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太青澀了!想當年推甄研究所的悲慘自傳紀錄

更新於 2024/12/0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原定沒辦法去紐西蘭的旅程,打算改以台灣旅遊取代,順便刺激經濟,但隔離期間思考許多,面對疫情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於是決定忍痛放棄旅遊計畫,改以找工作為首要目標。
近期緊鑼密鼓的準備履歷、自傳、推薦信、作品等,也花時間翻了許多塵封已久的檔案—關於自己當初準備推甄研究所的備審資料,在自傳的部分,才發現現在的自己,跟當初落差可以這麼大!
這篇文章很簡單,就是將當初2015年推甄研究所的自傳內文,一字不漏、一行未改的貼到這裡連錯字都原封不動的完整還原,供自己與大家一起見證自己當初的筆風,遙想當年青澀的模樣。
再過個十年,未來的我又會怎麼看待當初的自己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正題吧!

自傳

一、家庭背景

家中三個小孩之中的老大,父母很重視小孩的讀書態度,由於是目前家族中學歷最高、成績最好,也是家中目前成績最高的,因此父母常在大家面前說我在讀書方面優異的表現,更要求弟弟妹妹要以此為榜樣,而自己也不負父母所託,期許自己也能有好的作為,讓自己未來能為父母對我的付出給予最大最好的回報。家庭經濟狀況貧窮但不向現況屈服,從小父母給予適當且民主的管教,重視親子間的溝通與互動,常在溝通上給予客觀理性的建議讓我們獨立思考事情的是非對錯,尊重我們最後的決定,要我們對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養成做事負責任的態度,並讓我們自由學習,不論是音樂或語文或是非本業相關知識,都有多元的接觸,因此培養我多元的興趣及寬廣的人生觀。

二、求學歷程

剛進入高職時是就讀高雄高工的電子科,雖然不是當時自己非常想讀的資訊科,雖然不是很有興趣但相似度高。讀到高二高三時完全無法讀透電子專業相關的知識邏輯,此時成績一路從全班前五掉到最後一名,發現電子真的不是我未來的路,從新考慮家中的經濟狀況與未來若繼續走電子這條路的狀況,也經過與師長的討論,最後決定除了繼續撐到畢業外,也決定考取雲科工管為自己的目標。雖然轉科這條路比較辛苦,但是靠自己做出這樣的決定且在統測前的最後一年努力的過程,一次次模擬考越來越好,讓我很有成就感,再加上補習班老師教導有方以及班上同學的互相支持下,才讓我在極短的時間適應完全不同的科目,真的很感謝陪我經歷過這段路程、幫助過我的人們。
而在最後統測成績出來後,自己的分數如自己所願考上心中的第一志願,因此進入了雲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大學學涯

升上大學,對我來說為人生的重要轉捩點。雲科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科範圍廣,就連招收的學生也有工科、商科及高中生三種,可說是將工商學術結合得最完整的科系,對一個原本在高職工科畢業的我來說,讓我對於接觸到的同學們,思想上有許多的不同,讓我認知到,原來大家想法是有多麼的不一樣。
而在修課科目有工有商的,像是大一最先接觸「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可訓練邏輯思考,將問題用JAVA撰寫成程式碼並解決;「經濟學」以及「會計學」,了解經濟市場以及財報的撰寫及分析。大二時,各領域產界皆重要且基礎能力–「統計學」,透過各種統計手法,如敘述性統計、假設檢定、ANOVA分析、管制界線等等,分析原始資料得出相關數據用以驗證實驗假設、自變數與應變數間的相關性等等,以科學的角度解釋實務問題。而在大三,為了挑戰自己對於工管知識了解多少,配合工管課程,去報考每年只有約莫10%~15%及格率的「工業工程師」證照,憑著自己研讀在加上教授授課後提問,只花半學期便把整個學期才學到的東西全部讀完,更在期末考上了工業工程師證照,證明自己的努力。除了必修以外,我也選修許多其他課來充實與滿足自己多元的興趣。像是開始選修綠色學程的課程,了解現在世界面臨環境的議題,了解綠色所帶來的商機,對於未來出路多為製造業的工管來說,思考如何減少製造時所產生的污染以及減少對人體有害物質,改以綠色或無害原料生產等等議題。
大學最不容易的就是專題實務,也是讓我認為該去思考如何將企業管理的觀點納入工管裡,當我們專題小組興沖沖地報告工廠說我們能幫他們改善甚麼問題的時候,工廠跟我說們說:你們提出改善的東西很好,但是我們員工不願意照做,該怎麼辦呢?當下時候,全組員沒人答得出來該怎麼辦,因為工管只給於我們改善問題的手法,但沒有交與我們如何讓被改善部分的人員接受我們的感善方案。之後仔細思考後,我領悟到,一個改善再好的東西,人員不接受,再好也沒用,要如何說服他們推動改善變成了後續的問題,因此我開始去閱讀企管相關的書籍,從最初步的「管理學」開始讀起,才發現,原來企管也有許多管理層面的東西,是我們工管探討不到的,雖然都是觀念化跟簡單的理論,但是卻讓我認知到許多新層面的東西,在後續專題再次報告給工廠的時候,提出簡單企管的相關知識,也在後續研讀「人力資源管理」其中一個人員績效的部分,對於工廠實習改善時可以用績效評估改善方案,在後續追蹤改善方案修正與實施,以達到最佳化。
專題意外變成讓我開始學習企管方面知識的原因,開始接觸企管方面的課,而且越上越有趣,也開始思考工管與企管實務融合運上的可能,讓我的思考與報告不在限於改善,而在於改善得以實施的手段。開始接觸與以往不同的領域,讓我對於自己未來的目標更明確,也讓自己學習的知識能充分結合運用來完成每一個課題,雖然如此讓我課業壓力很大,但不論多麼艱難我也盡全力各個突破,讓自己畢業前能達到自己要求的畢業門檻。

三、申請動機

申請雲科大的企研所有許多原因,不外乎環境優、師資佳,產學合作資源豐富等,讀了四年也對學校有感情且熟悉,這是我最好的選擇。
研究所除了補足以及加強五管產、銷、人、發、財方面的知識外,想更加專精在「人力資源管理」這個項目,從我的領悟看來,不管是工商服務哪一業,最根本的管理還是在「人」,而從我自己個性上來看,比起接觸機台、排程、物流等等較為死板的物件,我更喜歡接觸人,對於管理人的挑戰難度也大於管理工廠,一個好的企業體質結構在怎麼好,給不好的人經營,還是會面臨危機,而管好人,根本上其他內部問題自然較為可能降低,因此,想藉由專精管理人來結合工廠,讓迫切改善的工廠能從人本改善後可迅速實施改善方案,提升工廠競爭力。從專題經驗看,除了學術上的知識,自己比較適合透過實務問題去發現自己所欠缺的知識,然後獲得新知識,當我對一些概念了解的非常透澈時,便可以應用在生活中大小事以解決自己與別人的問題,這會讓我得到成就感。

四、未來期許

以「策略人資、績效管理、招募任用」學習最終目標,結合企管&工管知識,去了解目前市場上的脈動,目前的大環境變數下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並對招募考題設計,篩選出企業需要的人才,並在任用後觀察其績效,評估招募的方法是否真能招到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若非企業所需,從新設計招募題型;若是企業所需,則評估績效是否與企業目標一致,以利企業成長或維持其競爭力。在此自我期許,在研究所的高專業學程中能學習到更深入的專業知識並配合實務研究的訓練,讓自己未來能夠更有效地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學以致用。

結語

從文中可以看到,贅字很多、廢話很多、重點很少,的確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重點是內文中還犯了低級的失誤,小標的大學學涯沒有標到編號,直接被我跳過,大標直接看超突兀的拉!(羞)
現在早已忘了當初進研究所的初衷,是為了專研績效與改善的部分,目的是為了解決在實務專題時遇到的「改善方法有了,但被要求改善的員工卻不接受」的問題。
最終研究所畢業的時候,我滿腦子只剩下「資源整合」跟雙PM的想法,至今也沒在懷疑自己想走的道路。
透過自傳回頭一望,才發現這路也走的太歪了吧!

後續

不過也因為初衷所埋下的種子,發現自己會刻意去注意績效對員工行為的影響,個人就從績效指標的角度,去看員工以及公司對這個指標各別有什麼期待,以及主管從中又該扮演著什麼角色。
透過自身的實務經驗去觀察、思考,並撰寫成文章:
  1. 替代役物語:從結案量看績效考核對檢察官辦案行為的影響
  2. 基本時薪與績效獎金,專注何者才划算?
開頭都是再談當KPI與薪資做連結,照著關鍵績效指標走本來就是員工理性的行為。
KPI代表組織重視什麼,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組織對員工行為的一種期待
接續探討在同樣的績效標準下,公司與員工是如何持不同看法來達到「雙方都滿意」的平衡
  1. 從採番茄看績效指標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組織角度-成本下降)
  2. 如何讓採番茄的績效獎金收益最大化?單打獨鬥與抱團作戰的選擇(員工角度-薪資提升)
以及空降主管,對於制度不清楚就胡亂指揮後的後果
以及二代接班的老闆只看績效報表所顯示的數字,卻看不到數據上沒有紀錄的現場作業情形:
因為這顆種子,讓我在還沒步入職場就先明白,想要讓員工朝組織所期望的方向走,除了用傳統權威外,其實還有一個能降低公司與員工對立衝突的方法:
創造一個彼此看法不同,卻都能互相得利的績效方案。
當然,制度不可能建立初期就能完美無瑕,過程中會有一段磨合期,直到達成新的平衡後才會趨於穩定,就像我們番茄場現行的績效制度一樣,也是好幾年沒有變動。
但新制度也會延伸出新問題,因此會新、舊制度好壞與否,只得組織評估之後,兩相權衡取其利。
之後延伸的議題,又是另外一則故事了…。

延伸閱讀

  1. 科技趨勢下的新興階級-數據新貴
  2. 主題式旅遊-台灣觀光走入國際的敲門磚
  3. 培養可以「帶著走」的專業能力
  4. 我的職涯目標-產品經理以及專案經理
  5. 從工管學士讀到企管碩士
  6. 價值觀-立身之本以及行事支點
  7. 何謂「大事」-培養以價值觀建立的思考體系
  8. 懂得做人比做事重要
  9. 淺談人生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10. 浪費他人的時間是某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avatar-img
247會員
470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認為證照不重要,那這篇文章對你沒用,只是在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一張證照的價值不是由你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請不要任意在他人面前傳播你自以為是的主觀意識。 如果你不知道要考什麼證照,以下是目前個人整理出來的心得和資料,僅當參考,不能當唯一準則。
那些所謂「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思考,很多時候得出來的結論是經不起推敲的。 通常我們想從「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必須先對所謂的「他人的立場」有所瞭解,才能從他的立場去思考,而不是照純粹的常理去做所謂的判斷。 何況「設身處地」這件事,知道不代表「真的」知道。「換位思考」這件事,不是隨口說說這麼簡單。
俗話說得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這邊所說的「準備」,是指關於自己平時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互動」。 遇到升遷機會,平時的「做人」與「做事」,也會變成能否升遷的考量依據。自己是否真有具備主管該有的特質與能力,不是自己說得算,而是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中,「人格特質」已經被充分反映出來。
在名為人生的河流中航行,知識就像航船的工具,如果連划槳都不會使用,只能任憑溪流帶向遠方; 擁有片面的知識與認知,在面對險境時,知道如何渡過難關,始終不知該航向何方; 擁有以價值觀建立起的思考體系,不只可以排除萬難,在面對分流與遠方,也知道該往哪個屬於自己的河道中,繼續航行下去。
當我們25歲,回頭看15歲的自己,是否會覺得15歲的自己很幼稚?當我們35歲,回頭看25歲的自己,是否也會像25歲在看15歲的自己,覺得25歲的自己很幼稚呢? 我們總是過度在乎外頭的聲音,忽略自己內心深層的呼喚;我們都忘了,年輕就是本錢,年經要勇於嘗試。 年輕,就是沒有必要急著明確的定義自己是誰。
什麼是人生?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人生不設限,處處是主場。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盡可能不對自己的人生去做設限,限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隨著自身的進步,利用圍繞著價值觀形成的思考體系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我們可以逐漸掌握潮流的脈動,控制自己行進的方向。
如果認為證照不重要,那這篇文章對你沒用,只是在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一張證照的價值不是由你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請不要任意在他人面前傳播你自以為是的主觀意識。 如果你不知道要考什麼證照,以下是目前個人整理出來的心得和資料,僅當參考,不能當唯一準則。
那些所謂「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思考,很多時候得出來的結論是經不起推敲的。 通常我們想從「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必須先對所謂的「他人的立場」有所瞭解,才能從他的立場去思考,而不是照純粹的常理去做所謂的判斷。 何況「設身處地」這件事,知道不代表「真的」知道。「換位思考」這件事,不是隨口說說這麼簡單。
俗話說得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這邊所說的「準備」,是指關於自己平時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互動」。 遇到升遷機會,平時的「做人」與「做事」,也會變成能否升遷的考量依據。自己是否真有具備主管該有的特質與能力,不是自己說得算,而是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中,「人格特質」已經被充分反映出來。
在名為人生的河流中航行,知識就像航船的工具,如果連划槳都不會使用,只能任憑溪流帶向遠方; 擁有片面的知識與認知,在面對險境時,知道如何渡過難關,始終不知該航向何方; 擁有以價值觀建立起的思考體系,不只可以排除萬難,在面對分流與遠方,也知道該往哪個屬於自己的河道中,繼續航行下去。
當我們25歲,回頭看15歲的自己,是否會覺得15歲的自己很幼稚?當我們35歲,回頭看25歲的自己,是否也會像25歲在看15歲的自己,覺得25歲的自己很幼稚呢? 我們總是過度在乎外頭的聲音,忽略自己內心深層的呼喚;我們都忘了,年輕就是本錢,年經要勇於嘗試。 年輕,就是沒有必要急著明確的定義自己是誰。
什麼是人生?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人生不設限,處處是主場。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盡可能不對自己的人生去做設限,限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隨著自身的進步,利用圍繞著價值觀形成的思考體系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我們可以逐漸掌握潮流的脈動,控制自己行進的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小李是一名剛畢業的設計師,面對著低薪與老闆的挑剔,感到十分沮喪。許多年輕人在進入職場時會面臨類似的困境,但是否人人都應該承受這份「吃苦」呢?本文探討瞭如何正視自己的感受、評估工作價值以及提升自我的方法,以幫助年輕人在職場中找到更好的平衡和未來方向。
Thumbnail
引言 在現代社會,家庭背景對個人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中產家庭在經濟、教育和社會地位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優勢,這為年輕人的成長提供了許多機會。然而,當這些年輕人步入社會時,可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準備不足和現實差距。 描述中產家庭的生活背景和特點 中產家庭通常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較高的教育水準。
Thumbnail
台股今天是跌幅冠軍 我想從7/15要大家當心 到上周跟大家說有難了 大盤直接V 轉崩4000點     我想台北股市 噴了1年半 我所有認識的人都在買股 大家都認為 股票市場 是一種樹 會天天長大 天天開花   這些年輕人沒碰過颱風 樹倒的時間 也沒碰過空頭 你要特別當
Thumbnail
這是微軟亞洲區總經理蔡恩全的故事,分享他從初出社會到成為成功管理人的經歷。他透過朋友爸爸的對話,說明好機會是需要自我創造與找尋,而不是被別人捷足先登。藉由深刻體會,他鼓勵年輕人要耐心去尋找與創造機會,並不要過於畏懼失敗。
Thumbnail
本篇你應該學會…… ■在此購屋首重「人氣」,只找有人氣的地方看屋,暗帶就要毅然放棄 □顏炳立認為去年房價走揚只是表象:基本上都是小坪數住宅,導致單價看起來攀升 ●亞洲國家房市陸續崩盤,只剩下「地段、環境、可及性」好的產品,才會有買氣。 ○房屋的價格由供需所決定,所謂成本轉嫁,要買賣雙方認同才有意義
年輕人、中間經濟選民,你知道票投國民黨開放服貿,台灣人會失業又倒店嗎? 投賴蕭,拒絕服貿,才能顧產業、顧國安。
Thumbnail
年輕人買保險到底要選擇「終身型」還是「定期型」呢? 這個問題就像是問「要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答案沒有絕對,會因為預算與需求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二部份: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小李是一名剛畢業的設計師,面對著低薪與老闆的挑剔,感到十分沮喪。許多年輕人在進入職場時會面臨類似的困境,但是否人人都應該承受這份「吃苦」呢?本文探討瞭如何正視自己的感受、評估工作價值以及提升自我的方法,以幫助年輕人在職場中找到更好的平衡和未來方向。
Thumbnail
引言 在現代社會,家庭背景對個人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中產家庭在經濟、教育和社會地位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優勢,這為年輕人的成長提供了許多機會。然而,當這些年輕人步入社會時,可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準備不足和現實差距。 描述中產家庭的生活背景和特點 中產家庭通常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較高的教育水準。
Thumbnail
台股今天是跌幅冠軍 我想從7/15要大家當心 到上周跟大家說有難了 大盤直接V 轉崩4000點     我想台北股市 噴了1年半 我所有認識的人都在買股 大家都認為 股票市場 是一種樹 會天天長大 天天開花   這些年輕人沒碰過颱風 樹倒的時間 也沒碰過空頭 你要特別當
Thumbnail
這是微軟亞洲區總經理蔡恩全的故事,分享他從初出社會到成為成功管理人的經歷。他透過朋友爸爸的對話,說明好機會是需要自我創造與找尋,而不是被別人捷足先登。藉由深刻體會,他鼓勵年輕人要耐心去尋找與創造機會,並不要過於畏懼失敗。
Thumbnail
本篇你應該學會…… ■在此購屋首重「人氣」,只找有人氣的地方看屋,暗帶就要毅然放棄 □顏炳立認為去年房價走揚只是表象:基本上都是小坪數住宅,導致單價看起來攀升 ●亞洲國家房市陸續崩盤,只剩下「地段、環境、可及性」好的產品,才會有買氣。 ○房屋的價格由供需所決定,所謂成本轉嫁,要買賣雙方認同才有意義
年輕人、中間經濟選民,你知道票投國民黨開放服貿,台灣人會失業又倒店嗎? 投賴蕭,拒絕服貿,才能顧產業、顧國安。
Thumbnail
年輕人買保險到底要選擇「終身型」還是「定期型」呢? 這個問題就像是問「要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答案沒有絕對,會因為預算與需求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二部份: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