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電影院>第2話:失落的地平線(The Lost Horizon)

雅河:Mika-avatar-img
發佈於雅河日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失落的地平線,是英國作家詹姆士希爾頓所寫的一部小說,在1937年曾經翻拍成黑白版電影,在當時的電影製作技術,是非常耗費資金的,比如雪景的營造。不過,很可惜流傳至今的電影版本,由於保存的問題,有十幾分鐘是沒有動態畫面,必須以靜態照片代替,但仍保有聲音,實屬幸運。(其實1973年也拍過彩色版本,但是風評不佳)筆者在閱讀原著與看完電影之後,感覺電影對於原作的精神描繪超越了原著,所以接下來我將以電影的情節敘述整個故事。
康威正在和桑德拉閒談,桑德拉告訴康威是她央求巴洛神父設計康威來香格里拉,因為她看過康威的書,覺得他有內涵可是內心空虛。此張照片應該是經過數位上色修復過,筆者曾經在YOUTUBE看過一次世界大戰與二次世界大戰的上過色的紀錄片,這張照片實屬難得。如果整部影片能像這樣播映,與觀眾的距離感會更近的
故事的開頭是一場從蒙古巴斯庫(虛構地名)的撤離行動,而主角康威則是英國大使館副領事,他搭上了要前往上海的飛機。不過,本來應該往東飛的飛機,卻往西飛去,而飛行員並不是康威認識的人。飛行員還持槍恐嚇乘客們不要反抗。後來,由於油料用盡,飛機失事後墜入了高山峻嶺之中,而飛行員則不幸罹難。他們遇到了在當地生活的人們,隨著土著的腳步,在暴風雪中攀登高峻陡峭的山路,最後被帶到了藍月山谷中的香格里拉。
乘客一共有五人,康威與他的弟弟喬治(原著是一位美國人馬林遜),還有一位老學究,與一個詐欺在逃的嫌犯,還有一位女士(原作則說她是傳教士)。迎接這些人的是一位忠厚的長者張先生,張先生的身分在電影中並沒有說,不過原著是寫他本來是個帶兵的將軍,是因為迷路而來到香格里拉。張先生對他們熱情的款待,但是當康威的弟弟問是否有腳伕會來帶他們走,張先生守口如瓶,隻字不提。
另一張電影海報,右上角是失事飛機的一行人第一次來到香格里拉吃驚的樣子,右下角則是康威接受大喇嘛的邀請,到他的房間見他,了解香格里拉到底是怎麼回事,好方便對等待腳伕可以回家的眾人有個交代
康威對於這個新環境香格里拉感到非常的新奇,而張先生也徐徐介紹他們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中庸不求過分的生活,還有他們視禮節重於法律的態度。至於他們的精神生活,比如鋼琴,書本(女傳教士就發現一些古籍而打算學西藏文),還有難得一見的藝術品,都是透過藍月山谷盛產的黃金透過腳伕賣給外界而載來的。張先生也曾經在與康威對奕西洋棋時說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人都很長壽,他不能理解為什麼西方人習慣年齡加一歲的意義何在。
左邊是張先生,右邊的康威正在與他暢談香格里拉的生活哲學
康威在香格里拉生活了一陣子之後,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老人在彈鋼琴,旁邊有一個女子,張先生說那個女子叫做桑德拉(Sandra,原著並沒有這個角色)。後來桑德拉偶遇康威,她告訴他她看過康威寫的書,覺得康威的內心是空虛的,卻又嚮往桃花源,所以她建議香格里拉的人們去請來康威。個性天真無邪又開朗的她最希望世界上的人們都能到香格里拉生活,兩人也因此成為戀人。
由於桑德拉因為陪著登山的父母而迷路而在香格里拉生活,想透過康威了解外界的情形,兩人正談到小嬰兒撒嬌說:WHY?
然而,問題也接踵而來,康威的弟弟喬治卻很希望回到原來的生活,他認為香格里拉的生活使人頹廢,而他愛上了在香格里拉生活的瑪麗亞。他一直不停的問張先生到底腳伕何時會來,最後張先生無奈,有一天張先生就邀請康威去見大喇嘛。其實大喇嘛並不是西藏人,而是一位來自比利時的巴洛神父。在原作中希爾頓花了將近一章的篇幅敘述巴洛神父口述給康威聽的經歷,原來巴洛神父本來是在大約於十七世紀去北京傳教的,後來遊歷中國而迷路,僥倖來到香格里拉而存活,卻也失去了一條腿。巴洛神父告訴康威,他對於科技的進步,憂心忡忡。因為以當時康威生活的世界的科技,已經進步到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利用科技,發動一場恐怖的戰爭。(大概希爾頓是在諷刺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的歐洲,因為當時的戰爭科技,譬如毒氣、坦克車、大砲,還有機關槍都已經改變以往的戰爭模式,需要的兵力很少卻可以使一大群人死傷)
這一張不清楚電影是否有出現過,大概是巴洛神父準備立康威為接班人
有鑑於戰爭一定最後會造成人類精神生活的浩劫,因此巴洛神父未雨綢繆,先將這些精神食糧(包括書籍或是樂器)購入香格里拉,為全人類保存文化遺產,巴洛神父和桑德拉一樣,知道不可能拯救全世界的人,但他仍然希望香格里拉能像一艘小船一樣,在暴風雨中盡可能的拯救人類。他最期待將來會出現強不凌弱的基督精神再現的社會。
眾人正在訊問張先生腳伕到底何時要來?
然而,喬治與瑪麗亞堅持要離開香格里拉,康威將這件事告訴了張先生,張先生力勸康威要阻止瑪麗亞離開,因為香格里拉外有條隱形的界線,一旦離開了那條界線,縱使一個人能在香格里拉可以減緩老化,然而跨越了之後,身體將會以外界世界的速度在老化,因為瑪麗亞是1888年來到香格里拉,以外界的年齡計算,如果瑪麗亞回到外界,她將可能變成老太婆甚至是凋零死去。可是,瑪麗亞認為這一切都是謊言,巴洛神父是個瘋子,而張先生意圖對她不軌,她還刻意的拉下袖子問康威這是老太婆的皮膚嗎?
左邊的喬治與瑪莉亞請求康威跟它們一起離開香格里拉,康威無奈,只好依從
最後,巴洛神父又私底下召見了康威,告訴他自己將香格里拉的管理權轉交給他,希望他繼續領導後,就溘然長逝。康威最後拗不過弟弟的請求,只得依從弟弟與瑪利亞的安排,與他們事先接洽好用金錢收買的腳伕一起趁著藍月山谷舉辦大喇嘛的追思葬禮時離開山谷。而桑德拉則是追之莫及,哭泣不已,而張先生則是老神在在的說:「他會回來的。」
康威三人走出山谷入口後,由於瑪麗亞身體逐漸感到不適,因而三人放慢了腳步,康威並請求腳伕多等等他們。然而,腳伕們卻只想甩開他們,甚至有一個腳伕拔槍亂開,意圖恫嚇康威一行人趕快上路,而其他腳伕則是看熱鬧似得大笑。此時,突然發生了雪崩,而腳伕們逃生不及,全部遭到掩埋,而康威一行人則因為落在後頭而幸運躲過。
康威一行人仍然繼續走陡峭的山路下山,然而瑪麗亞已經倒地不起,康威只好揹著瑪麗亞繼續前行,直到他們看到一個山洞而進去歇息。而喬治則看到瑪麗亞的臉,正由於應驗張先生說過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人走出山谷會依照外界的時間老化的話,而變成一個充滿皺紋的老太婆的臉。喬治因為受不了這個打擊,結果就哭喊著跑出了山洞,結果失足摔死。這一切,都讓康威目睹,如今只剩下康威一人繼續那未完的旅程了。
結果,康威幸運順利的下山,可是由於體力透支,他在一個小村莊昏倒,也失去了記憶,幸虧當地人找到他,而康威失蹤而被找到的消息傳遍了各大報紙與俱樂部,而在俱樂部關心康威的人們開始議論康威口中的香格里拉。更為震撼的是,康威似乎又恢復記憶,結果又在往新加坡的船隻上失蹤,又再次震驚世界。最後,電影的場景回到了俱樂部,一桌紳士們正在討論康威的事情。其中一個人就提到康威六次試圖攀爬高山,但因為暴風雨所阻,而第七次終於消失在高山中,尋找他念念不忘的香格里拉。另一個人問這個人那你相信有香格里拉嗎?這個紳士說會的,因為他願意相信真的有香格里拉,並且邀眾人舉杯祝福康威找到它,然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香格里拉。之後的場景切換到康威在冰雪皚皚的山徑中行走,最後望向遠方,而鐘聲噹噹的作響,似乎是暗示香格里拉歡迎他再度回歸,而電影也就此告一段落。
這部電影比起原著是更為精彩的,原著我曾經看過翻譯本,我認為其情節鋪陳較為鬆散,而且原著的結局只以康威失憶,而瑪莉亞變老(原著是將這個腳色取名羅澄),也沒有說康威究竟有沒有喜歡香格里拉,彷彿他只是個香格里拉的過客。這點筆者必須說導演能彌補原著的不足,是值得非常肯定的。然而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所言,電影超支許多,足足需要五年時間才回本而破壞了導演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友情。而這部電影也帶來了精神層次的提升,那就是人類社會一直探討的烏托邦問題,由於烏托邦的問題是個大哉問,因此筆者想先擱下這個議題,等到以後介紹其首倡者湯馬斯摩爾時再做介紹。
在《失落的地平線》的原著翻譯本曾經提到,描述烏托邦的小說比較著名的,除了《失落的地平線》,還有赫胥黎的《美麗新境界》。這部影片帶給筆者一些想法,首先是驚訝西方原來也有嚮往如老子《道德經》的小國寡民境界的作品,而的確正如小說所言,一個真正美好的社會,其實是不需要法律的約束,真正維繫社會穩定的,是生活的人們抱持著中規中矩,能推己及人的那善良的心靈(必須澄清的是,這跟儒家刻意講的仁義禮節似乎又有距離,不能相提並論。讀者可以看原著了解)。然而,我們必須反省的是,是否香格里拉這象徵理想國的社會真的有所謂的缺陷,會讓喬治與瑪莉亞不惜生命的想要逃離?究竟是喬治與瑪莉亞的錯,還是香格里拉的錯?我們在電影依然找不到解答,唯一有可能的,是必須探討烏托邦概念在人類的歷史中的激辯,才能做出一個較滿意的結論。
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看似文明進步,然而世界的和平並沒有真正的到來,某些不入流的政治人物常常利用民眾心中的失落感,就如同火爐旁搧風點火,而使得仇恨撕裂了理當告別上世紀世界大戰與冷戰的全世界,而環境的污染,日趨惡化的全球暖化,以及新冠肺炎,更讓筆者認為即使是很荒謬的想法,但是全世界都應該要節制工業的發展,發展永續產業,找出最有利環境的發電方法,也許人類社會退回到電影描述香格里拉的純農業社會真的做不到,可是正如電影那位紳士所相信的,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香格里拉,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我們要不要做的問題。筆者也相信,這絕對不是口號,人類必須要有將這個我們賴以維生的地球建設成香格里拉的志向,人類的文明才能提升,而不是走向困頓末世,而被惋惜,帶給後人無限的惆悵,如此一來,我們看這部電影時才會更加感受到其蘊含無窮的精神內涵,提升自我的心靈。
由於桑德拉因為陪著登山的父母而迷路而在香格里拉生活,想透過康威了解外界的情形,兩人正談到小嬰兒撒嬌說:WHY?
本來是桑德拉在為在香格里拉生活的小孩們上音樂課,結果康威一來,變成他客串老師了,結果康威上台時馬上就說下課,真是哭笑不得,因為康威就是想跟桑德拉多聊天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4會員
37內容數
這裡將分享我讀過的好書與好電影的心得以及生活所思所感。 這些心得將以隨筆的方式寫成,歡迎各位參觀喔,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人生充滿一連串冒險,有如線上珍珠,一個接一個。希望牡蠣中的珍珠自動出現在盤中呈現給你,多少有些癡人說夢;你得自己潛水下海尋找。我從來都不喜歡為冒險而冒險,但是當冒險來臨時,我也不逃避。』 —《康提基號海上漂流記》,1947年
Thumbnail
「我想你最好當心,巴圖席卡,搞清楚聽到的是神的聲音或你自己的聲音。我們之前從來不需要拯救。」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故事背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克瑞恩出身貴族名門佛德雷家族,少年時期被父親趕出家門,流放到中國上海十多年,在父親與哥哥死後為了處理家族的事,不甘願地回到英國,沒想到卻在自家莊園發生怪事。據他的男僕描述,他一直企圖自殘,但醒來之後卻對此毫無印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女主角茱莉安.芬妮遭到惡魔襲擊,所幸被伯祶等人救下,但右手掌卻遭詛咒。為了破解詛咒,茱莉安選擇加入《教團》,伯祶則因為失去搭檔,加上《教團》人手不足,便回到歐洲羅馬本部進行教學。 來到羅馬的茱莉安,與伯祶相遇,並結識班級其他初學者。認識彼此後,伯祶開始教學,但即便目標相同,初學者間卻開始出現裂痕。
Thumbnail
年輕的哈珀.康納莉與其說是偵探,不如說是靈感工作者,她是閃電下的倖存者,同時也是破碎家庭中的受害者;閃電帶來了不知是贈與,還是後遺症的能力-死亡感應,攜手毫無血緣關係,卻有深刻羈絆的哥哥,康納莉四海漂泊,努力賺錢。
Thumbnail
大概在25-26歲左右,我看了一部電影【我出去一下】 改編自德國著名主持人、名嘴、演員多重身份的哈沛科可林的親身故事,哈沛在三十六歲已經是功成名就的藝人,但長期不健康和繁忙的生活方式卻讓他出現聽覺障礙,之後又因為心肌梗塞送醫,最後開刀切除膽囊。 健康問題也不得不讓哈沛停止工作,也是在這段時間哈沛有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香格里拉,泛指烏托邦式的世外桃源。而這樣一個美好的詞彙,卻與「毀滅前」三字形成鮮明對比,本書便以此看似矛盾的書名拉開帷幕。 當人生將盡,所有的規則與律法皆會被推翻,金錢不再能買到糧食,法律不再能約束人性,所謂的「未來」將被虛無縹緲取代。在這僅剩的一個月,你想做什麼,抑或是說:「你能做什麼?」
Thumbnail
《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人生充滿一連串冒險,有如線上珍珠,一個接一個。希望牡蠣中的珍珠自動出現在盤中呈現給你,多少有些癡人說夢;你得自己潛水下海尋找。我從來都不喜歡為冒險而冒險,但是當冒險來臨時,我也不逃避。』 —《康提基號海上漂流記》,1947年
Thumbnail
「我想你最好當心,巴圖席卡,搞清楚聽到的是神的聲音或你自己的聲音。我們之前從來不需要拯救。」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故事背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克瑞恩出身貴族名門佛德雷家族,少年時期被父親趕出家門,流放到中國上海十多年,在父親與哥哥死後為了處理家族的事,不甘願地回到英國,沒想到卻在自家莊園發生怪事。據他的男僕描述,他一直企圖自殘,但醒來之後卻對此毫無印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女主角茱莉安.芬妮遭到惡魔襲擊,所幸被伯祶等人救下,但右手掌卻遭詛咒。為了破解詛咒,茱莉安選擇加入《教團》,伯祶則因為失去搭檔,加上《教團》人手不足,便回到歐洲羅馬本部進行教學。 來到羅馬的茱莉安,與伯祶相遇,並結識班級其他初學者。認識彼此後,伯祶開始教學,但即便目標相同,初學者間卻開始出現裂痕。
Thumbnail
年輕的哈珀.康納莉與其說是偵探,不如說是靈感工作者,她是閃電下的倖存者,同時也是破碎家庭中的受害者;閃電帶來了不知是贈與,還是後遺症的能力-死亡感應,攜手毫無血緣關係,卻有深刻羈絆的哥哥,康納莉四海漂泊,努力賺錢。
Thumbnail
大概在25-26歲左右,我看了一部電影【我出去一下】 改編自德國著名主持人、名嘴、演員多重身份的哈沛科可林的親身故事,哈沛在三十六歲已經是功成名就的藝人,但長期不健康和繁忙的生活方式卻讓他出現聽覺障礙,之後又因為心肌梗塞送醫,最後開刀切除膽囊。 健康問題也不得不讓哈沛停止工作,也是在這段時間哈沛有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香格里拉,泛指烏托邦式的世外桃源。而這樣一個美好的詞彙,卻與「毀滅前」三字形成鮮明對比,本書便以此看似矛盾的書名拉開帷幕。 當人生將盡,所有的規則與律法皆會被推翻,金錢不再能買到糧食,法律不再能約束人性,所謂的「未來」將被虛無縹緲取代。在這僅剩的一個月,你想做什麼,抑或是說:「你能做什麼?」
Thumbnail
《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