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的啟示:複雜的世局中不能只有專家懂經濟

2022/10/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超沒營養的口水八卦怎麼一直洗版?
我的同溫層都認為某政黨候選人很不OK,支持他們的人在想什摩?
為什麼選舉時越來越難聚焦政見政策,各陣營都在努力創造聲量去罵爆對手?
明明國家GDP正成長、人均所得創新高,我卻覺得生活越來越艱難,究竟這種痛苦是主觀感受,還是它是真實社會的現在進行式?社會分配出了什麼問題嗎?
以上我對於現在新聞、世局和社會階級的困惑,在《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中由淺入深逐步探討,於是讓我拿起這本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sther Duflo和研究夥伴Abhijit Banerjee撰寫、過去的我絕對不會翻開來讀的書,畢竟太想知道諾貝爾獎加冕的超級頭腦會對上述問題提出怎樣的洞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翻譯

那些政治家與經濟學家的火星話

《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從序言開始就自嘲,大眾越來越質疑經濟學家是一群愛掉書袋、拿數據唬人的狡猾騙子,既無法準確預測未來,連有效刺激經濟發展的方法都說不出所以然,憑什麼要我們繼續相信經濟學與經濟學家?
政客經常拋出簡單方案,號稱可以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要選民相信他們;經濟學家卻老是迂迴,這是因為現實世界太複雜了,需要更多統計資料、經年累月的追蹤、分析數據與交叉比對,經濟學家才敢聲稱那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到底「真如我們想得那樣」還是「跟我們想得不同」。
本書從外來的移民會不會奪走屬於我們的機會開始,談貿易與全球化衝擊不同型態的經濟體,痛苦與意識形態會形塑群眾的品味,網路社群讓我們深陷在同溫層的聲音裡--
翻到第四章〈喜歡的、想要的跟需要的〉,探討不同分眾的品味會吸引各自的支持者,臉書和推特像回音室,讓人們耳邊眼裡通通都是同溫層。例如美國民主黨支持者傳遞民主黨候選人創造的資訊,共和黨支持者也為共和黨候選人做同樣的事。民主黨候選人發出文章,86%的首次轉發是自由派選民做的,共和黨方面則高達驚人的98%。
作者也研究了假新聞的傷害,社群的回音室特性被有心人利用來強化歧視,假新聞能捏造出受眾恰恰想要的東西,而且製作成本低廉。隨著人們喪失相互傾聽的能力,民主制度的意義也受到損害,變得像各族群的人口統計、人民被號召用選票證明對「我族」的忠誠,而不是去判斷議題的輕重緩急。
經濟成長停滯時更容易激化對立,參與重要世界經濟發展研究組織的兩位作者幾乎是在對全世界吶喊:不要再執著於追求經濟成長了!更棘手的問題是社會分配。
例如在1983到2014年間,法國總體經濟成長緩慢,最富有1%人口的平均所得增加了100%,最富有0.1%平均所得增加了150%,其餘99%人口的所得僅成長25%,形同每年成長不到1%,造成99%人都變成輸家的制度,絕非「少數人不肯努力、心態不平衡、見不得別人有錢過得好」的問題。
低薪、青年失業、買房置產困難已是各國普遍現象

社會分配不均激化民粹

有錢或有才能的人機靈地把握機會,但太多人只能眼巴巴看著自己被甩在後頭,貧富不均惡化引起的反彈可能令民粹領袖當選,導致所有人的福祉都受損。
作者毫不隱藏自己的政治傾向,直指川普當選、巴西強人Jair Bolsonaro當上總統、英國脫歐的主因,就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中下階級對未來的強烈絕望感,民粹領袖都聲稱自己能讓國家人民再次偉大有希望,但他們拋出的神奇發大財方案極少奏效,尤其是那些以獎勵投資為名、為富人減稅的計畫,以及大幅削減有機會讓底層窮人翻身的社會福利預算。
歷時15小時25分鐘,我讀到這本超過24萬字的經濟學科普書的卷末,作者指出,光靠良好的經濟學救不了世界。但是沒有它,人們注定要重犯過去的錯誤。那些因為無知、直覺和意識形態而生成的決策,貌似可以立刻解決問題,但最後大家肯定會失望。
十八世紀的經濟學巨擎、鼓吹尊重市場看不見的手的凱因斯,留下這段名言:「實幹的人自信不受任何學說影響,實際上卻往往是某些已逝經濟學家的思想奴隸。幻聽的當權狂人,其狂想往往萃取自若干年前某個三流學者的著作。
我其實蠻意外自己能消化《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大學讀經濟系的我每天都渴望跟經濟學分手--每堂課準時坐到教室前排,抽搐抽搐地熬到下課鐘響,放學後去總圖書館念書寫作業到閉館,成績卻悲慘到及格之外別無所求,大學文憑到手後差不多十年,我都快樂地把經濟學拋得老遠。
以前的我知道經濟學很重要,但我參不透它,就交給經濟學家吧。
現在的我真心感覺經濟學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給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期待人人都能使用這套知識體系,深入思考問題的脈絡,這是為何他們會把艱澀的研究改寫成科普著作,引領更多人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

用經濟學思考:取得限量版的權力地位該做什麼?

解決經濟問題常仰賴政治行動,怎樣的政策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實務跑政治新聞的那些年,我所接觸到的政治人物對「權力」有各式各樣的論述,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限量版的權力地位會被這樣使用……社會溝通是艱鉅的工程,即使不是特定領域的專家,先多方涉略去理解問題的不同面向,絕對是比按偏見行事更好的起點。
讀完《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當然沒讓我天眼大開,而能夠閱讀年幼時避之唯恐不及的經濟學,並且感受到其中的趣味真是太好了。
最寶貴的收穫是增強對資訊的判斷力,對引誘人膝反射產生激烈情緒的資訊--尤其是引發強烈負面情緒的資訊多一點免疫力。
1.6K會員
156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