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米養百種人,一件事帶多風向,今天想發一篇生活週遭的朋友,對於催眠的態度及想法。朋友區分類型如下:
這類人格特質的朋友,對於催眠議題,即便這是他們的陌生領域,仍然願意在當下以平常心跟你互動交流,你會明確感受到他們的誠懇及不帶批判性,交談的過程中,互相保有尊重的立場,甚至最後還會親自體驗一次催眠的真實感受,整體而言,是一場良性的人際互動。
每次遇到這類型的朋友,肚子都有一股悶氣,社會上存在的刻板印象實在太多了,常常聽到一句『催眠是假的,騙人的』,我問『你怎麼知到呢?』,他們會說『因為大家都這麼說,而且你看那個XX新聞、XX論壇什麼的』,我再問『那你有試過催眠嗎?』他們回『沒有』,我『......???』。
這類型的朋友,偶爾讓我心累,可能是因為他們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態,常常會聽到什麼『可是A說催眠、可是B說催眠』的公式,結尾還會再加一句『催眠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啊?』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今天你跟他說一個版本,他隔天他就會拿另外一個版本,循環到當你委婉的建議他去親自體驗時,他還會再來一句『可是....』
回溯我2018年做了一次催眠,也是直到2022年的今年初期,才算是真正得到了驗證,而這驗證的過程對我個人而言,當然也是一連串的共時性發生,更少不了生命事件的輔助。這期間,我的某一片段催眠畫面,是一個我從未去過的地方,不經意間透過網路視頻的Youtuber才明白,原來那個催眠畫面是真的存在於某個階段及某個文化,到後來也藉由這位Youtuber解鎖了許多畫面的訊息。
但依照過去的經驗,當我認真性的回答:『催眠是一種技術療法,能夠協助被催眠者進入自己的潛意識,挖掘內心深層的恐懼及問題背後的根源.....;催眠是一種療程,不一定單次就見效,還會受到不可控的因素影響....』就會發現,大多數的朋友對這樣說法沒興趣,他們想聽的是你對於真假的二元性立場。
『所以你覺得,催眠是真的嗎?那你做過催眠嗎?有看到畫面嗎?所以你看到什麼畫面?有沒有可能是你幻想出來的?你看到了幾世?你前世是什麼身分?族繁不及備載...』
基本上就會察覺到,多數的朋友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取勝。還有一種是八卦心態,『那個XXX,他說他催眠看到哪些畫面耶....』。這邊其實都能夠感同身受,因為自己也會有好奇及八卦的心,但比較不認同的是那種要聽又帶批判性的朋友類型,就算沒有實際用言語表達出來,還有肢體語言可以辨別,甚至對於某些高敏感體質族群的人來說,很容易察覺到表裡的不一致性。
『所以催眠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呀?』
我認為催眠是真的,這來自於我個人的體驗,不過在我未接觸催眠之前,也是抱著繳智商稅的心態去做嘗試,不去不知道,一去不得了,與其在原地打轉,不如親自體驗來的實在,不論花錢體驗買的是值得還是後悔,皆是一種生命經驗。
保持開放及接納的心態,才是懂得尊重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