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幸運籤餅真會帶來好運嗎? 你可能跌破眼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美國有一樣東西緊緊跟中國菜綁在一起,每一個美國人都知道也都吃過,你在電影、電視上也應該看過,但在美國以外的華人世界並不存在,那就是幸運籤餅(fortune cookie)

這也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raw-image

曾經有一個美國人很興奮地告訴我一個秘密:你知道嗎?其實在中國並沒有幸運籤餅這玩意兒。

我很想假裝大吃一驚滿足他的興奮。心想:看我的長相和口音,這種重大發現不是應該由我來告訴你嗎?什麼「其實」?這玩意兒本來就是中國沒有,台灣沒有,香港沒有⋯⋯離開了美國都沒有。 好吧,歐洲可能也有,但那還不是美國帶壞的?

上 Google 搜一下,你會發現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其實在中國並沒有幸運籤餅這玩意兒」還真是個大新聞。歷年到中國旅遊的美國人也都成為這個重大發現的目撃證人,也把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帶回國分享。

直到近幾年美國人才失望地慢慢接受這個真相。 但那可能還只限於東西兩岸。

籤語掛帥的假中國菜,在美國紅了一百年

剛到美國住在舊金山以北的純白人小鎮,幾天後就受不了想吃中國菜,難吃都可以。記得那是家高朋滿座的川菜館,我注意到每一桌吃完上帳單時,都會附上一碟元寶形的小餅乾,每人一個。那是我第一次親眼見識到幸運籤餅。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這次是親身沐浴其中,那種感覺絕對不一樣。那不只是一道收尾甜點,而是一道期望。

客人很興奮地掰開餅乾拿出裡面的籤語,輪流向同桌朋友朗讀自己抽到的籤。那已經成為必要的儀式,不歷經這道手續,那頓中國菜就不能圓滿收場。那個時代籤語內容都很八股,比方像孔子說什麼什麼的⋯⋯當然孔子從來沒說過這些話。

後來在舊金山碰過一輩子沒看過大海的内陸鄉下人,他也許不知道大海長什麼樣子,卻知道吃完中國菜一定有幸運籤餅,他家鄕的中國餐館都有,也相信舊金山中國城必是大本營⋯⋯當然他錯了,舊金山中國城餐館沒有幸運籤餅,因為他們賣的是道地中國菜那時候如果勇敢告訴他,有幸運餅的都不是真正的中國菜他一定會崩潰。

「唉,那都是賣給老美吃的。」

說穿了,認真的中國餐館,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應該有這玩意兒,除非是賣給洋人吃的。今天如果矽谷哪家中國餐館還有幸運籤餅的話,那家的菜你大概也不會想吃。那已經成為上一世紀美式中國菜的落伍標記。問問那些餐館,連老闆自己都會很不好意思地說:「唉,那都是賣給老美吃的。」

只是全美大部分中餐館還是走那條路,大部分洋人也都還是至死不渝地追隨「正宗美式口味的假中國菜」

離開華人的綠洲,在長途公路旅行中如果實在憋不住,願意降格吃頓「打醬汁的」中國菜,那全美到處都有,那種地方保證有幸運籤餅。如果沒有,那家就「不道地」。所謂「打醬汁」就是整個餐館的菜色不過就是由五、六種不同的「醬汁」調作,依菜色配合不同醬汁搭著炒,這也是為什麼每道菜吃起來味道都一樣。 你可以看到美國家庭坐下來, 一桌點的都是甜酸⋯⋯甜酸雞,甜酸牛,甜酸蝦、 甜酸豬肉⋯⋯ 還津津樂道地放在中間大家分享。

要是到廚房偷看大廚怎麼炒的, 還不就是同樣的配料、同樣的醬料、只是把動物換掉而已。 有些偏遠的地方僱不到亞洲人, 你可能看到墨西哥人或黑人在裡面炒菜。這就叫做打醬汁的中國菜。

對那個甜酸家庭來說。這也就算吃過道地中國菜了。 所以你說他們到了舊金山怎麼能不失望透頂?

raw-image

不過即使在矽谷也會不小心看見美式口味 - 如果看到菜一上桌,就拚命淋醬油的⋯⋯那就是了。曾經在一家台灣餐館看到美國人點了三鮮湯,端上來他顯然失望極了,天下哪有這麼清淡無聊的湯?Seafood chowder 不是應該濃得跟剛和好的水泥一樣,把碗倒過來湯都不會流出來 ?

然後我看到他拚命往湯裡淋醬油。那應該是來自外州的觀光客,下一個會令他失望的是吃完也不會有幸運籤餅的。

今天還在鼎泰豐看到旁邊的老美在蝦仁蛋炒飯裡至少倒了50 CC的醬油。 這就跟在壽司上灑蕃茄醬一樣, 可惜老美對日本菜就不敢這麼放肆。

曾幾何時籤語升級了,那些孔子從來沒說過的話慢慢被有哲理的文句取代,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算命師級的安慰話,比方像「好運就在下一個路口」、「下個月會出現你期待的日子」、「很快就會加薪」⋯⋯這種海闊天空、虛無飄渺卻人人願意聽的話。接著幽默也跟上場。有網站票選出最幽默的籤語,其中可以看到 「速逃」、「總算脫離包著我不放的餅乾了」、「吃什麼像什麼,但你長得還不夠中國,多回來吃點中國菜吧。」之類的美式幽默。

美國人已經把飯後籤語當作一種期待。至於那乏善可陣的餅乾,大部分都是掰開了留在盤子裡,像瓜子殼一樣被冷落。

鮮有人的幸運籤餅發源地

也許你已經憋不住想知道這個華人世界並不存在的傳統到底怎麼來的。真正來源眾說紛云,據說是改版的日本傳統,最早出現則是在舊金山金門公園裡的「日本茶園」。過去每次去逛茶園都奇怪,為什麼涼亭裡總是擠滿人,每桌一壺茶配餅乾,這是多不搭調的怪異組合?那時候以為他們只是在追求牛頭不對馬嘴的落伍時髦,後來才知道那是全世界第一家有幸運籤餅的餐館(根本是茶館)——就在那個涼亭裡,至今 111 年,剛好跟中華民國一樣大。

也就是這個冒牌的中國傳統,騙了美國人111年。

至於今天全美每年 30 億個籤語又都是哪來的?大部分來自紐約的「餛飩幸運籤餅公司」。這也是個迎合美式口味的名字,餛飩在美式中國莱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管賣的是什麼,只要加上「春捲」、「餛飩」的,血統定位立即明確。那是戳記,不是食物。

下一個你可能好奇的是,這麼多智慧籤語又都是誰寫的?大部分也是來自該公司内部的撰寫者,其中也有一部分網路外包。

不迷信的美國人用籤語簽彩券

以前以為美國人不迷信,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沒有迷信的機會,一旦給了餌他們也可以迷信。他們可能不怕鬼,但對於「好運」卻很迷信。

raw-image

街頭隨便攔幾個白人,其中可能就有人皮夾裡拿得出一張能帶來好運的小籤語。我看過同事把籤語貼在電腦螢幕上的,他回答那「只是好玩」。他是單身一直想找個伴,那張籤語寫的是「羅曼史一直在遠方等著你」。後來他加入新創上市賺了一筆,40 多就退休到世界旅遊去了。也許那是一個充滿期望的旅遊。

即使籤語都是報喜不報憂,碰到心情不對又迷信的對象也可能扯上麻煩。據聞有一位婚姻出現問題的女士為了一張暗諷的籤語,向幸運籤餅公司提告:那位疑是不忠的丈夫隔天就要搭飛機出差,前一晚女士吃中國菜抽到的籤剛好是「羅曼史即將在空中出現」。

隨便說說而已,還可能被告。從事這一行也真麻煩。

籤語既是美麗的空頭支票⋯⋯那何不加碼放彩券號碼在裡面呢?當然,早就有人想到了,所以曾幾何時籤語上又出現人人都認真期望的「最幸運」——彩券中獎號碼。人世間最幸運的大禮不外就是横財。這一招心理期待實在抓得準,以至 90% 買彩券的人都曾用籤語上的號碼簽威力球彩券,80% 的人甚至因為有了籤語才決定買彩券美國政府也許該感謝這些餅乾。

還真有一籮筐的中獎紀錄

我從來沒有買過威力球彩券,在這方面是土包子。不過遊戲規矩大致是從 69 個號碼中挑出 5 個,另外再從一組 26 個號碼中挑出 1 個,6 個數字全中的頭彩機率是三億分之一。小奬不提,歷年來靠籤語猜中 5 個號碼以上的大奬,竟也可以追出一籮筐:

有件令我抓狂的事不得不說⋯⋯美國有 45 個州參與威力球彩,上面 4 個最大奬竟有 3 個出自北卡羅萊納,一個雖然出自佛羅里達,但買彩券的人卻也來自北卡羅萊納。也許磁場專家可以去研究一下。

  • 2005 年 3 月的威力球彩券開出了史無前例的第二特獎:全美共有 110 人猜中 5 個號碼:22、28、32、33、39,而且所有的第六個號碼都同樣是 40。這樣的巧合讓當局大為緊張,懷疑背後一定有詐欺,要不就是電腦出了亂子。經過調查,110 人全都是採用了來自同一家幸運籤餅公司的同一組號碼。那個沒中的 40 其實也夠接近了,實際開出的號碼是 42。這 110 人每人實得美金 10 萬到 50 萬不等,會有差異是彩券下注多少因人而異。如果那個 42 也猜中的話,那110 人就全部都中特彩。

有趣的是那張籤語寫的是:「你所做的一切準備,都將得到回報」(All the preparation you've done will finally be paying off.)

維基百科關於威力彩球也特別奉獻了一段給上述 110 人集體中第二獎的奇蹟(fortune cookie payout)。

幸運籤餅真會帶來好運嗎? 你可能跌破眼鏡

當然數量大了就會有巧合,每期幾千萬人玩的彩券哪怕是少數人用籤語下注,蹭久了總會有人蹭到大獎。

所以一切應該都可以用或然率解釋⋯⋯直到一個叫做 538 的科學網站做了一次分析,結果竟讓人跌破眼鏡

簡單摘要地說,實驗小組買了 1,035 個幸運籤餅,用每一組號碼分别對應到 1997 到 2017 年,20 年之間所有開出的中奬號碼,結論是幸運餅籤遠比電腦隨機選擇的中奬率要高。

1,035 就是這個實驗的樣本基數。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 4 次大奬,有 3 次都發生在分析之後。

如果有人無聊到過去 20 年每一期都以電腦隨機選擇的號碼去買 1,035 張彩券,20 年共 2,043 期下來,投資總額是美金 420 多萬,依據彩球中奬或然率配合每一期各奬實際金額計算,總奬金大約是 170 萬。

這筆愚笨的賭局是:淨虧 250 萬。

如果另有人迷信到過去 20 年每一期都以所有 1,035 個樣本籤語號碼下注,無論是否重複每個號碼都買一張。投資總額仍是美金 420 多萬,但中奬總金額則近 440 萬 。

這筆迷信的賭局是:淨賺 17 萬 2 千元。

一個虧 250 萬;一個賺 17 萬多,裡外裡差了 267 萬 - 幸運籤餅是否真能帶來幸運?網站分析文的結語是:看來幸運餅的確會帶來好運(It would appear that the lucky numbers are legit lucky.)。

這種令人跌破眼鏡的或然率不只出現在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過巴西的國家彩劵在 2004 年也出現令人驚訝的高命中率

《紐約郵報》則報導, 2004 至 2021 之間共有 146 人靠幸運籤餅贏中大奬,總得奬金額超過 4 億美金,其中 93% 的中奬額是 10 萬美元起跳。

不過

不過也不要興奮得太早,更千萬不要把這個當作投資建議,即使幸運籤餅真能神奇帶來一些好運,那也只是跟人盡皆知的「必輸」做比較那只不過比一個「大輸」的結果神奇而已 - 比笨蛋聰明,並不代表你聰明。

想想看,投資 420 多萬才賺 17 萬 2,那只是 4.1% 的投資報酬率,可別忘了那是 20 年喔,相信我,把錢放在任何一家快倒閉的銀行都比這個投資要神奇得多。

真正的神奇也許藏在北卡羅萊納州,要真想賭神蹟不如搬去天天吃打醬汁的中國菜,也許還能蹭出一點奇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遊民小姐-avatar-img
2022/12/10
就像台灣人知道原來泰國沒有月亮蝦餅 一樣的驚訝!!!
handsome loner-avatar-img
2022/10/25
鱸魚好認真!把這些中獎相關資料查得一清二楚。
我們這南半球小島的小鎮裡也都是酸甜汁中國餐廳
長舌婦-avatar-img
2022/10/24
回台灣後,我其實很想念醬汁中國菜...台灣都沒有XD
麟左馬-avatar-img
2022/10/23
我看了一直笑 上次吃打醬汁美式中國餐館是在 Portland
avatar-img
鱸魚的沙龍
7.0K會員
203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鱸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該不會過去這19年我都會錯意了?想到這,你說我還活得下去嗎?
Thumbnail
2025/03/15
該不會過去這19年我都會錯意了?想到這,你說我還活得下去嗎?
Thumbnail
2024/12/05
加州連年野火在矽谷意燒出了創意,也燒出了新興行業:矽谷牛仔和打工的羊。
Thumbnail
2024/12/05
加州連年野火在矽谷意燒出了創意,也燒出了新興行業:矽谷牛仔和打工的羊。
Thumbnail
2024/09/01
那個被一位賤老闆逼出來的億萬富翁
Thumbnail
2024/09/01
那個被一位賤老闆逼出來的億萬富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肚子餓了,卻因為看不破體重的問題,忍受著。 想起多年前出國採訪 馬來西亞充滿特色的當地小吃 中國雖然是個講究吃的民族,南來北往 醞釀出獨特而精緻的飲食文化,可是在香料及一些蔬果方面 或許要拱手讓給熱帶地區的人們。 尤其是椰子 椰子皮、椰子殼被運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至於果肉,不管是作為主食或是配料,都
Thumbnail
肚子餓了,卻因為看不破體重的問題,忍受著。 想起多年前出國採訪 馬來西亞充滿特色的當地小吃 中國雖然是個講究吃的民族,南來北往 醞釀出獨特而精緻的飲食文化,可是在香料及一些蔬果方面 或許要拱手讓給熱帶地區的人們。 尤其是椰子 椰子皮、椰子殼被運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至於果肉,不管是作為主食或是配料,都
Thumbnail
每期的 威力球彩券都有很多美國人用籤語下注, 當然也有很多人中,蹭久了總會有人蹭到大獎。一切都可以用或然率解釋⋯⋯直到一個叫做 538 的科學網站做了一次分析。
Thumbnail
每期的 威力球彩券都有很多美國人用籤語下注, 當然也有很多人中,蹭久了總會有人蹭到大獎。一切都可以用或然率解釋⋯⋯直到一個叫做 538 的科學網站做了一次分析。
Thumbnail
以前在台灣時真的對火鍋沒有什麼情感,也一點都不熱愛,那時都不懂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吃鍋,我所有的朋友也都愛,而且是非常愛,每次說要去吃飯,總是有人提議去吃火鍋,雖然我不會主動說要去吃鍋,但也不至於會拒絕,火鍋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
Thumbnail
以前在台灣時真的對火鍋沒有什麼情感,也一點都不熱愛,那時都不懂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吃鍋,我所有的朋友也都愛,而且是非常愛,每次說要去吃飯,總是有人提議去吃火鍋,雖然我不會主動說要去吃鍋,但也不至於會拒絕,火鍋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
Thumbnail
不少西方人在開春時也會為食材取一些吉祥的寓意,藉此迎來好兆頭,甚至像是我們古時候會在水餃裡放錢幣,他們也會在食物裡藏東西,比如之前提到在一月五號三王節要吃的國王蛋糕就內藏玄機,讓與餐者一同試試好運氣,還有這次我們要來看在美國南方新年的一道很特別開運料理-Hoppin' John:約翰,一起用餐吧~
Thumbnail
不少西方人在開春時也會為食材取一些吉祥的寓意,藉此迎來好兆頭,甚至像是我們古時候會在水餃裡放錢幣,他們也會在食物裡藏東西,比如之前提到在一月五號三王節要吃的國王蛋糕就內藏玄機,讓與餐者一同試試好運氣,還有這次我們要來看在美國南方新年的一道很特別開運料理-Hoppin' John:約翰,一起用餐吧~
Thumbnail
日本炸天婦羅,已至化境,但日本人不做炸春捲。炸的春捲,還有一妙處,便是可吃到內餡的溼潤。即以我家寧波式春捲言,餡是大白菜,可說是「爛糊肉絲」之餡,一口咬下,裏頭是一汪水。而日本是最懂「解構」的民族。他要把最終要吃的形狀、物態等,先想透徹,然後把烹調的爐火、滋味再考慮進去,最後將這種食材製作出來...
Thumbnail
日本炸天婦羅,已至化境,但日本人不做炸春捲。炸的春捲,還有一妙處,便是可吃到內餡的溼潤。即以我家寧波式春捲言,餡是大白菜,可說是「爛糊肉絲」之餡,一口咬下,裏頭是一汪水。而日本是最懂「解構」的民族。他要把最終要吃的形狀、物態等,先想透徹,然後把烹調的爐火、滋味再考慮進去,最後將這種食材製作出來...
Thumbnail
我也覺得蛋捲確實是好吃的零食,只是小時候屑屑掉滿地的陰影太深了,所以說到蛋捲總是有點提不起勁。但沒想到蛋捲是個會進化的零食!這次試吃大會之後,我開始對這個零食另眼相看,也感受到台灣人濃濃的上進心,因為老美才不會進化零食咧,他們連漢堡都懶得推出新口味!
Thumbnail
我也覺得蛋捲確實是好吃的零食,只是小時候屑屑掉滿地的陰影太深了,所以說到蛋捲總是有點提不起勁。但沒想到蛋捲是個會進化的零食!這次試吃大會之後,我開始對這個零食另眼相看,也感受到台灣人濃濃的上進心,因為老美才不會進化零食咧,他們連漢堡都懶得推出新口味!
Thumbnail
油條放進湯汁中,好吃。吃稀飯,水答答的,很愛把油條配著吃。當然配甜豆漿,更是;至若鹹豆漿,丟進了脆硬油條,更是增味也增音效。清豆漿加了醬油、醋,就變花了,湯汁霎時就粉屑化了。這時有些固體類的東西像榨菜丁、魚鬆、油條屑擱在裏面,吃嚼起來,就酣暢了。
Thumbnail
油條放進湯汁中,好吃。吃稀飯,水答答的,很愛把油條配著吃。當然配甜豆漿,更是;至若鹹豆漿,丟進了脆硬油條,更是增味也增音效。清豆漿加了醬油、醋,就變花了,湯汁霎時就粉屑化了。這時有些固體類的東西像榨菜丁、魚鬆、油條屑擱在裏面,吃嚼起來,就酣暢了。
Thumbnail
  想到台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食。 不但每種食物都有新吃法,更是美味到不行。 上次我的美國朋友來台灣, 先不說他們到底喜不喜歡吃臭豆腐跟大腸麵線, 他們讚不絕口台灣的飲料店、小吃店、街邊美食、餐廳, 只要吃的什麼都好吃?  或許就是因為台灣人真的對吃很講究, 「很大的市場」這個觀念總是深植人心。
Thumbnail
  想到台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食。 不但每種食物都有新吃法,更是美味到不行。 上次我的美國朋友來台灣, 先不說他們到底喜不喜歡吃臭豆腐跟大腸麵線, 他們讚不絕口台灣的飲料店、小吃店、街邊美食、餐廳, 只要吃的什麼都好吃?  或許就是因為台灣人真的對吃很講究, 「很大的市場」這個觀念總是深植人心。
Thumbnail
在台灣最有趣地方就是不論你在中式、台式還是西式早餐店,均可以看見「蛋餅」這個狠腳色,說來奇妙,仔細探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不過,我想或許正是因為台灣人隨興又不拘小節的個性才釀成了一股飲食文化大融合吧!
Thumbnail
在台灣最有趣地方就是不論你在中式、台式還是西式早餐店,均可以看見「蛋餅」這個狠腳色,說來奇妙,仔細探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不過,我想或許正是因為台灣人隨興又不拘小節的個性才釀成了一股飲食文化大融合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