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每一天的日常裡,我們總是忙著觀察別人的行為舉止,卻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但透過行動冥想的各個技術,就能找到脫離這種泥沼,發現真正的自我的方法。
●什麼是行動冥想:
1.以冥想時體驗到的嶄新世界觀為主軸的全新生活方式。
2.在現實中行動,但又稍微保留冥想狀態的生活方式。
●我們不會因為身高和體重不同,就和別人起衝突。然而,只要想法上有點不一樣,就會和對方起衝突。即便不起衝突,也會覺得不愉快。人不會因為肉體等物理上的事情和別人起衝突,卻會因為想法這種看不見的、只有當事人才能理解的東西爭執。這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如果表達方式不同,但想法大同小異的話,我們就會覺得對方是夥伴。或者認為對方是站在自己這邊的人,把對方當成是自己的朋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會誤以為能像愛自己一樣喜歡對方。也就是說,單憑對方和自己想法相同,人就會把對方當成另一個自己。雖然這個自己比真正的自我還要低一等,但是光憑和自己相像這一點,就可以喜歡相像的部分了。因此,同儕意識和友情的核心,往往都是「自戀」的延伸。
●「愛給建議的人」為什麼會很麻煩?
越是遲鈍的人越能擺出一副自己很了解人生的樣子,也會以為自己很了解別人。然後,這種人很愛多管閒事,頻頻給別人建議,雖然說是建議,但其實就是一種命令,而且,還會巧妙利用別人必須認真聽自己說話的狀況,試圖操控他人。對這種人來說,那些被自己看穿的對象,比自己還要低很多級。這種想法會呈現在粗魯無禮的態度和言詞上。他們的了解方式非常膚淺。而且,面對他們的人早就發現這一點。
●當人一旦發現自己的觀念和想法不符合當代風潮,就會覺得自己被社會孤立,產生一種疏離感,有些人會覺得,這種疏離感是一種獲得自由的代價,但是也有人會因此感到痛苦,感到痛苦的人,會想在社會中盡量獲得更多同伴,藉此獲得安心感。這樣的人往往喜歡附和、跟風,最後反而會助長策略性的反動保守思想。當然,這些人一開始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為害怕脫隊才這麼做。
●頓悟之人喜歡充實的孤獨,會想讓自己待在孤獨之中。不過此時的孤獨,不是loneliness,而是solitude。loneliness 就是所謂的孤獨,是與他人疏離的狀態,而且會因此感到寂寞鬱悶。solitude 和loneliness 的共通點只有「獨自一人」的狀態。
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solitude並沒有疏離感,所以本人不會感到一絲寂寞。應該是說,solitude就是滿足於獨自一人的狀態。
用比喻的方式來說,loneliness 是可憐兮兮的消風氣球,solitude則是充飽氣的氣球。
loneliness為什麼會伴隨疏離的寂寞感呢?那是因為人還在尋找自身以外的價值,處於依賴世俗的狀因此,如果有人突然來訪,就會感到喜悅。因為很渴望外界的接觸,所以才會說是依賴。對這種人來說,決定人生價值的中心點就是世俗。
另一方面,喜歡solitude 獨處的人,不會對孤身一人感到不滿足。只會淡然地獨自完成當下該做的事,而且是用强烈的專注力去做。
●頓悟這個詞來自梵文的博蒂(bodhi,「漢字為「梵」),知道這個字源的人或許會認為「覺醒」就是頓悟的本質,因為在字典裡面也記載「覺醒就是頓悟」,一般的覺醒指的是從睡眠中醒來、擺脫迷惘的狀態。此時,一般人會想像這種「迷惘的狀態」,指的是選擇食物、商品、行動等世俗日常中的迷惘。然而,這裡的「迷惘」如同本書一直強調的,指的是以世俗知識和觀念思考的一切事物。在未頓悟狀態下的思考與觀點,都是屬於「迷惘」的範疇。
●有讀過一些古典書籍的人,應該看過「觀照」這個奇妙的說法。所謂的觀照,簡單說就是在不抱持任何主觀或價值觀的狀態下看待事物。不思考、不判斷,只是單純看著眼前的事物,或許你會覺得很困難,但任何人應該都曾經在不自覺的狀態下觀照過事物。譬如說眺望夕陽、旅遊時去到的大海、剛開始飄落的雪。這種時候你不會想任何事情,也不會判斷美醜。只是彷彿被吸入景色中,看得入迷。如果帶著主觀去看,也就是以非觀照的方式去看,那麼「呂」這個字就是表示姓氏的「呂」,用觀照的方式去看,就只能看到文字的樣貌與影子。最好是在自己一個人獨處,並且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的安全狀態下,開始持續數秒或數分鐘的觀照。
●拋棄容易受影響的「心」,就等於「出世」。如同本書先前已經說明過的,擺脫世俗價值觀就是「出世」原本的意義。能擺脫世俗價值觀的人並不多。即便我們以為突然改變心意、按照自己的偏好選擇事物是自己個人的行為,但實際上大多都受到世俗價值觀或風潮的強烈影響。我們必須擺脫這些影響。擺脫世俗價值觀之後,也要放棄對事物變化的推 測。不只不再推測事物的進展,也不再抱持期待,因為事物的變化就是世俗觀念的基礎。接著,你就會淡然地馬上開始處理現在能做的事情。如此一來,一定能堅持到最後。
●世界級文人所記錄的「行動冥想」:
小說家亨利·詹姆斯的知名小說《大使》一書中,提到登場人物與巴黎郊外的風景融為一體。
「那道風景就像是收在長方形金色畫框裡的一幅畫。白楊樹、柳樹、蘆葦、不知名而且我也不想知道名稱的河,都在畫框中形成巧妙的構圖。天空彷彿塗上清漆、銀色、青綠色的顏料一樣。左手邊的村莊是白色的,右手邊的教堂是灰色的。簡而言之,一切都在那裡—如他所願。
那是特雷蒙特大道,是巴黎,是蘭比奈。他就在那幅畫裡,自由地走動。朝著被鬱鬱蒼蒼的森林覆蓋的地平線,他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走到心滿意足為止。」
~白取春彥/獨協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畢業。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哲學、宗教、文學。學界一致公認他對哲學、宗教的解說與評論都風格明快。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
~《行動瞑想 「窮屈な毎日」から自由になるヒント》
#行動冥想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行動冥想》】↓↓
https://joymall.co/2zvrS
【金石堂購買《行動冥想》】↓↓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7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既有廁所的未來,也有廁所的過去,就算是廁所也能傳述愛意。這是一本滿溢著廁所之愛的短篇故事集,請不要因為是廁所就輕視它,畢竟廁所無私地接受了我們的一切。 ●每個人在廁所裡會做的事情都不一樣。思考人生。滑手機、看漫畫、背英文單字。在排泄這件事情上專心致志。把要排出來的東西排出後神清氣爽。 ●湮滅證據
★100則激勵人心的經典傳世語錄及其背後故事,完整呈現切‧格瓦拉的革命家、政治家、領導者、作家、勞動者、醫生、旅人、為人父、人子、人夫、戰友同袍等多重面向,以及他的濟世理想和行動哲學,對後世在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觀、家庭觀和感情觀上多所啟發。 ●革命家的天賦 在世上的某個角落,當有人遭遇到不公不義時
★遇到反彈,99%的人會推得更用力。最高明的說服,不是使勁猛推,而是移除改變的障礙,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每個人都有想改變的事。業務渴望改變顧客的心意,行銷人員努力改變購買決策。員工試圖扭轉上司的觀點,領袖希望改革組織。家長希望改變孩子的行為。新創公司的雄心壯志是改變產業,非營利組織努力讓世界不同
★「我是先寫詩,才寫文案的。」 —廣告導演盧建彰一切創作的起源:文案詩集。
★屏東海洋專書《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以採訪、調研轉譯、融合外界觀點,搭配寫實攝影與插畫,為屏東海洋的多變與迷人,設計十條遇見海洋的路線,以海上、水下、沿岸視角,讓人從中發現與海靠近的不同方式。 ●成為一條魚—潛水之路 身在一座島嶼國家,臺灣每座城市與海洋的距離近得令外國人稱羨,波浪的兩端,承
★既有廁所的未來,也有廁所的過去,就算是廁所也能傳述愛意。這是一本滿溢著廁所之愛的短篇故事集,請不要因為是廁所就輕視它,畢竟廁所無私地接受了我們的一切。 ●每個人在廁所裡會做的事情都不一樣。思考人生。滑手機、看漫畫、背英文單字。在排泄這件事情上專心致志。把要排出來的東西排出後神清氣爽。 ●湮滅證據
★100則激勵人心的經典傳世語錄及其背後故事,完整呈現切‧格瓦拉的革命家、政治家、領導者、作家、勞動者、醫生、旅人、為人父、人子、人夫、戰友同袍等多重面向,以及他的濟世理想和行動哲學,對後世在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觀、家庭觀和感情觀上多所啟發。 ●革命家的天賦 在世上的某個角落,當有人遭遇到不公不義時
★遇到反彈,99%的人會推得更用力。最高明的說服,不是使勁猛推,而是移除改變的障礙,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每個人都有想改變的事。業務渴望改變顧客的心意,行銷人員努力改變購買決策。員工試圖扭轉上司的觀點,領袖希望改革組織。家長希望改變孩子的行為。新創公司的雄心壯志是改變產業,非營利組織努力讓世界不同
★「我是先寫詩,才寫文案的。」 —廣告導演盧建彰一切創作的起源:文案詩集。
★屏東海洋專書《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以採訪、調研轉譯、融合外界觀點,搭配寫實攝影與插畫,為屏東海洋的多變與迷人,設計十條遇見海洋的路線,以海上、水下、沿岸視角,讓人從中發現與海靠近的不同方式。 ●成為一條魚—潛水之路 身在一座島嶼國家,臺灣每座城市與海洋的距離近得令外國人稱羨,波浪的兩端,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