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樂

無用之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圖書館裡借了這本書,單純因為喜歡書名(當然我也知道這個作者),如果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該多好?說到圖書館,曾是我大學時常去的地方,並非是去用功,而是對年輕的我而言,那是近似庇護所般的存在。

當年的我是個怯懦無用的男孩,腦子裡想的盡是「我是多麼地糟啊、別人一定也覺得我很糟吧」這樣的言論(其實就是發展心理學裡說的青少年自我中心的搞砸延長版),待在熙來人往的校園裡本身就是種折磨,例如午餐時間我最怕獨自用餐,不是害怕寂寞,而是其他人的目光,害怕別人覺得我是沒有朋友的怪人。我其實有些朋友,但不是稱頭的那種,就跟美國影集演的一樣,懦弱的孩子總是想打入popular kids的圈子,不惜捨棄原本的nerds朋友。現在的我真的很懷念跟那些同樣邊緣無用的朋友在寢室鬼混的時光。

無用的我幸運地找到了個女朋友,但這並沒有真的解決問題,我仍然同樣的膽小無用,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一起修了堂企管系的課,要上台報告SWAT分析什麼的,剛好女友當天生理期很不舒服,我陪她去保健室休息,一待就是一個小時不想回去,因為我害怕上台。後來被老師罵了一頓,我也沒有勇氣告訴女友我的害怕,但或許她知道,或許她也同樣害怕。

說到這邊已足以讓人明白何以圖書館是庇護所,因為沒有人在看我,但無用的人到了圖書館仍是無用的,數不清多少次,我看著成行成列古今中外的小說,最後卻一本書都沒有借走,因為我不知道哪一本書會是自己想看的,空手而回這件事有時讓我更沮喪。

然而,當個無用之人也有其快樂,因為我沒有參加社團(大一參加過,感覺糟透了),功課也普普通通,徹頭徹尾地對自己沒有期待,也沒有人對我有所期待,不須兢兢業業庸庸碌碌,套句老美的話,"I have all time in the world",我時常散步在蔥鬱的大學校園裡,感受著空氣、天空、光影的流轉,不需要急著去哪邊,也沒有代辦事項等著我。

現在想來,那段時間的心境很特別,雖然基底是憂鬱混亂的海綿蛋糕,但點綴於上的是各種豐富強烈的感受,無論是對內心還是環境,從某個角度來說,是更真切平實地活著。

現在的我變得有用與忙碌,忙碌不只是在說時間不夠用,而是一種永遠有代辦事項不得安心的心態,如同蔣勳所說的「忙碌乃心靈的死亡」。我想這解釋了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出國,不見得是為了建築風景、異國風情,而是在全然陌生之地,人會像兒童一樣打開心靈之眼,感受到萬事萬物的新鮮驚奇。

在意識到自己已落入可怕的資本主義陷阱後,我很想從裡面爬出來。相信我,這非常非常的困難,但若辦到了,就能如這書名一樣,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

我的直覺沒有錯,這本小說的劇情剛好是我最喜歡的,關於毫無共通點的人相遇,不小心走進彼此的生命,進而改變彼此內心的那種。這個故事的結尾是這樣的:

「岡田剛剛說了一句好話。」母親突然說。

「哪一句?」

「將排檔打入D檔,就會自己前進。」

我一臉狐疑地望著她。

「妳不覺得一聽到這句話,心情就輕鬆不少? 不用費什麼苦心,也會往前邁進。」

「是嗎?」 我這麼說,同時試著將身體裡看不見的排檔打入D檔。

PS1.這篇文章獻給那個不曾被認識與接納的年輕人。

PS2.現在去圖書館我隨便拿了就借,難看的話拿去還就好了。


avatar-img
方格正的沙龍
38會員
39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格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上篇,可以!>中,我談到聊天AI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它總是以「支持」與「理解」做為回應的開頭,我認為這部份遠比後續的建議分析來得有價值多了,因為儘管人們總是嘴硬地說自己想要的是具體的建議與實質的改變,但心裡頭真的需要的是被深深地理解,我數不清有多少次個案失望地對我說「我覺得你不夠了解我」,這部分我
Hi,還有人在嗎? 消失的這一年多我沒閒著,在寫一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的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笨拙的作者,無法一心二用,所以把心力都放在寫書上了,現在寫得差不多了,所以開始可以寫點別的。 每次新科技降臨我總是很抗拒,如同當年刻意不換智慧型手機,後來還不是用得比誰都兇,這次的AI浪潮也是一樣,之
【心理諮商歷程】為什麼諮商要談那麼久? 我常去公園跑步或吃午餐,久了後發現常在公園走動的就是那些固定班底,好像RPG遊戲裡的NPC一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在公園出沒(或許對別人來說我也是NPC),其中有一對母女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媽媽約70多歲,40多歲的女兒看得出來是身心障礙者,大概是輕度智能
在<上篇,可以!>中,我談到聊天AI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它總是以「支持」與「理解」做為回應的開頭,我認為這部份遠比後續的建議分析來得有價值多了,因為儘管人們總是嘴硬地說自己想要的是具體的建議與實質的改變,但心裡頭真的需要的是被深深地理解,我數不清有多少次個案失望地對我說「我覺得你不夠了解我」,這部分我
Hi,還有人在嗎? 消失的這一年多我沒閒著,在寫一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的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笨拙的作者,無法一心二用,所以把心力都放在寫書上了,現在寫得差不多了,所以開始可以寫點別的。 每次新科技降臨我總是很抗拒,如同當年刻意不換智慧型手機,後來還不是用得比誰都兇,這次的AI浪潮也是一樣,之
【心理諮商歷程】為什麼諮商要談那麼久? 我常去公園跑步或吃午餐,久了後發現常在公園走動的就是那些固定班底,好像RPG遊戲裡的NPC一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在公園出沒(或許對別人來說我也是NPC),其中有一對母女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媽媽約70多歲,40多歲的女兒看得出來是身心障礙者,大概是輕度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