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9.30_試讀《電子菸揭秘》119_20220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你開始閱讀《電子菸揭秘》前,你認為電子菸是戒菸的必要之惡,還是助長另類菸害的幫手?

你知道,2018年可歸因於吸菸的罹病人數超過150萬人、死亡人數逾2萬7千人,可歸因於吸菸的健保費用高達4百億元?

還有,2009年菸害防制法新制實施,台灣18歲以上人口吸菸率由2008年的21.9%,降至2020年的13.1%。參考WHO建議,衛福部規劃再次修法,重點包括調整合法吸菸年齡為20歲、全面禁售電子煙與加味菸、納管加熱菸......。

這些資訊對你來說,可能因為你不吸煙而未曾注意,或是你是極力捍衛電子菸的一方,或者你是十分擔心未成年子女加入癮君子一族的焦慮爸媽......。

不論,關於電子菸,你的想法是什麼?都建議你有機會讀一遍《電子菸揭秘》。

作者潔米.杜夏米將其醫療、科技記者的職能,淋漓盡致的發揮在《電子菸揭秘》,帶領讀者像是閱讀「傳記」般認識本書主角「Juul」,是如何從創始人詹姆斯・蒙西斯和亞當・波文的「菸酒生」閒聊中靈光一閃,到如閃亮之星般竄起的新創公司,再到人性罪惡-貪婪悄悄蔓延侵蝕企業經營,伴隨政策失能使得公眾健康與醫療安全漸漸失衡,再再都讓原本期待「以減少有害行為的不良後果取代完全斷絕有害行為」正向發展的創意即瞬失控。

或許,你我對於爭議產業的戲劇般發生沒有逐一探尋的興致,但潔米.杜夏米流暢的敘事鋪陳,讓閱讀者可以在不同切入點或議題中,抓住不同面向精華,思考「決定」與「發展」間微妙的互動。

#書籍介紹

Juul靠著新穎又便利的商品設計,被喻為「電子菸界的iPhone」,透過網紅與明星吹捧帶動,市占率一度超過七成,小小新創搖身成為電子菸產業龍頭。

但2019年,全美各地接連冒出EVALI肺病疫情,嚇壞了民眾;已經因為向菸草大廠靠攏而形象重挫的Juul瞬間成為眾矢之的,更促使FDA對Juul的產品審查趨於嚴格。2022年6月,FDA決定對Juul開鍘,要求Juul全面下架。如今的Juul前途未卜,一名前高階員工說:「除了破產,我想不出還有更糟的結果。這是悲劇無誤。」

曾經引領風潮的Juul為何崩壞,被視為愚弄父母、讓孩子上癮的邪惡帝國,淪落到估值腰斬、大幅裁員的地步?

寶鼎FB:https://www.facebook.com/baodingbook
寶鼎IG:https://www.instagram.com/baoding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喜馬拉雅貓愛單車的沙龍
24會員
100內容數
6年1班的中年人,在職場中容易窒息,於是開始四處遊走在不同社群換換氣,荒野的自然名是喜馬拉雅貓,在網路上以喜馬拉雅貓愛單車為標記漫步在文字的旅程裡,因為單車能到的距離是我最常移動的範圍。
2025/04/27
搬新家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件?試讀稿帶來的壓抑與好奇,究竟《家弒對決》中米莉一家遭遇了什麼樣的困境?是鄰居太太、單親媽媽還是保母?各種猜測與懸念,引人入勝。
Thumbnail
2025/04/27
搬新家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件?試讀稿帶來的壓抑與好奇,究竟《家弒對決》中米莉一家遭遇了什麼樣的困境?是鄰居太太、單親媽媽還是保母?各種猜測與懸念,引人入勝。
Thumbnail
2024/12/23
《我選擇活下去》是俄羅斯作家史黛西˙克拉默(СтейС КРАМеР) 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不僅在連載期間獲得600多萬筆「讚」和留言,更已在出版後售出20萬多本!《我選擇活下去》透過17歲女孩格洛莉婭的50天日記探尋繼續愛這個世界的理由,當然也可能找到的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生死原來不是一線,
Thumbnail
2024/12/23
《我選擇活下去》是俄羅斯作家史黛西˙克拉默(СтейС КРАМеР) 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不僅在連載期間獲得600多萬筆「讚」和留言,更已在出版後售出20萬多本!《我選擇活下去》透過17歲女孩格洛莉婭的50天日記探尋繼續愛這個世界的理由,當然也可能找到的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生死原來不是一線,
Thumbnail
2024/10/21
死亡是人自出生即一路前往的另一端,必然卻讓人畏懼,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牽絆」結束,不管是愛恨情仇,都不再有機會「繼續」,而人生往往永遠有遺憾在生命終結之後。
Thumbnail
2024/10/21
死亡是人自出生即一路前往的另一端,必然卻讓人畏懼,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牽絆」結束,不管是愛恨情仇,都不再有機會「繼續」,而人生往往永遠有遺憾在生命終結之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在你開始閱讀《電子菸揭秘》前,你認為電子菸是戒菸的必要之惡,還是助長另類菸害的幫手? 你知道,2018年可歸因於吸菸的罹病人數超過150萬人、死亡人數逾2萬7千人,可歸因於吸菸的健保費用高達4百億元? 還有,2009年菸害防制法新制實施,台灣18歲以上人口吸菸率由2008年的21.9%,降至2020
Thumbnail
在你開始閱讀《電子菸揭秘》前,你認為電子菸是戒菸的必要之惡,還是助長另類菸害的幫手? 你知道,2018年可歸因於吸菸的罹病人數超過150萬人、死亡人數逾2萬7千人,可歸因於吸菸的健保費用高達4百億元? 還有,2009年菸害防制法新制實施,台灣18歲以上人口吸菸率由2008年的21.9%,降至2020
Thumbnail
破壞式創新指的是商品或服務應用方面的創新,對於產業現有的運作方式,產生劇烈影響,甚至「破壞」了遊戲規則,進而取代存在已久的競爭對手。
Thumbnail
破壞式創新指的是商品或服務應用方面的創新,對於產業現有的運作方式,產生劇烈影響,甚至「破壞」了遊戲規則,進而取代存在已久的競爭對手。
Thumbnail
本書主角「Juul」是一電子菸商品,卻能借代成一整個「吸電子菸」的動詞,便可知道其深遠影響力。作者潔米.杜夏米(Jamie Ducharme)為《時代》(TIME)雜誌醫藥記者,仔細爬梳了Juul公司的前世今生。
Thumbnail
本書主角「Juul」是一電子菸商品,卻能借代成一整個「吸電子菸」的動詞,便可知道其深遠影響力。作者潔米.杜夏米(Jamie Ducharme)為《時代》(TIME)雜誌醫藥記者,仔細爬梳了Juul公司的前世今生。
Thumbnail
據信最早電子菸的發明者,是一位名為赫伯特.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的美國人。從事廢金屬經銷行業的他於1963年發明了「無煙、非菸草香菸」(smokeless non-tobacco cigarette)裝置,並取得了專利設計。
Thumbnail
據信最早電子菸的發明者,是一位名為赫伯特.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的美國人。從事廢金屬經銷行業的他於1963年發明了「無煙、非菸草香菸」(smokeless non-tobacco cigarette)裝置,並取得了專利設計。
Thumbnail
在全世界幾十年的努力之下,好不容易已經把香菸的危害逐漸地降低,臺灣也在許多醫療單位與公衛人士的努力下,把男性的抽菸比例下降了一半!此時在香菸縮小市場的同時,不肖的商人又發明了電子煙(菸)製造出新的菸害!
Thumbnail
在全世界幾十年的努力之下,好不容易已經把香菸的危害逐漸地降低,臺灣也在許多醫療單位與公衛人士的努力下,把男性的抽菸比例下降了一半!此時在香菸縮小市場的同時,不肖的商人又發明了電子煙(菸)製造出新的菸害!
Thumbnail
當世界翻轉,有時候你必須到另外一端去找尋真相,這句話出自於「你不了解尼古丁/菸鹼 預告片2 (YOU DON’T KNOW NICOTINE Trailer 2)」,正好為寶鼎出版的《 電子菸揭祕 (BIG VAPE)》下了最好的註解。
Thumbnail
當世界翻轉,有時候你必須到另外一端去找尋真相,這句話出自於「你不了解尼古丁/菸鹼 預告片2 (YOU DON’T KNOW NICOTINE Trailer 2)」,正好為寶鼎出版的《 電子菸揭祕 (BIG VAPE)》下了最好的註解。
Thumbnail
1953年,位於紐約的史隆凱特琳研究所,已證明將菸焦油塗在老鼠的皮膚上,會導致致命的癌症 。這項研究引起媒體廣泛注意,讀者文摘也刊出「香煙帶來癌症」。 <香煙帶來癌症>的口號,讓煙草工業陷入一片驚慌。於是產業高層做出一項重大決定,向美國人民撒一個瞞天大謊,不承認吸菸對健康的影響,持續至今。 他們
Thumbnail
1953年,位於紐約的史隆凱特琳研究所,已證明將菸焦油塗在老鼠的皮膚上,會導致致命的癌症 。這項研究引起媒體廣泛注意,讀者文摘也刊出「香煙帶來癌症」。 <香煙帶來癌症>的口號,讓煙草工業陷入一片驚慌。於是產業高層做出一項重大決定,向美國人民撒一個瞞天大謊,不承認吸菸對健康的影響,持續至今。 他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