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那些罹癌後我才搞懂的事

2023/11/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各種疑難症狀,不知到底該看哪一科

在我罹癌前,我對健檢幾乎一無所知。以前,我認為只要身體不舒服,到醫院醫生就會幫我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解決。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不然,因為醫院裡有許多科別,有內科、外科、有神經內科也有神經外科等等。有時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該看哪一科,甚至幾乎看遍各科卻仍找不到原因🤷‍♀️

而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學時期經常反覆腹瀉,當時我從肝膽腸胃科又看到消化內科,診斷結果不是一切正常就是腸躁症。而每當我腹瀉嚴重時候,也已經習慣到醫院報到、看診,最後到藥局帶止瀉藥回家💊而我也一直以為自己就是腸躁症患者。


反覆就診,仍找不出原因

大學時期,腹瀉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記得有一次我腹瀉到懷疑人生,到附近大醫院就醫時,我在診間忍不住問醫生:「醫生,我這樣反覆腹瀉,會不會有可能是大腸癌之類的癌症?」,醫生當場哭笑不得的直接回答我:「妳還這麼年輕,不可能是癌症啦!」我當下也覺得我真是小題大作,竟然問了這種蠢問題😂

但萬萬沒想到,就在我罹癌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反覆腹瀉就是功能性胰臟神經內分泌瘤的典型症狀R~~但我並沒有怪天怪地怪醫生,畢竟神經內分泌腫瘤本來就是一個罕見癌症,而且正是因為它的症狀非常容易與一般常見新陳代謝疾病混淆,症狀無特殊性,且可能長在身體任何部位,不容易做出精準的診斷,加上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易誤判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所以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進入晚期。


終於找到真正病因

事後回想,如果當初我的那顆4公分胰臟腫瘤沒有壓迫到我的胃造成胃劇烈疼痛,我可能到現在還沒發現胰臟神經內分泌瘤的存在,若腫瘤再繼續長大,後果我真的不敢想像😨真心感謝我的胃提醒了我腫瘤的存在,還有當初在急診幫我安排腹部電腦斷層的急診醫師。

因此,以我自身經歷,我歸納出一個結論:不論你多年輕,只要你滿20歲以上,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


raw-image
年輕人也需要定期健檢

從我罹癌開始治療這段時間,我在醫院裡看到好多跟我年齡相仿的病人,也同樣正在跟癌症對抗。癌症已經不是中老年人專利,現在20~30歲的大學生及上班族,每天面臨各種升學、升遷等工作或生活壓力,癌症的發病率也正在逐年上升。📈

但,基本健檢項目我覺得只是做心安,除非你有達到國健署規定可以公費健檢的年齡門檻,例如:「40歲到65歲」的成年人,可以每3年進行1次政府補助免費健康檢查。若是20~30歲年輕人,通常能做的健檢項目,通常就是量身高、體重然後抽血檢驗等一些基本項目。

我真心建議,20~30歲的年輕人,每年除了要做基本的健檢項目外,最好再增加一項影像檢查會更完善。例如:乳房超音波、腹部超音波。

20~30歲的年輕人若平常身體沒有異狀,我建議2~3年做一次超音波等影像檢查即可,避免因過度檢查而浪費醫療資源。而每年定期做基本的健檢項目也能檢視自己身上是否有癌症以外的其他慢性病,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以上,真心不騙和大家分享健檢的重要性~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按追蹤+❤️支持,你們的關注就是我持續分享的最大動力歐💪🏻💪🏻


花咪的抗癌日常🌻🌻
花咪的抗癌日常🌻🌻
Hi~我跟賈伯斯罹患相同的罕見癌症-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28歲時確診開刀切除腫瘤,本以為從此擺脫癌症陰霾。但我31歲那年,癌細胞再度入侵,蔓延至我的肝、淋巴以及多處骨轉移,醫生告訴我:「妳已經末期了。」而我就像被宣判死刑,現在,我決定要為愛我的人努力重生!我想藉由我的真實抗癌日常,給各位傳遞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