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該怎麼做資產配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年以來長期公債跌比股票慘的狀況,應該讓不少人開始思考要怎麼配置債券或是該不該配置債券。
會開始產生這類質疑的主要成因應該是來自於前兩年許多人因為長期公債搭配股票進行資產配置的歷史回測報酬比較好,所以很多人選擇將投資組合中債券類別的主力放在長期公債。
2017~2021標普500與債券報酬變化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回測很美麗,現實很殘酷。今年以來長期公債的報酬遠不如短、中期公債,而且跌幅還比股票大上許多。本來想要"對沖"資產波動風險的,現在反而越避越險。
今年以來的各類債券與標普500報酬變化
那我們要為了打造退休生活所需,到底應該要配置哪種債券呢?
談起今年最夯的「通膨」議題,那我們是不是就該把抗通膨債券當成主要的債券配置呢?
根據《完美投資組合》這本書裡面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建議(有幾位?有哪幾位?我就不劇透了),投資人為了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的首選應該是要買進抗通膨債券。
那到底什麼是抗通膨債券呢?
美國抗通膨債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TIPS)   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的一種國債,屬於國庫債券,通常為期十年,每半年付息一次,其本金及票息均依據消費物價指數(CPI)確定之通膨率隨時進行調整。抗通膨債券票息發行時與一般標準國債相同採固定形式,但其本金每年需根據通膨率進行二次調整,若通膨率上升,投資者可獲得的收益亦跟著上漲。當債券到期後,投資者將獲得最初的投資本金和根據債券發行期間通膨率變化差額的補償。」
簡單來說就是當投資人買了這樣的國庫債券以後,就不必擔心你在持有這檔債券期間所產生的投資收益率會輸給通膨。
看起來不錯吧,既有收益也不必擔心在高通膨時期,會導致你的資產不足以應付未來退休生活。但現實有這麼好嗎?
https://www.ishares.com/us/products/239467/ishares-tips-bond-etf#/
我們如果看一下iShares於2003年12月發行的這一檔抗通膨債券ETF,在近19年的累積,大約可以讓你的資產成長95%。年化報酬率大約是3.82%。
https://www.bls.gov/data/inflation_calculator.htm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通膨計算到今年八月,要能達到2003年12月的一萬美元購買力,差不多需要現在的16070美元。所以投資人配置抗通膨債券ETF確實可以打敗同期間的通膨。但你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假設我們從年輕開始準備退休金時,就只購入抗通膨債券當作儲備,我們的資產增長將會非常有限。因為抗通膨債券只是讓你所存下來的錢不會貶值。所以未來退休,你能過怎樣的生活金完全取決於你退休前存下多少錢。
假設你打算退休後每年有等同於退休前一百萬的購買力,以台灣平均餘命約81歲來作為計算基準,也就是說在65歲法定退休時要能擁有超過一千六百萬的資產。
如果以25歲開始計算40年的工作期間,換算下來等於從25歲開始每個月都要能存超過三萬四千塊。對你來說容不容易達到我不知道,你得自己衡量。
抗通膨債券只能幫你在未來打敗通膨,但無法幫助你加速累積財富。
https://www.moneydj.com/ETF/X/Basic/Basic0009.xdjhtm?etfid=VTI
所以就如書中這些專家的建議,如果你賺錢的速度不夠快,賺錢的數量不夠大,那你就必須承擔些風險,買進波動較大的風險性資產,例如股票。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股市在同期的累積報酬率如何。
同期的美國股市約帶來4倍的報酬率。也就是同樣每一萬美金可以變成五萬美金。看來長期承擔市場波動很值得,因為可以減輕我們儲備退休金的壓力。
https://www.portfoliovisualizer.com/backtest-portfolio
如果我們在2004年開始每個月固定投入一萬到【VTI 80%+TIP 20%】的投資組合裡,到了今年八月,這個組合所累積的資產大約會比單純投入TIP多270萬。
講到這裡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件重要的事。你有沒有發現,雖然今年的高通膨率會吃掉投資報酬,但如果你已經投資很多年,過去股票類資產所累積的高額報酬,就能有效對抗最近的高通膨。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該用抗通膨債券來取代其他的債券類別呢?如果我們再來看今年以來長、短期債券的報酬表現,你就可以發現,原來不同期限的債券對於利率變化的反應也不相同。
今年以來長、短債報酬分佈
短期的債券下跌比較少,越長期的債券下跌越多。TIP的下跌還比短期的VTIP跌更多,投資人配置TIP的效果其實跟一般的中期公債差不多。所以在利率急遽變化的時期,有配置短債的投資人才能感受到"抗震"的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在前兩年我不贊成大家使用長期公債進行所謂的"對沖、避險"。因為大多數人都會在資產報酬率好的時候買進。
而過去長債的報酬會好,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利率維持在低檔。所以才出現股、債同步上漲的現象。利率的急遽上漲,對於存續期長的債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那麼到底投資人現在應該配置短期債券還是長期債券呢?
我覺得可以分以下幾種狀況:
  • 才剛開始累積資產的年輕族群:這個族群需要的是盡可能投入資金、賺取報酬。所以現在股債同步重挫,正是可以用便宜價格買進資產的好時機。我無法跟你確定後面股票跟長期公債還會不會繼續跌,或是還要跌多久。但既然你還有很長的時間持續投入資金,其實就不用害怕短期的下跌過程。更何況現在的價格大幅下跌也就代表未來預期報酬率會比前兩年來得高上許多。但買了股票跟長期公債以後就會馬上回升嗎?很難說,不過對於剛起步的人來說,最好的狀況是市場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迷。因為這對你們來說就代表可以持續用便宜價建立資產。等未來市場出現上漲,你也就不用被迫一直追高買進了。
  • 已經進行一段時間的朋友:雖然對於這個階段的朋友來說,可以用便宜價格買進資產也是很大的助益。但考慮到往後可以持續投入的時間相對比較短,並且隨時都有可能需要動用資產。所以我會比較建議用中期公債搭配短期債券來作為債券類別的配置。這是為了考量降低資產組合的波動度,而且因為配置了短期債券,所以如果有需要動用資產或是進行資產組合的【再平衡】,短期債券都能貢獻出相當於現金的功能,但持有的長期報酬會比單純持有現金來得好。
  • 已經退休或是面臨屆退的朋友:進入這個時期的朋友,如何讓資產維持不大幅減少、可以穩定提領才是首要考量。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高通膨對於資產的傷害,所以我會建議要配置較高比例的短期抗通膨債券。當然考量到退休生活長達十幾、二十年以上,所以資產增長也很重要。還記得前面有提到的嗎?對於加速資產累積的有效方式,其實是持有股票類資產。所以這個階段的朋友千萬不要拋棄股票,還是得維持一定比例的股票資產。
簡單做個總結,
  1. 債券價格會隨著存續期間的不同而對利率變化有不同程度的反應。
  2. 現在跌慘的,未來的預期報酬率就會相對高。
  3. 不是看到跌很多的就買很多。因為你不知道會不會繼續跌,也不知道何時會漲回來。
  4. 通膨很可怕沒錯,但忽視自身階段需求導致退休計畫失敗,這會是更可怕的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
最近坊間很多所謂「高通膨時期,股債配置已死」的說法。 今年以來股債齊跌現象,仿佛在"教訓"著不知變通的傳統資產配置者,應該要用更多元化的配置來度過高通膨時期。 會這樣講的根據是來自於1970~1980這個美國高通膨時期的股債表現。 沒關係,就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那個時候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投資基金就是跟基金公司買進基金。也就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係。 是啊!過往絕大部分進行投資基金這件事確實就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基金公司會不斷推出新的商品,也就是賣給客戶嶄新的基金。 . 共同基金就如同大多數的商品一樣,越新奇,越特別,就越容易吸引消費者(投資人)花大錢買進。
這些年來我常發現,真正需要做投資的,並不是那些高收入族群。
昨天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某位老牌影星搬回臺灣以後,選擇住飯店而不是買房子。她認為當她再活30年,住飯店30年的費用約等同於大安、信義區的房價。 而且不再需要負擔各項費用,也省下許多管理房屋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又可以享有很貼心的服務。選擇住飯店遠比住養老院或是死守一間房子來得好。
昨天跟朋友討論到定期定額怎樣才能成功。 大家的見解都很好,提出來的反饋也都很正確。有紀律持續投入、股息再投入、再平衡、長期複利、投資整體市場、微笑曲線、這些都沒錯。 但大家似乎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投資的標的必須要長期正成長。 這是第一種失誤,選錯策略。 那定期定額呢? 第二種失誤,選錯市場。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
最近坊間很多所謂「高通膨時期,股債配置已死」的說法。 今年以來股債齊跌現象,仿佛在"教訓"著不知變通的傳統資產配置者,應該要用更多元化的配置來度過高通膨時期。 會這樣講的根據是來自於1970~1980這個美國高通膨時期的股債表現。 沒關係,就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那個時候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投資基金就是跟基金公司買進基金。也就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係。 是啊!過往絕大部分進行投資基金這件事確實就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基金公司會不斷推出新的商品,也就是賣給客戶嶄新的基金。 . 共同基金就如同大多數的商品一樣,越新奇,越特別,就越容易吸引消費者(投資人)花大錢買進。
這些年來我常發現,真正需要做投資的,並不是那些高收入族群。
昨天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某位老牌影星搬回臺灣以後,選擇住飯店而不是買房子。她認為當她再活30年,住飯店30年的費用約等同於大安、信義區的房價。 而且不再需要負擔各項費用,也省下許多管理房屋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又可以享有很貼心的服務。選擇住飯店遠比住養老院或是死守一間房子來得好。
昨天跟朋友討論到定期定額怎樣才能成功。 大家的見解都很好,提出來的反饋也都很正確。有紀律持續投入、股息再投入、再平衡、長期複利、投資整體市場、微笑曲線、這些都沒錯。 但大家似乎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投資的標的必須要長期正成長。 這是第一種失誤,選錯策略。 那定期定額呢? 第二種失誤,選錯市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美國基準利率升至4.58%時投資債券ETF的優勢,包括穩定領息和減少資產波動。文章中我分享了個人投資經驗,強調在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合理配置股票與債券的好處,並引導讀者考慮債券型ETF作為穩定現金流的投資選擇。
Thumbnail
不要幻想自己能預測未來! 前一陣子,台積電來到一千元,股市衝到兩萬四 很多人回頭看著沒有用的美債,覺得如果把所有資金移轉到台積電,現在不就賺更多。 於是乎,有人認為美債就是一個沒有效益的投資。 這個前提是...你能夠預測未來!? 多元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 在七月三日,股市來到兩萬三的
在減息週期中,投資者常常面臨選擇資產的困境。儘管減息可能提供某些機會,但也存在一些資產不宜在此時購買的風險。本文將探討在減息週期中應該避免購買的資產。 1. 長期債券 在減息週期中,央行的目標是降低短期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這可能導致長期債券價格上升,但長期債券的利率也會相應下降。這意味著如
這幾天台股創高,開始回頭檢視資產配置,回顧了債券投資中的幾個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最明顯的,當聯準會升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這種翹翹板效應尤其在長期債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我持有的元大00679B債券,它的到期殖利率為4.85%,存續期間為16年。如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債ETF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價值。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不明,投資者希望藉由美債ETF獲取資本利得與債息。然而,專家哆啦王提醒,長期債券波動性高且未來利率走向不確定,建議投資者選擇中期債券或綜合天期的債券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通過詳細分析市場現狀與投資策略,本文提供了全面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就有好友詢問美國長期公債能不能買,當時市場充斥著買長債是難得的好機會的各種訊息;一直到最近,有些網友在股市獲利了結後,打算轉進美國長期公債,陸續透過留言或私訊想知道我的想法。我一直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有時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至於我,則是想來想去,都找不到自己買美國長期公債的理由⋯。
Thumbnail
在很早以前我曾研究過,對退休族群投資被動收入而言,要以甚麼樣的方式配置,才能達到風險最低,而報酬尚可的投資方式,畢竟對退休族來說,報酬率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考慮風險才是,只要能存夠餘生所需的財富並足以超越通膨的追趕,就已堪稱完美了。以股債不同比例的投資配置,便可以勝過通膨且達成低波動及更穩定
Thumbnail
瞭解如何使用債券ETF來有效配置資產,合理分配資金,並避免風險。從2022年開始,通過定期定額不定額方式佈置債券ETF,在停損點及不輕易建立大部位的總體原則下,最終獲得穩定且豐厚的投資回報。
Thumbnail
最近開始研究資產配置,還蠻多人提到要有股債平衡概念的。 通常的做法是,股票+債券,前者屬於攻擊型資產,後者屬於防衛型資產。 如果買的是美國債券,基本上可以等於無風險資產,尤其最近美國升了好幾次息,大家開始鼓吹趁機買進低價的債券。因為通常市場升息,債券的價格會下降,可以趁此機會大量買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美國基準利率升至4.58%時投資債券ETF的優勢,包括穩定領息和減少資產波動。文章中我分享了個人投資經驗,強調在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合理配置股票與債券的好處,並引導讀者考慮債券型ETF作為穩定現金流的投資選擇。
Thumbnail
不要幻想自己能預測未來! 前一陣子,台積電來到一千元,股市衝到兩萬四 很多人回頭看著沒有用的美債,覺得如果把所有資金移轉到台積電,現在不就賺更多。 於是乎,有人認為美債就是一個沒有效益的投資。 這個前提是...你能夠預測未來!? 多元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 在七月三日,股市來到兩萬三的
在減息週期中,投資者常常面臨選擇資產的困境。儘管減息可能提供某些機會,但也存在一些資產不宜在此時購買的風險。本文將探討在減息週期中應該避免購買的資產。 1. 長期債券 在減息週期中,央行的目標是降低短期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這可能導致長期債券價格上升,但長期債券的利率也會相應下降。這意味著如
這幾天台股創高,開始回頭檢視資產配置,回顧了債券投資中的幾個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最明顯的,當聯準會升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這種翹翹板效應尤其在長期債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我持有的元大00679B債券,它的到期殖利率為4.85%,存續期間為16年。如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債ETF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價值。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不明,投資者希望藉由美債ETF獲取資本利得與債息。然而,專家哆啦王提醒,長期債券波動性高且未來利率走向不確定,建議投資者選擇中期債券或綜合天期的債券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通過詳細分析市場現狀與投資策略,本文提供了全面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就有好友詢問美國長期公債能不能買,當時市場充斥著買長債是難得的好機會的各種訊息;一直到最近,有些網友在股市獲利了結後,打算轉進美國長期公債,陸續透過留言或私訊想知道我的想法。我一直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有時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至於我,則是想來想去,都找不到自己買美國長期公債的理由⋯。
Thumbnail
在很早以前我曾研究過,對退休族群投資被動收入而言,要以甚麼樣的方式配置,才能達到風險最低,而報酬尚可的投資方式,畢竟對退休族來說,報酬率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考慮風險才是,只要能存夠餘生所需的財富並足以超越通膨的追趕,就已堪稱完美了。以股債不同比例的投資配置,便可以勝過通膨且達成低波動及更穩定
Thumbnail
瞭解如何使用債券ETF來有效配置資產,合理分配資金,並避免風險。從2022年開始,通過定期定額不定額方式佈置債券ETF,在停損點及不輕易建立大部位的總體原則下,最終獲得穩定且豐厚的投資回報。
Thumbnail
最近開始研究資產配置,還蠻多人提到要有股債平衡概念的。 通常的做法是,股票+債券,前者屬於攻擊型資產,後者屬於防衛型資產。 如果買的是美國債券,基本上可以等於無風險資產,尤其最近美國升了好幾次息,大家開始鼓吹趁機買進低價的債券。因為通常市場升息,債券的價格會下降,可以趁此機會大量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