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0年代的兩岸10:即使為了賺錢也不要傷害台灣母親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有兩個話題引發關注,一是外二代企業家曹興誠的反共,和誓言與台灣共存亡;他打破了很多台灣人,以及外二代和外三代的迷思,就是過去「鄉愁」或「賺錢」壓過一切;忘記了「反共」才是第一代來台灣祖父輩們真正的訓示,而且祖父輩中很多人的家族,不是死於國共內戰,就是傷亡於文化大革命中。可以說台灣這個像母親的島嶼給了第一代來的祖父輩和世居台灣者一個安身之地,台灣母親這片土地沒有負於所有的台灣兒女,不論他們來自哪兒?
但是,過去親藍人士,會因為「鄉愁」或「賺錢」,甚或只是立場,而痛恨「民進黨」甚於「共產黨」,但想想,最該反共的不是祖父輩被欺騙、迫害過的人們嗎?而不論藍綠,不都才該是台灣這片土地上自己的同胞嗎?即便同胞立場或情感與你不同,但怎會愛「敵人」甚於「同胞」呢?另外,最近有位女星在上中國的節目時,說在台灣吃海鮮「是奢侈的」,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我們可以了解中國的影視市場基礎遠大於台灣,但是如果一個影視歌影星有能力,可以上YT或Netflix等平台,以全球市場為基礎,眼光恐怕就不會狹隘和無情至此,好歹是吃台灣米長大的吧?難道不該感念台灣?我真為該女星及其家人感到羞愧,請她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台灣健保及護照;尤其是健保,因為健保是大家一起出錢,台灣沒有任何一個人該為她出錢。
其實這位女星所作的,正是1990年代到現在許多台商所做的事,我仍然記得當時到中國市場去開拓的台商,是如何描述那個廣大的市場的。他們會說,「人多啊,人力便宜,在台灣請一個工人,在那兒可以請十個人以上。」;「市場大啊,賣方便麵看吃的人就有多少了?」所以,即便當時政府的政策是「戒急用忍」,但前進中國「根留台灣」的台商只有一部份,「死守台灣」市場的愛國商人更是少之又少,多數的台商是大筆身家都押到了中國市場,並且運用「債留台灣」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利益。
經過了卅年,事實證明,當年死守台灣、根留台灣的企業才能真正地發展,而且富裕而安全,把身家單壓中國市埸者近年不是資金出不來,就多是慘賠!台灣需要更多的曹興誠,但是不需要那些說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的女星或台商。台灣至少是曾孕育或保護了所有台灣子女的「母親」,不論經商或賣藝,「你可以賺錢,但請根留台灣或死守台灣,磨練自己以全世界為市場,而不是以傷害或出賣母親來獲利。因為那不是證明你的成就,而是你的失敗!」
重點是,看看聯合國的新疆人權報告書吧,中國這卅年並沒有走向民主自由,它走到了民主自由的對立面。在那兒賺錢並不再是安全的,也不再在有理念上的價值的了。如果真的揚棄台灣市場,選擇中國市場,其實未必不可,只要能接受當地的政治和人文生活,及所有風險,不要出了事就回台灣當避風港。真的連人帶家業,捨棄台灣和全球市場及國籍,向曹興誠申請一張機票的錢,留在那兒,真的不要再回來了!「『選擇』是這個世代全球的人們都要做的事!」。
侘人說新聞
侘人說新聞
喜歡文字工作。 本專欄以政治、經濟、心理短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