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外星球的聲音——焦邁奇《Alien》 我們不在同一個星球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20台北雙年展邀請法國學者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擔任共同策展人,他提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指涉人與人之間差異,不同世代、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對世界的看法截然不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能像星球一樣遙遠,他不僅是要提出多極化世界的分歧,而是要透過藝術作品強調對話、溝通、談判的重要性。就像星球與星球,雖然距離遙遠卻又彼此吸引,互相連動而共築成宇宙的生態系。
我想引用這個概念,來談談焦邁奇的專輯《Alien》,如同專輯名稱,整張專輯的歌曲,利用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想像,透過實驗、取樣和拼貼的音樂創意挑戰常理、打破樂理,挑戰聽者對流行音樂、對焦邁奇的既有想像,帶來一種全新、不可思議、無法理解的獨特奇幻感受,讓人困惑又想要一窺究竟,就像我們看待外星文明一樣,對未知的宇宙萬物充滿好奇。

中國新生代創作歌手焦邁奇 從民謠到電音不變的少年感

台灣聽眾可能對「焦邁奇」較陌生,他是1996年出生的中國新生代創作男歌手,中學開始音樂創作,20歲時於網路發表第一張網路專輯《赧然的賊》,歌曲以木吉他伴奏的民謠為主,聲音樸素自然、外型清新可愛,唱歌宛如鄰家男孩般溫暖親切,他所寫的歌詞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又具有一種輕巧的抒情詩意。
2017年焦邁奇參加選秀節目《快樂男聲》,陽光自在的少年氣質擄獲許多歌迷的喜愛,節目結束後加入有此山文化成為陳粒的師弟,2019年推出首張錄音室專輯《我的名字》,在民謠曲風加入更多流行音樂的節奏、電子音樂的元素,放入〈我歡喜喜歡你〉、〈今天也想見到你〉等浪漫情歌,主打歌〈我的名字〉累積超過破億點播,成為華語樂壇的創作新星。
焦邁奇的歌沒有太過濃烈的情感,不刻意渲染悲傷孤獨或甜蜜幸福,反而是更貼近生命真實的感受,自在地笑看生活各種有趣、無聊的日常瑣事。焦邁奇的歌介於俏皮和頑皮之間,用輕鬆愉快的方式排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與苦悶,或許這就是他粉絲在他身上看見的「少年感」,有點叛逆、有點創意。

混雜時代的破碎與重組〈3189〉 在那一瞬間我們融為一體

滿懷創作渴望的焦邁奇在2021年推出第二張專輯《Alien》,展現了他的音樂奇才,完全跳脫上一張專輯親切鄰家男孩的形象,他打開腦袋把裡面各式各樣的奇想帶給聽眾,也讓聽眾的腦洞大開,讓人看見他非常特別、特別奇怪的一面,若你能對上他的外星頻率,會發現他怪的可愛。
〈3189〉是專輯的第一首歌,也是主打歌。大部分人第一次聽〈3189〉可能都會滿頭問號,想說「這也算是歌嗎?」、「到底是在唱什麼?」我第一次聽時也是這樣。歌詞不知所云、音樂節奏變來變去、忽而喃喃自語、忽而大聲嘶吼,像極了博物館裡令人費解的當代藝術品。
〈3189〉打破了許多人對於流行音樂邊界的想像,但不要急著去否定、批評它不是音樂,而是放下心中的成見去感受原來音樂也能這樣。當我聽了又聽,開始被這首歌深深吸引,這是我從來沒聽過的音樂,一種無法定義、無法預期的驚奇,拓展了我27年來對於音樂的認識,顛覆了人們對於歌曲既有的認知,是一個來自外星球、屬於未來的音樂。正因為藝術能不斷打破框架,才能創造出無限可能,如同那個李安迷因:「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這幾年受到社群網路短影音的影響,愈來愈少人會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甚至沒有辦法好好聽完一首歌,只聽個15秒、30秒就把歌曲滑過去,使得每首歌都變得很破碎,創作者也為了用短短幾句去吸引大眾目光,而沒有力氣去好好製作一首歌或是精心設計一張專輯。
〈3189〉這首歌凸顯出這個時代荒謬的聆聽方式,既然人們用破碎的方法聽歌,不如就用碎片拼貼出一首特別的歌。聽這首歌就好像在滑抖音,隨機地接收大量五花八門資訊的刺激,每個人都困在自己的網路演算法中,網路讓人的距離愈來愈遙遠,但當兩個星球因為同一個話題而有想同感受時,好像是歌詞中寫道:「在此之前,你屬於你自己,但是那一瞬間,我們融為一體。

取樣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再製〈N=R*×Fp×Ne×Fl×Fi×Fc×L〉

焦邁奇在大學讀的是電影編導專,他所吸收的知識都成為了他創作歌曲的養分,他最廣為人知的歌曲〈我的名字〉,取材自韓國電影《少年菀得》。而在上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也取材自電影與文學作品,歌詞中寫到:「我像一顆地球/太瞭解就失了誘惑/你像忘了禮拜幾的宇航員/我是記得愛你時日的學者/研究你要去的星球」也預告了《Alien》的概念。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歌名源於智利小說家博拉紐2006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地球上最後的夜晚》,這部小說複雜、多層次、展現了前所未見的小說敘事方式;2018年中國導演畢贛也拍一部極具藝術性的魔幻寫實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突破了電影習以為常的敘事結構。由此看來,焦邁奇寫出〈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來挑戰音樂框架,極具野心,他的挑戰成果要到第二專輯才能看到。
焦邁奇在〈N=R*×Fp×Ne×Fl×Fi×Fc×L〉取樣自己的〈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挪用「具體音樂」的概念解構、重組、再製。所謂具體音樂是從現實中取樣具體的聲響,例如風聲、水流聲等既有的聲音,重新譜寫成曲子。這在藝術音樂、獨立實驗音樂、電影配樂領域已經很常見,流行音樂製作上偶爾也會用取樣概念,例如徐佳瑩的〈準明星〉編曲就取樣了2007年代Gatsby的洗腦廣告音樂。
近年來網路流行二次創作,所有作品到網路上會被多次的重製、修改、再創造,誰能想到,一位南美洲人在廚房跌倒的影片,會在多年後成為地球另一端台灣的網路迷因統神端火鍋,這些創作永遠沒有停止、持續在網路宇宙中發酵。在文學上,詩人夏宇也曾把自己的詩集《腹語術》拆解重組成《摩擦.無以名狀》。
焦邁奇取樣自己的歌做為改編素材,成為自己的二創者,做出《Alien》第二首歌〈N=R*×Fp×Ne×Fl×Fi×Fc×L〉這是德雷克方程式,是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1960年代提出測量外星文明的計算方式。很多人認為這首歌更應該放在專輯第一首作為Intro,它接續了上一張專輯的結尾,揭示這張專輯的概念,但如同〈3189〉顛覆人們對音樂的想像,把Intro放在專輯第二首也可以。

打破語言隔閡〈在外星人眼中我是他們的人〉外星語的呢喃

周杰倫出道時常被人批評咬字不清,焦邁奇也時常被說口齒含糊而聽不懂歌詞,特別是他寫詞時會用「赧然」、「鯁慰」、「唑吡坦控釋劑地西泮氯氮卓」等冷僻的詞彙。第三首介紹專輯中的〈在外星人眼中我是他們的人〉,他進一步顛覆語言,發明了讓人聽不懂的外星語。翻譯成中文,但還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凸顯出人與人溝通時「聽不懂」的趣味。
你我不在同一顆星球上,所以我們時常會「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最常見的是語言上的隔閡,我聽不懂韓文;口音也有影響,我聽得懂中文,但我可能聽不懂北方人講中文;另外詞彙太過專業,我聽不懂電腦工程師的C語言;或是藝術家太抽象的語彙,讓人聽不懂他想表達什麼;也可能因為立場不同,對話帶有偏見與情緒,導致兩人用相同語言詞彙,仍「你說這話什麼意思」。《Alien》這張專輯的頻率也是讓人先聽不懂,當你放下成見才能慢慢聽懂焦邁奇。
為什麼一定要聽懂歌詞內容?對於不懂韓語日語的人來說,韓語歌日語歌聽起來大概就跟外星語差不多,語言不該是音樂的流通阻礙,曲風也不該是一種限制。當我們聽〈在外星人眼中我是他們的人〉就好像真的在跟外星人溝通一樣。這也不是焦邁奇第一次創造歧異性語言,他在〈松鼠〉中就曾創造過松鼠語。
雖然《Alien》這張專輯完全顛覆了焦邁奇原來的曲風,但若仔細聆聽他藏在歌中的思考,會發現他仍是原來的那個他。
「幼稚鬼許願望,貪婪的許十個願望」—〈若許一個願望少活十年,我許十個〉
「超大隻怪獸躲在窗簾背後、冒昧的發現原來那是我」—〈超大隻怪獸〉
「害我成了原發性失眠患者」—〈怎麼我睡不著你也不來救我〉
「可是可是我好懶、可是可是腦袋空空的」—〈松鼠〉
「別再讓我混蛋下去,別再讓我一無是處」—〈混蛋〉
「雖説我是個賊,惡終有惡報」—〈赧然的賊〉
焦邁奇寫的歌詞帶著某種「自我解嘲」的爽朗態度。說自己是個邪惡的賊、又把自己形容成貪婪的幼稚鬼,說自己是個時常犯錯又脆弱的混蛋、又把自己講成靦腆、膽小、懶惰的超大怪獸,說自己是腦袋空空,又是個失眠患者。這次在〈在外星人眼中我是他們的人〉則把自己形塑成奇怪的外星人。
這樣的自貶並非自暴自棄,反而是因為他的歌如此真誠,能認清自己的不同、理解自己的脆弱、正視生活中種種問題才能繼續前進,更能引起聽者的共鳴,他會在歌中把這些感受予以轉化、自我激勵也激勵聽眾,進而帶出一種勇敢的叛逆、豁然開朗的態度,像是成名曲〈我的名字〉所唱的:「我慶幸那些難堪正中我的下懷,讓我懷疑我的存在,最後笑了起來。」
《Alien》這張專輯讓想我到經典文學《小王子》,小王子在星球和星球之間旅行,以一雙清澈的眼睛看到了許多現實世界中無理的事情,他只是觀看而不帶批判,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反思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再也看不見盒子裡的羊,忘了那頂帽子其實是一隻在被蛇吞到肚子裡的大象。而焦邁奇的音樂也是如此,我們以為他是奇怪的外星人,其實在外星人眼中我們才是無法理解的怪異存在。
跨越星球、突破框架、發揮想像是《Alien》一大主題,專輯特別邀請香港影后鄭秀文獻聲〈好看的鄰居〉,以磁性的粵語獨白創造出歌曲另一種敘事,沒人說歌一定要用唱的,獨白也是音樂的一部分。這首個講述外星人湯米和羅拉搬到隔壁的故事,典故源於1960年代的經典英文情歌〈Tell Laura I Love Her〉(告訴羅拉我愛她)。因此這是一首跨星球、跨語言、跨時代的跨域歌曲。

甜約翰編曲 電子節奏譜寫愛慾流動的〈健康戀情〉

就好像是外星人慢慢融入地球人的生活一樣,《Alien》的後半張專輯回歸到較平易近人的流行音樂曲風。特別喜歡焦邁奇和樂團甜約翰合作的〈健康戀情〉:「早上你對我打了一個嗝,晚上我在被窩裡把火箭發射」,透過甜約翰的編曲,讓焦邁奇的歌更加複雜而細緻,節奏輕快的電子舞曲風格,加上充滿情慾遐想的歌詞,讓人一聽就愛不釋手,不自覺跟著輕哼搖擺、散播毒氣。
焦邁奇過去已經有跟甜約翰合作過幾次,在上一張專輯《我的名字》中就邀請甜約翰參與〈怎麼我睡不著你也不來救我〉、〈地球最後的夜晚〉兩首歌的編曲,而甜約翰在演唱會上也曾邀請焦邁奇來擔任嘉賓,雙方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音樂對話更加熟習彼此,一次又一次的迸發出了精采的音樂火花。
其實音樂本來就沒有好或壞,隨著網路時代音樂類型的多元化,音樂人更能用獨特的音樂作品來吸引頻率相近的聽眾,許多音樂創作者、獨立樂團反而比偶像歌手更受歡迎。或許《Alien》不是一張人人都會喜愛的專輯,但我相信這絕對是這個時代非常獨特的存在、不容忽視的聲音,兼具有實驗性、開創性、娛樂性和藝術性的一張音樂作品,邀請你一起飛去焦邁奇的行星,那裏的音樂很耐聽。
「我們必須、必須往前走」焦邁奇讓我想到了林強,林強一出道就寫出流行歌曲〈向前行〉,卻選擇立刻轉換跑道,義無反顧地投身實驗性的電子音樂創作,後來他成為享譽國際的電影配樂大師,如果沒有當年的勇敢,就沒有後來的林強。今年才26歲的焦邁奇,已證明他能寫出流行歌曲,但他的野心不僅於此,他還想走得更遠、他還要邁向奇蹟,他透過《Alien》展現出強大的創作能量,帶給聽眾不曾聽過的聲音,相信未來他會為華語樂壇帶來更多更不一樣的音樂衝擊。當一顆行星撞到另一顆行星時,會在宇宙中創造出燦爛奪目的大爆炸。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0會員
115內容數
只不過是一頭愛看電影的鹿🦌 不是影評人,是電影導覽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鹿刻Luke 的其他內容
地方大選即將在11月26日登場,選舉投票已成為台灣人的日常。每次選舉候選人都會花招百出吸引民眾目光,由於情節高潮迭起、荒謬離奇,「選戰」也成為許多電影的題材,如美國電影《選戰風雲》、《危機女王》都是知名的選戰電影。台灣今年則出現了一部獨特的選戰電影《哈勇家GAGA》討論選舉的弊端與原住民傳統的流失
這幾年愈來愈多的台灣影視作品取材歷史,讓人們有機會透過作品了解這座島嶼的身世,有些拍得很好,例如《返校》;有些拍得不好,例如《流麻溝十五號》。看完後可能會認識那段歷史,但也會遺忘這部電影,它是那種適合放在博物館視聽室裡,每小時會輪播一回的片子,有些人看到一半才加入、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會離開或是睡著。
2017年初見這部電影的我,對於愛情和電影仍一知半解,以青春朦朧的視角寫下一篇〈能不能《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你將會成為我的〉。五年來,經歷過幾段關係,體會過幾次喜悅與痛苦後,重看電影除了重溫既有的悸動與燦爛,也想分享我讀到電影中哲學、詩意與愛情的關聯。因為是他,因為是我,正因為最美的是初戀。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第17部作品《他還年輕》,由導演林靖傑拍攝台灣農村鄉土文學家吳晟,這部紀錄片就像作家吳晟的詩作一樣,不和你談論人生大道理,而是帶領觀眾跟著作家到田裡走走,去插養、去耕耘、去種樹、去寫作。知名影評人藍祖蔚直言,這是一部千載難逢的作品,做到了其他文學家紀錄片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環保」與「反戰」是吉卜力及宮崎駿在創作故事的三大核心關懷,我們幾乎可以指認出每一部作品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天空之城》、《紅豬》、《霍爾的移動成本》的反戰意義鮮明;環保方面,《風之谷》談空氣污染的問題,《魔法公主》討論山林破壞的情況,《崖上的波妞》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神隱少女》則關懷河川破壞。
自從我搬到花蓮以後,三不五時會收到好朋友傳訊息問我說花蓮有什麼好吃的,每次都要羅列一堆餐廳,於是我想說乾脆把花蓮美食推薦的口袋名單整理成文章.這份「花蓮美食推薦名單」,從早餐一路吃到消夜,甜點冰淇淋也都有,到花蓮玩怎麼吃都不怕踩地雷。
地方大選即將在11月26日登場,選舉投票已成為台灣人的日常。每次選舉候選人都會花招百出吸引民眾目光,由於情節高潮迭起、荒謬離奇,「選戰」也成為許多電影的題材,如美國電影《選戰風雲》、《危機女王》都是知名的選戰電影。台灣今年則出現了一部獨特的選戰電影《哈勇家GAGA》討論選舉的弊端與原住民傳統的流失
這幾年愈來愈多的台灣影視作品取材歷史,讓人們有機會透過作品了解這座島嶼的身世,有些拍得很好,例如《返校》;有些拍得不好,例如《流麻溝十五號》。看完後可能會認識那段歷史,但也會遺忘這部電影,它是那種適合放在博物館視聽室裡,每小時會輪播一回的片子,有些人看到一半才加入、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會離開或是睡著。
2017年初見這部電影的我,對於愛情和電影仍一知半解,以青春朦朧的視角寫下一篇〈能不能《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你將會成為我的〉。五年來,經歷過幾段關係,體會過幾次喜悅與痛苦後,重看電影除了重溫既有的悸動與燦爛,也想分享我讀到電影中哲學、詩意與愛情的關聯。因為是他,因為是我,正因為最美的是初戀。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第17部作品《他還年輕》,由導演林靖傑拍攝台灣農村鄉土文學家吳晟,這部紀錄片就像作家吳晟的詩作一樣,不和你談論人生大道理,而是帶領觀眾跟著作家到田裡走走,去插養、去耕耘、去種樹、去寫作。知名影評人藍祖蔚直言,這是一部千載難逢的作品,做到了其他文學家紀錄片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環保」與「反戰」是吉卜力及宮崎駿在創作故事的三大核心關懷,我們幾乎可以指認出每一部作品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天空之城》、《紅豬》、《霍爾的移動成本》的反戰意義鮮明;環保方面,《風之谷》談空氣污染的問題,《魔法公主》討論山林破壞的情況,《崖上的波妞》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神隱少女》則關懷河川破壞。
自從我搬到花蓮以後,三不五時會收到好朋友傳訊息問我說花蓮有什麼好吃的,每次都要羅列一堆餐廳,於是我想說乾脆把花蓮美食推薦的口袋名單整理成文章.這份「花蓮美食推薦名單」,從早餐一路吃到消夜,甜點冰淇淋也都有,到花蓮玩怎麼吃都不怕踩地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科幻愛情小說題材,外太空的孤單。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聽的一首歌。 原唱是JJ林俊傑,我非常喜歡這首歌原本的作曲和編曲。 這個版本也很好聽,由陳昊宇和袁婭維的詮釋。 歲月在默數三四五六 第六天以後 人們開始存在宇宙 黑夜和白晝
Thumbnail
在格友丘筆兔那看到關於AI作曲討論。 也發現一個還不錯的AI生曲的網站: 玩票性質地弄了幾首,AI作曲會稍微更改歌詞的內容,甚至連歌名都改掉,這還挺有趣的😂😂😂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從回春丹出事被返送中之後才開始接觸他們歌。一開始只是單純喜歡他們旋律跟聲線,沒怎麼注意歌詞都在寫些什麼。 然而就在剛才,邊聽著「夢特別嬌」邊準備將電腦闔上之時,猛的注意到Spotify上沒有提供這首歌的歌詞,於是就心血來潮Google了一下,這才發現歌詞其實挺有趣的。大意應該是在講一位情場浪子
Thumbnail
《季候鳥》初試啼聲……(小說《魔音》原創歌曲) 有誰共鳴? 我們總是到了最後,才想起把曾經的都記憶起來…… 《季候鳥 Migratory Birds》 這是“魔音樂團”的第一首歌,藉由對遠古失落文明的馳想,哀悼失落的情感。當時,他們都不知道,這首歌其實在預言他們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個體,人稱的「怪咖」往往只是與世俗定義的有所不同,但這群人的存在不應該被否定,而是我們應該敞開我們的心去了解他們,而並非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這群人。
Thumbnail
得到一個禮物,這是後搖樂團昴宿的新專輯《QUARK 夸克》,從新進團員、以前的茶友小表弟手上收到這張專輯特別有意義。 音樂以自我探索為題,這一路充滿挑戰,卻也讓人發現內涵的美好風景。一張活力和求知慾望滿滿的青春作品。希望我們都一起向前進。
Thumbnail
當世界給你一點失望和一點悲傷時,來聽蔡藍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科幻愛情小說題材,外太空的孤單。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聽的一首歌。 原唱是JJ林俊傑,我非常喜歡這首歌原本的作曲和編曲。 這個版本也很好聽,由陳昊宇和袁婭維的詮釋。 歲月在默數三四五六 第六天以後 人們開始存在宇宙 黑夜和白晝
Thumbnail
在格友丘筆兔那看到關於AI作曲討論。 也發現一個還不錯的AI生曲的網站: 玩票性質地弄了幾首,AI作曲會稍微更改歌詞的內容,甚至連歌名都改掉,這還挺有趣的😂😂😂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從回春丹出事被返送中之後才開始接觸他們歌。一開始只是單純喜歡他們旋律跟聲線,沒怎麼注意歌詞都在寫些什麼。 然而就在剛才,邊聽著「夢特別嬌」邊準備將電腦闔上之時,猛的注意到Spotify上沒有提供這首歌的歌詞,於是就心血來潮Google了一下,這才發現歌詞其實挺有趣的。大意應該是在講一位情場浪子
Thumbnail
《季候鳥》初試啼聲……(小說《魔音》原創歌曲) 有誰共鳴? 我們總是到了最後,才想起把曾經的都記憶起來…… 《季候鳥 Migratory Birds》 這是“魔音樂團”的第一首歌,藉由對遠古失落文明的馳想,哀悼失落的情感。當時,他們都不知道,這首歌其實在預言他們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個體,人稱的「怪咖」往往只是與世俗定義的有所不同,但這群人的存在不應該被否定,而是我們應該敞開我們的心去了解他們,而並非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這群人。
Thumbnail
得到一個禮物,這是後搖樂團昴宿的新專輯《QUARK 夸克》,從新進團員、以前的茶友小表弟手上收到這張專輯特別有意義。 音樂以自我探索為題,這一路充滿挑戰,卻也讓人發現內涵的美好風景。一張活力和求知慾望滿滿的青春作品。希望我們都一起向前進。
Thumbnail
當世界給你一點失望和一點悲傷時,來聽蔡藍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