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朋友的優惠券之福,才得以免費看這部電影。看完這部片,我有種國片已然綠葉成蔭的感覺。我不必抱持著「含淚支持國片」的心態進入戲院,它實實在在就是一部好電影,不只是一部好的台灣電影、好的原住民片而已。相較於我年少時看的《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台片,出戲院後總含著一種白璧微瑕的失落感。《哈勇家》不只沒有給我這種失落感,反而是一種充盈的感受。
好電影的因素很多,我認為它首先的優勢就是流暢地說好一個故事,沒有以往台片常見硬塞說教的內容,或是弄出不合邏輯的情節,寫出離地三千呎的對話等。甚至連搞笑的情節,也都是由故事本身帶出來的,生活中的荒謬與幽默,而非把綜藝式笑點強加進劇情中,叫人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另外本片善加利用大眾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加深大家對原住民社群內涵的了解,促成本片的主旨--泰雅人的Gaga。
Gaga是本片的英文名,泰雅語直譯是「祖先的話」,事實上它的概念很難為外人所知,勉強說的話,就是泰雅族人獨有的文化社會禮俗制度。像是片中的殺豬宴,其實是一種觸犯禁忌後贖罪的禮俗表現,但在各種陰錯陽差的條件下,被片中大孫女的男友以為是訂婚宴(實際上也不能說不是,只是這是一種補救措施,而非純然的喜事),一方面表現趣味的荒謬感,一方面也透過這事件讓外族觀眾理解泰雅人的社會制度。以前讀過泰雅女作家里慕伊.阿紀的散文集《山野笛聲》,裡面有篇標題聳動的文章〈八個男人陪我睡〉。文中敘說泰雅傳統社會雖不干涉男女婚前往來,卻嚴格禁止婚前性行為的風俗,所以作者以美貌聞名的祖母,婚前雖有眾多男子追到家裡來,也可以陪女生過夜,但就是不會有當時認定的踰矩情事發生。因此片中大孫女阿莉未婚懷孕,可謂觸犯禁忌中的禁忌,必須向族人公開謝罪(類似漢人傳統習俗中的「洗門風」)。
聽說導演的風格是喜歡使用素人演員,而且沒有固定的台詞腳本,反而創造出了相當鮮明的人物形象。像是宛如大地之母的雅夢阿嬤、頑皮活潑又固守傳統的孫子以諾、志大才疏的大兒子巴尚、倔強又貼心的大孫女阿莉、有志難伸的二兒子席浪、默默付出的二媳婦尤莉、俐落懂事的二孫女以愛等,構成一齣豐滿的群像戲。一家人在部落裡彼此依存,也相互齟齬,最後在一場如夢似幻的選舉鬧劇後,又默默的和解了。
此外,我感到這部片有一種微妙的道家精神。雖然這樣說有點奇怪,但導演以一種「存而不有」的態度,透過鏡頭捕捉到了美麗的山野、部落的人情,現代泰雅家庭在傳統與現代的掙扎等。編導「談而不論」,什麼都講了,但什麼也沒說破,今日泰雅社會的諸多議題,編織在劇情裡,讓觀眾自行默默咀嚼。
片名的「哈勇」,是出場不久即辭世的阿公名字,也是片中驚鴻一瞥又無所不在的靈魂人物。最後阿莉產下的曾孫,也命名為「哈勇」。電影以哈勇的死開場,又以哈勇的生作結,彷彿一個圓圈,繞了一環,又回到生命的原點。然而中間所經歷的,並不是與原來相同的事物。而是透過不同世代的傳承與革新,滋養整個社群的生命。我很喜歡這部片的精神,但可惜這部片叫好不叫座,期待有更多人能夠親自觀賞這座寶庫。不過觀影當時見到不少年輕的原住民父母帶著孩子來看,但願有更多新世代的「以諾」,得以維繫他們獨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