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主觀?客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羅生門的電影中,帶給我蠻多的啟發,在不同的角色裡,在看待同一件事物時,會有不同的詮釋。到底何謂真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站在第三方,該相信誰呢?人們常常想打破沙鍋問到底,像是男女之間分手後,一方向對方詢問分手原因,得到答案後,卻也不認為是真相。這其實就是一種主觀意識,他透過外在種種跡象,去推論或合理化它所認為的結果,但是對方給出的答案並不符合預期,才會導致種種困惑。
也許真相在一些情況下,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答案並非要精準。在台灣填鴨式的教育下,我們常常將問題的答案設為單一的選擇題,限制我們思考的可能性。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在生命之旅中,經歷的事物,觸發的一些感思。人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我想是面對事物時,心中有不同的感觸和啟發。透過有所感而有所思,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F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讀書至上的這個社會中,我們是否迷失了自己?追逐名與利,貪戀他人羨慕的眼光以及給予的誇讚。尋尋覓覓,是否是對的選擇?在準備轉學考的同時,我依然困惑,但是我知道開始執行後,便不能回頭,不然就是功虧一簣。
在讀書至上的這個社會中,我們是否迷失了自己?追逐名與利,貪戀他人羨慕的眼光以及給予的誇讚。尋尋覓覓,是否是對的選擇?在準備轉學考的同時,我依然困惑,但是我知道開始執行後,便不能回頭,不然就是功虧一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真相經常陷入羅生門,一如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理論,可能發生的事遠比曾經發生的事來得多!大眾的歷史敘事充斥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世間對議題認知存有主觀思維,欠缺客觀。真相的定義皆源自於人的選擇,在集體錯覺下,歷史真相難以被凸顯。破解「真相選擇」迷思的可行作法,一是比較歷史遠近法;另一則是生命歷程理論。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當人們開始探究「真相」是什麼的時候,就必須明白一件事,追尋真相的過程,如同經歷一場奇妙且又漫長的旅程,而且需要隨時隨地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有掉落謊言的陷阱風險,被甜蜜的糖衣裹著難以自拔,更甚者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Thumbnail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真相經常陷入羅生門,一如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理論,可能發生的事遠比曾經發生的事來得多!大眾的歷史敘事充斥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世間對議題認知存有主觀思維,欠缺客觀。真相的定義皆源自於人的選擇,在集體錯覺下,歷史真相難以被凸顯。破解「真相選擇」迷思的可行作法,一是比較歷史遠近法;另一則是生命歷程理論。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當人們開始探究「真相」是什麼的時候,就必須明白一件事,追尋真相的過程,如同經歷一場奇妙且又漫長的旅程,而且需要隨時隨地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有掉落謊言的陷阱風險,被甜蜜的糖衣裹著難以自拔,更甚者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Thumbnail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