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大眾化、女權的變化、帝國的遺產 - 大英帝國的經驗(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奴隸三角貿易是由英國開始也是在英國結束,大環境的改變與美國獨立的影響,讓英國從奴隸致富的帝國轉為博愛主義帝國。
光榮革命後王室的必要性開始被質疑,維多利亞女王是巧妙的利用自己女性君主的身份來維持王權的必要性,而女王展現的家庭為重的概念,又間接導致紅茶的平民化。
本篇依然是介紹英國對世界的影響,英國不只是博物館的發源地,旅行社的開山鼻祖,甚至是女權的起點,而大英帝國又是發了什麼原因,讓大英帝國轉變成大英國。

大英博物館

館內現有800多萬件藏品的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第一座由國家設立的公共博物館,它是啟蒙運動時代下的產物,所有的收藏品經歷過分類、命名、排序這三個程序之後,都將成為收藏對象。
大英博物館也是一把英國對埃及大門的鑰匙,在埃及文物羅塞塔石碑捐贈至大英博物館時,開啟了英法兩國間對聖書體的解讀競爭,也是此時讓英國意識到埃及這個神秘的空間。

旅行大眾化

觀光旅遊其實是個近代的概念,一開始旅遊這個詞其實比較貼近探險,是一個小眾的活動,但現今社會對旅遊的概念不是如此,旅行在現代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參加的全民運動。把旅行推廣成全民運動的推手,就是英國的湯瑪士庫克(近代觀光之父,旅行社業務的鼻祖)所發起的,他將travel變成tour(travel類似自助旅行,tour是套裝行程)。
旅遊其實是一個打發時間的概念,當時雖然是大蕭條時代,但通貨緊縮讓實際所得提昇,而銀行假日法的推動讓工時縮短,每個人從一星期工作七天變成了六天,多出一天的假日產生了打發時間的需求,讓旅遊業有發芽的空間。
在此同時,火車網路的擴大跟蒸氣輪船帶來了交通革命,讓人可以到更遠的地方,也這是旅遊業能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湯瑪士庫克用很便宜的價錢,設計了類似現在的套裝行程,讓當時需要打發時間的民眾可以方便的到其他地方進行觀光。
但有句話叫做物極必反,在旅行大眾化流行一陣子後,觀光客們開始厭倦了走馬看花的旅遊內容,市場的主流又再轉為旅行差異化。
主張旅行大眾化的湯瑪士庫克,他的推廣旅行初衷是基於信仰,他認為旅行是禁酒運動的一環,旅行大眾化是信仰與社會道德的提昇,他是以做公益的概念來推廣旅行,所以有沒有賺到錢對他來說不重要。但到了第二代經營者時-他的兒子約翰,情況就不一樣了,約翰接手公司後,迫切的需要追求利潤來讓公司活下去。
除此之外,旅行大眾化也不斷受到批評,英國的團客正在汙染世界,正如現在或之前的中國觀光客。旅行的人們也開始在意,自己是觀光客Tourist還是旅行者traveler。
約翰開始把公司的業務拓展到新地方-帝國的新領地埃及。湯瑪士庫克公司深耕埃及,獨佔了尼羅河蒸氣船的航運,成立的開啟尼羅河旅行團,甚至幫助英國在蘇丹獨立時,運送軍隊與平民。透過援助戈登將軍的相關行動,約翰確信了帝國的擴大將會拓展觀光的疆界。

人們的大英帝國

女性開始在在十九到二十世紀出現在世界的舞台,英國向外的移民不再都是男性為主,女性的移民開始變多,在十九世紀後半,初等教育義務化,小學的女性教師變多,在國內找不教師缺,移民大英帝國的其他殖民地,是解決流浪教師的答案。
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女性過剩的時代,原因也很簡單,在這個時代,十五歲以下男性死亡率壓倒性的高過女性,其二,隨著帝國的擴張,男性以軍人、商人、政府官員、移民等身份移居國外,女性在出生存活率較高、移出率較低的兩個原因下,讓女性的人數超過了男性的人數。
女性過剩的壓力對中產階級最為沉重,中產階級女性否定為謀生而勞動,他們認為工作謀生代表階級淪落,故這個階級的女兒們對單身危機感更加強烈。
1870後女性移民除了是解決人口過剩的對策,更是為了四大殖民地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的變化,深化帝國統合的戰略。1880年起到二十世紀初,是女性移民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主要的目的地是加拿大,除了因為太平洋鐵路的開通,讓加拿大西部的傭人需求增加,促進了英國女性移民。除此之外,加拿大西部是個男性過剩的地方,而大量的東歐移民到加拿大西部,造成加拿大人口結構變化、民族與語言變的多樣性,加拿大人的自覺開始覺醒,加拿大從英國的加拿大變成加拿大人的加拿大,這也讓英國人感到戒慎恐懼,加拿大這個帝國的女兒是否要脫離母親了?於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將抵抗加拿大人的意識覺醒,把加拿大留在英國的任務,寄託在女性的道德與倫理力量身上。因為只有女性移民能在殖民地建立家庭。於是,女性移民並不是單純為了逃離女人過剩的母國,而是被賦予在殖民地創立英國家族的任務。

準備好的衰退

第二次波耳戰爭,又稱南非戰爭,這是英帝國一個轉折點,在這場戰爭裡,雖然英國取得了勝利,讓南非納入了英國的殖民地,但後續在戰俘的處理上,英國並沒有展示母國的泱泱大度,英國在當時可以用善待戰俘來展現自己的國力,並建立後續殖民地的英國認同感,但可惜的是帝國並沒有這麼做,在戰俘營的經驗讓在南非殖民地的民眾逐漸養成了自己的國民意識。
而這其中不只是影響南非殖民地,在殖民地戰俘營工作的愛爾蘭人也被影響,他體認到愛爾蘭人的處境與南非荷蘭人相差無幾,既然南非荷蘭人認為自己是南非人,那愛爾蘭人又怎麼只會是英國的愛爾蘭自治區呢?而不是愛爾蘭人呢?民族主義的火種慢慢從南非燒到了愛爾蘭,也燒到了其他的帝國殖民地。
時間線再拉遠一點,在阿富汗戰爭與南非戰爭的處理失敗後,帝國慢慢走向衰退,國內開始瀰漫國民退化的氣氛,有人開始把目光放向日本,認為日本經驗可以當成英國的解藥,同時日本也為了日俄戰爭拓展同盟,在這些契機下,英日交流展開。
日本尋求英日同盟抗俄,同一時間,張伯倫企圖大力推動關稅改革,推動關稅保護貿易,但英國國民對自由貿易的堅持(愛爾蘭大飢荒,穀物法),讓保護主義沒有成功。
各自治領在這英日同盟與關稅保護上有不同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自治領增加了發言權,彼此間在見解上的差異也日異明顯。殖民地會議上,各自治領也對帝國關稅保護集團制表示反對,英日同盟更新方面,澳洲、紐西蘭著重太平洋防衛表非贊成,但加拿大考慮到美國(美國將日本視為威脅)主張撤銷,美日同盟更新在自治領的反對下告吹。
而正也說明了新時代的到來,國協體制已經降臨大英帝國。

帝國的遺產

本章首先提到諾丁丘暴動與狂歡節 ,諾丁丘是位於倫敦西邊,以西印度群島移民聞名的地方。
而狂歡節的起源是1958年8月的種族暴動,泰迪男孩持續對非白人居民進行襲擊,進行黑人狩獵,這件事改變了西印度群島移民對宗主國英國的印象。
原本西印度群島的移民大宗是移入美國或古巴,但在美國強化移民限制後,通過了移民與國籍法,該法案將他們排除在英國人之外,對美國來說,西印度群島的移民不再被視為英國國民,自此之後,西印度群島的移民開始轉往英國。
同時,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戰後復興正需要勞動力,政府期待的是歐洲來的白色移民,這些移民在違反僱用契約時能立即遣返母國。
但帝國疾風號載來的牙買加黑色移民,是之前為英國而戰的退伍軍人,之後牙買加人更是爆發性的流入英國,在1950後半經濟惡化,僱用狀況大幅改變,英國人也逐漸注意到黑色肌膚的數量增加到觸目皆是。
發生諾丁丘暴動後,英國開始改變移民政策。1971年後只有本人或雙親出生於英國的聯的聯邦公民方得入境英國,從此之後,來自英國的西印度群島的移民銳減。
而每年舉辦的狂歡節,展現的是西印度群島移民,無論如何都必須在英國的決心。
但在現在的英國,移民二代與原生英國人似乎產生了難解的矛盾,在倫敦發生的七七爆炸案與巴勒斯坦二代想對英國進行恐怖攻擊,這是英國在二十世紀的課題,英國必須回答什麼是英國人,而誰是英國人,英國需要移除英國特質的白人特性。而這些課題似乎是全球進步國家的都會碰到的議題,移民的二代並非原生英國人,他們如何融入與原生英國人,原生英國人與二代們又如何看待這件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8內容數
閱讀心得 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busreadsbook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奴隸三角貿易是由英國開始也是在英國結束,大環境的改變與美國獨立的影響,讓英國從奴隸致富的帝國轉為博愛主義帝國。 光榮革命後王室的必要性開始被質疑,維多利亞女王是巧妙的利用自己女性君主的身份來維持王權的必要性,而女王展現的家庭為重的概念,又間接導致紅茶的平民化。
從美洲獨立革命開始,受到美洲獨立的刺激,英國人開始思考自己是誰,逐漸改變自己對殖民地的態度,從新教帝國漸漸轉變成世界帝國。而大英帝國帶給我們的影響不止於此,紅茶的平民化、百貨公司的起源、旅遊的概念等等都是大英帝國帶給全世界的禮物。
美國革命的風吹起之後,菁英主義的統治方式也開始產生動搖,建國先賢創立的制度,讓民主制度深化到平民階層,報社的主要客群不在是紳士,以往不問世事的中產階級們也開始關心政治,民主世界從菁英制開始走向齊頭化、扁平化。 政治領袖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為了選票而去討好群眾。作者認為這是為了民主而必然付出的代價。
螢幕兒童:終結3C使用焦慮的10堂正向數位教養課 重點在於,享受3C、一起參與、適可而止
你的零歲孩子:生命最初的十二個月 本書分成12個章節,1個章節一個月,詳細的解釋寶寶目前的成長狀態,寶寶可能需要什麼幫助,可能碰到的問題,我們可以當成把這本書當成工具書使用,隨著小孩的成長來翻閱。
奴隸三角貿易是由英國開始也是在英國結束,大環境的改變與美國獨立的影響,讓英國從奴隸致富的帝國轉為博愛主義帝國。 光榮革命後王室的必要性開始被質疑,維多利亞女王是巧妙的利用自己女性君主的身份來維持王權的必要性,而女王展現的家庭為重的概念,又間接導致紅茶的平民化。
從美洲獨立革命開始,受到美洲獨立的刺激,英國人開始思考自己是誰,逐漸改變自己對殖民地的態度,從新教帝國漸漸轉變成世界帝國。而大英帝國帶給我們的影響不止於此,紅茶的平民化、百貨公司的起源、旅遊的概念等等都是大英帝國帶給全世界的禮物。
美國革命的風吹起之後,菁英主義的統治方式也開始產生動搖,建國先賢創立的制度,讓民主制度深化到平民階層,報社的主要客群不在是紳士,以往不問世事的中產階級們也開始關心政治,民主世界從菁英制開始走向齊頭化、扁平化。 政治領袖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為了選票而去討好群眾。作者認為這是為了民主而必然付出的代價。
螢幕兒童:終結3C使用焦慮的10堂正向數位教養課 重點在於,享受3C、一起參與、適可而止
你的零歲孩子:生命最初的十二個月 本書分成12個章節,1個章節一個月,詳細的解釋寶寶目前的成長狀態,寶寶可能需要什麼幫助,可能碰到的問題,我們可以當成把這本書當成工具書使用,隨著小孩的成長來翻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有一商團,他們經商數十載,這片大陸幾乎都有他們的就足跡,也因為他們走遍天下,繪製出了最初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觀光旅遊是許多人放鬆身心的方式,更是認識世界的途徑,回顧人類的觀光史,人們是甚麼時候開始有觀光旅行的概念?若是以自由行來看,實在難以考證,但以跟團旅行來說,那就不能不提到19世紀一位來自英國的牧師兼商人 – 湯瑪斯庫克(Thomas Cook)。
Thumbnail
古蹟為什麼不能通通都變成博物館?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個疑問!就讓我們跟著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的足跡,回到那個需要乾淨水源的時代,從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始,去發現博物館與水的淵源;再跨越大半個地球前往倫敦....
Thumbnail
去年底開始歐洲旅遊系列自今己有大半年之久,發覺內容才只有三篇⋯⋯ 我想是時候回憶一下上個世紀我在歐洲遊歷的日子吧! 荷蘭是極度開放自由的國家,在七十年代,大麻和娼妓已經合法化,我就是在阿姆斯特丹學懂分辨大麻特有的氣味,亦在紅燈區第一次看到什麼是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
Thumbnail
Day 8-3 從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出發前往愛丁堡,大約4.5小時,約克就在半路上,是一個充滿古味的城市,離開倫敦只要2個小時就到了。所以很多人去愛丁堡的時候,也會順便來個半日遊。 英王喬治六世曾說:約克的歷史,就是蘇格蘭的歷史。 這樣,就可以知道這座位於北英格蘭的古都多麼多麼有古味了。
Thumbnail
小時侯...看了改變我一生的一本書「馬可波羅歷險記」。故事講述到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的故事寫成了遊記、讓歐洲、亞洲人得以了解中亞、中國以及歐洲的文化差異,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到塞浦路斯的第二天,到首都尼克亞區走走,透過博物館文物了解在這塊島上的歷史足跡,加深對塞浦路斯的認識。
Thumbnail
在英國女性爭取投票權的一段歷史中,參觀博物館曾經需要擔保卡...
Thumbnail
最近年代旅遊和某網紅參加歐洲旅行團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身為一個旅遊從業人員和學術研究者的雙重角度來看,其實頗有感慨;先說結論,當然,年代旅遊的事件結論和品保協會一樣,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另外一件事情,則是領隊的責任比較大。
Thumbnail
前陣子義大利旅遊鬧得沸沸揚揚,在義大利我偏好自由行,不僅可以逛小巷弄,更可以逛許多小眾的美術館與博物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有一商團,他們經商數十載,這片大陸幾乎都有他們的就足跡,也因為他們走遍天下,繪製出了最初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觀光旅遊是許多人放鬆身心的方式,更是認識世界的途徑,回顧人類的觀光史,人們是甚麼時候開始有觀光旅行的概念?若是以自由行來看,實在難以考證,但以跟團旅行來說,那就不能不提到19世紀一位來自英國的牧師兼商人 – 湯瑪斯庫克(Thomas Cook)。
Thumbnail
古蹟為什麼不能通通都變成博物館?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個疑問!就讓我們跟著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的足跡,回到那個需要乾淨水源的時代,從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始,去發現博物館與水的淵源;再跨越大半個地球前往倫敦....
Thumbnail
去年底開始歐洲旅遊系列自今己有大半年之久,發覺內容才只有三篇⋯⋯ 我想是時候回憶一下上個世紀我在歐洲遊歷的日子吧! 荷蘭是極度開放自由的國家,在七十年代,大麻和娼妓已經合法化,我就是在阿姆斯特丹學懂分辨大麻特有的氣味,亦在紅燈區第一次看到什麼是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
Thumbnail
Day 8-3 從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出發前往愛丁堡,大約4.5小時,約克就在半路上,是一個充滿古味的城市,離開倫敦只要2個小時就到了。所以很多人去愛丁堡的時候,也會順便來個半日遊。 英王喬治六世曾說:約克的歷史,就是蘇格蘭的歷史。 這樣,就可以知道這座位於北英格蘭的古都多麼多麼有古味了。
Thumbnail
小時侯...看了改變我一生的一本書「馬可波羅歷險記」。故事講述到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的故事寫成了遊記、讓歐洲、亞洲人得以了解中亞、中國以及歐洲的文化差異,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到塞浦路斯的第二天,到首都尼克亞區走走,透過博物館文物了解在這塊島上的歷史足跡,加深對塞浦路斯的認識。
Thumbnail
在英國女性爭取投票權的一段歷史中,參觀博物館曾經需要擔保卡...
Thumbnail
最近年代旅遊和某網紅參加歐洲旅行團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身為一個旅遊從業人員和學術研究者的雙重角度來看,其實頗有感慨;先說結論,當然,年代旅遊的事件結論和品保協會一樣,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另外一件事情,則是領隊的責任比較大。
Thumbnail
前陣子義大利旅遊鬧得沸沸揚揚,在義大利我偏好自由行,不僅可以逛小巷弄,更可以逛許多小眾的美術館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