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拍賣會生死鬥:世界級富豪限定的遊樂場

2022/11/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身為一名美術館、博物館控,當然要趁走訪芝加哥的機會黏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一整天,這個北美前三大美術館以豐富的印象派畫作收藏聞名,其中一個特展廳掛滿莫內的畫作,有知名的睡蓮,也有系列作品--連續四幅稻草堆的寫生,大師用色彩捕捉不同的時間點的光影視覺,可見美國收藏家多瘋1860年代以降的法國藝術。
來自法國的研究生則是嘿嘿笑:「這不算多,巴黎第十六區的瑪摩丹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 Monet)一整棟都是莫內。」能有這樣的創作質量,大師擁有過人的毅力體力創造力;換一個角度思考,大師要滿足需求孔急的全球超級富豪,得卯起來拼命一直畫畫畫。
莫內的睡蓮,收曹於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作者自攝
循著動線走到現代藝術展廳,就會發現不只題材、創作媒材解放,彩色攝影術的成熟逼迫畫家們追問「我們究竟該創作些什麼」,許多觀眾會覺得1960年代以前還可以看懂藝術家在幹嘛,越到現代不只是創意大亂鬥,還比誰能奪得先機搞怪,成名的藝術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人則是想盡辦法大量製造,印刷、攝影、錄音、拍影片……各式各樣的嘗試,在所謂的力求突破背後,必須承認一幅一幅畫圖實在太、慢、了
現代藝術究竟要如何欣賞?為什麼美術館或是大收藏家願意花大錢購買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從經濟角度切入。

活動的現代藝術=靈活的商機

Georgia O'Keeffe的曼哈頓摩天樓系列作之一,收藏於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作者自攝
知名且富爭議的傳奇拍賣官Simon de Pury回憶,他在蘇富比的早期一度有機會進入版畫部門工作,但他婉拒這個機會,首先要鑑定古典版畫需要極高的評估與鑑定技術,再者是「全球只有約三十位藏家對古典大師版畫感興趣,那不是一個具有成長空間的部門」。
Simon也直白地指出,對外行人而言,紀錄和排名要比品味來得更容易理解,金錢成了衡量藝術的尺度。大家不再問:「美嗎?」而是問:「貴嗎?」藝術品也開始被視為一種投資標的,不僅僅只是賞心悅目而已,就像股票一樣會升值。
有利可圖的不只是畫作,我們可以從1996年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的遺物拍賣會見到端倪。
被暱稱為賈姬的賈桂琳是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夫人,也是1960年代全球婦女心目中的時尚領導者。在甘迺迪遇刺身亡後,賈姬離開美國、與希臘船王再婚,後來她又返回紐約市居住,曾經擔任出版社編輯,作家Steven Rowley則是以這段史實為靈感,創作了小說《我的編輯是第一夫人賈桂琳》,探討親密關係、同志議題、作家與編輯間的理解與情誼。
1994年賈姬傳奇性的一生畫下句點,她曾經擁有的東西,無論是搖椅、捲尺,或者是喜劇演員米爾頓.伯利(Milton Berle)送給甘迺迪的禮物:刻有「身體健康,吸菸愉快」大字的雪茄盒,都引起搶標的風潮。
世人把賈姬的物品當作藝術品看待,而這場拍賣會不只是拍賣公司、賈姬的後人獲利,還帶來巨大的宣傳效果。雷同的操作手法,也可以從溫莎公爵的珠寶收藏拍賣會見到,拍賣公司著重宣傳這批收藏的浪漫性質,一個男人如何為了「他所愛的女人」放棄英國王位,把愛情化為史上最豪華的珠寶收藏。
媒體津津樂道這段愛情故事,避而不談無性婚姻、溫莎公爵的真實性傾向、對希特勒的支持、公爵夫人的自戀與算計。
傳奇拍賣師Simon表示自己恰巧在對的時機在對的位置上,當全世界進入大公關宣傳的時代,他的拍賣槌成為護照,在列國的富豪與達官顯貴間穿梭。

S4EP04:藝術拍賣會生死鬥!世界級富豪限定的遊樂場

市井小民我購買二十幾美金的門票逛美術館,過了樂不可支的一天;世界級富豪收藏家則是用作為識別證與通行證,在經濟、政治、社會上發揮,更詳細的故事歡迎收聽曉嫚的Cult Bar
1.6K會員
155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