位已經移居到東京的老奶奶,平時屋子都沒有人住,她只有中元祭祖時才會回來一下。但我們都知道房子就是要有人住才不會壞,因此大地藝術祭的執行團隊便跟老奶奶商量,將這一棟老屋承租下來,除了讓藝術家的作品進駐之外,也將規劃成大地藝術祭的住宿設施之一。對於屋主的老奶奶來說,這樣的方式能讓她節省一些照顧房屋的成本;對於來訪者來說,可以在老屋的空間裡,感受雪國才有的老屋風格,並體驗國際級藝術家的作品;對於當地人來說,則可以減緩當地老屋迅速消逝、城鎮老化的速度,算是一個三贏的做法。
一開始,作品的管理與維護是由大地藝術祭的志工團隊來協助,後來則轉由當地人接手。他們逐漸將這棟老屋與藝術作品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並將其視為是自己家鄉的重要資產與共同回憶,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即便一度因為2011年的大地震造成嚴重損壞,最後也靠著當地居民一起同心協力地將作品與建築修復回來。

充滿傳奇故事的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

被邀請來創作《夢之家》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是一位前南斯拉夫出身的行為藝術家。有人以「西方行為藝術教母」來形容她,聽說就連Lady Gaga都來跟他學習,也曾在2014年的《時代雜誌》中,被選為世界上百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相較於之前我們提到的其他藝術家,他們分別用使物品、照片、心跳、繪本、漂流木、人形鋼板、光線...等等各式各樣的媒材來進行創作;瑪莉娜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創作媒材,就是「她自己的身體」。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夢之書》/照片來源:網頁資訊
瑪莉娜是一位有非常多創舉與傳奇故事的藝術家,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她與德國藝術家烏雷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倆人曾經是一對令人稱羨的藝術家伴侶,不僅相戀時共同創作出不少行為藝術表演,就連分手都要用很行為藝術的方式分手。1988年,他們兩個人相約到萬里長城的兩端,花了三個月,步行了將近1000公里,兩人在長城上相遇、擁抱、然後別離、各自往不同方向走去(有沒有需要這麼藝術!?)。除了這個「作品」在當時(1988年)曾經轟動一時之外,後來(2010年),她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大規模回顧展的同時,也發表了另一個非常著名的行為藝術表演(作品?)-《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瑪莉娜表演非常簡單,就是在兩個半月的展期間,她每天都到展場去,坐在椅子上八個小時跟你對看,起初美術館的人還不太看好,想說到底是會有誰想來跟妳大眼瞪小眼?結果,沒想到一開展後,開展後從館內到館外大排長龍,有好多人甘願排隊幾個小時,只為了來跟瑪莉娜妳看我我看妳「一分鐘」。最終,這場回顧展創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開館以來,觀展人次的最高紀錄。在這兩個半月的展期之間,最高潮的那一分鐘,就是她與舊情人(就是在長城上分手的那位烏雷先生)在展場中(作品表演中)無預警地重逢的那一分鐘。
NANA濕婦雖然沒有去到現場,但我實在是太好奇這段的故事了,所以就上網找到了下面這段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點開來看看。在這段影片中,除了可以看到他們當年在長城上分手的畫面之外,也能看到他們兩人坐在MOMA的大廳中互相看著對方的這一幕。在短短的一分鐘裡面,兩人沒有甚麼對話,幾乎只有眼神的交流,烏雷好像用眼神在跟她說些甚麼,瑪莉娜流下眼淚,烏雷點點頭。瑪莉娜的情緒似乎越來越激動,但她自始至終都沒有站起來,只是伸出了雙手,兩人手握著手沒多久就放開,接著繼續看著對方;最後,烏雷就像其他的來訪者一樣,時間到了便起身離開。看著看著不知道為什麼,濕婦我也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夢之家》:如同棺材一般的造夢空間

瑪莉娜這種以「身體行為」作為創作媒材的行為藝術,跟我們普遍所認知的「有具體形象」的物質藝術不同,它不會像畫作、雕塑作品那樣永遠都在那裏等你。她所創作的表演藝術,反而比較像音樂,必須要(1)觀者與表演者同時在場(很多時候,觀者也是表演者,就如同她在MOMA裡發表的《藝術家在場》一樣),且(2)需要給她「足夠的時間」,這場藝術表演才得以完成。同時,她也慣以換裝、磁力場、水晶或礦物淨化等一系列儀式性與靈性的手法,讓觀者體驗並參與在她的行為藝術表演之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連結,她在TED演講中所提到的作品概念)。因此,與其說她在《夢之家》裡創作了一個藝術品,倒不如說她只是打造了一個行為藝術的空間,並準備好所有你會用到的道具,唯有等你來到了現場,並花上一晚的時間停留於此,在這個當下,這場藝術表演才算完成。現在乃至於未來,也必須透過陸續來訪的觀者(=表演者),將這場表演持續下去。
(補充說明:瑪莉娜在TED的演講,從她的描述中可知,這場表演藝術必須有足夠的體驗時間,同時也須由每位來訪者在行為上的配合,才得以完成。)
《夢之家》中,具有磁力的睡袋衣/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網
具體來說,瑪莉娜在《夢之家》裡,幫大家準備了甚麼道具呢?
  • 一套具有磁力的睡袋衣;
  • 一個像棺材般的造夢空間;
  • 一顆能調整能量的黑曜石枕;
  • 一本記錄夢境的「夢の本(夢之書)」;
最後,就只差來這裡過夜作夢的你/妳,便能完成這場表演藝術了。
《夢之家》中,如同棺材一般的造夢空間/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網
瑪莉娜將這棟百年老屋分為紅、藍、綠、紫等四個色系的房間,入住後,每個人必須先在放有草藥水的銅製浴缸裡洗澡淨身。接著,換上對應不同色系的睡衣,這個睡衣其實本身就是個人形睡袋,所以穿上之後不必再蓋被子,而且衣服上有磁力場設計,可以消除空姐頂摳摳的疲憊感(好啦,這是我自己猜的功能?)。穿好壽衣(阿,是睡衣)之後,就可以入殮了(喂!?),我是說...就可以爬進她在每個房間裡為大家準備好、很像棺材的「床」裡,把頭枕在黑曜石枕上,一邊感受著礦物散發的自然能量入睡。隔天起床後,就可以把夢境寫進她幫大家準備好的「夢之書」裡頭。
瑪莉娜與大地藝術祭在《夢之家》開放10幾年後,從夢之書中所記錄下的1862個夢境中,精選出了100個夢境,並加上《夢之家》創作紀錄,包括參與人士的筆記、照片,以及各界名人寫下關於夢境的隨筆等內容,最終正式出版了《夢之書》。如此一來,每位來住宿過的參訪者,也都成為了夢之家的參與者與表演者之一。

其他的空屋利用案例

自從第一屆大地藝術祭(2000年)的《夢之家》,開啟了空屋再生計畫之後,加上之前我們提過當地因為2004年的一場大地震,使得藝術祭團隊與當地居民的關係一口氣拉近了不少,因此,從那時候開始便有更多的空屋空間,可以開放讓不同的藝術家進駐創作。

1.《脫皮之家》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位於星峠(ㄑ|ㄚˇ)村旁《脫皮之家》,就是用當地一間近200年的「豆腐店」空屋來進行創作。鞍掛純一老師帶領著日本大學藝術學系雕刻組的學生,從整理與清掃老屋環境開始,後來則陸陸續續加入不同科系的學生、上班族等志工一同參與。他們並沒有常駐在越後妻有,而是每個周末往返東京與新潟的通勤方式,前後總共花了兩年半的時間,住宿在這超過160天,多達3000人參與,最後才得以完成這個作品。老屋空間裡從木屐、桌子、門框、樑柱、壁櫥、地板、牆壁...舉凡是木造的部位,全都以雕刻刀一刀一刀手工雕刻,幫他們脫了一層皮。這樣的創作過程,不僅僅是讓老屋脫胎換骨,更象徵著這些學生們透過這個計畫的參與,蛻變的一個過程。如果你現在就在這個空間裡,下面有兩個小彩蛋提供給大家:(1)可以仔細觀察看看每一條刻痕的方向,是不是都很一致地右上左下呢?這些刻痕就像生物一樣,最後會匯集到同一個點上,大家可以找看看最後的匯集點在哪裡喔XD;(2)《脫皮之家》坐落的星峠村,原本就以壯觀的梯田景觀聞名(星峠の棚田)的地方,這裡可是許多攝影高手的拍攝願望清單之喔。所以如果來到《脫皮之家》,找路之餘,也別錯過了沿途的梯田景色。

2.《うぶすなの家(產土神之家)》

另一個我覺得非常有味道的空屋再生空間是位於願入村的《うぶすなの家(產土神之家)》,這裡的「產土神」,指的是日本守護土地的神祗(相當於我們的土地公?);而屋內的作品顧名思義全部都是以「土」這個原料所燒製而成的陶瓷器為主。這裡原本是一個只有五戶人家的小村落,而這棟老房子原本是有人居住的,但因為2004年大地震的影響而導致地基鬆動,使得原屋主不得不搬到十日町市區生活。大地藝術祭團隊覺得這棟房子就這樣空掉了很可惜,於是便請來木造民宅的專家協助修復,並請來八位日本各地的陶藝家,將這裡打造成一棟用陶瓷器「構成」的房屋。他們希望陶瓷器不只是被當作裝飾品擺在空間裡,而是可以作為可以實際使用的藝術品,充斥在整個老屋空間裡,從手上拿來吃飯的陶瓷器餐具、浴缸(信樂燒)、洗手台(益子燒),甚至就連煮飯的灶台與煙囪都是陶瓷器做成的。來訪者不只可以進來參觀作品,甚至還可以在這裡享用午餐與住宿一晚,透過直接與陶瓷器的接觸,感受到自古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溫度。只在這裡用過餐的我,雖然沒能有機會入住,但卻曾經跟旅伴們一起在這個空間裡享用著當地媽媽們的料理,過程中聽著他們聊著每年要花很多力氣幫老房子除雪、打掃,藝術祭期間則必須忙著張羅各式各樣的料理,用餐期間還得跟我們一起帶動唱XD,雖然這一切都很忙碌,但也都很開心。最後要離開時,她們在巴士後面對著我們微笑揮手的畫面,到今天都還很讓我難忘。
《うぶすなの家(產土神之家)》的媽媽,微笑揮手與我們道別/照片來源:NANA濕婦
礙於篇幅的關係,以上NANA濕婦僅能就我自己曾經造訪過,印象比較深刻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來跟大家做分享,其他還有許多有趣的作品空間,就等大家自己來發現與體會嘍。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2會員
167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