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是個好指標嗎?讓統計數據告訴你

ROE是個好指標嗎?讓統計數據告訴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OE是個好指標嗎>>

ROE長久以來就深受廣大投資者的歡迎,巴菲特在投資時也十分推崇投資高ROE的公司。另外在學術上也證明了高ROE的公司在未來的預期報酬會明顯高於低ROE的公司。

然而,實際上使用ROE時有諸多限制,首先高ROE幾乎難以持續,在台股這種以電子出口業為主要產業的市場更是如此,ROE幾乎掌握在明年是否能繼續接到訂單,使ROE無法趨於穩定。另外,ROE的公式是淨利/權益,淨利常會受到諸多外在因素影響,有時一個一次性的業外收益就會使ROE直接增高許多。因此在使用ROE時必須先將極端值剔除,才能正常使用,以過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本季ROE在前20%的公司未來報酬會低於ROE介於前50%-前20%的公司。因此再一樣要取得一樣公司家數的情況,不以ROE在前50%的公司為選股條件,而以ROE介於前70%到前20%的公司為選股基準會較佳,或者也可直接以挑選ROE介於前50%-前20%的公司。

以下回測結果皆是使用finlab所算出的回測結果

取ROE在前50%公司,並每季進行在平衡之回測結果。

取ROE在前50%公司,並每季進行在平衡之回測結果。

取ROE在前70%到前20%的公司,並每季進行在平衡之回測結果。

取ROE在前70%到前20%的公司,並每季進行在平衡之回測結果。


調整方式於程式碼。

from finlab import data
from finlab.backtest import sim


ROE = data.get('fundamental_features:ROE稅後')

high_ROE = ROE > ROE.quantile_row(0.3)
remove_ROR_outlier = ROE < ROE.quantile_row(0.8)

cond_all =  high_ROE   & remove_ROR_outlier

如果想要處理上更為簡便且較能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我推薦使用毛利除以資產總和,也能獲得差不多的效果,之後會在獲利因子的文章中撰寫相關應用。

raw-image


avatar-img
FCDO的沙龍
757會員
53內容數
因子投資在台灣是一直被低估的學問,藉由本專欄可以進一步利用因子投資的知識來改善自己的選股,或者打造自己的量化策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CD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挑選優質的財經論文>>財經領域的期刊普遍impact factor都不高,特別是台灣的金融研究期刊的impact factor更是低,因此如果單就impact factor去評斷金融期刊的好壞是有失公正的。
目前學術界討論的動能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價格動能(price momentum),另一為盈餘動能(earnings momentum)。價格動能為買入過去 3-12 月表現較佳的股票,賣出表現較差的股票。盈餘動能則為同時買入未預期盈餘較佳的股票與賣出未預期盈餘較差的股票
目前較為主流的因子有,市場、規模、價值、動能、獲利因子,還有一些較為小型的因子。了解因子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夠更加了解你的策略,知道自己策略的超額報酬來自於什麼樣的因子,就能依照那些因子的特性對你的策略做進一步改良。
<<挑選優質的財經論文>>財經領域的期刊普遍impact factor都不高,特別是台灣的金融研究期刊的impact factor更是低,因此如果單就impact factor去評斷金融期刊的好壞是有失公正的。
目前學術界討論的動能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價格動能(price momentum),另一為盈餘動能(earnings momentum)。價格動能為買入過去 3-12 月表現較佳的股票,賣出表現較差的股票。盈餘動能則為同時買入未預期盈餘較佳的股票與賣出未預期盈餘較差的股票
目前較為主流的因子有,市場、規模、價值、動能、獲利因子,還有一些較為小型的因子。了解因子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夠更加了解你的策略,知道自己策略的超額報酬來自於什麼樣的因子,就能依照那些因子的特性對你的策略做進一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