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個人的藝術祭】~13~白色蟻窩與我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代藝術團體「目」於2016年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時將以一戶廢棄民宅做為創作基地,作品「迷路之街~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就此誕生。這個設置在在家屋密集處,外觀以無害的普通古民宅為掩飾的大型裝置藝術,實際上卻是個令人癡迷、會莫名被吸入的迷幻地上蟻窩。
迷路的城鎮~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 目    2016

迷路的城鎮~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 目 2016

在諾大的小豆島上,一轉進細密如蜘蛛網般的土庄地區街道,瞬間會誤以為自己是誤入夢幻仙境的愛麗絲,方向感無預警地消失,自信縮小成螞蟻,徬徨的旅人彷彿是網上的獵物,只能無助地掙扎。


現代藝術團體「目」於2016年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時將以一戶廢棄民宅做為創作基地,作品「迷路之街~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就此誕生。這個設置在在家屋密集處,外觀以無害的普通古民宅為掩飾的大型裝置藝術,實際上卻是個令人癡迷、會莫名被吸入的迷幻地上蟻窩。


我換上工作人員提供的室內專用鞋,緩緩踏上不知是石灰還是塑製材料塗製而成的純白空間,好似進入某人內心窺視般,腳底怵怵忐忐,心底惴惴不安。實際上我無法窺探到太多的隱私,即便已經深入蟻穴,但只能從中獲得一戶窗,或一道光。


過剩的留白殘影在眼裡許久,一離開白色蟻窩便開始掛慮世俗汙濁了這屋子的純淨。人免不了想要從中挖掘更多屬於私密的顏色,只是若靠得太近、挖得太深,白以外的顏色便顯得過於沉重。人與人之間的留白多一點,關係或許會更輕鬆一些。


在地居民帶著小孩準備走進純白迷宮

在地居民帶著小孩準備走進純白迷宮

舊屋裡原本的拉門

舊屋裡原本的拉門

原本就存在的浴缸和窗

原本就存在的浴缸和窗

必須彎著腰才能通過的小隧道

必須彎著腰才能通過的小隧道

明明感覺還在一樓,窗外望去卻是二樓的風景。

明明感覺還在一樓,窗外望去卻是二樓的風景。

又是一個更需要腰力的小隧道

又是一個更需要腰力的小隧道

隧道中途牆上的和風花紋布樣,猜測應是舊屋原有的壁櫥。

隧道中途牆上的和風花紋布樣,猜測應是舊屋原有的壁櫥。


#目[mé]是由藝術家荒神明月、藝術總監南川憲二和策畫人增井宏文所組成的現代藝術團體→FB:https://www.facebook.com/mouthplustwo/

=====

★歡迎訂閱《日本旅後,喃喃隨筆》專題→https://vocus.cc/japan_travels_essai/ho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戀青春的老少女
44會員
137內容數
首次海外旅行之地即是日本,在東瀛各地所留下的記憶仍舊溫熱。 每年持續累積里程,每次必努力留下任何喃喃所感之語。
2020/07/14
犬島精煉所美術館是藝術家柳幸典和建築師三分一博志合力活用大自然,將近代化產業遺產的銅礦精鍊所遺跡再生後的美術館。特別使用犬島上的石材和原本精煉所殘留下來的廢銅爐磚,以越少的再造行為降低對環境的負荷,盡量保留遺跡的原樣。
Thumbnail
2020/07/14
犬島精煉所美術館是藝術家柳幸典和建築師三分一博志合力活用大自然,將近代化產業遺產的銅礦精鍊所遺跡再生後的美術館。特別使用犬島上的石材和原本精煉所殘留下來的廢銅爐磚,以越少的再造行為降低對環境的負荷,盡量保留遺跡的原樣。
Thumbnail
2020/07/01
本藝術家淺井裕介在幾乎無人問津的犬島廢地上,透過獨特的宇宙觀,毫不浪費空間似地填滿自己的意念,像是個執念滿溢的詐欺愉快犯,能夠瞞上一位鑑定師的眼睛就心滿意足。
Thumbnail
2020/07/01
本藝術家淺井裕介在幾乎無人問津的犬島廢地上,透過獨特的宇宙觀,毫不浪費空間似地填滿自己的意念,像是個執念滿溢的詐欺愉快犯,能夠瞞上一位鑑定師的眼睛就心滿意足。
Thumbnail
2020/06/06
中之谷東家是日本建築家妹島和世2010年時,原本建給為了瀨戶內海藝術祭而到訪犬島的遊客休息用的。這座看來像是個臨時迫降的飛碟,在被熱氣壟罩的島上,簡直是沙漠裡的綠洲。
Thumbnail
2020/06/06
中之谷東家是日本建築家妹島和世2010年時,原本建給為了瀨戶內海藝術祭而到訪犬島的遊客休息用的。這座看來像是個臨時迫降的飛碟,在被熱氣壟罩的島上,簡直是沙漠裡的綠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週末久違前往位於萬華的剝皮寮,本來是為了看無家者書寫為主題的<大人的寫寫字>,卻先撞進了脆弱畫室的<來到夢之島>這個貧窮經驗者的藝術創作展,被感動地一塌糊塗。
Thumbnail
  週末久違前往位於萬華的剝皮寮,本來是為了看無家者書寫為主題的<大人的寫寫字>,卻先撞進了脆弱畫室的<來到夢之島>這個貧窮經驗者的藝術創作展,被感動地一塌糊塗。
Thumbnail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Thumbnail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Thumbnail
來到這座島嶼四年,我似乎墜入一種虛妄的語境之中,頻密地出現幻聽、幻象與複寫的夢境。隨著每次不足兩小時的航線,兩個城市的氣味和光影不斷交錯重疊,兩種截然不同的節奏正劇烈地撕裂再結合,持續折磨著我游離在外的心靈,像掏空肺部的氣息,置換成一批嶄新的氧氣,為你的心靈作一次次的變裝。最終我認為我長出了一雙精靈
Thumbnail
來到這座島嶼四年,我似乎墜入一種虛妄的語境之中,頻密地出現幻聽、幻象與複寫的夢境。隨著每次不足兩小時的航線,兩個城市的氣味和光影不斷交錯重疊,兩種截然不同的節奏正劇烈地撕裂再結合,持續折磨著我游離在外的心靈,像掏空肺部的氣息,置換成一批嶄新的氧氣,為你的心靈作一次次的變裝。最終我認為我長出了一雙精靈
Thumbnail
MAISONdes是一間架空的公寓,由生活在同個時代的創作者們聚在一起,以在其他地方無法實現的合作,創作出各個房間的歌曲。
Thumbnail
MAISONdes是一間架空的公寓,由生活在同個時代的創作者們聚在一起,以在其他地方無法實現的合作,創作出各個房間的歌曲。
Thumbnail
當初投稿新月徵文比賽時我投了一篇愛情和一篇靈異故事,兩篇都入圍,而愛情得到首獎,目前正改寫為長篇中。但靈異篇的見微知著仍是我個人很喜愛的故事,靈感來自我無聊時偷看貓眼孔的經歷,當然沒有凶殺案發生,純是村婦自己的幻想,人都有偷窺欲,但看見不該看的東西時,究竟該呼救還是視而不見以自保。 1 凌晨一點。
Thumbnail
當初投稿新月徵文比賽時我投了一篇愛情和一篇靈異故事,兩篇都入圍,而愛情得到首獎,目前正改寫為長篇中。但靈異篇的見微知著仍是我個人很喜愛的故事,靈感來自我無聊時偷看貓眼孔的經歷,當然沒有凶殺案發生,純是村婦自己的幻想,人都有偷窺欲,但看見不該看的東西時,究竟該呼救還是視而不見以自保。 1 凌晨一點。
Thumbnail
建築硬體的必然生命週期,以及當整個區域因邊緣化而沒落,往往在硬體聚落成為廢墟前,其中活性網絡關係在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在不可見的狀態中成為另一種廢墟,這是「穿孔」最容易被檢驗的接近於敗壞的第一個意涵。
Thumbnail
建築硬體的必然生命週期,以及當整個區域因邊緣化而沒落,往往在硬體聚落成為廢墟前,其中活性網絡關係在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在不可見的狀態中成為另一種廢墟,這是「穿孔」最容易被檢驗的接近於敗壞的第一個意涵。
Thumbnail
老實座落在小路裡的舊醬油公會辦公室,在2019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由比利時藝術家Hans Op Beeck改變了它存在的方式。他將無以言喻的低調裝進純樸的建築裡,成為了我的心頭好之一。
Thumbnail
老實座落在小路裡的舊醬油公會辦公室,在2019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由比利時藝術家Hans Op Beeck改變了它存在的方式。他將無以言喻的低調裝進純樸的建築裡,成為了我的心頭好之一。
Thumbnail
現代藝術團體「目」於2016年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時將以一戶廢棄民宅做為創作基地,作品「迷路之街~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就此誕生。這個設置在在家屋密集處,外觀以無害的普通古民宅為掩飾的大型裝置藝術,實際上卻是個令人癡迷、會莫名被吸入的迷幻地上蟻窩。
Thumbnail
現代藝術團體「目」於2016年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時將以一戶廢棄民宅做為創作基地,作品「迷路之街~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就此誕生。這個設置在在家屋密集處,外觀以無害的普通古民宅為掩飾的大型裝置藝術,實際上卻是個令人癡迷、會莫名被吸入的迷幻地上蟻窩。
Thumbnail
2010年,日本藝術家川島猛和Dream Friends團隊一同在男木島的舊民宅裡,將累積十多年的黑白萬花筒圖樣作品,全數毫無保留、幾無疏漏地從天花板四面展開,延伸到地板、每個角落。一進到屋內,立即會被數千數萬的圖案紋路包圍,讓人感到窮及末路、無處可逃。
Thumbnail
2010年,日本藝術家川島猛和Dream Friends團隊一同在男木島的舊民宅裡,將累積十多年的黑白萬花筒圖樣作品,全數毫無保留、幾無疏漏地從天花板四面展開,延伸到地板、每個角落。一進到屋內,立即會被數千數萬的圖案紋路包圍,讓人感到窮及末路、無處可逃。
Thumbnail
想起頂改𨑨迌的記持,講甲假仙咧,是頂改的流浪,跤步拖提按漉糊糜路的盡尾對我這爿面行來,猶留賰喘氣聲沓沓滴滴提醒我彼改𨑨迌的過程、遭遇、心情和蹊蹺的收成。
Thumbnail
想起頂改𨑨迌的記持,講甲假仙咧,是頂改的流浪,跤步拖提按漉糊糜路的盡尾對我這爿面行來,猶留賰喘氣聲沓沓滴滴提醒我彼改𨑨迌的過程、遭遇、心情和蹊蹺的收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