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式創新,破壞的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The next step(圖片/Pixabay)
文: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創辦人、內容長、律師
談電子菸之前,我想先談臺灣的菸害防制法。1987年,臺灣開放洋菸進口後,洋菸廣告和促銷活動也變得愈來愈多,隨之而來的,則是節節高昇的吸菸率,其中青少年吸菸問題,則特別引人矚目。1988年,董氏基金會與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等21個民間團體組成拒菸聯盟,呼籲政府公開立法,並推動民間菸害意識。1992年,衛福部首部「菸害防制法」草案進入立法院,直到1996年,《菸害防制法》才正式三讀,並於隔年施行。
這部法案曾被揶揄為全世界最嚴苛的菸害防制法草案,在當時民間團體的壓力下,為了解決青少年吸菸問題,原則上禁絕了一切形式的菸品廣告,但仍打開例外,允許菸商在以未滿18歲之青少年為主要讀者外之雜誌刊登廣告。2007年,雜誌跟網路廣告也被列入禁止範圍,採訪菸品的報導也被禁止,媒體對於菸品也開始採取嚴格的自我審查態度,香菸逐漸退出大眾媒體,不再成為流行文化的元素。
而綜觀電子菸的發展史,毫無意外的看到一樣的歷史重複上演。帶大筆資本的電子菸公司利用「減害」包裝起來商業模式,意外席捲全美青少年。電子菸的發明者為電子菸設定的使命是將成年吸菸者從致命的加熱式菸品中過渡到高科技、可能更安全的替代品,結果成為青少年尼古丁成癮的元凶,會有如此結果,回顧其發展軌跡,其實不難預測。
因為電子菸廠商很快就發現,要讓自己賺錢,就要讓自己成為流行文化。透過網紅行銷的推波渲染,使用電子菸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情,各種新奇的加味菸油以及周邊商品,讓青少年沉迷追捧,在社交媒體上拍攝環狀煙霧或鼻孔吹氣等新奇影片,成為小朋友讓自己在網路爆紅的最佳素材。2018年時,統計發現全美至少有兩成高中生嘗試過電子菸。
破壞式創新指的是商品或服務應用方面的創新,對於產業現有的運作方式,產生劇烈影響,甚至「破壞」了遊戲規則,進而取代存在已久的競爭對手。電子菸雖然表面上跟傳統煙草打對臺,但沒有破壞既有的菸草產業,反而嚴重衝擊了公衛體系的菸害防制架構。
電子菸究竟是利大於弊的替代菸品,還是填補尼古丁市場空虛的洪水猛獸?它究竟安全與否,還是會帶來新型態的健康危機?這些都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辯論跟醫學證據來為我們解答。然而從本書揭露的電子菸發展軌跡,我們已經能看到,打著創新旗幟規避監督的商業模式,背後所衍生的社會成本及道德風險,才是真正的危機所在。
《電子菸揭祕:矽谷新創Juul的戒菸神話與成癮威脅》/寶鼎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寶鼎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吸菸除了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有影響外,更與癌症(如:肺癌、氣管癌、支氣管癌)高度相關。「癌症」連40年奪冠,是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其中有很大的比例被認為與吸菸行為有關。
本書主角「Juul」是一電子菸商品,卻能借代成一整個「吸電子菸」的動詞,便可知道其深遠影響力。作者潔米.杜夏米(Jamie Ducharme)為《時代》(TIME)雜誌醫藥記者,仔細爬梳了Juul公司的前世今生。
據信最早電子菸的發明者,是一位名為赫伯特.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的美國人。從事廢金屬經銷行業的他於1963年發明了「無煙、非菸草香菸」(smokeless non-tobacco cigarette)裝置,並取得了專利設計。
在全世界幾十年的努力之下,好不容易已經把香菸的危害逐漸地降低,臺灣也在許多醫療單位與公衛人士的努力下,把男性的抽菸比例下降了一半!此時在香菸縮小市場的同時,不肖的商人又發明了電子煙(菸)製造出新的菸害!
菸草的發展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早期的美洲人將菸草用於咀嚼、吸食、榨汁飲用,或者作為鎮定安神的靈藥,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其船隊抵達古巴時,當地人正在吸食一種植物燃燒後產生的煙霧,兩名水手淺嚐了幾口之後,便將菸草帶回了歐洲,菸草隨著爾後的戰爭、貿易的傳播,不到200年便征服全球。
吸菸除了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有影響外,更與癌症(如:肺癌、氣管癌、支氣管癌)高度相關。「癌症」連40年奪冠,是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其中有很大的比例被認為與吸菸行為有關。
本書主角「Juul」是一電子菸商品,卻能借代成一整個「吸電子菸」的動詞,便可知道其深遠影響力。作者潔米.杜夏米(Jamie Ducharme)為《時代》(TIME)雜誌醫藥記者,仔細爬梳了Juul公司的前世今生。
據信最早電子菸的發明者,是一位名為赫伯特.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的美國人。從事廢金屬經銷行業的他於1963年發明了「無煙、非菸草香菸」(smokeless non-tobacco cigarette)裝置,並取得了專利設計。
在全世界幾十年的努力之下,好不容易已經把香菸的危害逐漸地降低,臺灣也在許多醫療單位與公衛人士的努力下,把男性的抽菸比例下降了一半!此時在香菸縮小市場的同時,不肖的商人又發明了電子煙(菸)製造出新的菸害!
菸草的發展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早期的美洲人將菸草用於咀嚼、吸食、榨汁飲用,或者作為鎮定安神的靈藥,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其船隊抵達古巴時,當地人正在吸食一種植物燃燒後產生的煙霧,兩名水手淺嚐了幾口之後,便將菸草帶回了歐洲,菸草隨著爾後的戰爭、貿易的傳播,不到200年便征服全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雖然112年修正施行的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菸,但臉書、IG等社群軟體仍可見到大量電子菸銷售廣告,且因違法銷售電子菸的網站架設在海外無法查緝,衛福部只能放任黑市電子菸業者殘害學子與青少年的健康。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在國外被視為減害、幫助戒煙的電子菸,在台灣卻因為民進黨錯誤的政策方向,黑箱修惡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菸,導致黑市電子菸猖獗,電子霧化器甚至淪為吸食麻醉藥物依托咪酯(Etomidate)的載具,嚴重戕害國民健康,呼籲第11屆立法院應參考科學證據與國際標準,抽稅納管電子菸。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電子菸應依照世衛減害策略合法抽稅納管才是正道,否則只會累死基層公務員,況且目前地下電子菸黑市氾濫程度嚴重,違法銷售網站在2023年修法禁止電子菸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號稱這次抓到「史大最大」電子菸工廠,我跟你講「沒有最大 只有更大」。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此判決體現了立法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原則,既維護法律權威,又體現司法靈活性,判決為類似案件處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指標,有助於統一司法實踐,但全面禁止電子菸仍是危害國民健康的錯誤菸害防制政策,衛福部應參考國際菸草控制趨勢,儘速修正《菸害防制法》,將尼古丁菸品合法抽稅納管。
Thumbnail
IBISWorld產業分析師安德魯·萊多夫斯基赫表示:「隨著電子菸禁令更加嚴格,越來越多的電子菸市場進入黑市,我們已看到黑市上這些電子菸的價格開始上漲,價值270億澳幣的藥局產業,將因成為唯一合法提供電子菸的通路,額外獲得「幾億澳元」的收入,但這對藥局來說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多收益。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在今(7/14)日直播影片指出,加熱菸產品很可能在今年9月通過指定菸品審查,並於10月正式在台灣上市,但衛福部卻要禁止電子菸50年,表示加熱菸獲准的背後,涉及複雜的利益考量。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Thumbnail
電子煙,一種以電子加熱方式釋放含尼古丁的氣溶膠供人吸入的設備,近年來在全球市場上迅速流行起來。與古早煙草相比,電子煙以其時尚的外觀、多樣的口味和被視為較健康的選擇而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然而,隨著電子煙在音樂節等大型公共活動中的普及,其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文化滲透以及公眾態度等問題逐漸引起了廣泛關註。
Thumbnail
電子菸是一種以電池供電驅動霧化器,加熱霧化油艙中的電子液體,讓使用者感覺吸菸,常見成分有尼古丁、甘油、丙二醇、苯甲酸等物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雖然112年修正施行的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菸,但臉書、IG等社群軟體仍可見到大量電子菸銷售廣告,且因違法銷售電子菸的網站架設在海外無法查緝,衛福部只能放任黑市電子菸業者殘害學子與青少年的健康。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在國外被視為減害、幫助戒煙的電子菸,在台灣卻因為民進黨錯誤的政策方向,黑箱修惡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菸,導致黑市電子菸猖獗,電子霧化器甚至淪為吸食麻醉藥物依托咪酯(Etomidate)的載具,嚴重戕害國民健康,呼籲第11屆立法院應參考科學證據與國際標準,抽稅納管電子菸。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電子菸應依照世衛減害策略合法抽稅納管才是正道,否則只會累死基層公務員,況且目前地下電子菸黑市氾濫程度嚴重,違法銷售網站在2023年修法禁止電子菸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號稱這次抓到「史大最大」電子菸工廠,我跟你講「沒有最大 只有更大」。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此判決體現了立法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原則,既維護法律權威,又體現司法靈活性,判決為類似案件處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指標,有助於統一司法實踐,但全面禁止電子菸仍是危害國民健康的錯誤菸害防制政策,衛福部應參考國際菸草控制趨勢,儘速修正《菸害防制法》,將尼古丁菸品合法抽稅納管。
Thumbnail
IBISWorld產業分析師安德魯·萊多夫斯基赫表示:「隨著電子菸禁令更加嚴格,越來越多的電子菸市場進入黑市,我們已看到黑市上這些電子菸的價格開始上漲,價值270億澳幣的藥局產業,將因成為唯一合法提供電子菸的通路,額外獲得「幾億澳元」的收入,但這對藥局來說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多收益。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在今(7/14)日直播影片指出,加熱菸產品很可能在今年9月通過指定菸品審查,並於10月正式在台灣上市,但衛福部卻要禁止電子菸50年,表示加熱菸獲准的背後,涉及複雜的利益考量。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Thumbnail
電子煙,一種以電子加熱方式釋放含尼古丁的氣溶膠供人吸入的設備,近年來在全球市場上迅速流行起來。與古早煙草相比,電子煙以其時尚的外觀、多樣的口味和被視為較健康的選擇而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然而,隨著電子煙在音樂節等大型公共活動中的普及,其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文化滲透以及公眾態度等問題逐漸引起了廣泛關註。
Thumbnail
電子菸是一種以電池供電驅動霧化器,加熱霧化油艙中的電子液體,讓使用者感覺吸菸,常見成分有尼古丁、甘油、丙二醇、苯甲酸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