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篇1--談小花蔓澤蘭

格物篇1--談小花蔓澤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花蔓澤蘭開花  (陳傳義 拍攝)

小花蔓澤蘭開花 (陳傳義 拍攝)

又到了小花蔓澤蘭開花的季節,假使你經過稍欠管理的山坡地或田園,很容易看到一大片綠毯上,撒著細碎的白,如霜似雪。此情此景,對於關心台灣環境的人,簡直是噩夢。

小花蔓澤蘭是外來種,台灣沒甚麼生物吃它,難以剋制。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其擴散就像大海嘯一般恐怖,勢不可擋地淹沒大地。十多年前,這物種在台灣西部還算罕見,但我到花蓮旅行,卻發現它佈滿廢耕的農田和路邊的圍籬,並罩住許多樹木;不料,才過幾年,那種景象也已在西部地區隨處可見。

小花蔓澤蘭綠毯整片覆蓋  (陳傳義 拍攝)

小花蔓澤蘭綠毯整片覆蓋 (陳傳義 拍攝)

人力清除 (圖片取自網路)

人力清除 (圖片取自網路)

為了抑制它,政府機關每年在開花之前,有一段時間會實施收購,以鼓勵民眾清除。小花蔓澤蘭之所以不受歡迎,乃因它極度危害生態。這源自它的兩種特性:生長快速以及繁殖力驚人。無論在山林還是田野,只要有小花蔓澤蘭存活其間,沒多久便爬上其他植物頂端,藤蔓縱橫交錯宛如織起來的布疋,遂密密實實地遮蓋周遭各種植物,讓它們照不到陽光而消亡,致使一些蟲、蛙、鳥、獸失去可供棲息或取食的依靠,造成族群銳減或趨於滅絕。為此,有人生動地把它比喻為「綠癌」。

小花蔓澤蘭一邊生長,一邊在土裡竄生地下莖,越老越粗大。如果單單割掉看得到的藤蔓,而未將地下莖一併剷除,一段時日之後,仍會發芽滋長。因此,難以消滅淨盡。另外,小花蔓澤蘭繁殖能力非常高強,其繁衍的方式有兩種:其一是開花而產生巨量種子。有人研究,每平方公尺可達17萬粒,這就是令人心驚之處。種子還帶毛,可隨風吹散到遠方,有利其傳播。其二是無性生殖。它的藤只要接觸土地,便會長出根,成為獨立的植株,即使原來的頭被拔掉了也無妨。

陳傳義 拍攝

陳傳義 拍攝

真希望科學家能研究出快速有效的抑制方法。但目前唯有靠人們的雙手連根移除,以阻滯其對各種植物的侵害,確保台灣這塊土地的生物多樣性。所以,朋友們,不管有無獎勵,只要發現於山林、田野或庭園,建議在方便的情況下,隨手拔除之,這便是最真實的愛台灣行動。不過必須提醒,拔除後切莫隨意丟在土壤上,否則恐怕反而幫它們散播,最好裝袋後交給垃圾車,送進焚化爐。

avatar-img
傳義(R_Z_)的沙龍
17會員
14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傳義(R_Z_)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言文在中華文化圈裡,從甲骨文時代至民國初年,已使用逾三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典籍汗牛充棟,內容充滿著學問與智慧,至今仍挖掘不盡,許多史書、醫書、佛經、哲學論著、技藝心得種種,都還被學者們翻閱研究著。所以,當你精熟文言文而能直接展讀原始典籍,便宛如古代大儒賢哲當面垂教。反之,如果
前面一段是約莫四百公尺的步道,泥灰色透水磚鋪設良好,周遭景觀樸素,除了淺山常見的樹種、花草,並無特意為了妝點美化的植栽,倒是不時有蝴蝶划過眼前,在花草間飛舞,大小不一,顏色繽紛。我特別注意到途中數棵在一起的枯木,樹皮爆裂捲曲,湊近端詳露出的木質部,發現表面黏附一堆堆木屑,從樹頭掃視至末梢,密密麻麻,
臺灣的選舉幾乎都著重於負面手段,因為有使用假錄音帶、造謠、耳語打擊對手而當選的前例。雖然事後經法律訴訟確證那些指控虛偽不實,但法院說無法證明會影響選舉,故而從未判決選舉無效。於是政客們便樂此不疲,抹黑、抹紅、恣意扣帽子乃成必備的伎倆,指控主要競爭對手抄襲、貪汙、黑道、賄選、侵權等種種罪名,不絕於媒體
在帝制的年代,賞罰大權抓在少數當權者手上,憑好惡而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標準。那種社會黑暗正義難伸的情況,我相信歷朝各代必定頗多,所以給了明、清傳奇小說不少題材。但時代巨輪推進到21世紀,中國的帝制早已消失了百十餘年,在台灣也進化到民主政治、總統直選的境地,這種仰仗「有大人罩著」的想望是否也消失了呢?
撇開回教律法壓抑女性的問題,單就伊朗專制政權不恤民命,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人民,以圖壓制國民的反對怒火,就必須予以批判與譴責。國家與政府為人民而存在,並非為獨裁者而存在。任何政府如果靠殺人來維護其統治,便已失去正當性,其人民應獲得來自全世界的支持力量,唾棄這樣的政府,向進步的道路改變。
敘事說的不外乎從前、現在或將來。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句子有時態,動詞會因說的是從前、現在或將來而有形式的變化。但自古以來,中文的動詞就沒有時態變化,讀者要判斷文章講的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必須從上下文脈絡自行運用邏輯去理解。 然而,諸位是否發現?如今中國大陸的中文語法(以下簡稱「陸式語法」)已經逐
文言文在中華文化圈裡,從甲骨文時代至民國初年,已使用逾三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典籍汗牛充棟,內容充滿著學問與智慧,至今仍挖掘不盡,許多史書、醫書、佛經、哲學論著、技藝心得種種,都還被學者們翻閱研究著。所以,當你精熟文言文而能直接展讀原始典籍,便宛如古代大儒賢哲當面垂教。反之,如果
前面一段是約莫四百公尺的步道,泥灰色透水磚鋪設良好,周遭景觀樸素,除了淺山常見的樹種、花草,並無特意為了妝點美化的植栽,倒是不時有蝴蝶划過眼前,在花草間飛舞,大小不一,顏色繽紛。我特別注意到途中數棵在一起的枯木,樹皮爆裂捲曲,湊近端詳露出的木質部,發現表面黏附一堆堆木屑,從樹頭掃視至末梢,密密麻麻,
臺灣的選舉幾乎都著重於負面手段,因為有使用假錄音帶、造謠、耳語打擊對手而當選的前例。雖然事後經法律訴訟確證那些指控虛偽不實,但法院說無法證明會影響選舉,故而從未判決選舉無效。於是政客們便樂此不疲,抹黑、抹紅、恣意扣帽子乃成必備的伎倆,指控主要競爭對手抄襲、貪汙、黑道、賄選、侵權等種種罪名,不絕於媒體
在帝制的年代,賞罰大權抓在少數當權者手上,憑好惡而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標準。那種社會黑暗正義難伸的情況,我相信歷朝各代必定頗多,所以給了明、清傳奇小說不少題材。但時代巨輪推進到21世紀,中國的帝制早已消失了百十餘年,在台灣也進化到民主政治、總統直選的境地,這種仰仗「有大人罩著」的想望是否也消失了呢?
撇開回教律法壓抑女性的問題,單就伊朗專制政權不恤民命,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人民,以圖壓制國民的反對怒火,就必須予以批判與譴責。國家與政府為人民而存在,並非為獨裁者而存在。任何政府如果靠殺人來維護其統治,便已失去正當性,其人民應獲得來自全世界的支持力量,唾棄這樣的政府,向進步的道路改變。
敘事說的不外乎從前、現在或將來。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句子有時態,動詞會因說的是從前、現在或將來而有形式的變化。但自古以來,中文的動詞就沒有時態變化,讀者要判斷文章講的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必須從上下文脈絡自行運用邏輯去理解。 然而,諸位是否發現?如今中國大陸的中文語法(以下簡稱「陸式語法」)已經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