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光客運不直奔基隆港海洋廣場,輾轉高架橋繞彎回抵火車北站落腳時,便提醒了我今晚的大規模交通管制。終於,歷經疫情,基隆再度迎來闊別許久的年度盛會:「鷄籠中元祭」。
鷄籠中元祭源自清代的族群紛爭「漳泉械鬥」,由唐山過台灣,以命相搏,度過「黑水溝」的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入墾基隆後仍繼續爭奪有限的經濟資源,積怨日深,繼而以籍貫為依歸發生武裝衝突,事態擴大,難以收拾下引起反思,為何不「用陣頭取代人頭」,同時奉祀超渡雙方死難冤魂。至此,自1855年起,便展開這場飽含人文關懷的大型民俗祭典。
中元祭中,嘉年華般的封街遊行,燦爛煙火下的海濱放水燈,既照顧芸芸眾生,更引渡四方遊魂,都在黃氏宗親會的熱情籌辦下順利舉行,但祭典尚未落幕,中元節當天繼續以流水席普渡桌「金松宴」款待「老大公」。
中正公園上,燈火點綴的主普壇光芒四射,宴會盛大展開,由五方引魂童子引導老大公入場,「大士爺」督導維持秩序,宴席外還設有紙扎的沐浴亭、同歸所等供盥洗歇息,一旁的金紙、銀紙甚至國際化到以美金呈現,全是中元普渡的伴手禮,秀出基隆另類的國際化一面。
普渡除擺滿菜餚的葷素桌,另有引人注目,花樣百出的米雕,將各種宗教故事、飛鳥走獸栩栩如生地端上供桌,更特別的是竟有「西洋桌」,透過牛排、法國麵包等西式料理,以饗清法戰爭的西洋孤魂,徹底展現基隆人的親切貼心與台灣人的滿滿人情味。
供桌佳餚的最後則是一鍋清水內一把空心生菜,清淡空心菜湯以空心喻無心,客氣地表達送客之意,最後再於子時「跳鍾馗」,請神祇鍾馗提醒老大公曲終人散,可各歸方位,讓普渡的高潮於莊嚴的儀式中進入尾聲。
虛長多歲,在地多年的我,其實極少參與中元祭,不知一場民俗科儀卻蘊含著基隆的點點滴滴,透過傳承,重溫自己的土地,藉此祭典,更能讓更多人認識基隆。最後,特別感謝中元祭今年的庇佑,並期待明年的相會,歡迎一同造訪我的家鄉,連鬼神都一併包容的可愛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