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之歌》——擲骰子般的三種機遇人生可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命運的岔路如同火車,從分岔點以後一去不復返,迎來不同的結果。

電影《機遇之歌》是波蘭名導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作品,描述主角 Witek 在車站搭上抑或錯過火車之後,截然不同的三種人生際遇⋯⋯

❗️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

散落片段與三條故事線,交織出故事樣貌

電影中除了三條明顯的生命際遇,其中穿插了數個當下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畫面:尖叫的男人、醫院中滿血傷患、醫學院解剖課不適的女同學、遠行至丹麥的男孩、男孩進行數學習題時得到「筆跡很像母親」的評價、少年喪父後在車站邊痛哭被警察看見⋯⋯所有在當下看似無法串接的片段,在三條故事線走完之後,經由觀眾在腦中重組,都一一對應了他們各自想補足的故事。

三條重要的故事線發展分別為:

  • 1️⃣【體制內】
    順利搭上車 👉認識政治工作者,打算走體制內改革 👉逐漸掌握更多政治權利,卻遭人利用,導致從事社運的伴侶、夥伴被捕
  • 2️⃣【體制外】
    未搭上車且火爆地與警察發生糾紛 👉接觸到社運人士,在地下組織工作 👉一次組織遭人掃蕩的過程,他因為與愛人纏綿而躲過,卻被同伴當作是內賊
  • 3️⃣【中立派】
    未搭上車後遇到前來送別的 Olga 👉回到醫學院就學,期間時運亨通,在政治立場上保持中立,不入黨、也不聲援社運 👉因緣際會即將接任院長,出差時搭上的飛機卻在空中爆炸

故事線之間也有彼此呼應補充的作用:

路線 3️⃣ 中,院長兒子因參與政治活動受補,解釋了為何路線 1️⃣ 主角在等待愛人時,會看到醫學院院長從受警察拘禁的場合走出;

路線 1️⃣ 中 Czuszka 從事地下反抗活動,與 Witek 初相逢時手上還沾染著油墨痕跡,在路線 2️⃣ 中則是 Witek 親身參與組織,印製千份宣傳;

主角於路線 1️⃣ 中搭機最後一刻,班機因罷工受到影響,這在未能出國的路線 2️⃣ 中以廣播形式呈現;路線 3️⃣ 搭機前,主角遇到了路線 2️⃣ 描述,欲前往法國的神父一行人。

充滿機遇的人生際遇

「機遇」的意涵不只存在於火車搭上與否後分岔的三種路線,還隱含在 Witek 本身的生命際遇中。Witek 曾有個雙胞胎兄弟,在生產當下因母親難產而死。若當年存活的男孩是另一位,故事將大有不同;路線 3️⃣ 欲前往利比亞的 Witek 原定班機較早,為了替妻子慶生而改至巴黎轉機的另一班機,卻意外遭遇死亡⋯⋯

片中呼應的波蘭歷史

1956 波茲南起義

Witek 出生那年,正好是波茲南起義。路線 2️⃣ 中 Witek 向法官回報出生時地「1956 年 6 月 28 日,波茲南」對波蘭人來說是有特殊意涵的,片中數次閃過的醫院場景充滿傷患,正是他誕生當日的波茲南。

波茲南在當時是波蘭重要的工業城市,當時的工人代表們就中央權力的日漸擴張,與越來越糟的生活條件向黨中央請願,數次協調未果,工廠工人發起罷工,當地學生也加入遊行,然而遊行最後演變成暴力衝突,抗議民眾一度以武力佔領共產黨地方總部,最後當局以軍火支援,武力鎮壓並逮捕參與者。

波茲南起義後,波蘭境內改革派的聲音逐漸變大,新任溫和派領導人上台,時稱「波蘭十月」。

1968 波蘭反猶

路線 2️⃣ Witek 與當年遠行至丹麥的好友重逢,從 Witek、好友、好友姊姊彼此的談話中,可以推敲出好友一家是猶太人,之所以要遠行至丹麥,是因 1968 年共產政府進行反猶清洗,迫使當時境內在納粹大屠殺後碩果僅存的猶太人再度逃亡。那年 12 歲的 Witek 送別好友,成了片中草地上告別的畫面。

事件起源於 1967 年以阿六日戰爭後,波共領導人於公開演說中發表反猶演說,對當時波蘭國內民眾引起迴響,境內猶太人被貼上了復國主義、反波蘭的標籤,猶太人被政府逮捕、被民眾毆打、被機構開除,許多人被剝奪公民身份,僅能帶著 5 鎂鈔票,和單程文件離開波蘭——即便多數人的認同,都是波蘭人先於猶太人,甚至到反猶浪潮興起時,才有年輕人知道自己的猶太根源。

1977 飛行大學 Flying University

飛行大學是路線 1️⃣ 中 Czuszka 與路線 2️⃣ Witek 參與的地下組織,透過私下集會來分享反共文學、詩歌,偷偷印刷遭查禁的書籍,分送至不同城市。片中的兩種路線,組織最後都以遭到當局發現、人員受逮捕告終。

真實歷史中的飛行大學最初於 1977 年由社會學者 Andrzej Celiński 組織授課,許多講者都有正式的學術工作。因其「不斷在各種小地方移動講課」而得其名,人們提供自己的公寓辦講,如同片中描述。當時政府仍打壓相關活動,參與者可能遭警方逮捕、遭罰款。

隔年 1 月,學者們成立獨立運作的教育組織——科學課程協會(Society of Science Courses, Towarzystwo Kursów Naukowych)成立,延續飛行大學運作,宣稱組織宗旨是為教育服務,不具政治性。然而協會運作期間仍受到當局打壓,最終於 1981 年波蘭宣佈戒嚴的隔年中止活動。

當時天主教教會雖未公開支持相關活動,也有一定程度默許,片中更描述神職人員對地下運動的投入。

作品命運

作品於 1981 年完成後因波蘭當局審查機制,直至 1987 年才於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於世人面前亮相,開啟了奇士勞斯基往後備受全球影迷注目的創作生涯,陸續創造了經典作品如《藍白紅系列》、《雙面薇若妮卡》。

後記:聞天祥名家講堂場次

這次觀影時,有幸參與在光點華山的聞天祥名家講堂場次,當日老師為大家整理了本次光年映畫 vs 聯影 DVD 版本遭刪減過的九處出入,從劇情上解析那些「看似無意義的序曲般畫面」,Witek 角的性格在不同故事線,即便境遇不同仍是正直,彰顯奇士勞斯基導演「不以陣營判斷人的善惡」。

對奇士勞斯基創作生涯介紹也非常精彩,描述到奇士勞斯基過往有許多紀錄片作品,然而拍攝過程,他因為紀錄片被用於定罪他人的法庭證據,以及經歷紀錄片拍攝對象希望部分片段不要被收錄,陷入了「呈現真相」與「尊重被攝者」意願的兩難。電影相較下有更多發揮空間,可讓他自由揮灑。

飾演本片 Witek 的演員 Bogusław Linda 是波蘭備受盛名的男演員,獲得數次波蘭金獅獎,多次表達對 LGBT 支持,2017年台灣上映的《殘影》(Afterimage)中扮演在共產時期堅持創作信念的畫家。

Reference

如果你喜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擊按心、收藏本文,也可以追蹤 Facebook、Instagram,掌握更多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珊 Shan的沙龍
12會員
18內容數
#歐陸電影 #捷克新浪潮
珊 S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07
《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 是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 (Paweł Pawlikowski) 改編自父母親身經歷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冷戰時期的波蘭,兩人的愛情在共產與資本世界的國境來回穿梭,在波瀾壯闊的生活中,一次次為了見到彼此而冒險生命,逝去青春歲月和自由,寫下了不凡的詩篇。
Thumbnail
2022/10/07
《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 是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 (Paweł Pawlikowski) 改編自父母親身經歷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冷戰時期的波蘭,兩人的愛情在共產與資本世界的國境來回穿梭,在波瀾壯闊的生活中,一次次為了見到彼此而冒險生命,逝去青春歲月和自由,寫下了不凡的詩篇。
Thumbnail
2022/09/09
電影《大獲拳勝》以二戰期間波蘭拳王 Teddy 在奧許維次集中營的真實經歷改編,昔日的冠軍褪去了光彩,在木工場、石場從事粗工。期間,他被少年認出拳王身份,對他過往的戰績如數家珍,拳王和少年在集中營中相知相惜⋯⋯
Thumbnail
2022/09/09
電影《大獲拳勝》以二戰期間波蘭拳王 Teddy 在奧許維次集中營的真實經歷改編,昔日的冠軍褪去了光彩,在木工場、石場從事粗工。期間,他被少年認出拳王身份,對他過往的戰績如數家珍,拳王和少年在集中營中相知相惜⋯⋯
Thumbnail
2022/08/19
幫派、生死、婚禮元素,交織出具庫斯杜力卡導演風格的魔幻寫實喜劇。電影中一事無成的父親 Matko 帶著兒子 Zare 討生存,想要經手大生意來賺一筆,不惜欺騙老爸恩人自己老爸過世了,還找了富豪朋友集資,不料一切卻不如自己想得簡單⋯⋯
Thumbnail
2022/08/19
幫派、生死、婚禮元素,交織出具庫斯杜力卡導演風格的魔幻寫實喜劇。電影中一事無成的父親 Matko 帶著兒子 Zare 討生存,想要經手大生意來賺一筆,不惜欺騙老爸恩人自己老爸過世了,還找了富豪朋友集資,不料一切卻不如自己想得簡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我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值得審視,都有自己的秘密和戲劇。」 在奇士勞斯基以劇情片轟動國際之前,因為國內共產主義政治體制的關係,他當了很久的紀錄片導演,並從中積累了很多技巧與思考,這次金馬經典有幸大量的放映其短片作品,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些他零散的短片隱藏了什麼造就國際大導的種子。
Thumbnail
「我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值得審視,都有自己的秘密和戲劇。」 在奇士勞斯基以劇情片轟動國際之前,因為國內共產主義政治體制的關係,他當了很久的紀錄片導演,並從中積累了很多技巧與思考,這次金馬經典有幸大量的放映其短片作品,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些他零散的短片隱藏了什麼造就國際大導的種子。
Thumbnail
奇士勞斯基,波蘭電影傳奇導演之一。《十誡》,是他在1989年所拍的電視10集短影集,以舊約聖經誡律描寫人性的多重複雜,顯現人生不是非黑即白。 《十誡》生命無常/進退維谷,如灰濛藍色調的視覺,觀眾是霧裡看花的旁觀者,實際所有人都陷入一場沉思之旅。
Thumbnail
奇士勞斯基,波蘭電影傳奇導演之一。《十誡》,是他在1989年所拍的電視10集短影集,以舊約聖經誡律描寫人性的多重複雜,顯現人生不是非黑即白。 《十誡》生命無常/進退維谷,如灰濛藍色調的視覺,觀眾是霧裡看花的旁觀者,實際所有人都陷入一場沉思之旅。
Thumbnail
週末,電視播出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2004年依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航站情緣》電影,讓我聯想到近日發生在韓國仁川機場的又一真實版《航站情緣》。 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報導,有五名為躲避徵兵而逃至韓國的俄羅斯人已在仁川機場住了幾個月的時間,進退兩難。 電影的結局是圓滿的,真實韓國版的結局尚在未定之天。
Thumbnail
週末,電視播出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2004年依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航站情緣》電影,讓我聯想到近日發生在韓國仁川機場的又一真實版《航站情緣》。 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報導,有五名為躲避徵兵而逃至韓國的俄羅斯人已在仁川機場住了幾個月的時間,進退兩難。 電影的結局是圓滿的,真實韓國版的結局尚在未定之天。
Thumbnail
因為在歐洲猶太議題似乎是很重要的命題,所以我修了一堂課Fear, Faith and Hope: Jews in Cinema,每堂課應該都會看一部猶太議題相關的電影,然後相互討論,我有點害怕討論的這part,但我太想看這些酷電影了。第一堂課看了第一部電影The Distant Journey 看得
Thumbnail
因為在歐洲猶太議題似乎是很重要的命題,所以我修了一堂課Fear, Faith and Hope: Jews in Cinema,每堂課應該都會看一部猶太議題相關的電影,然後相互討論,我有點害怕討論的這part,但我太想看這些酷電影了。第一堂課看了第一部電影The Distant Journey 看得
Thumbnail
命運的岔路如同火車,從分岔點以後一去不復返,迎來不同的結果。 電影《機遇之歌》是波蘭名導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作品,描述主角 Witek 在車站搭上抑或錯過火車之後,截然不同的三種人生際遇⋯⋯
Thumbnail
命運的岔路如同火車,從分岔點以後一去不復返,迎來不同的結果。 電影《機遇之歌》是波蘭名導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作品,描述主角 Witek 在車站搭上抑或錯過火車之後,截然不同的三種人生際遇⋯⋯
Thumbnail
原本投靠的姨媽因病猝死,暗夜大火屋毀成灰,猶太男童約斯卡(Joska)別無選擇,在二戰貧困的年代,他只能獨自一人踏上漫漫長路的歸鄉之旅,從盛夏走到嚴冬,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Thumbnail
原本投靠的姨媽因病猝死,暗夜大火屋毀成灰,猶太男童約斯卡(Joska)別無選擇,在二戰貧困的年代,他只能獨自一人踏上漫漫長路的歸鄉之旅,從盛夏走到嚴冬,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Thumbnail
比起作為主旋律的理念基底,「藍、白、紅」更像是包覆三部曲的隨機框架。也無怪除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命名起點,電影文本其實大抵無涉政治社會,卻是潛入個人際遇與心靈狀態的幽微暗層。而片中鋪天蓋地的對主題色的抽象運用,也讓顏色躍升成了發揮積極作用的戲劇要角。
Thumbnail
比起作為主旋律的理念基底,「藍、白、紅」更像是包覆三部曲的隨機框架。也無怪除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命名起點,電影文本其實大抵無涉政治社會,卻是潛入個人際遇與心靈狀態的幽微暗層。而片中鋪天蓋地的對主題色的抽象運用,也讓顏色躍升成了發揮積極作用的戲劇要角。
Thumbnail
這是發生在1945年猶太人大屠殺後,幸運活下來的男人與他的朋友的故事。整部片的節奏,是緩慢的、優雅的,卻沉重的,好似將心懸在那,隨時一個觸碰都要碎了。
Thumbnail
這是發生在1945年猶太人大屠殺後,幸運活下來的男人與他的朋友的故事。整部片的節奏,是緩慢的、優雅的,卻沉重的,好似將心懸在那,隨時一個觸碰都要碎了。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作為波蘭道德焦慮電影的延續體,故事內容緊扣於五〇年代時期,受政治勢力影響下的愛情羅曼史。這部片極具私密性的描繪男女間的情愛關係,然而這種情愛關係卻脫離不了現實的政治處境,從而體現出時代的紛亂。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作為波蘭道德焦慮電影的延續體,故事內容緊扣於五〇年代時期,受政治勢力影響下的愛情羅曼史。這部片極具私密性的描繪男女間的情愛關係,然而這種情愛關係卻脫離不了現實的政治處境,從而體現出時代的紛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