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但凡提到劉備或蜀漢的時候,時人莫不首先想起威震華夏的關羽、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鮮少有人第一個想到麋竺——除了劉備本人之外。
麋竺,字子仲,徐州東海朐縣(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季漢開國元勳之一,也是劉備人生中最重要的再造恩人,在世時官至安漢將軍,受到季漢舉朝上下最高級的待遇跟尊敬。
關於麋竺這個人,史書上留下的記載並不多,陳壽在《三國志‧麋竺傳》只精實紀錄了大約兩百字的篇幅,而南朝宋的史學家裴松之,奉宋文帝之命,基於「補闕」原則,又額外補上了《搜神記》跟《曹公集》裡關於麋竺的內容,合計大約幾十字的描述。
就這麼一篇了不起也就三百來字的短文,連現今學校老師要求學生們的五百字閱讀心得的長度都沒有,不難想見,相比同朝為臣的其他人,麋竺的存在感於現代人眼中可說是非常薄弱,乃至於他的弟弟麋芳,都因為在關羽北伐時幹了開城投降這件事而比他還要出名。
現今絕大部分的人,在開始接觸三國歷史時,一般都是透過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相關電玩,如光榮的《三國誌》或《真三國無雙》系列,近年也有一些影視作品傳播率相當廣,比如《新三國》、《軍師聯盟》等,此外,中國著名的網紅冷淡熊,也因為三國題材的惡搞影片而大紅。這些歷久彌新的大眾文化,隨著流行逐一捧紅了許多原本被陳壽在《三國志》內寥寥數筆就帶過的歷史人物(譬如《真三國無雙》的趙雲),甚至是給他們賦予了和正史中全然相反的民間印象(譬如吳國大將周瑜跟魯肅,就被《三國演義》定型成器狹量窄、滿腹心機的小氣鬼和個性憨厚而又老實巴交的長者)。
麋竺也不例外。雖然因為「戲分不重」,而沒有獲得現代編劇「創作加工」的青睞,但在《三國演義》裡,作為諸葛亮出現前的過渡期謀士,羅貫中倒是藉由司馬徽之口,給麋竺描繪了一個「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的設定,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歷史上的麋竺,其一生又經歷了多少驚風驟雨,使他最終成為了季漢的開國元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