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方法》#15 提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展示領導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 —— 珍妮弗·康維勒
我能批評一個人,意味著我對他負有管理責任,也有相應的權力。
比如上級對下級、老師對學生。但如果我們對他沒有管理權,也擔負不了管理責任呢?比如,下屬對領導、客戶對甲方、同事對平級?在這種關係中展開建設性衝突,其實就不是發起批評了,而是提意見。

1. 先發展關係,再解決問題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提意見」三個字,一出口就已經輸了。不管是誰,只要聽到對方說的那句「我現在想給你提個意見」,就會立刻調出自己潛意識里的防禦對抗心理。因為這句話背後透露出來的含義是「你這樣做不對」。
所以,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改一改自己的語言習慣,用「提建議」這三個字來代替「提意見」。
與「提意見」最大的區別在於,「提建議」暗示你在發現問題的同時,還帶來了一個解決方案。你沒有抓著對方的小辮子,說他哪裡做錯了,而是在想辦法讓他變得更好 —— 這就提前管理了對方的感受,解除了雙方潛在的對抗局面。
所以,即便我們做出的實際動作是提意見,表達時也要想辦法把它處理為提建議。這不僅是措辭的調整,更是目標的調整一把解決眼前某個問題的目標,調整為發展雙方「共同體關係」,做到「先發展關係,再解決問題」。站在盟友的立場上,提出有益於對方,也有益於我們自己的建議,對方更有可能接受,我們的溝通也更有價值。
在瞭解這一前提後,我們通過一個公式來看提意見的分解動作:
提意見 = 事前徵求同意 + 定義雙方關係 + 提供具體建議

2. 提意見

■ 步驟一:事前徵求同意

我們在「輔導」一節 中提到,好多人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向晚輩傳授經驗。這肯定是出於好心,但未必能起到輔導效果。還是那句話:「你覺得自己是過來人,但是人家讓你過來了嗎?」同理,提意見之前,我們也要事前取得同意,等對方同意你「過去」了,再「過去」。
當然,徵求同意不是說「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都說到這份上了,大部分人也不好意思不讓你講。這不是徵求同意,而是在發免責聲明。
在溝通之前,要先確認三件事:
  • 事實:要瞭解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 情緒:要明確你在提建議過程中希望表達怎樣的感情?
  • 目標:要想清楚為什麼提這個意見,希望達成怎樣的效果。提意見一定要抓大放小,一次解決一件事。

在完成事實、情緒、目標三方面的準備後,你就可以做徵求同意的第二步了:「我對這件事有個建議,你想聽一下嗎?」
倘若對方真的有這個需要,他肯定會找機會與你面對面溝通。如果他閃爍其詞:「太好了,但我現在沒時間,你能不能寫個微信給我?」或者升級溝通場合:「好啊,你把誰誰誰叫上,咱們一塊兒說。」都說明對方不是很想繼續聽你的意見。
當你接收到上述信號時,就此打住 —— 在提意見這個場景里,我們沒有義務,也沒辦法強制要求對方服從我們的意志。適時關閉溝通界面,其實是一種保護自己、保護關係的方式。
而在對方願意聽取你建議的情況下,過程中也有幾個注意事項:提意見和批評一樣,要控制時間和場合,最好在對方心力資源充沛的情況下提。別等人家快下班了,要出門接孩子時把人攔住,或者在人家加班到半夜,快結束工作時上去提意見。同樣,最好不要當眾提,當著眾人的面,很容易激起雙方輸贏對抗的心態。

■ 動作二:定義雙方關係


我反復講,提意見要先發展關係,再解決問題 —— 所以,我們就是要證明自己是作為共同體的一分子來發言的,也充分考慮了共同體的利益,並不是隨便指指點點。

所以一開場,我們恰恰應該先定義雙方的關係,告訴對方,我們是一伙的。
比如,你提意見的對象是跨部門同事,你們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在提意見前就需要重新定義雙方的關係,可以這麼說:「我們一起在公司共事那麼長時間,我特別認同你,覺得你是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戰友。」
總的來說,我們在提意見時的自我認知必須是一名利益攸關者 —— 我跟這事兒有關係,所以我提的意見才值得被認真傾聽。

■ 動作三:提供具體建議

我們之所以強調「建議要具體」,是因為只有具體的建議才是可以執行的。如果對方聽罷覺得有道理,就可以立即展開行動。比如,一個新員工針對某個具體的開會方式、某項具體的管理舉措向公司提建議,只要足夠具體,哪怕這件事很小,也能贏得他人的重視和尊重。但反過來,沒有帶上具體方案就提意見,對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你在刷存在感。因為提出意見的人不是真正認為這件事必須要做,只是想顯示一下自己高明,刷個存在感。
很多新人初入一個環境,會為了自我表現瘋狂提建議。但到這裡我們會看到:提出具體的建議、展現方案力之前,我們需要證明自己是共同體的一分子。不是有句話那麼說嗎?「母校就是自己能罵,但別人不能罵的地方」。只有是共同體的一分子,你才可以提意見吐槽,如果不是,不好意思,這個共同體的所有人都會站出來反對你。

3. 小結

  • 提意見關鍵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把提意見轉化成提建議;先發展關係,再解決問題。
  • 提意見的動作要領是:事前徵求同意,把雙方的共同體關系定義好,再給出具體建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242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 批評不是要讓對方認識到錯誤,而是要讓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2. 批評可以分解為5個動作,分別是控制環境、定義問題、刷新動作、設定反饋點、完成重啓。 3. 記住「下拉、刷新」這個意象,批評就是要把錯誤的行為覆蓋掉,讓新的局面呈現出來一你可以在職場或者家庭里推行-個小創新一把「刷新」作為溝通的一個暗
輔導是教對方具體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價值觀。 輔導分為植入目標、發現盲區和實戰演習三步。完成這些動作以後,你就可以順利完成輔導工作,營造一個好的溝通關係。 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輔導者,可以用「行動後回顧」的方式,幫對方復盤思考過程。
1. 通過強準備,讓自己在說服的溝通場景中不再人微言輕。 2. 通過吹風、慢熬,逐漸鑿穿對方的心理防線。 3. 如果對方心裡有成見,怎麼也說服不了,我們就要想想,一定有什麼他捍衛的價值投射到了原來的方案里。那麼我們就要把那套價值融入我們的新方案,通過這種方式說服他。
真正的目標感不是把「我要」時刻掛在嘴邊,它其實是一種想方設法實現目標的能力。請注意,目標感的關鍵詞是「實現」。 在溝通中保持目標感,其實是要把「我的目標」轉化為「我們的方案」。用一個標準句式來說:「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對此,我有一個方案。」
我們沒辦法精準的判斷每一個人的個性,但做為群體,就容易的判斷他們的行為。 人們的溝通模式會被分成四種主要類型,分別是:控制型、表現型、謹慎型和溫和型。為方便記憶,我們可以用四個動物形象 —— 老虎、孔雀、貓頭鷹和無尾熊來標注他們。 越早瞭解對方的溝通風格,就能越早使用對他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溝通效率。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1. 批評不是要讓對方認識到錯誤,而是要讓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2. 批評可以分解為5個動作,分別是控制環境、定義問題、刷新動作、設定反饋點、完成重啓。 3. 記住「下拉、刷新」這個意象,批評就是要把錯誤的行為覆蓋掉,讓新的局面呈現出來一你可以在職場或者家庭里推行-個小創新一把「刷新」作為溝通的一個暗
輔導是教對方具體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價值觀。 輔導分為植入目標、發現盲區和實戰演習三步。完成這些動作以後,你就可以順利完成輔導工作,營造一個好的溝通關係。 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輔導者,可以用「行動後回顧」的方式,幫對方復盤思考過程。
1. 通過強準備,讓自己在說服的溝通場景中不再人微言輕。 2. 通過吹風、慢熬,逐漸鑿穿對方的心理防線。 3. 如果對方心裡有成見,怎麼也說服不了,我們就要想想,一定有什麼他捍衛的價值投射到了原來的方案里。那麼我們就要把那套價值融入我們的新方案,通過這種方式說服他。
真正的目標感不是把「我要」時刻掛在嘴邊,它其實是一種想方設法實現目標的能力。請注意,目標感的關鍵詞是「實現」。 在溝通中保持目標感,其實是要把「我的目標」轉化為「我們的方案」。用一個標準句式來說:「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對此,我有一個方案。」
我們沒辦法精準的判斷每一個人的個性,但做為群體,就容易的判斷他們的行為。 人們的溝通模式會被分成四種主要類型,分別是:控制型、表現型、謹慎型和溫和型。為方便記憶,我們可以用四個動物形象 —— 老虎、孔雀、貓頭鷹和無尾熊來標注他們。 越早瞭解對方的溝通風格,就能越早使用對他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溝通效率。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表達反對意見的難度,主要在於反對的對象。如果是反對平級或者下級的意見,沒有人會覺得難。覺得難都是因為自認「得罪」不起這個人。 所以,表達反對意見的第一步,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建設性,同時也要相信對方有基本的兼容度。 先明確自己反對的是什麼。反對的是目標、是時機、是人還是某個具體辦法?澄清你的反對。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面對異見,靈活性和良好溝通技巧至關重要。提供多證據支持觀點,強調共同目標,冷靜尊重處理異見,開放態度促進建設性對話,主動提出解決方案展現合作態度,適應對方風格建立順暢對話流程,與團隊協作構建有力論據。這些方法有助於創造開放、建設性的溝通環境,促進雙方共識與合作。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表達反對意見的難度,主要在於反對的對象。如果是反對平級或者下級的意見,沒有人會覺得難。覺得難都是因為自認「得罪」不起這個人。 所以,表達反對意見的第一步,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建設性,同時也要相信對方有基本的兼容度。 先明確自己反對的是什麼。反對的是目標、是時機、是人還是某個具體辦法?澄清你的反對。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面對異見,靈活性和良好溝通技巧至關重要。提供多證據支持觀點,強調共同目標,冷靜尊重處理異見,開放態度促進建設性對話,主動提出解決方案展現合作態度,適應對方風格建立順暢對話流程,與團隊協作構建有力論據。這些方法有助於創造開放、建設性的溝通環境,促進雙方共識與合作。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