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 kaga2020夏季工作坊感想(上)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8/3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行動,透過這些優等生與當地不平凡的居民們間的互動,也帶給我很多思考與學習。

計畫執行人三島

plis kaga是每年在沒有大學的加賀市舉辦,由東京都市計畫公司主辦,各大專院校學生自由參加的課外活動。FOLK的社長三島從哈佛都市計畫相關科系畢業,在美國任職,之後回到日本曾在東京大學、慶應、早稻田等擔任教職,現在重心則放在都市計畫與社群設計。
「你還是愛找些吃力不討好的事來逼死自己欸。」三島老師曾經的同學如此調侃他。
之前我帶著三島老師一行人,在成大進行完交流活動後,跟他以前哈佛同學在高雄吃過一次飯。當以前的同學們跟他介紹自己公司經手的衛武營、高雄電競館、赤崁樓週邊規畫等案子時,也聊到當年的老師同學在世界各地的活躍,而當大家忙著蓋大房子做大案子的時候,三島卻把眼光投向社群經營。
在都市計畫中,社群經營是最難化為KPI的一部分。因為投入了很多時間金錢,人群卻不一定會給你相對的回報,有些東西會延續下去,但大部分的東西都會隨著主導者離開或經費燒完而消失。
反之要是經營成功,能帶來的回報,絕對是無法衡量的。從三島老師所說的「都市計畫的軟體跟硬體部分」到社區營造學校尾野老師所說的「應該要發掘人才而不是培育人才」再到我想提倡的「用社會上前19%的人去影響前1%的人」,無論哪一個都把重點放在個人跟社群。
實際跟這樣的三島老師共事過幾次後,除了他本人以外,在一次次對談跟共同作業中,那些學生們帶給我的啟發更多。
三島公司有名的案子,是位於東京下北澤大型都市計畫的一部分

社會如何定義大學生

無論在台灣或日本,介紹plus kaga計畫的時候他都秀過一張在google上用”大學生“當關鍵字搜尋圖片的畫面。結果大多是吃喝玩樂的照片,老師也說,以前他小時候,日本的大學生透過學生運動影響政治、經濟跟社會,他希望能透過這個計畫,能讓學生成為地方的英雄,帶起地方活動的熱潮。
如果在台灣,我想大部分大學畢業的人可能不知道大學頂尖那一群人在做什麼事,當大家躺在家耍廢、聯誼、醉生夢死的時候,有一群大學生活躍在各個領域,也許參加各種計畫、參加各種比賽、甚至在海外組成團隊進行企劃,那群人我有耳聞,但實際上在那麼近的距離看著他們成長參與議題討論,又完全是另一種體驗。
這一點也曾在跟成大交流會中被成大老師質疑:「老師你找來的都是日本頂尖的學生,他們會有能力做到這些事,但畢竟不是每個大學生都能這樣,作為教育模式來說,這還有檢討空間。」
很好笑的是隔一年三島老師不知道是不是在鬧脾氣,雖然還是找了不錯的大學學生們來參加,但看資歷跟自我介紹跟前年度一比就知道不是那種運動全能、會音樂懂藝術還要修個第二外國語,才大學就已經資歷閃亮亮的有錢人家公主王子(我也是前年才真正認識這種人),就知道他想挑戰成大老師的質疑。
東京遠距上課時的照片

不一樣的工作坊

plus kaga跟一般大學參與社區營造的工作坊最大的不同是持續性。一般學生工作坊大概就是到鄉下待個幾天,田野調查以後提案就結束了,但plus kaga則是為期一年,經歷了在加賀夏季、冬季兩次各為期一週的工作坊,中間還夾雜了東京的座談會、與學生自主前往加賀進行調查等等,全部結束以後,學生還必須在一年內把計畫付諸實現。
這當中除了夏季冬季兩次工作坊由加賀市提供吃住以外,其他的交通費還有執行計畫的經費學生們通通要自己想辦法。這並不是一門有學分的課,而是單純的校外活動,想用這個幫自己履歷加分,或作為論文題目,不管動機為何,大家都要自己把活動成果用各種形式化為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
想想這就算對成年人來說都很難。突然叫你去鄉下,自己想辦法拼湊各種人脈跟資源完成一個企劃到底有多困難,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了。雖然大學生們有地方政府計劃當後盾,以支持他們在各地行動的正當性,還有學生光環加成,但依舊困難。
「欸!他們還只是大學生欸!」當初我曾這麼感嘆到。
但看著一個個企劃付諸實行,我也不禁感嘆當年老師所構思的“地方英雄”,他們一個個都不只是大學生,而是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我對大學生的認知還太狹隘了。
plus kaga的經營會議中,除了三島老師以外,從公司員工到每次活動運營成員,通通都是plus kaga的畢業生。我也曾參與過內部會議,跟指導時一樣,每個成員都犀利的批判經營方針、積極提出建議,反倒是老師身為領導人意見卻最少,每次都被嗆假的,同時他也積極採用大家提出的方案。這種充滿活力的討論方式,也讓我大開眼界。
每年一定會舉辦的welcome party,是大學生們認識地方意見領袖的重要活動

計畫中的同儕競爭

我跟很多台灣老師們都很好奇,三島老師到底怎麼綁著這些大學生,讓他們願意乖乖花一兩年做完計畫,每年還有學長姐願意從全國各地趕到加賀,擔任工作人員(有償)跟志工(無償)?
其實plus kaga也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的形式,而是每年依照人事,與前年成果不斷修正,才成了現在的樣子。這點我覺得比自己所知的台灣案子還要來得強,就台灣來說,大家拿到政府或學校案子,就是做一個一發結束的東西,但要怎麼放眼三五年內甚至十年,拼湊過去連接到將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大計畫,在我看來好像相對比較弱。
當然這件事非常不容易。
也可能因為台灣有政治人物任期影響、投標也不一定會中等限制,但把自己的資源跟經歷匯集成一個具體的計劃,原本就是在商業或個人職涯規劃中都該做到的,這帶給我的啟發也很大。
說回當初plus kaga第一屆的情形。大學畢業後直接成為三島老師公司員工的慶應妹就說道,當年自己提案完怎麼付諸執行這件事還很模糊,但一轉眼間發現身邊的大家都已經在做了。什麼?居然有人真的從東京徒步走了500公里到加賀還邊紀錄途中的老屋再生案例!?還有人去加賀協調古民家屋主串連起來做展覽!?跟地方政府還有民間合作在湖邊辦露天電影上映會的活動也開始了?
一個一個計畫付諸實行自己也覺得很焦躁,所以她也開始了自己的計畫,甚至後來還延續當初的計畫內容,跟當地溫泉旅館的小老闆娘(當年應該28)一起合作,弄了一個老房子改裝成三島老師公司的加賀據點。
雖然上述我都用一句話帶過,但實際要寫,每個都可以寫一整篇甚至好幾篇,畢竟要弄到資金、場地、協助者都不是容易的事。
PLUS KAGA現在的據點,從某個空屋整理專案開始,到當地公務員出資買下物件,大家慢慢每年DIY改造,到現在這個樣子。PLUS KAGA的成果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傳奇。
說起來我也曾有過在同儕競爭下會被激發出潛能的經驗。當年在東京上的平面設計專門學校,說起來也不是什麼頂尖學校,就是個二專,而且我也跟大學差不多,沒有很愛去學校,整天就是吃喝玩樂,但在學校有眼睛的人都會看同學的作品是怎麼進步,而身在東京,也自然分得出設計平均水準在哪,當然在學校有老師指導,但自己做出什麼東西才算”及格“這個標準永遠在自己心中。
當時班上同學年紀雖小,但頂尖那幾個程度可不輸職業。在班上已經是老人的我,當然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及格標準放在那個圈子,雖然吃了不少苦,也不敢說作出多屌的東西,但至少我可以確實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學校設了及格的低標,但自己做出什麼東西才能過心裡那關,取決跟誰競爭跟誰比較。用學店的低標要求自己,或是用專門學校的高標要求自己都是個人選擇,但習慣了,就很難跳出那個標準。環境跟同儕的刺激就是那麼重要。
(待續)
avatar-img
26.4K會員
223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3/1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2/22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3/6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6/26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開場白,雖然刺耳,但相信這句話總會讓大家想起身邊幾個人。之前曾寫到進入40歲後,我們人生中很多東西都會跟國家財務一樣硬直化。就這樣我們成了無聊的大人。
翻譯翻得好不好,最近因為某電影超譯事件,大家有一陣討論,但翻譯圈還有很多看不到的角落,有很多看不到的規則。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3/1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2/22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3/6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6/26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開場白,雖然刺耳,但相信這句話總會讓大家想起身邊幾個人。之前曾寫到進入40歲後,我們人生中很多東西都會跟國家財務一樣硬直化。就這樣我們成了無聊的大人。
翻譯翻得好不好,最近因為某電影超譯事件,大家有一陣討論,但翻譯圈還有很多看不到的角落,有很多看不到的規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辦在社辦門口走廊的慶功宴,是思高儀隊的慣例,在長桌上擺滿了外燴伙食飲料,在取得冠軍成績時,經理連忙加訂份數,一定會有許多高三及畢業校友回來一塊共襄盛舉。晚上的學生活動中心如預期地熱鬧滾滾。連同阿杰彭秉正,在場一共四屆刀哥,旗哥三位,槍哥二位。他們在思本大道上已經有全體合照過,現在更是舉杯慶祝拍照不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烈陽依舊的五月天,思本大學上的中央大道熱熱鬧鬧。隨著國內疫情趨緩,諸多活動開始復甦,台湾此時真是迥然於世界。思本大道上的帳篷已經陸陸續續有著儀隊進駐,大家都憋壞了,見到他校老朋友都要多聊聊這些日子以來的憋屈。開幕式上思高与伽高兩所學校校長皆蒞臨,由主席宣布今年思儀盃開始,便是由特約藝文團體先上場表演
Thumbnail
相信世代三月的一場 ESG 青年學校課程,邀請到相信世代社群裡的未來學家黑喜,作為未來敘事工場創辦人的他,來和大家介紹究竟什麼是「未來學」?日本又是如何透過這套未來思考的方法,勾勒出每五年一次的「前瞻研究」,從未來的預測到對社會的想像,進而聚焦在「永續領域」,並推動由上而下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Thumbnail
此刻人在泰國,帶著今年度的三個專題生參加姊妹校辦的學術交流活動。 這三個大學生,參與老闆的音樂劇製作,幾無休假的,每個周末都工作十幾個小時,排練、演出,度過地獄般的一年。上個月拿到了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的"青石獎"特優,由國家講座蔡今中教授親自頒獎。剛才又拿到了SDGs presenta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辦在社辦門口走廊的慶功宴,是思高儀隊的慣例,在長桌上擺滿了外燴伙食飲料,在取得冠軍成績時,經理連忙加訂份數,一定會有許多高三及畢業校友回來一塊共襄盛舉。晚上的學生活動中心如預期地熱鬧滾滾。連同阿杰彭秉正,在場一共四屆刀哥,旗哥三位,槍哥二位。他們在思本大道上已經有全體合照過,現在更是舉杯慶祝拍照不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烈陽依舊的五月天,思本大學上的中央大道熱熱鬧鬧。隨著國內疫情趨緩,諸多活動開始復甦,台湾此時真是迥然於世界。思本大道上的帳篷已經陸陸續續有著儀隊進駐,大家都憋壞了,見到他校老朋友都要多聊聊這些日子以來的憋屈。開幕式上思高与伽高兩所學校校長皆蒞臨,由主席宣布今年思儀盃開始,便是由特約藝文團體先上場表演
Thumbnail
相信世代三月的一場 ESG 青年學校課程,邀請到相信世代社群裡的未來學家黑喜,作為未來敘事工場創辦人的他,來和大家介紹究竟什麼是「未來學」?日本又是如何透過這套未來思考的方法,勾勒出每五年一次的「前瞻研究」,從未來的預測到對社會的想像,進而聚焦在「永續領域」,並推動由上而下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Thumbnail
此刻人在泰國,帶著今年度的三個專題生參加姊妹校辦的學術交流活動。 這三個大學生,參與老闆的音樂劇製作,幾無休假的,每個周末都工作十幾個小時,排練、演出,度過地獄般的一年。上個月拿到了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的"青石獎"特優,由國家講座蔡今中教授親自頒獎。剛才又拿到了SDGs pres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