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眾生得救的希望

2022/09/1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念佛,是眾生得救的希望(象山慶2022.9.10)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百丈大師為中國禪門立清規,奠定了叢林參學之禪風,這20條要則的開宗明義,就點出了修行的關要:「無事為興、念佛為當」,這真是獨具隻眼,老婆心切。從善導大師(613-681)確立淨土宗,經懷感(639~699)--承遠(712~802)--法照少康(?~805)幾位法師的弘傳,到了百丈(720—814),禪淨二宗已各成教行,不相上下;百丈禪師卻有這樣的心量與慧眼,說出這樣深切如實的話,預示了末法學人的歸趨與依靠。
有人說:參禪而明心的祖師,竟然說「修行以念佛為穩當」[1],在唐朝,禪宗與淨土互相不入,念佛人不參禪,參禪者不念佛,…….禪師在禪淨相爭之秋,能有此獨到的見解,令人感敬。
有人說:修學淨土法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當下,就得到阿彌陀佛光明願力的加持護佑[2],讓我們遠離種種的魔障。……<百丈禪師叢林二十條規約>談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堪稱經驗之談。
有人說:百丈禪師(720-814)沒有門戶之見,他認為修禪得頓悟,要利根之人。[3]末法修行者,最方便直截的是念佛。百丈禪師的唐代,禪宗興盛,少有人修念佛。
百丈大師所謂的「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可從幾個方面來說,
「修行」與「念佛」有時相同,如圓瑛法師云:「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念佛法門能令眾生三業清淨,即是修行之法。」或云,念佛是「修行之特別捷徑」,如《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有時相對,若依道綽大師的判教,就是「聖道」與「淨土」二門[4],或印光大師所云「通途」與「特別」二法[5]的差異,慧淨法師云:
聖道門是「自力修行」之教,就是期望能以自己的力量,生生世世於六道中不失人身,修行六度萬行以證果,但這只有聖者的根器才能,故謂之「難」。而淨土門則是「他力信心」之教,今生此時於娑婆世界一向念佛,往生極樂淨土以證果,這是凡夫所堪,故謂之「易」。
「聖道門」要在此土修無量正法,斷一切煩惱,得證聖果。淨土門是靠佛的願力往生淨土,依諸佛菩薩神力加持而自然成佛。這不只是法門之「難、易」的比較,更重要的是時節與根機之「成敗」的抉擇,《安樂集》云:
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未曾措心。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
時值「末法」,機乃「下劣」,若「不自量」而選修「聖道」諸宗,則因「去聖遙遠」、「理深解微」而無所成就,或更造諸惡而墮落。這是當前的現實,所見多半是失敗、絕望的例子。所幸,諸佛的慈悲,必不令眾生永遠沉淪,「關了一扇門,必開另一扇窗。」阿彌陀佛為我們留下最後一條路:念佛往生淨土成佛;而且專為一切不堪修行聖道的煩惱惡業凡夫:「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繫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慧淨法師<《念佛感應錄》編者序>云: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該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永明禪師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智隨法師《阿彌陀經要解》略註[6]: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廣開八萬四千法門,皆為眾生了生脫死。唯稱名念佛,求生淨土一法,最直接,最圓頓,最簡易,最穩當。……至「穩當」者:有願必生,稱名必生,萬不漏一。已願已生,今願今 生,當願當生。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諸邪業繫,無能礙者。
世間大多數人是無力自救的,但礙於自尊、我慢及社會教育(自立自強、天助自助),也不輕信他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在苦海中泅泳或忍耐,非到力竭滅頂之前,絕不認輸。得(被)救,似乎是羞恥或不負責的,讓人難堪;因此,雖自知無能(力),也要裝樣、矜持一下,不肯直下承認或虛心自省,卻在心中嘀咕:總不能未起跑就棄權,盡心致力或裝模作樣的奮鬥、掙扎之後,才可以說「盡人事,聽天命」啊!然而,經過這一陣子耽擱、折騰,或許就忘卻了因緣、錯過了時機,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清.《花月痕》)。阿彌陀佛的「悲願」平等無條件,一切眾生都有「得救」的希望;為什麼?從下往上數,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往生了,何況中品上品的善人。這個訊息,對於還在找出路的眾生,這是一個死裡逃生的「希望」,若已有初步瞭解並信受願生者,則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可從佛經的聖言開示及歷代的往生事蹟,得到證明。明.妙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遍周法界,普接眾生,作大攝受,不令漏失。阿彌陀佛陰入界身,遍同法界,普示眾生,令彼了悟,不令退轉。是故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皆我彌陀願力所持。猶彼慈母,愛惜嬰兒,懷抱乳哺,不令失念。父母愛兒,但止一世,報盡則休;佛念眾生,世世不捨。以是義故,能於我佛大願之中,一稱其名,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信有旨矣。
每個人這輩子的行善作福,差不大,若比起阿彌陀佛為我輩往生淨土而修行恩賜的的功德(無緣大慈) ,可說是微不足道,乃至等於沒有。因此,個人所行的小善小工,沒甚麼可比較自珍的,修行成佛乃無量劫的累積,不只看這一生的作為(但也不因善小而不為)而已,因此,今生只是隨緣而行善,且隨作隨忘;唯一不能片刻懈怠或失憶,而應隨時隨處,心到口到身到的是:「稱名念佛」!這件事要從始至終,堅持到底,因為,這不僅是眼前生命的依靠,也是永恆得救的希望。
《無量壽經》有五段重要經文:1.〈釋迦出世本懷文〉:「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2.〈第十八願願文〉:「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3.〈第十八願成就文〉:「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4,〈付囑流通文〉:「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5.〈特留此經文〉:「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五段文,說的是同一個心,同一件事,就是阿彌陀佛為了救度眾生而修行,而成佛,而建立淨土,而賜下名號,給一切罪惡凡夫的我們,回頭是岸,絕處逢生的希望。慧凈法師<《無量壽經》大意>:
三惡道的眾生,尤其是在阿鼻地獄,完全只有受苦,怎麼會有時間來思維、受持,來行善積德呢?沒有那種環境,也沒有那種心力,……極樂世界是佛的境界,是報土,要進入那種境界,即使地上的大菩薩,也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淨土三經中,阿彌陀佛於二處「現其真身」:《大經》「靈山現土」,端坐說法;《觀經》「住立空中」,親臨娑婆。或結跏趺坐而不動不搖,卻顯現於十方, 遍滿於宇宙,一切眾生都在其觀照救度中,《法事讚》:「一坐無移亦不動,徹窮後際放身光。靈儀相好真金色,巍巍獨坐度眾生。」或來此娑婆而立身空中,乃為了隨時救拔(立撮)臨入三惡火坑的罪惡凡夫,《觀經疏》:「三惡火坑,臨臨欲入。若不舉足以救迷,業繫之牢,何由得免。為斯義故,立撮即行。」這可說是 行住坐臥,不離眾生;慈悲方便,攝取不捨。因此,念佛人只須發一個願「稱名往生」願—直接的隨順,相應於第十八(根本)願,即得領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全部功德[7]。,彌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誓度一切眾生,故眾生皆與彌陀有(強弱、善惡、遠近……)緣,無一遺漏,在彌陀心中(願力+智慧+神通),不受限於所謂「不度無緣人」之通例。阿彌陀佛為什麽要救我們?
1.從我這邊是自覺「愚惡」無可救藥;從佛那邊,則明見眾生皆有佛性,皆是可造就之材,皆有能(平等)成佛之性,但不自知而無明所覆,迷物執我,輪轉六道。是可憫者。「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2.若能信受彌陀救度,往生極樂,超劫成佛之後,即可於十方世界廣度眾生。這對於阿彌陀佛及一切眾生,都是利多長紅之舉也。《無量壽莊嚴經》:「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慈悲,利益諸群品。」

[2] 大安法師

[4]「聖道門」是依自己的力量,在此娑婆修六度萬行,以斷惑證真,入聖得果。「淨土門」是乘彌陀願力,往生淨土,在淨土斷惑證真,趣入菩提。
[5]《近代往生傳》序:「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復周智茂居士書》:「二種法門,不可並論,而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無量壽經頌.序》:「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
[6]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即心即佛、至圓頓即佛即心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不簡機務、至穩當不假方便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7]道隱法師《佛說無量壽經甄解》:「行願品十種行願,即是二十二願之廣註解。」慈舟法師《開示錄》:「阿彌陀佛是總相,普賢菩薩十大願是別相。」又:「念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行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