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自然產或剖腹產,是知道懷上雙胞胎後我和先生一直意見不合的問題。他一直希望我以安全的剖腹產產子,但我卻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
從28週超音波發現寶寶胎位不正後,老公就頻頻試圖說服我不要自然產,改以他認為較為安全的剖腹產。然而,我反而很清楚自己更傾向自然產。意見不合的兩人,又是如何溝通的呢?
男性的生產恐懼
和老公長談過後,我發現對他而言,生產的恐懼一是來自於過程中無能為力。雖然提供支援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工作,但他仍會感覺無法在生產的過程中給予我實質協助。
二是對於自然產,尤其是高風險自然產所感到的恐懼感。或許是受到俗諺「生不過,四塊板」的制約,對於生產仍是有一種未知的恐懼感。政府引以為傲的 14 次產檢,或許也助長了這種恐懼:只要我們多監測寶寶,就可以達到優生學的功效。然而,反過來說,若寶寶無法平安誕生,是否便代表父母、醫生在產前的準備不甚足夠?數學中「若P則Q,若非Q則非P」的邏輯理論,是否可以套用於生產這件事,同樣令人困惑。
在所有人都是立意良善的前提下,究竟該聽誰的?
尊重媽媽的真實想法
在我與老公的討論中,充分感覺到他對我的愛以及害怕失去我的恐懼。然而,對我而言,卻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對自然產的擔憂」,但卻對於剖腹產有著強烈的排斥感。前者除了基於我對於醫生及醫院的信任(畢竟都接生我第三次了),也是我對於自己莫名地有信心。相較於老公害怕我吃全餐,我反而對於「生不出來再剖腹」這件事情的接受度意外地高。
(這也是我覺得很奇妙的地方,我排斥一開始剖腹產,但不得已的剖腹產我卻可以接受。)
我和老公說,如果今天是在 30 年前,我當然不會想要挑戰雙胞胎自然產這件事。但是今天我有了信任的醫生,有信任的醫療院所,也對自己有信心,也對醫生下的判斷有信心,所以我對於自然產這件事情的憂慮自然較少。這是我基於理性判斷而下的決定,而不是盲目地對於自然產的崇拜。
反過來,我也請老公試圖去想想,他一直想要我剖腹產的原因,是否來自於「害怕」?害怕是人類最原始的驅動力之一(另一種則是渴望),但是因為「害怕」而下的決定,往往缺少仔細的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沒那麼理性」。像是囤貨或是衝動購物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害怕匱乏/買不到」,但實際上真的會買不到嗎?機率其實不大,甚至真正買不到了,也一定會有替代品。但在「害怕」驅動下的行為,卻可能沒有辦法細想這麼多。
在待產房時,當老公一臉憂慮地問我:「等下直接和醫生說用剖腹的好不好?」的時候,當下真的內心有一軟,想說是不是不要堅持了呢?但是,我的身體比腦袋更誠實,也更能面對自然產,在面臨已經全開的產道時,醫生也說寶寶可能堅持不到我上完麻醉,以及手術房set up好,自然產變成是當時的第一選擇。雖然生產過程中,有些脫力(估計是沒有吃飽),有些狼狽(邊用力邊叫總是好看不到那裡去),但很慶幸的是我們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