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品牌】洲南鹽場-在地鹽之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台灣百年曬鹽工法復興

自17世紀移墾的鄭氏王朝開闢鹽田導入日曬技法以來,「天日曬鹽」便是台灣在地的主要產鹽方式,西南沿海一帶也成為島上的產鹽重鎮。瑩白的鹽巴疊成小山,遠看宛如雪堆,在炙熱的太陽下閃閃發光,非常魔幻。不過自從21世紀初台鹽宣布廢曬,現在台灣僅存的鹽場多以觀光及教育功能為主,如台南的七股鹽山及北門井仔腳,以獨特的地景保留過往的人文軌跡。

raw-image

闢建於1824年的洲南鹽場位於嘉義布袋,曾是台灣六大鹽場之一,在台鹽廢曬後,則由地方的「布袋嘴文化協會」進駐,於2008年開始整理荒廢的鹽田,找回老鹽工來翻修,延續天日曬鹽的技藝,重現曾經在此興盛超過百年的傳統產業。

除了重新啟動曬鹽,協會總幹事蔡炅樵更重視在地環境的永續發展,他結合環境教育,帶領訪客走進鹽田,說明海水變成鹽的過程:「『水地風光人曬鹽』,引來海水進入土地,在季風與陽光的作用下,才曬出鹽巴,也就是說曬鹽是人與環境友善互動的結果。」

raw-image

一般食鹽多以電透析製法產成,晶體細碎鹹味單一。透過日照結晶而成的海鹽,則因海水礦物質成分及微生物差異而衍生出各種滋味,受到氣候、季節、潮汐的影響,不同區域、不同時節曬出的鹽,皆凝結著一地一時的獨特風土。

鹽裡的鑽石:鹽之花

鹽花來自於長時間曝曬於日光下的鹽田,海鹽在結晶沈澱的過程中,會有部分在鹵水的析出,形成薄透的中空晶體,細緻輕盈如雪花而被稱為鹽之花 Fleur de Sel。鹽花形成不易,且需仰賴人工在其沈澱前搶時間採收,於是珍稀昂貴。

raw-image

未經過人工純化、自然形成的鹽花,保留著海水的礦物質,結構輕脆、滋味豐富有層次。洲南鹽場自2020年起,依循著節氣推出3款限量的「旬鹽花」系列產品:小滿、夏至、秋分,集結特定時間內採收的鹽花,讓人從舌尖感受時空的獨到風味。

2021年春季台灣大旱,久日未雨卻讓鹽田裡的微生物恣意長成,當年五月底小滿收成的鹽花於是揉和了南台灣豔陽的豪爽熱烈,輕灑在料理上提味如引信點燃食材的鮮美,在口中爆發絢麗煙火。

raw-image

洲南鹽場

地址:嘉義縣布袋鎮龍江里新厝仔402號
品牌網站:https://taiwansalt.com
線上通路:誠品線上上下游市集PEKOE食品雜貨鋪

首圖來源:洲南鹽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皮的沙龍
5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2003年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提到「地球上有生命,生命需要食物,而鹽能讓食物更美味。食物和生命都要加鹽才會更有滋味。」鹽用對了地方,人生才有滋味。1818年開設的《井仔脚瓦盤鹽田》默默為我們提供畫龍點睛的味道,如同電影裡經營香料店的外公瓦西里,讓我們獲得「在生命裡加油添醋的啟發」。
Thumbnail
2003年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提到「地球上有生命,生命需要食物,而鹽能讓食物更美味。食物和生命都要加鹽才會更有滋味。」鹽用對了地方,人生才有滋味。1818年開設的《井仔脚瓦盤鹽田》默默為我們提供畫龍點睛的味道,如同電影裡經營香料店的外公瓦西里,讓我們獲得「在生命裡加油添醋的啟發」。
Thumbnail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Thumbnail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Thumbnail
位於嘉義布袋的洲南鹽場,重現曾經在此興盛日曬海鹽傳統,並依循著節氣推出3款限量「旬鹽花」產品,集結特定時間內採收的鹽花,讓人從舌尖感受季節旬味。
Thumbnail
位於嘉義布袋的洲南鹽場,重現曾經在此興盛日曬海鹽傳統,並依循著節氣推出3款限量「旬鹽花」產品,集結特定時間內採收的鹽花,讓人從舌尖感受季節旬味。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風土美食動手做」- 朱美虹老師選用自家生產的稻米,蒸熟之後均勻撒上菌粉,經過時間的發酵轉變成米麴,加上洲南海鹽以及開水之後,利用三種原形材料,能夠變化出什麼樣的魔法料理呢?在這堂鹽麴手作線上課程中,美虹老師不藏私傳授製作心法,讓學員們一步一步地完成鹽麴。
Thumbnail
「風土美食動手做」- 朱美虹老師選用自家生產的稻米,蒸熟之後均勻撒上菌粉,經過時間的發酵轉變成米麴,加上洲南海鹽以及開水之後,利用三種原形材料,能夠變化出什麼樣的魔法料理呢?在這堂鹽麴手作線上課程中,美虹老師不藏私傳授製作心法,讓學員們一步一步地完成鹽麴。
Thumbnail
山柚科約12屬38種分布全球熱帶地區,台灣過去僅山柚屬一個單型屬;2020年10月台灣中部苗栗低海拔地記錄了一個新屬山柑藤屬,使其家族成員增加為2屬2種。山柚台灣分布南部低海拔森林中,特別是在恆春半島,尤其沿海地區相當常見,多生長在開闊次生林和乾燥季風林內,木質堅硬細緻,可供雕刻,嫩葉、果實可食用。
Thumbnail
山柚科約12屬38種分布全球熱帶地區,台灣過去僅山柚屬一個單型屬;2020年10月台灣中部苗栗低海拔地記錄了一個新屬山柑藤屬,使其家族成員增加為2屬2種。山柚台灣分布南部低海拔森林中,特別是在恆春半島,尤其沿海地區相當常見,多生長在開闊次生林和乾燥季風林內,木質堅硬細緻,可供雕刻,嫩葉、果實可食用。
Thumbnail
ㄧ小貝手拿繪本《鹽山》 《鹽山》說的是台灣鹽業的故事,以七股鹽場為主軸,介紹鹽田的演變、鹽工的工作、曬鹽技術、鹽警工作、產業演變等。 大排長龍的人要爬鹽山 七股鹽場是台灣鹽業史上最年輕的曬鹽場,歷經日人株式會社與國民政府的開發與經營,成為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曬鹽場,也曾是我國工業用鹽重要的生產地,惟
Thumbnail
ㄧ小貝手拿繪本《鹽山》 《鹽山》說的是台灣鹽業的故事,以七股鹽場為主軸,介紹鹽田的演變、鹽工的工作、曬鹽技術、鹽警工作、產業演變等。 大排長龍的人要爬鹽山 七股鹽場是台灣鹽業史上最年輕的曬鹽場,歷經日人株式會社與國民政府的開發與經營,成為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曬鹽場,也曾是我國工業用鹽重要的生產地,惟
Thumbnail
你到訪過台東縣長濱鄉嗎?在我記憶中,只記得歷史課本上的長濱史前遺址,還有八仙過海傳說的八仙洞,台北俗如我,對這裡的認識淡薄;但事實上,在這片靠山面海,得天獨厚的土地上,正有一群人群聚一起,重返鄉野,要打造台東縣第一個農事與創作結合的生活聚落——長濱野市集。
Thumbnail
你到訪過台東縣長濱鄉嗎?在我記憶中,只記得歷史課本上的長濱史前遺址,還有八仙過海傳說的八仙洞,台北俗如我,對這裡的認識淡薄;但事實上,在這片靠山面海,得天獨厚的土地上,正有一群人群聚一起,重返鄉野,要打造台東縣第一個農事與創作結合的生活聚落——長濱野市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