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瞬間的決擇【一千次晚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名頂尖的戰地女攝影師蕾貝卡年輕就時因對世界充滿憤慨而拾起攝影機,希望透過攝影喚醒人們的良知,對世上正發生的不公義有所作為。而目前已婚並擁有兩個女兒的她,一次在喀布爾跟拍自殺炸彈客時,意外遭受波及而身負重傷。盡管幸運撿回一條命,在丈夫將她送回家中療養後,蕾貝卡發現「家」對她而言卻是非常陌生。
為了彌補與重拾親情,蕾貝卡決定放棄戰地攝影師的工作,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她為了幫女兒準備學校的非洲報告,再次與過去的同事聯繫時,又意外獲得到肯亞難民營拍攝的機會。因為這次的拍攝環境相對安全,女兒也想一同前往,於是這趟旅程幫助蕾貝卡化解了母女之間多年的心結。然而現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挑戰了蕾貝卡的人生抉擇。蕾貝卡究竟要順應她的呼召繼續出生入死?還是選擇她的家人與平靜的生活?
為何是「一千次晚安」?
故事取材自挪威名導艾瑞克波貝(Erik Poppe)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自斯德哥爾摩影視學院畢業後,曾於八○年代擔任路透社戰地攝影師,當時他每天透過電話和視訊跟孩子互道晚安,但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是最後一次。
戰地攝影師之眼
戰地攝影師的鏡頭對準安居樂業的人們不會注意的戰地,透過觀景窗,彷彿聞到了烽火的煙硝味。為了什麼,讓戰地攝影師願意不顧危險的出生入死,為我們紀錄烽火大地下的故事?
戰地攝影師常常經歷大規模的爆炸就在身後發生,面臨死亡的威脅,沒有人能勝過恐懼與軟弱,也想拋下戰爭現場逃命,但最後那股要用照片帶出真相的使命,促使戰地攝影師在死亡的威脅下,用剩下的勇氣拍下戰爭的殘酷,敲開人類的蒙昧。
透過戰地攝影師之眼,看見存在世界的天堂與地獄。
自殺炸彈客
自殺炸彈配合自動步槍,製造高致死率、重度破壞及深度恐懼,已是恐怖組織常用攻擊模式,成為防恐及反恐的最大挑戰。伊斯蘭國(ISIS)在自殺恐攻案中扮演最重要角色,2015 年自殺恐攻452 案中,75 案與該組織有直接關係,另與發生在伊拉克的74 案及敘利亞的25 案有間接關係。女性自殺恐攻亦成長快速,2015 年共有124 名婦女執行70 起自殺恐攻案,其中66案由與博科哈蘭有關之120 名婦女所執行,攻擊者中35 名為孩童或女童,他(她)們是被騙或被迫成為自殺炸彈客。
蕾貝卡的呼召
史黛透過蕾貝卡送給她的相機,捕捉肯亞居民的生活點滴。一張相片成為母女修復情感的橋樑。
史黛問媽媽:「為什麼開始戰地攝影?」
蕾貝卡說:「憤世嫉俗,而攝影是拯救我的唯一出口,讓我得以用它來抒發感情,讓我平靜。」
蕾貝卡無法接受人們只關注女明星走光,而不是身處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她希望透過報導與相片,讓人們在喝咖啡看報紙時,能看見,感受並有所行動。
相片成為母女修復情感的橋樑
史黛認識媽媽的戰地攝影工作內容,見證到相片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經濟或政治危機。但是她親眼見到媽媽獨自拿著相機進入暴動中,任憑她哭喊挽留,媽媽撇下她義無反顧闖入槍林彈雨中,只為了一張相片。
相片是母女再度決裂的因素
史黛說:「我希望那張照片是值得的!」
值得什麼呢?
值得犧牲家人的團聚?
值得放棄孩子的成長?
還是,相片只是蕾貝卡試著與憤怒共處融入生活的方式?
肯亞之行結束後返家,史黛再度封閉自己,她沉默寡言,不再與媽媽互動談話。
死亡的味道 - 馬克斯的憤怒
蕾貝卡為了自己的攝影工作,棄孩子於不顧,讓孩子身陷危險,獨自面對母親死亡的恐懼。馬克斯再也無法怎受這死亡的味道,因為史黛從小就擔心母親出任務時會死亡。
蕾貝卡以相機為戰地人民見證,他們渴望追求的生命與自由;但諷刺的是她讓家庭所有成員無時不刻擔憂她的生命與安危,免於恐懼的自由都是奢求。
相機 vs 機關槍 - 史黛的憤怒
蕾貝卡向女兒史黛道歉,史黛卻拿起媽媽的相機、對著媽媽不停地用力按下快門,「喀喀喀、喀喀喀....」像極了槍林彈雨中機關槍掃射的節奏,此刻蕾貝卡低頭無法正視女兒的相機,她的心碎落一地,淌著血如同她拍過無數的屍體。
家庭難解的習題
蕾貝卡:使命感催逼著她不斷向戰地前進,她無法忽視內心的憤怒與吶喊:「我希望透過報導與相片,讓人們在喝咖啡看報紙時,能看見,感受並有所行動。」
馬克斯:了解且願意成全妻子的熱情,只是死亡的味道越來越濃厚,直到他完全承受不住,吶喊著:「我要這些東西滾出我家,妳也是,這些聞起來都是死亡的味道。」
史黛:透過剪貼簿的回憶、畫筆下的母親、鏡頭下的非洲,內心矛盾有時如同錄影中的尖銳吶喊:「媽媽,不要走」、有時如同車上對媽媽的控訴:「如果你當時死了,會比較簡單。」
小麗莎:內心也有著她的擔憂,她覺得「如果爸爸睡沙發,家裡肯定出了問題」,她告訴媽媽:「妳和爸爸住一起,好嗎?」
因著信—雖千萬人,吾往矣
轉身
蕾貝卡接到女兒史黛的邀請,她順著內心的感動,轉身,轉身回學校聆聽女兒史黛的非洲報告。聽見女兒讚美媽媽是一個偉大的戰地攝影師:
「當我想到那些天天生活在驚恐中的孩子,他們顯然比我更需要她。」
這個回轉提供彼此一個關係的修復與理性道別的機會。在家人的體諒互道「晚安」的擁抱中,蕾貝卡再次拎起相機、啓程前往另一個世界。
向前
蕾貝卡再次回到相同的阿富汗民宅內,幾位穆斯林婦女為爆炸組織的自殺炸彈客更衣,當簾幕卸下,蕾貝卡看到一整排厚重的炸藥綁在一個女孩身上,一個跟自己女兒年紀差不多的女孩,蕾貝卡的眼睛無法正視眼前這一幕,她無法按下快門。
悲憫
以往蕾貝卡用鏡頭紀錄了戰地的悲傷痛苦,這次她自己經歷了生命中失落的悲傷痛苦,使得她再一次採訪同一個自殺炸彈客組織時,無法再如以前冷靜自持如攝像鏡頭,她甚至無力地哭求欲阻止車夫載走身裝炸彈的女炸彈客,想阻止某人即將失去生命、即將家庭破碎。
此刻的蕾貝卡不再是專業鎮定的戰地攝影師,也不是憤世嫉俗的人道知識份子,她是一個充滿憐憫與愛的母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贏家還是輸家? 我們每個人都想追求成功,成功意謂著你是一個贏家,有許多讓人羨慕的成就,例如: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住豪宅有名車代步等等,於是我們會想找出成功的方法,幫助自己能成為贏家。人生沒有容易的答案,在艱難的處境中,我們會如何選擇?胡佛家人的選擇呢?
俗話說:「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從出生,成長,有一天離家求學,工作,甚至成立自己的家庭,家,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核心。若你是一個離家的孩子,令你最懷念的是什麼?是媽媽的拿手好莱,是弟兄姊妹在一起的打打鬧鬧?回家,你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片名一開始就點出本片的主題: 一場豐盛的宴席, 觀眾也如此期待. 然而劇情一路發展下來, 我們看到劇中人物很重要的掙扎是選擇': to go or not to go?
在父母親的心中,子女不論多大永遠是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子女長大離家之後,面對真實人生的處境,有許多艱難和挑戰,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在他們身邊保護他們。那麼,該怎麼做呢?
獨居的法蘭克 法蘭克的妻子八個月前去世了。他平時一個人守著家,除除草買買菜,倒也輕鬆自在。然而法蘭克最期盼的還是在假期時,四個散居美國各地的兒女,能回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法蘭克計畫一路東行,分別抵達四個孩子居住的城市:紐約、芝加哥、丹佛和拉斯維加斯,完成這趟橫跨美國的親情之旅。 父親眼中的兒女
故事以一件在美術館前展示的裝置藝術《廣場》宣傳文案: 「廣場是信任與關懷的殿堂,在裡頭,我們有同樣的義務與權利。」
贏家還是輸家? 我們每個人都想追求成功,成功意謂著你是一個贏家,有許多讓人羨慕的成就,例如: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住豪宅有名車代步等等,於是我們會想找出成功的方法,幫助自己能成為贏家。人生沒有容易的答案,在艱難的處境中,我們會如何選擇?胡佛家人的選擇呢?
俗話說:「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從出生,成長,有一天離家求學,工作,甚至成立自己的家庭,家,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核心。若你是一個離家的孩子,令你最懷念的是什麼?是媽媽的拿手好莱,是弟兄姊妹在一起的打打鬧鬧?回家,你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片名一開始就點出本片的主題: 一場豐盛的宴席, 觀眾也如此期待. 然而劇情一路發展下來, 我們看到劇中人物很重要的掙扎是選擇': to go or not to go?
在父母親的心中,子女不論多大永遠是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子女長大離家之後,面對真實人生的處境,有許多艱難和挑戰,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在他們身邊保護他們。那麼,該怎麼做呢?
獨居的法蘭克 法蘭克的妻子八個月前去世了。他平時一個人守著家,除除草買買菜,倒也輕鬆自在。然而法蘭克最期盼的還是在假期時,四個散居美國各地的兒女,能回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法蘭克計畫一路東行,分別抵達四個孩子居住的城市:紐約、芝加哥、丹佛和拉斯維加斯,完成這趟橫跨美國的親情之旅。 父親眼中的兒女
故事以一件在美術館前展示的裝置藝術《廣場》宣傳文案: 「廣場是信任與關懷的殿堂,在裡頭,我們有同樣的義務與權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麗麗絲又開始發揮能得到奧斯卡獎的演技四處散布派克要和她殉情,原因是因為派克家人不喜歡自己,要棒打鴛鴦。麗麗絲想像著女人責問派克有老婆為什麼不說,還有派克家人責問為什麼結婚不告知親友的事情。 反正一定是瞧不起我是哥布林,才移情別戀,不把我的事告知家人。麗麗絲心想。 麗麗絲期盼派克能得到報應。
都是雷,都是心得,慎入。 這部片的一開始,便是職場女強人離婚後回家鄉的故事。 會開始看也是因為自己滿女強人的,想來看看其他女強人的故事xD 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 崔斯在海邊請Abby閉上眼睛, 然後問他說,你現在到底想要什麼? Abby閉著眼,但看得出來非常不安,睜眼的那一刻,Ab
Thumbnail
淚眼心碎的芮內齊薇格突然就從衣櫃抽屜抓出一把手槍,想也不想就直接猛轟,那表情那眼神,好像扣動扳機的手不是她的,她困惑地望著眼前倒下滿身是血的薄情郎,無辜中帶著危險的神情,迷人至極。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一直以來我清楚會有這麼一天,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別人的生死,把希望寄託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她,聽著規律的呼吸器聲響;聞著空氣中醫院特有的消毒水氣味,手上拿著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我頓時感到窒息。但我明白也許這就是終點,無意間想起她曾提起一句:真的好累。將近15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有一組相片,採用五秒左右的動畫來表現,人物都是女 子,而且涵蓋不同民族,意在表達「普遍性」,每個女子都是由側身緩緩轉向正面,輕 聲說出兩到三個字…。
Thumbnail
女人拿著一把槍, 我看到第一眼的感覺, 它是一把照明槍。 她用槍殺了附近的兩個人。 接著她將槍直接頂住我的頭頂蓋, 按下trigger。 我等了好一會。 沒有恐懼。 感覺到有東西想要鑽入我的頭頂。 有點久,這顆子彈一直無法鑽入我的頭頂。 我離開了那顆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麗麗絲又開始發揮能得到奧斯卡獎的演技四處散布派克要和她殉情,原因是因為派克家人不喜歡自己,要棒打鴛鴦。麗麗絲想像著女人責問派克有老婆為什麼不說,還有派克家人責問為什麼結婚不告知親友的事情。 反正一定是瞧不起我是哥布林,才移情別戀,不把我的事告知家人。麗麗絲心想。 麗麗絲期盼派克能得到報應。
都是雷,都是心得,慎入。 這部片的一開始,便是職場女強人離婚後回家鄉的故事。 會開始看也是因為自己滿女強人的,想來看看其他女強人的故事xD 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 崔斯在海邊請Abby閉上眼睛, 然後問他說,你現在到底想要什麼? Abby閉著眼,但看得出來非常不安,睜眼的那一刻,Ab
Thumbnail
淚眼心碎的芮內齊薇格突然就從衣櫃抽屜抓出一把手槍,想也不想就直接猛轟,那表情那眼神,好像扣動扳機的手不是她的,她困惑地望著眼前倒下滿身是血的薄情郎,無辜中帶著危險的神情,迷人至極。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一直以來我清楚會有這麼一天,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別人的生死,把希望寄託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她,聽著規律的呼吸器聲響;聞著空氣中醫院特有的消毒水氣味,手上拿著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我頓時感到窒息。但我明白也許這就是終點,無意間想起她曾提起一句:真的好累。將近15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有一組相片,採用五秒左右的動畫來表現,人物都是女 子,而且涵蓋不同民族,意在表達「普遍性」,每個女子都是由側身緩緩轉向正面,輕 聲說出兩到三個字…。
Thumbnail
女人拿著一把槍, 我看到第一眼的感覺, 它是一把照明槍。 她用槍殺了附近的兩個人。 接著她將槍直接頂住我的頭頂蓋, 按下trigger。 我等了好一會。 沒有恐懼。 感覺到有東西想要鑽入我的頭頂。 有點久,這顆子彈一直無法鑽入我的頭頂。 我離開了那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