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集》第四大門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心不馳散,專念一佛。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第四大門本文

第四大門中,有三番料簡。
第一、依中國三藏法師,并此土大德等,皆共詳審聖教,歎歸淨土,今以勸依。
第二、據此經宗及餘大乘諸部,凡聖修入,多明念佛三昧以為要門。
第三、問答解釋,顯念佛者得種種功能利益,不可思議。

第一、依中國及以此土大德所行者

余五翳面牆,豈寧自輒?但以遊歷披勘,敬有師承,何者?謂中國大乘法師流支三藏。
次有大德,呵避名利,則有慧寵法師。
次有大德,尋常敷演,每感聖僧來聽,則有道場法師。
次有大德,和光孤栖,二國慕仰,則有曇鸞法師。
次有大德,禪觀獨秀,則有大海禪師。
次有大德,聰慧守戒,則有齊朝上統。
然前六大德,立是二諦神鏡,斯乃佛法綱維,志行殊倫,古今實希,皆共詳審大乘,歎歸淨土,乃是無上要門也。
問曰:既云歎歸淨土,乃是要門者,未知此等諸德,臨終時皆有靈驗已不?
答曰:皆有不虛,如曇鸞法師,康存之日,常修淨土。
亦每有世俗君子,來呵法師曰:「十方佛國皆為淨土,法師何乃獨意注西,豈非偏見生也?」法師對曰:「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未入地位,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恆須繫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
雖復難者紛紜,而法師獨決,是以無問一切道俗,但與法師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勸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勸歸淨國。是故法師臨命終時,寺傍左右道俗,皆見旛花映院,盡聞異香,音樂迎接,遂往生也。
餘之大德,臨命終時,皆有徵祥。若欲具談往生之相,立不可思議也。

第二、明此彼諸經,多明念佛三昧為宗者

就中有八番,初二明一相三昧,後六就緣依相,明念佛三昧。
第一、依花首經,佛告堅意菩薩:「三昧有二種,一者、有一相三昧。二者、有眾相三昧。一相三昧者,有菩薩聞其世界,有其如來,現在說法。菩薩取是佛相,以現在前,若坐道場,若轉法輪,大眾圍繞。
「取如是相,收攝諸根,心不馳散,專念一佛,不捨是緣。如是菩薩,於如來相,及世界相,了達無相。常如是觀,如是行,不離是緣,是時佛像即現在前,而為說法。
「菩薩爾時,深生恭敬,聽受是法,若深若淺,轉加尊重。菩薩住是三昧,聞說諸法皆可壞相,聞已受持,從三昧起,能為四眾,演說是法。」
佛告堅意:「是名菩薩入一相三昧門。」
第二、依文殊般若,明一行三昧者。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一行三昧?」
佛言:「一行三昧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應在空閒處,捨諸亂意,隨佛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念無休息。即是念中,能見過現未來三世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即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是名菩薩一行三昧。」
第三、依涅槃經,佛言:「若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佛三昧者,十方諸佛,恆見此人,如現在前。」
是故涅槃經云,佛告迦葉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至心專念佛者。若在山林,若在聚落,若晝若夜,若坐若臥。諸佛世尊,常見此人,如現目前,恆與此人,而住受施。」
第四、依觀經及餘諸部,所修萬行,但能迴願,莫不皆生。然念佛一行,將為要路,何者?審量聖教,有始終兩益。若欲生善起行,則普該諸度。若滅惡消災,則總治諸障。
故下經云:「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壽盡必生。」此名始益。
言終益者,依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住世長久,兆載永劫,亦有滅度。般涅槃時,唯有觀音勢至,住持安樂,接引十方。其佛滅度,亦與住世時節等同。然彼國眾生,一切無有睹見佛者,唯有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者,常見彌陀,現在不滅,此即是其終時益也。
所修餘行,迴向皆生。世尊滅度,有睹不睹。勸後代審量,使沾遠益也。
第五、依般舟經云,時有跋陀和菩薩,於此國土,聞有阿彌陀佛,數數係念,因是念故,見阿彌陀佛。既見佛已,即從啟問:「當行何法,得生彼國?」
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當念佛身三十二相,悉皆具足,光明徹照,端正無比。」
第六、依大智度論,有三番解釋。
第一、佛是無上法王,菩薩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應當常念佛也。
第二、有諸菩薩自云:「我從曠劫以來,得蒙世尊長養我等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禪定、智慧、無量行願,由佛得成。為報恩故,常願近佛。亦如大臣蒙王恩寵,常念其主。」
第三、有諸菩薩復作是言:「我於因地遇惡知識,誹謗般若,墮於惡道經無量劫。雖修餘行,未能得出。後於一時依善知識邊,教我行念佛三昧,其時即能併遣諸障,方得解脫。有斯大益,故願不離佛。」
第七、依華嚴經云:「寧於無量劫,具受一切苦,終不遠如來,不睹自在力。」
又云:「念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後生佛前。見彼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善財童子求善知識,詣功德雲比丘所,白言:「大師云何修菩薩道,歸普賢行也?」
是時比丘告善財曰:「我於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謂念佛三昧門。何者?於此三昧門中,悉能睹見一切諸佛,及其眷屬、嚴淨佛剎,能令眾生遠離顛倒。念佛三昧門者,於微細境界中,見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諸劫不顛倒。念佛三昧門者,能起一切佛剎,無能壞者,普見諸佛,得三世不顛倒。」
時功德雲比丘,告善財言:「佛法深海,廣大無邊,我所知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門。餘妙境界,出過數量,我所未知也。」
善财童子参德云比丘 專心念佛 求生淨土
第八、依海龍王經,時海龍王白佛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彌陀佛國,當修何行,得生彼土?」
佛告龍王:「若欲生彼國者,當行八法,何等為八?一者、常念諸佛。二者、供養如來。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佛形像,修諸功德。五者、迴願往生。六者、心不怯弱。七者、一心精進。八者、求佛正慧。」佛告龍王:「一切眾生,具斯八法,常不離佛也。」
問曰:不具八法,得生佛前,不離佛不?
答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佛說寶雲經時,亦明十行具足,得生淨土,常不離佛。
時有除蓋障菩薩白佛:「不具十行,得生已不?」
佛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無闕,餘之九行,悉名清淨,勿致疑也。」
又大樹緊那羅王經云,菩薩行四種法,常不離佛前,何等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勸眾生皆作往生見如來意。二者、自勸勸他,樂聞正法。三者、自勸勸他,發菩提心。四者、一向專志,行念佛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處,常在佛前,不離諸佛。
又經云,佛說菩薩行法有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器,持戒是聖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劍樹鑊湯器,發菩提心是成佛器,常能念佛往生淨土是見佛器。
略舉六門,餘者不述。聖教既爾,行者願生,何不常念佛也?
又依月燈三昧經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諸根不亂動,心無迷惑與法合,得聞得智如大海。智者住於是三昧,攝念行於經行所,能見千億諸如來,亦值無量恆沙佛。

第三、問答解釋,顯念佛三昧有種種利益

有其五番。
第一問曰:今云常修念佛三昧,仍不行餘三昧者?
答曰: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餘三昧。但行念佛三昧多故,故言常念,非謂全不行餘三昧也。
第二問曰:若勸常修念佛三昧,與餘三昧能有階降以不?
答曰:念佛三昧勝相不可思議,此云何知?如摩訶衍中說云,諸餘三昧非不三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瞋癡。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癡貪。或有三昧,但能除癡,不能除貪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切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問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第三問曰:念佛三昧既能除障,得福功力大者,未審亦能資益行者,使延年益壽以不?
答曰:必得,何者?如惟無三昧經云,有兄弟二人,兄信因果,弟無信心,而能善解相法。因其鏡中,自見面上死相已現,不過七日。
時有智者,教往問佛。佛時報言:「七日不虛,若能一心念佛修戒,或得度難。」
尋即依教繫念,時至六日,即有二鬼來,耳聞其念佛之聲,竟無能前進。還告閻羅王,閻羅王索符,已注云:「由持戒念佛功德,生第三炎天。」
又譬喻經中,有一長者,不信罪福,年已五十,忽夜夢見剎鬼索符來欲取之,不過十日。其人眠覺,惶怖非常。至明求覓相師占夢,師作卦兆云:「有剎鬼必欲相害,不過十日。」其人惶怖倍常,詣佛求請,佛時報云:「若欲攘此,從今已去,專意念佛,持戒燒香,然燈懸繒旛蓋,信向三寶,可免此死。」
即依此法,專心信向,剎鬼到門,見修功德,遂不能害,鬼即走去。其人緣斯功德,壽滿百年,死得生天。
復有一長者,名曰執持,退戒還佛,現被惡鬼打之。
第四問曰:此念佛三昧,但能對治諸障,唯招世報,亦能遠感出世無上菩提以不?
答曰 : 得,何者?如華嚴經十地品云:「始從初地,乃至十地,於一一地中,皆說入地加行道。」地滿功德利己不住道,訖即皆結云:「是諸菩薩,雖修餘行,皆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上妙樂具,供養三寶。」
以斯文證得知,諸菩薩等,乃至上地,常學念佛、念法、念僧,方能成就無量行願,滿功德海,何況二乘凡夫,求生淨土,不學念佛也。何以故?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攝六度,通行通伴故。
第五問曰:初地已上菩薩,與佛同證真如之理,名生佛家,自能作佛,濟運眾生,何須更學念佛三昧,願見佛也?
答曰:論其真如,廣大無邊,與虛空等,其量難知。譬如一大闇室,若然一燈二燈,其明雖遍,猶為闇也。漸至多燈,雖名大明,豈及日光?菩薩所證智,雖地地相望,自有階降,豈得比佛如日明也?

11會員
275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安樂集》第一大門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安樂集》第二大門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安樂集》第三大門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娛樂新生態強強聯手!梵景娛樂翁子涵攜手雄鷹集團梁軒安,打造「全新IP」進軍國際「時尚女企業家」翁子涵甫從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藝術秀完,回台便馬不停蹄地成立「梵景娛樂」,正式朝培養和孵育新生代創作者為己任,並正式宣布將與「雄鷹集團」、有「造浪者」之稱的執行長梁軒安聯名,希冀藉由雙方的強強聯手,能為台灣演藝圈打造全新不凡的娛樂生態。
Thumbnail
avatar
頂尖傳媒
2024-02-03
庵心自在所發行首張全台語專輯《踏入音樂聲》2020年成團的<庵心自在所>或許部分朋友仍對他們有點陌生,但說出每位團員的經歷,你會驚訝於原來老早就認識他們了!   前盪在空中主唱/吉他手賴Q集結濁水溪公社早期鼓手Robert、後期吉他手俊安,以及SKARAOKE 初代貝斯手至雋所組成的台語牙買加雷鬼樂團,在盪在空中休團後,望回歸這片海島土
Thumbnail
avatar
🎃南呱🐸
2023-11-14
安樂與不安樂總有主人後悔!喵喵:媽咪,不想你這麼做,怕你有一天會難過文:柚子貍  最近來詢問離世溝通的,很巧的都是幫寶貝決定安樂的主人們,我看到一個個後悔的媽麻或姐姐,因為這個「讓寶貝提早去睡覺」的決定把自己折磨的快瘋掉,大部分的主人會覺得「是不是我殺死了最愛的牠?」或「是不是我剝奪了牠想繼續活下去的機會」,毛孩安樂死對主人的後座力之大,讓不少飼主需要尋求專業的心
Thumbnail
avatar
shomanto
2023-11-07
安樂死【行者日記 - 安樂死】 2023-10-29 今天(10/29)傍晚3姊已決定17:30要讓Jasmine安樂死,我跑去詢問「諾那華藏精舍」的團長,是否可以在群組裡請求師兄師姊們幫忙念佛號助Jasmine往生一臂之力?!沒想到團長立刻打給我(line通話),她告訴我千萬不可以給寵物安樂死!
avatar
王小塞
2023-10-29
電通集團旗下創意代理商安索帕isobar以台灣布袋戲文化為靈感,贏得坎城首屆遊戲娛樂創意銅獅獎 文、圖/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提供   全球廣告創意最高殿堂-坎城國際創意獎(Cannes Lions)揭曉2023年得獎名單。電通行銷傳播集團繼2021年由旗下創意代理商電通MB勇奪坎城娛樂獅全場最大獎後,今年旗下另一團隊isobar為動視暴雪客戶製作的【最台的魔獸】再度脫穎而出,榮獲坎城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23-07-06
從人痘談高陽小說《安樂堂》近來國際聞猴痘色變,想起高陽《安樂堂》提過人痘,想再瞧一瞧。手邊沒書,於是去圖書館借閱。 而後宮多次糾紛,像是萬貴妃不願日後為未來的太后(太子生母)磕頭。以及后妃身後的葬儀爭議,以致狀況連連。我們看來的芝麻小事,在封建時代卻是頭等大事,名份非常重要。
Thumbnail
avatar
YI Ping Chen
2022-08-01
電影《PLAN 75》所描述的高齡安樂死合法化社會,真的不可能實現嗎?「年滿75歲即能選擇迎接安寧的人生結尾」,難道你不心動嗎? 現代版的姥捨山,由急速邁向高齡少子化的日本來刻劃此一題材,令人感觸頗深。 預計今年秋天於台灣上映的《PLAN 75》,一定不能錯過!
Thumbnail
avatar
波波先生
2022-07-15
釀專題|交錯列車上,深情的伊──再聽《少年吔,安啦!》電影音樂專輯每一個年代,都有人唱著相似精神的歌曲,但你深知有些歌曲不會被取代。《少年吔,安啦!》便是如此一張作品,它是原聲帶,也是電影音樂概念專輯。其語彙與再次問世的修復電影又一次吻合,也傳遞了搖滾樂、電子樂所代表的前進意義。它既唱出幻滅,也唱出熱血。每一次穿越隧道,總還有另一個更難以見光的隧道
Thumbnail
avatar
陳玠安
2022-07-12
20201219 韋禮安《而立之後》演唱會 Day 1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人生像天氣一樣,不會永遠開心,也不會永遠讓你哭泣,下雨時要記得陽光有多美好,烈日底下覺得很熱時也請記得雨天有多涼爽」-韋禮安
Thumbnail
avatar
鐵道旁的吉他手
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