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卡練習:信任之網:小團隊出大成績的訣竅】

🎤【SS卡練習:信任之網:小團隊出大成績的訣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複雜的官僚制度,並非文明的最佳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張無縫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網。沒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可靠的人,他們彼此之間有正確的信任。
——P.346 查理.蒙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成甲講解】整理轉述

蒙格與巴菲特用20人團隊,建立起上萬億的複利帝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是文化與制度。

查理.蒙格提到,主流的官僚制度透過規範産生效率,但對於應對變化則較爲脆弱,若是一群彼此深度信任的人,除了能遵守表面規範,底層又有信任作連結,組織能够保持彈性與創造力去面對變化,這個關係稱爲「信任之網」。

此處的信任是指,對於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對其性格、價值觀與人品有所認識並且信任對方,舉例來說,蒙格與巴菲特用人(信任的人)特點:追求理性、奉獻投入、忠誠合作、創造共贏、長期主義、擺脫官僚主義、身體力行傳遞智慧。

有發現嗎?

上述描述與蒙格本人的特質很類似,而這些是當人感受到安全感所展現出的特質,因為知道付出會得到合理報酬、會被重視,自然追求共創、共贏,然而這些並非是透過合約能規範的(結婚都能離婚),而要看對方的品德——

查理.蒙格十分了解品德的重要性,他本身以誠實著名,誠實對己、誠實待人、誠實投資、誠實納稅,展露出可被信任的一面,亦曾說:「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能夠在,諸如誠實這樣簡單的事情上,擁有完美的記錄,你將會在這個世界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很多人會覺得誠實沒有好處,對於短期主義者而言,是的,少繳稅可以多賺點錢,用話術包裝產品能賣多點,但對於長期主義者而言,長期做這件事是會帶來複利,無論是好或壞都會累加,那選擇一個長遠更好的策略是必要的(誠實、可信任之人)。

而當找到可信任之人,蒙格更會與之深度交往,比如,十多年來,蒙格每周都會安排與他的弟子兼合夥人李彔談話;在當每日郵報主席時,三十年都用同個印刷供應商......(下降決策成本)

蒙格透過持續投資,創造互贏共利(情感與利益)的信任之網。

這是小團隊出大成績的訣竅,學到了嗎 😄

【概念轉述】
查理.蒙格揭示複利的底層邏輯:做個誠實可信(真實本金)的人,並找到可信任之人(辨識品德),與深度密切交往(支出本金),建立起信任之網(累積本息),在變動的環境當中,團隊每個人專注本業,不熟悉處交給信任方處理,增加彼此時間冗余(投資複利),持續優化技能或彈性面對變化,大幅提升彼此的生存機會(避免退場)。

【個人體驗】
去年要買保險,一開始打算跟社團認識的保險業務員購買,後來發現他介紹的保險資訊有錯,由于保險資料會更動,難免有錯,加上保險資訊是公開的可以查證的,先向對方買了一年期防疫保單。

結果,今年一年期防疫保單沒辦法如期續約,重點不在于能否續約,而是在處理過程中,對方的處理方式,讓我發現:對方高概率會因爲自身利益隱瞞資訊——這代表有任何問題,我會很晚才知道(高風險)。

這些要素違反我購買保險的原因,買保險是爲了分擔風險,結果變成升高風險,比起專業知識,我更需要對方誠實(品德)提供情况…

觀察現上述問題的可能性,對方也比較偏好經營其他斜杠事業,參加財商學院,舉辦各種活動,可能志不在保險(所以對于細節沒有在意),但我是要買保險,需要一個比較專注保險知識的人。

後來跟一個沒有打個人品牌、沒有斜杠事業,專門從事保險業務的人員、詢問以及購買長期保單——結案。

而這個保險業務員,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介紹的。

【行動策略】
及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前先想想,我想要別人怎麽做,就用同樣的方法去待人,並謹慎挑選朋友、環境,若是對的人,要花時間投資在對方身上。

avatar-img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的沙龍
104會員
203內容數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人生目標課》中,老師又根據上述兩大主題,將支撐主題的五大帳戶給列出:文化、金錢、技能、心理、關係帳戶,讓我們去了解,如果要去達成主題,需要透過哪些行動來積累。 誠實的說,直到去上課後,我才真的體驗到,原來我「真的」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主題,之前有所謂的「生命平衡輪」,但我不一定要平衡啊。
搭建知識體系,是「問題—思考—模型」:透過回答自己具體問題,問題先帶來知識點, 點成線,線靠概念連接成網(知識彼此有相似底層理論),就能夠看出哪些是你常用的(密度越高),那些你是真懂,那些少用,這就是你的知識體系。
年輕人在工作中應該追求什麼? 我有三個基本原則,同時滿足三個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你應該努力去嘗試: 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 別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 P.154 查理.蒙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昨日,舉辦讀書會,今日再次將講稿改為文字檔。 這本書的內容為第4手知識,屬於經驗技巧型,彭小六整理其閱讀經驗,總結出的閱讀方法論(這本書並未去提煉出四種方法論的底層邏輯)。 本書分為四部分:閱讀的認知與心態、四種閱讀方法、一種筆記方法、兩種閱讀與變現方式 第一部分 閱讀的認知與心態
每個人都在尋找成功的關鍵因素,試圖將成功路徑拆解出來,想要持續品嘗勝利果實,或是跟著路徑拿下勝利果實,然而,當生意脫離原有時空背景,成功是難以複製的,這些成功故事能給我們的是些許安全感與行動的勇氣。 同時也揭示:世間沒有成功妙法,凡事皆會回歸均值,踏踏實實做事,最終會拿到屬於你的勝利果實。
常會聽到,我們的人生樣貌是由選擇累積而成,選擇比努力重要,而選擇背後是價值觀等等的,其實,選擇的背後是思維框架,而框架來至於各種思維模型,你擁有一個思維模型,你可看到一個面,你擁有跨科學的思維模型,你可看到更多面向,而當用有足夠多的思維模型,並且理解累加作用,你將會比起常人更能夠做出有效的選擇。
在《人生目標課》中,老師又根據上述兩大主題,將支撐主題的五大帳戶給列出:文化、金錢、技能、心理、關係帳戶,讓我們去了解,如果要去達成主題,需要透過哪些行動來積累。 誠實的說,直到去上課後,我才真的體驗到,原來我「真的」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主題,之前有所謂的「生命平衡輪」,但我不一定要平衡啊。
搭建知識體系,是「問題—思考—模型」:透過回答自己具體問題,問題先帶來知識點, 點成線,線靠概念連接成網(知識彼此有相似底層理論),就能夠看出哪些是你常用的(密度越高),那些你是真懂,那些少用,這就是你的知識體系。
年輕人在工作中應該追求什麼? 我有三個基本原則,同時滿足三個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你應該努力去嘗試: 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 別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 P.154 查理.蒙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昨日,舉辦讀書會,今日再次將講稿改為文字檔。 這本書的內容為第4手知識,屬於經驗技巧型,彭小六整理其閱讀經驗,總結出的閱讀方法論(這本書並未去提煉出四種方法論的底層邏輯)。 本書分為四部分:閱讀的認知與心態、四種閱讀方法、一種筆記方法、兩種閱讀與變現方式 第一部分 閱讀的認知與心態
每個人都在尋找成功的關鍵因素,試圖將成功路徑拆解出來,想要持續品嘗勝利果實,或是跟著路徑拿下勝利果實,然而,當生意脫離原有時空背景,成功是難以複製的,這些成功故事能給我們的是些許安全感與行動的勇氣。 同時也揭示:世間沒有成功妙法,凡事皆會回歸均值,踏踏實實做事,最終會拿到屬於你的勝利果實。
常會聽到,我們的人生樣貌是由選擇累積而成,選擇比努力重要,而選擇背後是價值觀等等的,其實,選擇的背後是思維框架,而框架來至於各種思維模型,你擁有一個思維模型,你可看到一個面,你擁有跨科學的思維模型,你可看到更多面向,而當用有足夠多的思維模型,並且理解累加作用,你將會比起常人更能夠做出有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