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幫助了解氣候變遷下的全球淨零及能源轉型趨勢,我更期盼喚醒年輕世代的意識覺醒。課後,一位孩子在學習單上寫下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他說:「你們大人如果不管,我們也不能放著不管…. 我們必須讓它停止,不然以後受苦的是我們,永遠不是他們!」
什麼是「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麼是「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永續發展」定義最早來自於聯合國1987年所發布《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書,其將「永續發展」界定為「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
由此可知,追尋永續發展的道路,不應忽視「世代正義」。就像這張發人省思的圖片,世人在犧牲環境下所創造的經濟成長,或許為後代留下了更多金錢,但也可能造成難以抹滅的環境浩劫。
事實上,氣候變遷正嚴重影響著孩童的現在與未來。根據世界展望會研究報告指出,近年極端氣候災難下最受衝擊的往往是貧窮與脆弱的兒童。除了飢荒、流離失所、傳染病威脅兒童健康,此外還可能
加劇兒童受暴、童工與性剝削等情形。
世界展望會更進一步調查,了解兒童與青少年對於氣候變遷的看法。其研究顯示,兒童與青少年十分憂心氣候變遷對地球及未來的影響,但是他們並不希望被視為無助的受害者,而想要實際付諸行動、為更好的地球創造改變。
由此可知,年輕世代不只是氣候災難的受害者,更是擁有改變力量的領導者。就像聯合國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 阿米娜‧穆罕默德(Amina J. Mohammed)所言:「真正的永續發展,只能在最年輕人類的支持下方能達成。」因此,在走向更好的世界過程中,我們絕對不能忽視新世代的力量!
「永續素養」:從認知、行動到思辨,培育未來世代的改革力量
「素養」係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當全世界都在談「永續」,舉凡日常飲食、企業策略、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永續素養」(Sustainability Literacy)應被視為培育21世界公民的重要關鍵。
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讓屬於「未來世代」(future generations )的孩子們了解攸關其未來權益的重要議題。如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載明,兒童對於影響其自身權益相關事項有表達自身意見的權利,且其意見應被納入考量。因而,我們必須提供兒童與青少年相關知識培力管道,幫助其形成意見能力,並且提供表達機會。
為了加速兒童參與並了解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透過「3As」途徑:「認知」(Awareness)、「行動」(Action)、「問責」(Accountability),提供正確的知識與訊息,提高兒童及青少年對永續發展的意識、並鼓勵採取行動做出改變。此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協助收集、提供與兒童相關的永續發展目標數據,以確保所有孩子都有更好的未來。
國內外亦有許多值得參考,幫助培力兒童與青年世代的永續教育資源網站:
全球:
台灣:
綜觀而言,永續轉型將涉及知識典範與日常生活的全面改造。近年,世界各國也開始將SDGs落實到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學習體系。其中,義大利教育部自2020年起,將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課程作為所有學童的必修課(每週一小時),小學用「講故事」模式、中學階段學習技術知識、高中開始深度探索 SDGs,是全球第一個將氣候變遷列入課綱的國家。
- 建立學習社群(Creat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 從經驗中學習(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 培育新文化世界觀(Fostering a New Cultural Worldview)
- 系統性思考(Thinking Systemically)
- 擁抱多樣性(Embracing Diversity)
- 全人學習(Whole Person Learning)
永續素養為所有人培力,迎向「我們共同的未來」
回顧歷史,1987年與《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書同時誕生、當時被稱為「未來世代」的孩子如今已經三十多歲。世代的轉移與遞嬗,遠比你我想像的更加快速。
如今,氣候緊急的警鐘迫切響起,在本世紀中落實淨零排放、避免全球升溫超過1.5度C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目標。回應這場全球淨零風潮,台灣政府也在今年3月底正式公告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事實上,這項政策願景不僅是時空尺度最長的政治目標,此外更將涉及整體社會與技術的系統改革—包含「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
更重要地,在這場漫長的淨零轉型道路上,我認為應當更加重視公正轉型與世代衡平。如同今年剛出版的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所指出,2020年出生的孩子,2050年時30歲、2100年80歲,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將對他們的生活、健康、福祉及安全產生全面且深刻的影響。至於那些「戰後嬰兒潮」出生(2020年約莫5、60歲的人)、創造經濟與碳排雙重增長的世代,在其餘生卻可能面臨較少的極端氣候衝擊。
此外,根據國際能源署(IEA)估算,出生於1950年代的人,平均每個人的終生碳排放額度約有350噸;相較之下,2020年代剛剛出世的孩子,其終生的碳預算額度卻僅剩下34噸。總觀來說,這群誕生於2020年後的孩童,不僅比起他們的祖父母們擁有更少的碳排放額度、還需要承擔更多且嚴峻的氣候風險。
淨零情境下1950-2020年出生世代的全球人均壽命CO2排放額度(來源:IEA)
總結而言,追尋永續發展的過程如何「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或許,就像這部影片所傳遞的世代共好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