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托福之外還要考GRE?申請怎麼這麼難?
有申請過歐美學校就知道,只要是英文非母語人士,都必須經過TOEFL托福的英語檢定考試。目前測驗主要為iBT網路線上托福測驗(目前因疫情關係有開放在家線上考試),分為聽、說、讀、寫,滿分各30分,總分120分,作為非英語母語人士的第一個門檻。
很多學校都會設下最低門檻,如80、90分等,甚至常春藤名校基本上都要求要100分以上,有些特地科目如說(speaking)等也會設下基本分數,為的是讓這些學生來到歐美國家前,有基本在學術上的溝通水平與能力。
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則是更進一階,幾乎是每個有一定水平的學校都會要求申請者必須通過該考試。考試內容分詞彙(Verbal)、計量(Quantitative)、分析性寫作(Analytical Writing),滿分分別為170、170、6。這個部分對台灣學生最為困難的就是詞彙部分,因為裡面大量的單字是比托福難上百倍,詞句、邏輯更為生澀晦懂。相對地,大多數台灣學生卻在計量方面取得較高的分數。但怎麼挑選學生,則看學校審查人員的審核標準。
不過,在台灣很多補習班會以名校標準為口號來宣傳,認為托福一定要超過100分、GRE一定要超過320分才有機會申請上好學校,但這些標準其實還是因個人申請的學校而異,像是UCLA要求國際學生要達到最低標準87分,未超過100則需在入學後自動帶入英文課程;其他學校則也有不同標準,端看你的目標來選擇。GRE則比較沒有太多硬性規定。
因此,真的像補習班說的把托福和GRE衝越高越好嗎?我認為不盡然,這對審查委員會只是一個篩選標準而已,以我的經驗來看,只要通過學校要求的最低標準即可,至於高於標準後,那一兩分的差距,我不認為這會是學校占很高比例的考量,況且競爭力還需考量到當屆申請者的相互比較,更何況你申請研究所的目的不是學英文,而是「研究」,因此我不認為執著於分數的追求是良方,反而會一直無辜花冤枉錢,鎖定自己的學校目標再來看標準才是解方。
你「為什麼」要念研究所?SOP到底核心在哪?
Photo by Emily Morter / Unsplash
比起英語檢定,我認為更該把心思花在撰寫SOP上,甚至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多數學校都取消了GRE的審核,這就表示學校審查委員會更加重在其他資料,而最重要的就是Statement of Purpose(SOP)。
SOP顧名思義,就是你的「目的」是什麼?你的「動機」是什麼?「為什麼」你要來唸研究所? “WHY”成為整個文章最重要的文眼。它當然可能牽涉到了個人的經驗、背景、成長知識、學術知識等,但千萬不要寫得讓學校認為,你只是隨便挑一間學校,根本不了解自己要什麼。這個問題很容易見長在台灣學生身上(包括我也是),因為我們在台灣太過習慣以考試分發的升學制度為導向,讓「成績」選擇我們要什麼。這或許在升大學還管用,但是到了研究所就是不同的領域,你必須說服他人「為什麼」你想要申請碩博士班,為什麼升學成為了你人生階段的一環?因為在歐美等地,研究所是職涯的一環,並非「不知道要幹嘛所以就來念書」的選項。
因此在寫SOP前,不停要詢問自己「為什麼」要出國念書?既然出國念書那麼燒錢,那出國的目的是什麼?是想要進入某家知名企業?那進入該企業的理由是什麼?有什麼動機促使你這樣做?還是是延續大學的學術興趣?還是因為個人的成長關係影響到你進入研究所的決定?或許你很想只寫「我想賺錢」,但這動機十分薄弱,因為這世界到處都可以賺錢,那為什麼偏偏你選擇了這個研究所當作你未來賺錢的工具?又最根本的原因,為什麼「賺錢」成為了你人生的目的之一?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促使了你有這樣的思考?而為什麼這個研究所可以幫助你達成這項要求?由此,透過「為什麼」等問句的不斷分解,你就可以慢慢梳理你的SOP。
架構?句型?SOP到底該怎麼寫?
Photo by Kaleidico / Unsplash
SOP其實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架構,因為根據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書寫的順序與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不過,我建議內容必須包含幾個部分:研究計畫、個人背景、未來願景、畢業規劃等。
研究計畫主要是描述你未來想做的研究內容,而且是越詳細越好,不要只是一個「概念」。舉例而言,我未來想研究的主題是「同志運動」,但是是同志運動的「什麼」?它可以是運動者的人口調查,也可以這場運動牽涉的政治問題,或者是運動內容的論述分析等,這些都可以是「同志運動」的一環。因此,在研究計畫的部分,把問題寫得越詳盡且越細越好,這樣不但可以讓審查委員知道你是「有備而來」,也有益於連結自己個人背景,是「為什麼」讓你想到這個問題?
個人背景則是闡述自己「相關」的成長歷程,它可以是家庭的、文化的、工作的、學術上的背景,但所謂「相關」就是它必須和你申請研究所的目的動機有關,SOP並不是自傳,不是把自己所有的經歷丟上去就好,它是經過篩選的、整理的,並且可以打破時序的,你不一定要由小到大描述你的歷程,你也可以著重在哪一個時段的經驗,它如何形塑你做出唸研究所的決定。也就是說,把自己人生當作一份自助餐,夾你想要的,而不是all you can eat!
再來是未來願景,也就是你念研究所後,你「想要做什麼」?這可以是你選擇這間學校的原因,包括因為哪些老師和你做的研究相近?或者學校的資源有提供什麼,而這可以幫助你的學術規劃?還有系上開的課程你認為有興趣,且有助益於你未來的職涯等,這些都可以是未來願景之一。這個部分的重點在於,建立你和學校之間的連結,除了是「為什麼」是這個系之外,還有「為什麼」是這個學校?這個學校的優點在哪裡?它可以帶給你什麼?你又可以帶給學校什麼?
最後,是畢業規劃,簡單來說,這就是「畫大餅」的部分,對於碩士班而言,可能是想要找到哪種工作?或再前往哪個博士班進修?對博士班而言,更導向你要成為怎麼樣的「學者」,或者若非學者,你想進入怎樣的「職涯」?這些問題可能又會再連結到你的成長背景,促使你希望對該領域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或者你希望透過未來的哪種經歷可以幫助你達成何種目標?這個部份雖然可以寫得概略性一點,但千萬不要空泛!或寫一個根本不會達成的夢幻泡影。
另外,再結尾之餘,分享我自己的寫作技巧。除了理清楚自己的動機外,在句型盡量使用主動而非被動式,較給人感受你的動機強烈;不要用負面語氣,如”but”或 ”yet”帶領的子句來闡述你的動機重點,而使用正向語氣。再來,句型盡量精簡,用S+V+O解決,並且S主詞方面使用”I”開頭,才有讓讀者感覺你是主動選擇的一方。除此之外,動詞部分選擇有強烈意味的字,例如不要用”I think”(我認為),用”I believe”(我相信)較佳;不要用”I learned”(我學到了),用”I explored”(我探索了)等。當然,這些寫作技巧還需應個人調整,不過這些大方向的概念抓到了,就可以順理寫出一篇漂亮的SOP!
預祝每個申請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夢想的學校!
原文於2021/12/24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J. J. Yang
從小在農村長大,幸運的在成長階梯上接觸了社會學與心理學,時而對現狀充滿熱忱卻又
陷於無助。不愛正向思考,喜歡在痛楚中滋養自己的一片天地。喜愛旅遊、文學、電影、
看狼人殺與無止盡的喝酒。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婦女與性別研究所,關注女性主義、
酷兒運動、與台灣研究。目前就讀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社會所博士班。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