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的台灣人,你快樂嗎?打破設限,活出你想要的生活

2022/12/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過著的是我想要過的生活!好想要像你這樣子生活!」
「你也可以。」
銀行的小故事
回到台灣做了快篩,隨即到銀行換匯,眼前是兩位親切的行員姊姊,她們很好奇我在國外的生活,不斷詢問我澳洲的點點滴滴,我向她們說了我去打工度假闖蕩的故事還有當地的文化、環境,最後幸運得到了可以定居的機會,她們投以羨慕的眼神和讚嘆,我說「連我自己都超羨慕自己」。
談話之間我不斷地鼓勵她們「幾歲去都不算晚,只要你有行動。」「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就不能害怕改變。」「現在澳洲工作機會非常多,你的能力遠比澳洲人專業,在那裡你的薪資可以非常優渥。」但社會氛圍、家庭的束縛和年紀迷思使得她們退縮,擔心過了某個年紀就不適合出國闖蕩,捨不得放下穩定卻雞肋的工作,離不開另一半和家庭,但這樣真的快樂嗎?真的是她們想要的生活嗎?從她們表情透漏答案:顯然不是。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出國遊學什麼的,而是必須勇敢為自己活,實際行動為自己爭取想要的生活與快樂。這時可能會有人想,錢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請不要被錢限制了勇氣,當初我去澳洲的時候因為找工作困難到戶頭剩下3塊澳幣,現在呢?沒有說是大富大貴,但至少我可以不用煩惱吃穿。
第一個文化衝擊:你快樂嗎?
這是我剛到澳洲第一次感受到文化衝擊,當時我只是在農場做採集的工作,農場主人騎著農場車到我面前,他看著我,我就停下手邊的工作,以為他要說什麼,結果他大喊「你在這裡工作快樂嗎?」我著實地嚇到了,這句話我在台灣的職場從未聽過,我以為因為我是背包客才這樣關心我吧,但在我定居多年,做過許多工作後,我發現澳洲人普遍關心人大於工作,他們在乎的是你在職場快不快樂,這是令我又驚訝又驚喜的文化衝擊。
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在澳洲生活,在和當地人相處時,我感受不到"設限",他們不認為什麼樣的年齡結婚或再婚有什麼問題,也不一定要結婚,也不認為什麼工作適合什麼性別、幾歲了該存多少錢、什麼性別該有什麼樣子,他們沒有這種觀念束縛他們,所以在當地,可以感受到大部分居民能很自在,用自己舒適的方式隨心所欲地活著。
我常在路上一堆穿著奇怪、行為怪異的人(這裡指的是華人會覺得"怪",在澳洲叫做"獨特"),我曾經在海灘看到許多身材非常差的人和非常老的人穿著面積非常小的泳裝,他們完全不在意別人怎麼想,甚至他們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這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用異樣的眼光評判他們,也不會有人指責他們,除非他們影響到了別人的權益。
台灣人的人生公式
回憶出國前我在台灣的生活,我能感受到台灣人的民族潛意識具有"群體一致性",喜愛與自己相似的人事物、講求公平,對於外表行為較獨特的人無法展現包容力,甚至出言批評「怎麼可以穿這樣?怎麼可以這樣做?他是不是有病?」因為普遍台灣人認為身為人應該要有一種樣子,而不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樣子。
這和我們的國民教育和升學體系息息相關,為了評量學習成果,考試的題目必須要有標準答案,"背誦"是非常有效的得分手段,優秀一點的老師會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考導出正確答案,但就算獲得了邏輯思考的能力,學生還是以升學考試為學習目標。孩子長期被家庭、學校、社會洗腦「讀書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努力讀書就會獲得好工作」,在青少年腦部發展還很活躍的時段,就失去了對世界萬物的好奇心,失去了探索自我和環境的機會,無意識地放棄嘗試質疑和發想(因為會被認為是異類),結局是我們就養成了每件事都應該有標準答案的潛意識。
而台灣人這樣的潛意識延伸到了人生觀,認為人生有不可動搖的公式:國小升國中→國三考高中→高三考大學(潛意識:考上好大學我就發達了、沒有念大學的是廢物)→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結婚→買車買房→生小孩→老死
覺得很熟悉嗎?這曾經也是我的人生藍圖,直到我大學畢業發現事情不是那麼一回事,學校給予的知識在職場上幾乎無用武之地,剛出社會的我在職場上體驗一切重新來過,我後悔浪費多年的歲月在學校裡,雖然在學校我得到組織能力和人際能力,但若我能提早出社會照樣也能學習到,甚至更多。若能夠重新來過,我會選擇就讀技職學校,並且不讀大學,盡早出社會甚至出國。因此往後的每一天,我都會選擇不讓我後悔的路,我選擇不再委屈自己、不跟隨社會的潮流、不聽從家人朋友的勸說(參考就好),我選擇讓自己快樂、有成就感的路。
靈魂活在身體裡面,若靈魂被身體壓抑住了,精神會十分痛苦沒有快樂。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大環境和別人,但我們可以試著為自己的靈魂跨出去,拋掉其他人的眼光,打破社會給予的人生公式,為自己隨心所欲地活著,為自己追尋快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確實不容易,以下提供一些可以練習的方法。
1.練習成長型思維,並寫下使自己成長的具體行動
當你發現開始自我限制或是抱怨時,對自己做出提問並提出具體的案例和方案。

例如:當你聽到朋友出國工作,心裡想到「我英文那麼爛,我怎麼可能像他一樣能出國生活。」這時必須有意識地發現自己有自我限制的負面想法,停止抱怨並對自己做出提問:「我的英文很爛,但英文能力是天生的嗎?身邊有人英文從很爛變得很強嗎?我有曾經付出努力去學習嗎?」
接著由簡易到困難寫下可以做出的有效行動,先寫下簡易的行動,等到實行一段時間後覺得已得心應手,再寫下更大的行動,以學英文為例子寫下:每天讀一篇英文新聞、聽一則英文新聞或podcast,之後是找外國人對話,再來是去上視訊英文課程、語言學校或是出國。當英文確實有進步時,在意識和潛意識中都會開始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
2.察覺那是別人的價值觀不是我的價值觀,寫下自己的價值觀
在對話中很容易察覺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最常見就是家人團聚時,常常被長輩嫌棄外表年齡或是催婚,或是問到收入狀況等等,可能這個長輩對你來說很重要,但是他的想法讓你感到困擾時,那就是他的價值觀與你衝突,你或許會受到社會的眼光想要妥協,但請意識到那是別人的價值觀,那個價值觀有夠膚淺和庸俗,捫心自問你是否想成為像那個長輩一樣的人?

至於為何許多台灣人活出自己不喜歡的價值而痛苦地活著,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價值觀,他們不認識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這裡提供一個練習,當你和他人價值衝突時,寫下來,並試著寫下為什麼你不認同他的價值,再寫下你認同什麼價值。拿以上長輩的例子來說可以寫下「我認為長輩嫌棄我的外表是因為這個長輩不重視內在,他重視外貌,她嫌棄我是他個人涵養的問題,我認為外在確實重要,平常我也會保養皮膚、練習穿搭打扮,讓我看上去禮貌得體,但我不會像長輩這樣無禮地指責他人,而內在的涵養才是一個人散發氣質的關鍵,這位長輩的價值觀與我的價值觀不符,我不受他影響」
3.獨處,認識自己,表達式書寫
這裡的獨處不是一個人外出,外出會有其他人在你身邊,你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只有自己沒有其他人,可以是家裡,可以是一個真的完全沒有其他人的自然環境。在沒有他人的環境下,人會展現出最真實的自我,放下手機電腦和書等媒體,給自己半小時的安靜時間,你要做甚麼都可以,你可以起身走走,做做伸展,這時腦袋裡會有非常多的聲音,好好地面對他、聆聽他。
你也可以嘗試冥想,現今有非常多冥想的教學資源這裡就不贅述了。
你甚至可以練習表達式書寫,準備一個較大的白紙或是筆記本,設定20分鐘的計時器,接下來把你心中所有想到的想法寫下來,就算你覺得奇怪也要不加思索地寫下不能停,寫滿了就翻頁,讓你的手和潛意識帶你進入心流,時間到時就要馬上停筆,堅持幾天後,你對自己和這個世界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4.遠離負面的任何事物,建立優質的能量環境
如果你有時常愛抱怨或是品格有瑕疵的親友,建議不要再和他們往來,試著結交有格局、眼光開闊、有行動力、品格優良的優質朋友,避免使自己在同溫層裡面抱怨取暖,那只會讓人原地踏步得不到喜悅。退追蹤那些不喜歡的臉書和IG帳號,或是退追蹤那些只會散播負能量的朋友,追蹤那些你喜歡使你感受到愛與喜悅的事物,盡量避免接觸台灣的新聞媒體,那些內容只會帶來焦慮、憤怒和仇恨,並且消耗腦袋的能量。
你會被圍繞著自己的人事物影響,交友圈最為重要,如果遇到談得來、能啟發你的親友,就多和他們相處,其次是資訊、環境和物品,試著在合理範圍內探索那些讓你感到愉悅的事物如戲劇、書籍、擺飾、電玩、音樂、動植物等,以上不一定是要有積極的學習意義的內容,合理範圍是不能成癮,成癮就是沒有它們你會感到焦慮難受等負面情緒,只要是單純自己喜歡的事物就好,讓自己被所喜愛的事物環繞著,你會感到生活品質和心靈的能量都會被提升。
後記
寫這篇文章的動機(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總之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下來),因為在我回國後和台灣的親友相處後,發現他們普遍過得不愉快,時常抱怨卻做不出改變,想要逃離卻也放不下現況不敢改變,讓我感到非常地可惜,我希望人們能夠不再被這個狹小的社會給框架住,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層次去體驗世界,能享受到生活的喜悅而非生存的艱難,活出自己最舒服自在的樣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薇琪
薇琪
心理。文化。靈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