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棄單有責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透過網路或電話購物(點餐)已經是生活中常見的行為,但有人總是基於惡作劇或是惡意鬧事的念頭大量下單後又棄單,其實這都已經涉及到刑事責任!
(圖片來源:網路)

一、消費模式改變,線上消費已是常態:

因為3C產品的發達、甚至是疫情的關係,線上消費模式已經是現在生活的重心了(可以看看相關產業的股價也一飛沖天),但也因此產生了不少亂象,最常見的就是惡意棄單的情況,也就是下單後,賣家千辛萬苦包裝、出貨,但後來買家卻無故棄單、搞消失,導致賣家付出的有形、無形成本付諸流水,這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呢?

二、惡意棄單,是詐欺嗎?

先說結論:惡意棄單「不是」詐欺!

詐欺簡單來說是用詐術「把您的東西變成我的東西」,但惡意棄單的心態顯然是要讓賣家白忙一場,並不是要把東西騙到手上,因此在法律上來說,就不是詐欺。

三、惡意棄單,是「間接毀損」:

刑法第355條規定:「意圖損害他人,以詐術使本人或第三人為財產上之處分,致生財產上之損害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這就是「間接毀損罪」的規定。

惡意棄單的行為,顯然是讓賣家錯誤的將處理商品、出貨,導致賣家受有諸如運費的損失,就會成立「間接毀損罪」,實務上也確實有判刑的前例(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07年度易字第509號刑事判決),而在認定上,如果是單純一次的偶然棄單,要成罪並不容易,但如果是密集多次的棄單,成罪機會就大很多了!

另外,對於賣家的損失,買家在理論上也會有相當的賠償責任。

四、不是重罪,注意告訴乃論的要求:

間接毀損罪,不是公訴罪,而是告訴乃論之罪,也就是賣家必須在知悉犯人時起的六個月內提出告訴,期限只要超過一秒鐘,就不能合法提告了。

合法提出告訴後,也能夠在偵查階段或第一審審判階段中撤回告訴,那麼檢察官就要作出不起訴處分、法院必須諭知不受理判決,但撤回告訴也有期限─必須在一審辯論終結前撤回,因此案件如果已經進入到了二審,就不能合法撤回告訴了,法院頂多給輕判或緩刑而已。

結論

線上消費雖然方便,但每個消費者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是惡意棄單,很可能會面臨相關刑事、民事法律責任!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lyr@jf-law.com.tw)聯繫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法律事,了解越多當然越有保障,本專題會提供許多法律上必備的「豆知識」,讓讀者在生活上不吃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針對某些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除了可能被判刑,更可能會再附加「強制工作」,在本質上相當於被判處兩次刑罰,影響重大,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依刑法第185-4的規定,肇事逃逸的前提必須要有「人死」或「人傷」的結果。如果只是車輛間的單純擦撞,由於只存在車損,既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在法律上來說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刑責,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
警方偵查犯罪的手段偶爾會有爭議,尤其是「釣魚辦案」和「陷害教唆」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可能會使得被告被判無罪,本文會詳細說明兩者的區別!
在新聞中不時會看到「自首」與「投案」的用語,腦海中會不自覺的冒出「犯嫌走入警局」的畫面,但這個畫面究竟在法律上不見得會成立「自首」,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投案」而已,這兩者的影響重大,本文來帶你/妳看看詳細瞭解!
針對某些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除了可能被判刑,更可能會再附加「強制工作」,在本質上相當於被判處兩次刑罰,影響重大,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依刑法第185-4的規定,肇事逃逸的前提必須要有「人死」或「人傷」的結果。如果只是車輛間的單純擦撞,由於只存在車損,既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在法律上來說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刑責,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
警方偵查犯罪的手段偶爾會有爭議,尤其是「釣魚辦案」和「陷害教唆」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可能會使得被告被判無罪,本文會詳細說明兩者的區別!
在新聞中不時會看到「自首」與「投案」的用語,腦海中會不自覺的冒出「犯嫌走入警局」的畫面,但這個畫面究竟在法律上不見得會成立「自首」,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投案」而已,這兩者的影響重大,本文來帶你/妳看看詳細瞭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外演講講到契約時,我都說簽契約前一定要仔細看,因為一旦簽了就成為你和對方之間的遊戲規則,原則上不能反悔。上個月有朋友問:簽了不公平契約,簽了真的只能認了嗎?這是個好問題:簽了不公平契約後真的只能認了嗎?法律上沒有任何辦法嗎?
品牌做起來之後,總會引來一些投機且貪小便宜的人,冒用名義販售商品也好、蓄意詐騙也好,客戶因為種種因素,向這些仿冒者購買了商品或服務,出現了問題求償無門,有些還反過頭來責怪品牌商沒有做好品管云云,真是十分冤枉。
Thumbnail
​ 以往稅局均以網路賣家在台灣之網路平台提供代購服務,即認定為在境內提供勞務需要辦理營業登記,這個判決明顯係提醒稅局需要再取得進一步之證據後,方得做出適切的核定
Thumbnail
瞭解詐欺罪的構成要件,包括主觀和客觀的要素,以及刑罰基準。主觀包括不法意圖和犯罪故意,客觀包括施以詐術、陷於錯誤、處分財產和財產損害。詐欺罪成立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詐術使受害者產生錯誤的認知,並導致受害者處分財產,使其財產實際減少。
Thumbnail
網購已成大多數年輕人最常使用的購物方式之一,但也衍生出許多糾紛。選擇大型知名的購物網站、注意賣家信譽、確認訂購內容、拆封過程錄音錄影確認商品等步驟可以預防糾紛。若遇到網購糾紛,可向企業經營者申訴,或向消費者保護機構尋求幫助。
Thumbnail
詐欺罪的成立依賴於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行為,這兩者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係。以下是詐欺罪的構成要件的詳細說明: 一、主觀要件(行為人的內心想法) 不法意圖:行為人有意透過欺詐手段獲取他人財物或其他利益。 犯罪故意: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損害,但仍帶著獲取不當利益的目的故意行事。
Thumbnail
詐欺罪成立要件有以下5點會構成犯罪,且這5項刑法詐欺罪構成要件須具貫穿的因果關係,才會成立: 施以詐術:凡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法,傳遞不實訊息,使人陷於錯誤。 不實資訊:被害人誤信行為人所傳遞不實資訊為真實。 財產損害:被害人實際財產有減少。 有不法意圖:有意圖要透過詐術謀取他人的財物或從中獲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在蝦皮上賣一些小東西,很難賣,久久才成交一次,也還會有不去取貨的,賣的有點心灰意冷的,後來聽說旋轉拍賣好像還不錯,之前下載一次,老有人談價,用交換的,這些我都不行,後來關掉了,今今天在嘗試一次,拍好包款上架,天啊,不到3分鐘,有位小姐(圖為美姑娘)很急的告訴我,她要下標,但都出現不行,有
客戶一直拖延不付貨款、房客不繳租金、網拍客戶下單惡意不取貨、朋友欠錢不還,這些生活場景都可以提告詐欺罪嗎?其實並不是只要被騙了,就符合詐欺罪定義,不符合要件的會被檢察官視為「假性財產犯罪」而不起訴,以下先介紹詐欺罪的定義再以實際案例做說明。 (一)詐欺罪種類 詐欺相關的法律法條,規定在刑法裡面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外演講講到契約時,我都說簽契約前一定要仔細看,因為一旦簽了就成為你和對方之間的遊戲規則,原則上不能反悔。上個月有朋友問:簽了不公平契約,簽了真的只能認了嗎?這是個好問題:簽了不公平契約後真的只能認了嗎?法律上沒有任何辦法嗎?
品牌做起來之後,總會引來一些投機且貪小便宜的人,冒用名義販售商品也好、蓄意詐騙也好,客戶因為種種因素,向這些仿冒者購買了商品或服務,出現了問題求償無門,有些還反過頭來責怪品牌商沒有做好品管云云,真是十分冤枉。
Thumbnail
​ 以往稅局均以網路賣家在台灣之網路平台提供代購服務,即認定為在境內提供勞務需要辦理營業登記,這個判決明顯係提醒稅局需要再取得進一步之證據後,方得做出適切的核定
Thumbnail
瞭解詐欺罪的構成要件,包括主觀和客觀的要素,以及刑罰基準。主觀包括不法意圖和犯罪故意,客觀包括施以詐術、陷於錯誤、處分財產和財產損害。詐欺罪成立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詐術使受害者產生錯誤的認知,並導致受害者處分財產,使其財產實際減少。
Thumbnail
網購已成大多數年輕人最常使用的購物方式之一,但也衍生出許多糾紛。選擇大型知名的購物網站、注意賣家信譽、確認訂購內容、拆封過程錄音錄影確認商品等步驟可以預防糾紛。若遇到網購糾紛,可向企業經營者申訴,或向消費者保護機構尋求幫助。
Thumbnail
詐欺罪的成立依賴於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行為,這兩者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係。以下是詐欺罪的構成要件的詳細說明: 一、主觀要件(行為人的內心想法) 不法意圖:行為人有意透過欺詐手段獲取他人財物或其他利益。 犯罪故意: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損害,但仍帶著獲取不當利益的目的故意行事。
Thumbnail
詐欺罪成立要件有以下5點會構成犯罪,且這5項刑法詐欺罪構成要件須具貫穿的因果關係,才會成立: 施以詐術:凡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法,傳遞不實訊息,使人陷於錯誤。 不實資訊:被害人誤信行為人所傳遞不實資訊為真實。 財產損害:被害人實際財產有減少。 有不法意圖:有意圖要透過詐術謀取他人的財物或從中獲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在蝦皮上賣一些小東西,很難賣,久久才成交一次,也還會有不去取貨的,賣的有點心灰意冷的,後來聽說旋轉拍賣好像還不錯,之前下載一次,老有人談價,用交換的,這些我都不行,後來關掉了,今今天在嘗試一次,拍好包款上架,天啊,不到3分鐘,有位小姐(圖為美姑娘)很急的告訴我,她要下標,但都出現不行,有
客戶一直拖延不付貨款、房客不繳租金、網拍客戶下單惡意不取貨、朋友欠錢不還,這些生活場景都可以提告詐欺罪嗎?其實並不是只要被騙了,就符合詐欺罪定義,不符合要件的會被檢察官視為「假性財產犯罪」而不起訴,以下先介紹詐欺罪的定義再以實際案例做說明。 (一)詐欺罪種類 詐欺相關的法律法條,規定在刑法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