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讀不可】股市中的二分化直覺偏誤|真確|人性|心理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二分化直覺偏誤是《真確》一書中提到的其中一種人類常有的偏誤型態,二分法是人們區分世界常用的方式之一,它起因於我們過往賴以為生、根深柢固的直覺,它的優點是好用、且有助於我們快速地得到結論,像是美與醜、高與低、善與惡、富貴與貧窮、昂貴與便宜、安全或危險,但是這樣的區分方式是否有助於我們對現在真實世界的理解呢?答案是否定的。

它更可能造成我們對世界的誤解,以為世界單純地分成兩塊,中間沒有任何事物,只有鴻溝存在,也可能會引起比較的心理,讓我們的心理產生不健康的狀態。

比較平均值帶來的偏誤

在股市中,也常會見到二分化的直覺偏誤,下面是去(2021)年,台股封關時的一則新聞標題:

全年市值大增11兆元,每位股民「平均」大賺95萬元。

這樣的新聞可能會造成誤導,讓人們產生下列的錯覺:

  • 第一是股市中很好賺錢。
  • 第二是若你沒賺到95萬元,就表示你的績效不好。
raw-image

然而,若僅提到一個「平均值」的數字,很容易讓你產生上面的誤解。有個古老的笑話是這麼說的,頭放冰箱,腳放烤箱,平均起來,應該很舒服。真的會很舒服嗎?當然不是,因此,單純比較平均值,會讓我們犯二分化直覺偏誤。

如何導正此種情形呢?我們應當檢視「分布狀況」,尋找多數股民的績效到底是落在哪個範圍,而非僅以平均95萬元這個數字作為分水嶺,成為我們的判斷基礎。我相信多數股民的獲利金額應該是遠低於95萬這個數字,我們或許可以由下面的想法來推論,在股市中,每個人擁有的資本皆不同,而且會有深化馬太效應的現象,馬太效應是一種資源會往富人集中的情形,也就是少數人擁有很多的資本,多數人的資本則普遍很少,因此,就算該年度的股市很好賺錢,這些錢也多半是被資本多的人賺走,若僅以股市中全部的獲利除以全部的股民人數,所得到的平均金額,勢必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損益,所以單看平均值是很危險的

raw-image

另一種常見用來判斷投資績效好壞的標準便是指數的報酬率。一般的認知是若績效勝過大盤指數才是好,若績效輸大盤就是差,因為人們的通常說法是若績效輸大盤,就直接將資金投入指數即可,老實說,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點奇怪,第一是直接將資金投入指數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可以「持續」做到的人應該不多,因為人的心理是充滿著許多微妙變化的,情緒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進而左右了行動,造成無法將資金長期持續地投入指數,有些人更會試圖抓取指數相對低點與相對高點,目的是想透過這樣的操作賺取勝過指數的報酬率,但這樣的做法多少高估了多數人的理性與紀律,因此實際績效往往偏離了指數績效。自作聰明有時候並不會帶來好的結果。

raw-image

第二是,我認為所謂的績效是否達標?應該是要以「自己心中滿意報酬率」為標準,如果你今年賺取5%的利潤就足夠你一切開銷還有餘,那你又為何要執著於大盤的報酬率呢?為的是要賺取更多的錢嗎?能賺取更多的錢當然是好,但想要賺取更多錢的心態卻有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心理與行動,陷入這個狀況才是不好的,這裡要強調的是我們不需要賺取世界上所有的錢,我們要追求的是自己心中滿意的報酬。

比較極端值帶來的偏誤

再來是比較「極端值」可能帶來的二分化直覺偏誤,下面看幾則新聞標題:

  • 數學老師玩當沖「2年大賺5千萬」,秘訣心法大公開。
  • 寶雅讓他大賺640萬,房仲奶爸看中3特點,梭哈一年獲利6成。
  • 迷因股又造就年輕富豪,20歲大學生一個月大賺1.1億美元。

上面這幾則新聞標題都是屬於極端的例子,這樣的例子很吸睛也很有渲染力,能夠引發我們產生二分化直覺,但卻很少有助於理解,甚至可能會造成誤解與錯誤的行動。譬如裡面的某些字眼:當沖、大賺5千萬、梭哈、大賺640萬、迷因股、大賺1.1億美元等,會令某些人以為採取這些行動才有可能大賺,否則就與大賺無緣。但我們必須要思考的是這些人屬於極端值,有可能真的是因為他們的操作系統確實有效,也有可能是因為運氣好,在當下有效,但之後卻未必,這樣的系統是否適合每個人?是否每個人都能成功複製呢?其實是具有不確定性的。

主力的思維一書的作者cis,擁有一套投資獲利的系統,他也曾經想要擴大這個系統,於是他將他的方法教授給5個大學朋友,每個人都從1,000萬日圓開始操作,他原本以為至少有一半的人可以賺進上億,但兩年操作下來的結果是:

  • 只有一個人變成2,400萬日圓,
  • 其他人是稍微賺一點或稍微賠一點,
  • 也有人是賠了好幾百萬。

明明教授的心法、理論都相同,但實際操作結果卻差很多,因此,我們不應該單看這些極端倖存者的表現,便單純地採取他們的作法,或許有更多的人採取他們的作法,卻在股市無情的震盪下畢業,只是這些畢業生沒有被報導出來而已。所以每當看到這類聳動的新聞標題時,務必要用進一步的思考,檢驗我們當下產生的二分法直覺,這可以減少我們發生偏誤的機率。

自己的上層目光帶來的偏誤

最後一種會造成二分化直覺偏誤的原因是「自己的上層目光」,真確一書中,將世界依人均所得分成四個等級,人均所得最低的是第一級,人均所得最高的是第四級,我們有幸生活在物質較為充裕的第四級區域,但對於我們某些人而言,第三級以下區域的人們,似乎並無區別。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我們的上層目光,帶來直覺判斷上的誤解。

在股市中也有同樣的現象,某些人的投資方式與標的可以穩定獲取年化20%以上的報酬率,這群人裡面的少數人可能會不屑於報酬率較低的投資方式與投資工具,即便這些投資方式與工具具有各自的性質與區別,但對於這些人而言卻無差別,講白點,他們認為這些都一樣爛,但這卻忘記考量了每個人的性格、年齡與經濟條件皆不相同的狀態,若一昧地站在自己的上層目光認為每個人都該與自己採取同樣的投資方式反而是一種偏誤。對於其他人來說,採取某種同樣的作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一題投資學的考題,我認為出得很好,題目是這麼問的,建構投資組合的步驟依由上而下策略順序應該為:

  • 甲是設定資產配置;
  • 乙是根據投資人目標與限制決定投資策略;
  • 丙是選擇投資標的

正確答案是乙→甲→丙。

投資中最優先需要考量的就是根據投資人目標與限制決定投資策略。因此,我們應該要考量自身條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做法。

最後再次提醒,單純比較平均值、單純比較極值與著眼於自己的上層目光,會導致我們認知上的偏誤,產生錯誤的視野與行動,因此,不管在生活上或是投資上,每當我們藉由平均值、極值與自己的目光得到某些直覺式的判斷時,務必要讓自己當下保持「覺知」,記得用其他的方式,再次檢視這樣直覺的正確性,相信會將我們的思維導回正確的道路上。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請幫我點愛心與拍拍手五下(下方),這將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謹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財商有點難,小新幫你變簡單
167會員
142內容數
我喜歡閱讀,也喜歡在閱讀中和自己對話。開設這個沙龍,是希望能把讀書時的一些想法、感受記錄下來。對我來說,寫下來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消化、理解內容的開始。而這些記錄,也許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聊聊彼此的觀點、交換閱讀的樂趣——如果剛好對你也有點幫助,那就更好了!
2025/04/12
投資該看大環境,還是專心挑公司?宏觀預測 vs 價值投資,到底哪一種才是王道?本文用白話帶你搞懂兩種投資風格的差別,還有投資大師怎麼看這場思維對決,幫你釐清方向、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
Thumbnail
2025/04/12
投資該看大環境,還是專心挑公司?宏觀預測 vs 價值投資,到底哪一種才是王道?本文用白話帶你搞懂兩種投資風格的差別,還有投資大師怎麼看這場思維對決,幫你釐清方向、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介紹獲利能力、現金流量與槓桿程度三大面向,拆解各種利潤比率、現金流量、槓桿度等重要指標,讓你看懂公司是否有賺錢、現金流是否足夠、運用槓桿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介紹獲利能力、現金流量與槓桿程度三大面向,拆解各種利潤比率、現金流量、槓桿度等重要指標,讓你看懂公司是否有賺錢、現金流是否足夠、運用槓桿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3/30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會介紹財務結構、償債能力與經營能力三大面向,讓你看懂公司資金運用是否穩健、短期還債能力是否足夠、資產是否運作高效!
Thumbnail
2025/03/30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會介紹財務結構、償債能力與經營能力三大面向,讓你看懂公司資金運用是否穩健、短期還債能力是否足夠、資產是否運作高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由大牌出版社出版的投資書籍,作者John Allen Paulos是一名數學系教授,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許多關於機率、邏輯和科學哲學的論文,也經常在全國性的刊物中評論數學與投資的關係。 作者在這本書用許多範例與數學算式,解釋與證明許多股票投資市場上被廣泛使用的理論是不太合理或不切實際的,更多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由大牌出版社出版的投資書籍,作者John Allen Paulos是一名數學系教授,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許多關於機率、邏輯和科學哲學的論文,也經常在全國性的刊物中評論數學與投資的關係。 作者在這本書用許多範例與數學算式,解釋與證明許多股票投資市場上被廣泛使用的理論是不太合理或不切實際的,更多
Thumbnail
交易世界的現實可能比八二法則更加殘酷,真正能夠長期賺錢的,恐怕不到1%。
Thumbnail
交易世界的現實可能比八二法則更加殘酷,真正能夠長期賺錢的,恐怕不到1%。
Thumbnail
大家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事情?買進股票後心情跟著股價上下波動、忐忑不安,並發現股票總是在自己賣出後開始噴漲、總是在自己不想停損後一直下跌,甚至在自己咬牙停損賣出後,股價卻又漲了回來,心理不禁在懷疑,是不是我的股票帳戶被被主力給監控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不適合投資,因此必須替大腦
Thumbnail
大家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事情?買進股票後心情跟著股價上下波動、忐忑不安,並發現股票總是在自己賣出後開始噴漲、總是在自己不想停損後一直下跌,甚至在自己咬牙停損賣出後,股價卻又漲了回來,心理不禁在懷疑,是不是我的股票帳戶被被主力給監控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不適合投資,因此必須替大腦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真確》一書中提及的「二分化直覺偏誤」,並對照到股市中常見的資訊與心理傾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讓有緣的朋友能更嚴格地審視:平均值、極值、自己的上層目光。 避免在生活中或股市中犯心理上的偏誤。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真確》一書中提及的「二分化直覺偏誤」,並對照到股市中常見的資訊與心理傾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讓有緣的朋友能更嚴格地審視:平均值、極值、自己的上層目光。 避免在生活中或股市中犯心理上的偏誤。
Thumbnail
在開始分享這本《焦慮的投資人》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現在有一個擲硬幣遊戲,假設你什麼都不做,你可以得到10億美元。但如果你猜對是擲出正面或反面,可以得到40億美元。你會選擇怎麼做?」 在此先壓下答案,但這個簡單遊戲卻是金融市場中造成巨大損失的心理偏誤之一。
Thumbnail
在開始分享這本《焦慮的投資人》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現在有一個擲硬幣遊戲,假設你什麼都不做,你可以得到10億美元。但如果你猜對是擲出正面或反面,可以得到40億美元。你會選擇怎麼做?」 在此先壓下答案,但這個簡單遊戲卻是金融市場中造成巨大損失的心理偏誤之一。
Thumbnail
看太多這類的,你也是嗎? A達人說金融股好,他就買一點。 B達人說民生股好,他就買一點。 看到0050不錯,他就買一點。 看到VT說不錯,你就買一點。 反正通通都買一點,這樣風險一定會更分散。 其實你錯了知道嗎?風險並非多買幾檔股票或ETF就能分散,有時候多買反而是更集中了。 原本市值加權的005
Thumbnail
看太多這類的,你也是嗎? A達人說金融股好,他就買一點。 B達人說民生股好,他就買一點。 看到0050不錯,他就買一點。 看到VT說不錯,你就買一點。 反正通通都買一點,這樣風險一定會更分散。 其實你錯了知道嗎?風險並非多買幾檔股票或ETF就能分散,有時候多買反而是更集中了。 原本市值加權的005
Thumbnail
有人說某某股票我之前就覺得不錯,只是沒買,要是ALL IN現在已經賺10倍了,你信嗎?
Thumbnail
有人說某某股票我之前就覺得不錯,只是沒買,要是ALL IN現在已經賺10倍了,你信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