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的選擇?聊聊《生產,本該無傷》中幾個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孕期進入了 31 週,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方式的討論。從 27 週開始,就是處於胎位不正的情況。我的醫生較為保守,若雙寶只有一個胎位正,他也建議剖腹。我的前兩次生產經驗都是自然產,因此也格外希望這次雖然是雙胞胎,仍可以自然生產。
自然產與剖腹產,其實我更傾向自然產。除了這件事情對我而言是已經有所經驗,更因為我身邊剖腹產的經驗都不算太好。
當然我也相信有剖腹產很順利、也恢復很快的媽媽們,只是當我聆聽到的剖腹經驗都是伴隨著術後的強烈不適、止痛過敏、無法下床等狀況時,自然就對於這個選擇有疑慮。加上,我又是個很怕皮肉痛的人。這種外在傷口的疼痛,往往將我轉化為如同幼齡兒童,非常容易因疼痛而行為幼稚。
(所以有時候看見我家同樣「惜皮」的老大,忍不住感嘆這種個性也會遺傳真是太妙了!)

生產陰影與傷痛,不只存在於女性,也存在於男性

第三胎的生產討論,意外地讓我發現老公對於老二早產時的陰影,並沒有退去。如同陳鈺萍醫生在《生產,本該無傷》中所言:「生產創傷可能會延續三代」,而且不只女性,男性也會經歷母親及另一半的生產創傷。
相較於我對於自然產的信心,我先生反而更希望以剖腹產來確保母子的平安。但是,其中卻有一個我們,包含醫生也無法確定的因素,便是剖腹出來的胎兒,是否便可以如大家所料想的平安健康?
就醫生所言,雙胞胎在 36 週時便可以安排剖腹,但他會建議 37 週更為保險。然而,就算是 37 週剖腹出生的寶寶,也不能「確保」新生兒體重及發展高於 2500 克,以及具備了自主呼吸的能力。如果上述兩項條件缺一,那麼新生兒仍需入住保溫箱並且配戴呼吸器觀察。
我家老二是 34 週早產出生,因此上述流程我們已經走過一次。慶幸的是,孩子並未因為早產而有永久性傷害,但他在 1 歲前,我們提心吊膽地帶他回診接受各項檢查:聽力、心臟、腦部、生長曲線,直至週歲後才算確認了這個孩子在發展上和足月出生的寶寶們無異,我們才放下心來。
在先生的心中,老二的早產似乎仍有著破壞性的威力。很多朋友意外地反問「為什麼不是我對於這件事情留有強烈陰影」,我認為或許是因為媽媽在那時仍有力氣做一些舉措給予自己及寶寶力量。舉例而言,老二還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時,擠奶成為我的心靈寄託之一。因為我知道還有這件事情,可以讓我出力、可以讓寶寶更早恢復健康。但相較於此,爸爸的無能為力卻是很難排解掉的情緒。甚至可能為了安定周遭,他的不安、難過等只能壓抑心中,形成一個更深、更難跨越的「洞」。

社會形塑出的「情緒勒索」

「支持的力量可以讓產婦看見自己的能力。」(《生產,本該無傷》頁192。)
陳鈺萍醫生在《生產,本該無傷》中,提到另一個社會對於生產創傷的形塑,來自於媽媽們、女性們、甚至是男性們對於自然生產的抗拒,以及自以為是的「體貼」。
以「無痛分娩」為例,便是許多媽媽在產檯上的痛。然而,有趣的是,不管是有打無痛的或是沒打無痛的,都各有抱怨的群體。有些媽媽是想打卻被長輩、老公以各種名義拒絕;有些媽媽則是不想打卻被唱衰「不打怎麼生」的。
看起來,無論怎麼做,都無法得到全力的支持。換句話說,打不打無痛似乎不是整件事情的討論重點,而是「產婦的意願有沒有被支持」,才是重點。
醫療體系本身已是個非常階級與權威的地方,不少擁有不愉快生產經驗的媽媽,認為自己在生產過程中被視為全然的客體,只是盛裝胎兒的「容器」,而非有意識、有決定權的「人」。這並非醫護人員的有心引導,而是生育醫療過於系統化、規格化之下,自然將媽媽的需求順位延後處理。加上冠以「安全第一」的大帽子,彷彿待產的媽媽們提出的種種需求,都會罔顧自身與孩子安危,是只在意自身的舒適任性要求。產婦們被視作無知孩童(或許更為低下),明明是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事情,卻無法為自己發聲。
然而,在醫療法規與認知上,生產卻又不等同於一般手術。我們既無法用自然心、平常心看待生產,卻又不將其等同於疾病或是一般手術。這樣的「雙標」,也是造成社會對於懷孕、生產的矛盾感。一方面用「懷孕又不是生病」要求孕婦,一方面卻也用「你懷孕了不可以」作為句子開頭,試圖用此來控制孕婦行為。這樣的句子模式,有沒有感到很熟悉呢?說白一點,就是整個社會形塑出來的「情緒勤索」。這樣無視、忽視孕產婦需求的模式,或許才是生產創傷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樣的,母乳也存在的相同議題。)

沒辦法作決定的另一個理由

另一個我遲遲不願意接受剖腹產的原因,則是我無法決定出生日子。我知道看日子選出生時辰是一種台灣習俗,但自己有點難以接受這個作法。最近有一位KOL同樣也是面臨剖腹產,她在臉書發文中寫道為孩子選定了某個命格。或許這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一種期待,但對我而言卻是一種滿沉重的作法,而且不是對小孩,而是對我。
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選命」或許是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行為。相對而言,我或許是更加迷信、相信命理的人,所以我不願意在出生時辰上,為孩子負責。簡單來說,我相信由孩子決定、發動的自然產程是最適合他們。若是由我決定了時間,同樣也有體重不足的可能性。那時,我是否會因此責怪自己呢?或許會吧。
總之,距離生產還有 6 週以上的時間。每天就是和寶寶們信心喊話,進行冥想,做做膝胸臥式,盡力讓自己的身心調整在可以接受任何變化的狀態。若是真的需要剖腹產,也會心甘情願臣服當下。或許是另一扇窗的開啟,會帶來更多不同的想法。
avatar-img
77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8/29~9/4 週報來了 本週近況更新 這週的大事有二,一是老大上小學了,全家開始適應新的作息。二是我換了新手機,轉移資料、設定資料花了我 1 天,總算是剩下銀行app必須現場更新的部分待執行。 忍不住在內心又OS一次:幸好我只要 8 年做一次這件事就好了。 有圖有文的週報連結在此。
家有小一新生是一種全新的感受,不光是小孩面臨了和幼兒園截然不同的作息,父母們其實也需要適應新的學習氛圍。第 1 週雖然只有 4 天,卻各種狀況不斷,其中一些小事,更直接上升到親子衝突的程度。小孩有時候確實會「故意」做出某些事情,但在這個階段,父母必須相信,他們的故意絕對沒有惡意。
8/22~8/28 週報來了! 本週近況更新 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加上下週要開學了,本週週報比較圍繞在親子議題上。 最近在幫家中小一新生準備物品,搜集資訊,討論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所以多了很多溝(吵)通(架)的部分,可能也和火星進雙子有關吧XD 有圖有文的週報,請點此。
最近「資優班老師是狼」一事占據了新聞版面。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但身為家長,最難過的還是看到這些孩子受傷。網路上的仇恨言論放下不談,作為目前 2 個孩子的母親,我想談談「權力關係」以及為什麼我會和孩子說「你可以不用聽話」。 由老師為高點往下的「特殊關係」 語言裡的陷阱 告訴孩子,你可以選擇不聽話
8/15 ~ 8/21 週報 本週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是我的血糖檢測過關了! 以及工作突如其來地咻咻咻進來,有點殺得措手不及。 (難道這就是火星雙子的力量!?) 有圖有文的週報請點此。 感謝有訂閱的大家~也歡迎填寫表單訂閱,才不會錯過週報喔!
對於新生兒的性別,我一直說:「不期不待,不受傷害。」但仔細感受內心的感覺,卻也覺得自己沒有這麼放得下。羊膜穿刺結果出爐後,新生兒的性別就是肯定不會翻盤了。 然而,仔細感受一下內心的感覺,發現自己也不是這麼沒有想法的。內心深處,對於「如何教養女孩」,還是比「教養男孩」來得有更多恐懼、不安。
8/29~9/4 週報來了 本週近況更新 這週的大事有二,一是老大上小學了,全家開始適應新的作息。二是我換了新手機,轉移資料、設定資料花了我 1 天,總算是剩下銀行app必須現場更新的部分待執行。 忍不住在內心又OS一次:幸好我只要 8 年做一次這件事就好了。 有圖有文的週報連結在此。
家有小一新生是一種全新的感受,不光是小孩面臨了和幼兒園截然不同的作息,父母們其實也需要適應新的學習氛圍。第 1 週雖然只有 4 天,卻各種狀況不斷,其中一些小事,更直接上升到親子衝突的程度。小孩有時候確實會「故意」做出某些事情,但在這個階段,父母必須相信,他們的故意絕對沒有惡意。
8/22~8/28 週報來了! 本週近況更新 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加上下週要開學了,本週週報比較圍繞在親子議題上。 最近在幫家中小一新生準備物品,搜集資訊,討論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所以多了很多溝(吵)通(架)的部分,可能也和火星進雙子有關吧XD 有圖有文的週報,請點此。
最近「資優班老師是狼」一事占據了新聞版面。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但身為家長,最難過的還是看到這些孩子受傷。網路上的仇恨言論放下不談,作為目前 2 個孩子的母親,我想談談「權力關係」以及為什麼我會和孩子說「你可以不用聽話」。 由老師為高點往下的「特殊關係」 語言裡的陷阱 告訴孩子,你可以選擇不聽話
8/15 ~ 8/21 週報 本週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是我的血糖檢測過關了! 以及工作突如其來地咻咻咻進來,有點殺得措手不及。 (難道這就是火星雙子的力量!?) 有圖有文的週報請點此。 感謝有訂閱的大家~也歡迎填寫表單訂閱,才不會錯過週報喔!
對於新生兒的性別,我一直說:「不期不待,不受傷害。」但仔細感受內心的感覺,卻也覺得自己沒有這麼放得下。羊膜穿刺結果出爐後,新生兒的性別就是肯定不會翻盤了。 然而,仔細感受一下內心的感覺,發現自己也不是這麼沒有想法的。內心深處,對於「如何教養女孩」,還是比「教養男孩」來得有更多恐懼、不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早產兒的生死存亡,討論了醫療和法律角度的觀點,並分享了一個家庭因此花了大量醫療費換來一個不健康孩子的真實故事。文章最終提出,無論法律如何規範,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絕對正確的解答。
Thumbnail
正當懷孕進入第三孕期(24週起),照理說一切都要漸趨穩定的時候,我卻在此時得知這一胎是「前置胎盤」,而且是最嚴重的「完全性前置胎盤」,也就是胚胎著床的位置過低,以至於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自此我便進入了充滿焦慮不安的生活。
Thumbnail
懷孕與生產過程,身心都需要很大很大的力量,也需要很多很多的支持❤️芳療師媽媽透過芳香療法讓自己安度孕期與產程,2019年春天產後獨立育兒的日子很快樂滿足,但種種因素,睡眠不足,體力日漸下降!在2022年底開始大量使用負離子健康衣物後,三個月就有感體力大增!期許這樣奇幻的負離子之旅也能讓您感受到❤️
Thumbnail
這篇描述孕婦的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以及與生育相關的種種考量,說明懷孕帶來的影響。懷孕、生產、育兒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女性應該擁有完全同意權的一個選擇,需要仔細評估、決定的事情,選擇了就去體驗、去面對、去感受。
  雪拉可不是開玩笑:「你放心,你是我見過,最堅強、強壯的孕體!想自然產不是問題」   童秧說出自己的打算:「恩,我傾向自然產」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訂下了無產兆催生入院的日期,主因是每次產檢時醫師都會輕輕帶過一句孩子的頭圍偏大,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偏大(畢竟有那麼多保健食品),但對自然產來說,超越生長曲線太多總歸不是一件「醫療行為」樂見的事。 特別把醫療行為用引號標示起來,是因為總也有那麼另外一套說法——你的身體不會製造出你生不出來的小孩。
Thumbnail
芳療師媽媽分享自主選擇友善生產的經驗與心得,文章中還包含了孕期的身心感受、生產紀錄。溫柔生產所帶來的身心健康益處,以及給予產婦自主權的重要性。文章以芳療師媽媽的生產心得為中心,充滿了舒適、友善及正面的訊息。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早產兒的生死存亡,討論了醫療和法律角度的觀點,並分享了一個家庭因此花了大量醫療費換來一個不健康孩子的真實故事。文章最終提出,無論法律如何規範,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絕對正確的解答。
Thumbnail
正當懷孕進入第三孕期(24週起),照理說一切都要漸趨穩定的時候,我卻在此時得知這一胎是「前置胎盤」,而且是最嚴重的「完全性前置胎盤」,也就是胚胎著床的位置過低,以至於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自此我便進入了充滿焦慮不安的生活。
Thumbnail
懷孕與生產過程,身心都需要很大很大的力量,也需要很多很多的支持❤️芳療師媽媽透過芳香療法讓自己安度孕期與產程,2019年春天產後獨立育兒的日子很快樂滿足,但種種因素,睡眠不足,體力日漸下降!在2022年底開始大量使用負離子健康衣物後,三個月就有感體力大增!期許這樣奇幻的負離子之旅也能讓您感受到❤️
Thumbnail
這篇描述孕婦的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以及與生育相關的種種考量,說明懷孕帶來的影響。懷孕、生產、育兒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女性應該擁有完全同意權的一個選擇,需要仔細評估、決定的事情,選擇了就去體驗、去面對、去感受。
  雪拉可不是開玩笑:「你放心,你是我見過,最堅強、強壯的孕體!想自然產不是問題」   童秧說出自己的打算:「恩,我傾向自然產」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訂下了無產兆催生入院的日期,主因是每次產檢時醫師都會輕輕帶過一句孩子的頭圍偏大,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偏大(畢竟有那麼多保健食品),但對自然產來說,超越生長曲線太多總歸不是一件「醫療行為」樂見的事。 特別把醫療行為用引號標示起來,是因為總也有那麼另外一套說法——你的身體不會製造出你生不出來的小孩。
Thumbnail
芳療師媽媽分享自主選擇友善生產的經驗與心得,文章中還包含了孕期的身心感受、生產紀錄。溫柔生產所帶來的身心健康益處,以及給予產婦自主權的重要性。文章以芳療師媽媽的生產心得為中心,充滿了舒適、友善及正面的訊息。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