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的真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何謂真? 何謂假?
世間是真,也是假。非真,亦非假。
輪迴中,沉沉浮浮,偶爾靈光一閃,自以為看清了真相。
然而,真相從來不是看清的,而是領悟。
不是一定要做著甚麼才能獲得真相,
不是一定要成就甚麼才能領悟真理,
不是一定要.....
當然,也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靜靜地呆著,就能有所成就。
那麼,誰能告訴我們,悟的是甚麼?
一點一滴生生世世的累積、追尋....福報嗎? 智慧嗎? 就像科學家總是在微細處尋找線索,做著各式各樣的實驗,意識心造做各種研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其中尋找衝突點,以為那些衝突點就是答案的線索。
我們又何嘗不是....
以為解決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衝突點就是修行,
以為改變內心裡陳出不窮的矛盾點就是修行,
以為....累生累劫的自以為是啊~
不斷地用製造問題的方式解決眼前的問題。
太久太久了....
內心裡有一個聲音,我只是想要簡單、平靜而已。
avatar-img
8會員
109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想見的人就去見, 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
我們擔心、害怕、逃避, 殊不知, 無常往往比明天更早到來。
真真實實地面對自己,是修行路上最難的事。 因為,人總是自欺欺人...
誰知, 生命裡的留白,才能顯色。
我在想, 要怎麼走出眼前的這一步...
當我們在想, 甚麼時候經得起風吹雨打,甚麼時候走出去,之際... 生命已經過去。
有想見的人就去見, 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
我們擔心、害怕、逃避, 殊不知, 無常往往比明天更早到來。
真真實實地面對自己,是修行路上最難的事。 因為,人總是自欺欺人...
誰知, 生命裡的留白,才能顯色。
我在想, 要怎麼走出眼前的這一步...
當我們在想, 甚麼時候經得起風吹雨打,甚麼時候走出去,之際... 生命已經過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by英國哲學家 羅素
Thumbnail
故事節奏緊湊,因此很想一直緊接著讀下去,而這次沒有難過得想哭,但卻覺得五味雜陳——源自於對這社會扭曲又輕浮的惡意、人的無知偽善和自以為是的愚蠢。 更糟的是,這些都不是只出現在故事中的情節,而是我們生活隨處可見的。
1. 只關注點子是否對自己新穎,而忽視了點子對整個領域的新穎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論文時,容易被文章中的新穎點子所吸引,但這些點子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因為知識面狹隘。實際上,真正的重要是該點子是否對整個學術領域具有突破性。若無法判斷點子對整體領域的影響,就無法準確評估其學術價值。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真假選擇,如何平衡自己⋯ 要把工作完成在原生世界,真心不是根本,假意才是需要。如何成就假意,就是對獎勵的執著,不能說真心話。真心的執著就是演化真愛,對於獎勵可以不要。結果,要如何完成工作在原生世界,就是一種學問了。 原生世界:不知真、不知假、不知善、不知惡。 點覺一:要贏得原生世界,本該同流。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Thumbnail
人每天都在忙碌之中,好像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唯有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找到做自己的方向。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嗎?還是都在滿足別人的期待?在現代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曾在乎過你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嗎?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久而久之好像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也都忘記了。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跟往常一樣回娘家,中午去熟悉的麵攤吃麵,點著一樣的餐點。用餐完後母親起身去結帳,金額為245元,這家麵攤是熟識,且單價便宜實惠又會關照老客人,在我記憶中嫁人後這應該是母親第五次左右主動結帳吧! 用餐過程中,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聊,但我總會想到身邊兒時記憶但目前過得不錯(至少IG上這樣的
Thumbnail
自古到今確實有很多人在追求真理,探討真理,認識真理,因為沒有追到底,沒有探到底,也沒有認識到底,就沒有找到真裡的「真」和「實」,真理是什麼,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耶穌在新約裡說,真理就是神的道,卻沒有進一步的註解,今天神告訴我們,真理就是「真」,就是「正」,神說我就是真理
Thumbnail
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by英國哲學家 羅素
Thumbnail
故事節奏緊湊,因此很想一直緊接著讀下去,而這次沒有難過得想哭,但卻覺得五味雜陳——源自於對這社會扭曲又輕浮的惡意、人的無知偽善和自以為是的愚蠢。 更糟的是,這些都不是只出現在故事中的情節,而是我們生活隨處可見的。
1. 只關注點子是否對自己新穎,而忽視了點子對整個領域的新穎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論文時,容易被文章中的新穎點子所吸引,但這些點子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因為知識面狹隘。實際上,真正的重要是該點子是否對整個學術領域具有突破性。若無法判斷點子對整體領域的影響,就無法準確評估其學術價值。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真假選擇,如何平衡自己⋯ 要把工作完成在原生世界,真心不是根本,假意才是需要。如何成就假意,就是對獎勵的執著,不能說真心話。真心的執著就是演化真愛,對於獎勵可以不要。結果,要如何完成工作在原生世界,就是一種學問了。 原生世界:不知真、不知假、不知善、不知惡。 點覺一:要贏得原生世界,本該同流。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Thumbnail
人每天都在忙碌之中,好像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唯有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找到做自己的方向。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嗎?還是都在滿足別人的期待?在現代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曾在乎過你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嗎?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久而久之好像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也都忘記了。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跟往常一樣回娘家,中午去熟悉的麵攤吃麵,點著一樣的餐點。用餐完後母親起身去結帳,金額為245元,這家麵攤是熟識,且單價便宜實惠又會關照老客人,在我記憶中嫁人後這應該是母親第五次左右主動結帳吧! 用餐過程中,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聊,但我總會想到身邊兒時記憶但目前過得不錯(至少IG上這樣的
Thumbnail
自古到今確實有很多人在追求真理,探討真理,認識真理,因為沒有追到底,沒有探到底,也沒有認識到底,就沒有找到真裡的「真」和「實」,真理是什麼,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耶穌在新約裡說,真理就是神的道,卻沒有進一步的註解,今天神告訴我們,真理就是「真」,就是「正」,神說我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