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效應 讀後心得(下)

2022/05/1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那我們繼續上課啦!(前面的課題討論,請至後疫情效應 讀後心得(上)觀看)

第九課:世界正從單極走向雙極

2020 全球GDP前10排行榜 (圖片來源)
  書中,Zakaria提到,中國已經崛起,若從二〇二〇年的國內生產毛額來看,中國占全球GDP的比例幾乎等於第三名至第六名的總和,僅次於美國。然而,中國崛起的同時,衰落的不是美國,是歐洲。因為即使是全歐盟最有錢的國家——德國,經濟規模大約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其他歐洲國家的規模則小到根本不能比。為什麼新冠病毒會讓世界走向兩極呢?這就要從二十世紀的國際情勢說起:
  作者寫道,「自一九四五年以來,德國、日本、南韓等在財富和聲望上崛起的主要國家,要麼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美國保護,要麼是華府最緊密的盟友。因此過去的國際政治有一項反直覺的特性:新勢力的抬頭通常都對美國大為有利。但中國並非如此,它不僅比過去的新興勢力巨大很多,更一直活在美國的聯盟結構與影響範圍之外。」也就是說,美國從未和中國這種新興強權打過交道。你或許會有疑問:蘇聯呢?美蘇也從不是好朋友啊?沒錯,但是蘇聯和中國仍然有很大的區別,根據Zakaria的分析,「蘇聯的軍事實力至少在某些方面和當時的美國不相上下,其他方面卻遠遠落後美國。中國的狀態則剛好相反,軍事實力比美國弱很多,但許多經濟與科技能力已經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
  但是,真正讓世界走向兩極的根本原因是中國領導人的崛起和美國政府面對「權力移轉」的恐慌,而二〇一九冠狀病毒只不過是「催化劑」而已。關於這次疫情的應對,即使中國一開始的隱瞞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疏怠確實讓疫情惡化,但是無論是後來的「口罩外交」政策或是送出大量醫療物資,都讓它贏取各國的好感。反觀美國,川普政府在疫情爆發當下即未能有效控制國內疫情,甚至將一切的責任推卸給中國並主動退出WHO,這種「亂找戰犯」的短視思維沒有辦法讓美國真正解決人民染疫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其實在這次疫情仍捐出超過24億美元(比中國多4億美元)幫助世界各國,但全被川普的煽動咆哮掩蓋住了。這場角逐中國顯然勝出,也讓它在未來會更有信心參與國際議題。
  最後一個問題:美國在面臨中國的崛起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比較合適呢?作者認為,美國的鷹派不該太過擔心挑戰者(中國)取代自己,因為在歷史上用自以為的「敵方弱點」先發制人,結果弄巧成拙,反而讓挑戰者的崛起變得無法阻止。這也符合《孫子兵法》「先勝而後戰」的觀點,心中若有一絲會輸的念頭就不應該主動挑起戰爭(貿易戰)。然而,川普政府卻是拚命想要與中國在科技與經濟之間劃清界線,結果導致國內許多企業無法負擔沉重的人力成本而紛紛破產。如果川普有多讀一點歷史就會知道,他上任第一天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歐巴馬用來制衡中國的手段,再從更早之前的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採取的方式都是邀請中國進入全球經濟與政治體系,因為想要阻止中國日漸茁壯的國家從來不是只有美國一個,這需要靠世界各國的力量。而美國不需要得罪中國,更不需要打一場不一定會贏的仗。(補充一下:書中還有寫道,「川普本質上是個傑克遜主義者,幾乎完全不關心其他國家,因為他相信大部分的國家都一直在欺騙美國,其中又以美國的盟國為甚。」因此,他連原本的好朋友,歐盟、澳洲、加拿大全得罪了一遍啊!)

第十課:有時候堅持理想反而最現實

  面對本次疫情,各個國家紛紛閉門自守,富裕國家甚至自行生產疫苗採取「疫苗民族主義」,但Zakaria卻表示:「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各國領導人在這次危機之下的小心眼和民族主義其實很奇怪。」因為二〇一九冠狀病毒不是這一百年內遇到最可怕的悲劇。第一次世界大戰將歐洲打得分崩離析,之後因為極權主義興起,又再次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原本有點起色的歐洲再次被打得體無完膚。最後,美國用投下兩顆原子彈的方式為這場超過1800萬(是目前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的三倍)人民陣亡的戰爭畫下句點。面對這一連串如地獄般的危機,倖存下來的政治人物見識到民族主義的肆虐和目光如豆的自私會把世界搞得多慘,於是決定開始推動更多的國際合作,總算讓世界維持和平至今。
  如今,出生在世界和平時期的我們面對疫情時卻抱著憤世嫉俗的心態,將這些崇高的理想棄如敝屣,對於國際合作變得漠不關心。但真相是,若能把金錢與醫療設備迅速轉移給有需要的國家,我們能夠拯救成千上萬條性命。世界衛生組織即使再有問題,至少也向133個貧窮國家送出防護設備和150萬套檢驗試劑,對這些國家來說依然是難能可貴的及時雨!就像Zakaria在書中所說,「團結合作就能改變世界,不是什麼烏托邦的幻想,只是一種簡單的常識。
  另一個正面的例子是歐盟在這次疫情下的決策。新冠病毒爆發之初,歐盟各國互相強奪醫療用品,甚至還相互指責對方貪贓枉法。然而,不久之後,各國開始思索如何因應這場疫情,最後在法國、德國這些大國領導人與歐盟的高階官員討論後,決定在2020年7月發行歐洲債券,由最富裕的國家提供擔保,讓窮國借到錢應急。原本快被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沖散的歐盟,因為一個英明的決策,不僅化危機為轉機,也使得彼此更緊密相依。

美國為何能夠成為當代的老大哥?

  或許你會疑惑,為什麼不論是2016年還是2020年的選舉都被人當笑話看的國家會是現代社會的霸權之一?為什麼政治搞得一團糟的美國仍擁有最高的GDP,而且全球通用貨幣是美金?
  要理解背後真正的原因,我們必須回到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說起。當時還是海軍助理部長的小羅斯福非常欣賞威爾遜的「打造一個民主可以安心存在的世界」的願景。於是後來,當他擔任美國總統時,就堅持「必須以美國為中心再次嘗試讓各國合作,這樣列強就會有更大的誘因盡一切努力維持和平」的理念。繼任的杜魯門雖然被稱為「現實主義者」,然而他的內心也深受威爾遜的四海一家思維的影響。杜魯門之後的艾森豪是二戰時期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親自戰在二戰戰場上,看過士兵殺紅了眼的他說了這段話:「我們製造的每一門大砲、出航的每一艘戰艦、發射的每一枚飛彈,真要說起來都是從那些沒有食物可吃、沒有衣服可穿的人身上偷走的。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下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是把人性吊在鋼鐵的十字架。
  美國就是在這幾位偉大的總統帶領之下,幫助歐洲與東亞從二戰的灰燼中重生,並建立了聯合國與其他相關組織。作者寫道,「它在和最小的國家一樣都只有一票的公約和組織裡,投下同意票支持這些行動。而它正是靠著這些行動來建立一個全球體系,維持列強之間七十五年的和平,孕育了民主茁壯的土壤和尊重人權的態度,讓脫貧的比例達到史上最高。」
美國對國際社會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它和歷史上的戰勝大國都不一樣。它幫世界各國想像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且通常不只是為美國好,而是會追求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
  曾經的美國,擁有英明的政府,推出一系列為了增進全世界和平與合作的明智之舉。就是這些功績,讓上一代的知識份子(包括本書作者)對美國如此著迷、嚮往,而如今卻墮落的令人不敢置信。

結語

  閱讀完這本書,不僅讓我十分感動,由於資訊量過大,光是做筆記就費了我一大功夫啊!(看來我還太嫩了,會繼續加油的!)而感動則來自於書上描述的各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官員為了使世界更團結、美好所做的努力,實在感謝他們對世界的貢獻。另外,我還有一點感嘆,像是擁有自由言論的臺灣,是不是應該要有更多知識分子願意透過媒體讓臺灣人更有國際觀?了解國際觀不僅是實踐孫武所言的「知己知彼」,也能讓我們學習到許多面對難題該有的智慧。畢竟現在有太多假新聞,帶風向、充滿意識形態的政治消息都不太正確,學習批判性思考絕對是現代人必備的軟實力之一。
  上次看Zakaria的書是2008出版的「後美國世界」,這本書的內容是針對中國與印度兩大崛起的勢力進行分析,當時的美國已有開始衰弱的跡象,因此我能從書中感受到他小小的擔憂與嘆息。而這次在看「後疫情效應」時,我感受到的是Zakaria強烈的失望,我想這對一位滿懷理想的人絕對是很煎熬的時間。最後,我想用書中這段話做總結:
艾森豪認為在二戰中犧牲的士兵給了所有人一個機會,讓我們一起打造一個更和平、更美好的世界。如今,這場惡毒的大瘟疫又給了另一個機會,讓我們邁向另一個新世界。要不要把握這個機會就看我們了,畢竟天命永遠未定。
                           〈終章 天命未定〉

書籍資訊:
  • 書名:後疫情效應:CNN「札卡瑞亞GPS」主持人給世界的10堂課
  • 作者: Fareed Zakaria (法理德.札卡瑞亞)
  • 譯者:盧靜、廖崇佑、廖珮杏、劉維人
  • ISBN:9789865250416
  •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曹靖婕
曹靖婕
1999年生,板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