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幸在人生近三十,還算年輕的時候,去西班牙住了兩年。
念碩士,一般人不會想到西班牙; 再而得知是念商管,聽者可能更會一愣。說到底,大事隨心。我做重大的決定似乎從來不跟著邏輯走,大學時念財金是因為不喜歡法律,碩士去唸西班牙的學校,則是因為碩士學程可以讓我待兩年,西班牙又是個好玩的地方,排名不差就得了。然後,也會有很多小家子氣的決定:嫌留學仲介貴,嫌美國學校貴,乾脆一切都自己來,然後兩年過後看自己當時寫的cover letter,唯有不忍卒睹幾字。
於是,在把第二份工作辭去,再去尼泊爾與柬埔寨晃蕩一圈之後,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歐洲之旅,落地巴賽隆納。八月天,豔陽高照,路上靜悄悄的,是大部分人都離城避暑的季節。只有一群人懷著興奮不安的心情默默地聚集此城,那是我們這群留學生,從世界各地悄然而至。歐洲MBA項目最常自誇自擂的肯定有這條:diversity。這意味著,我將與幾十個國家的人成為同學。
與同語言的兩個女孩租賃一個頗有年代的四房公寓,我選了第二小的那個房間,卡了一張雙人床與書桌後,已無多餘的空間。最小的那個房間,說實在頂多算是個儲物間,後來居然也找到租客,是來當交換學生的波蘭女孩。這個公寓略顯老舊,在市中心,從陽台可以遠遠看到聖家堂。平日,大把的陽光就會從陽台灑進來,鋪滿了無人使用的沙發,沙發上蓋著米白的布幕,因從無人使用,看著十分寂寞。
房子又舊又小,而我們像出籠的鳥兒一個勁兒只想飛出去,恨不得一天拆成四十個小時來用,開學之前是不停的networking,去海灘,去購物; 開學之後還是不停的networking,再加上學西語,找工作,加入career clubs,一天幾個小時都不夠了,昏天暗地。學校是專門提供成人高等教育的,校園不大,走沒兩步肯定碰見個人,一定要say hi,回想起來仍是對社恐人的心有餘悸。也因此,我有時回想大學在美國交換的場景,偌大的校園,夏天顯得愜意,冬天顯得悲傷,而我感懷那股獨自走路的空曠與寂寞。
西班牙的學校在山上,但我貪戀平地的繁華,租賃在down town,每天都搭乘公車上山,再氣喘吁吁地爬坡十分鐘,方可到校。第一年最苦,課業與求職壓著每個人喘不過氣,八點開始第一堂課的話,意味著摸黑出門,到學校大門時,烏黑的天才慢慢扯出靄靄的光來,這時心裡竟浮出四字:寒窗學子。然,課業磨人心智,基本需求則需要更加豐盈,彷彿要達到一種平衡。一年級的每週都至少外食幾次,探尋這個古老的城裡一家家的餐廳,集滿全世界菜系,雖然到後來基本摸清了自己實實在在的亞洲胃,重複光顧的還是川菜,日本菜,韓國菜以及泰國菜。
於我,熱鬧之後需要更多的是獨處。在西班牙第一年的壓力,包括課業,求職以及人際方面,當感到喘不過氣時,我便出門去散步。巴賽隆納,則是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最適合散步的城市,暫時還沒有可媲美者。經歷過城市規劃的棋盤式街道,寬敞利於行走,以及妝點著各種餐廳小店,偶爾還有美麗古典建築的這個城,永遠都不乏驚喜。尤其,當下午的陽光灑下來,一切忽然都變成了金黃色,人的動作慢了下來,因為知道即將獲得夜晚的安歇。時常沐浴在這樣的陽光下,只覺一切靜好,竟怔怔無語。只因太過無法想像,世上竟有這樣完美之時,完美之處。
於是,總是獨自一人遠離喧囂。或者下課後故意繞遠路去搭巴士,搭了快四十分鐘才回到家,從窗內凝視這個小城不同的角落的人們。或者徒步出門,走遍大半個城,每次都隨意地走,挑新的路走,可能從市中心走到海邊,然後腿腳累了便搭公車回來。或者騎自行車到聖家堂,再一路俯衝向下直達海邊,看看老城區最近又是什麼樣的光景。這樣一個被山海圍繞的小鎮,被藝術與新潮浸淫的城市,對年輕人跟老人都能安居的地方,我竟能駐足長久,不可不說是人生之幸。
在西班牙待過便知:陽光養人。在這樣光照燦爛的地方,人的心自然也就開闊了,性情奔放,容易快樂。在充斥著灰喪與高壓的碩士期間,我反覆慶幸我人是在西班牙。若是在美國某鄉間之學校,既無聊,也沒有地中海的陽光,那可能真的直奔抑鬱了。以及,之後在歐洲以及南美洲環遊,最心繫的還是終年被陽光照拂的土地。對於多雨少晴之地,例如英國,例如荷蘭,總是待沒多久便急欲離去。
到底這個城市怎麼樣改變了我,以及我們居住過的地方又怎麼樣改變了我們,也許年歲不同,答案便異。唯我感覺,至少人生一次能在充滿美的地方長居,沒有過多的條條框框,那生活便是滋養。興許,也沒有什麼生活哲學可言,也就是變得更加散漫與樸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