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偈

讀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坐禪成佛心中病,磨磚作鏡眼中眼。一破牢關金鎖斷,等閒信步便歸家。

坐禪成佛心中病,磨磚作鏡眼中眼。一破牢關金鎖斷,等閒信步便歸家。

讀了一首佛偈。「坐禪成佛心中病,磨磚作鏡眼中眼。一破牢關金鎖斷,等閒信步便歸家。」

就我粗淺體會,佛法帶有濃濃後設意味。忘了聽誰說過,我們不妨將「後設」想像成自既存現象抽身,「後退一步」,好加以審視並解構。比如,一本小說的敘事者遽爾「後退一步」,對沉迷於書中幻境的讀者坦承:字字句句,無非虛構。而既是虛構,就不妨回溯至敘事線的某一點重新來過。本來,小說是以假為真。明明子虛烏有,卻要說得有如實事,或親見親歷,或親得之於某人。讀者則暫且擱置理性,目眩於子虛之事,徜徉於烏有之鄉。後設小說打破這層默契,可以說澆了讀者一頭冷水。

佛法,也可說澆了包括修行者在內的芸芸眾生一頭冷水。不僅「後退一步」,明示大千即為火宅,當求捨離,又再「後退一步」,強調就連捨離火宅的修行功法(如「坐禪」)亦不可拘執。捨來捨去,等修行者真入了不二法門,只怕已給佛法澆得從頭到腳溼答答的。或許,不如此,便無法求得大清淨、大清涼。

佛偈中「牢關」、「金鎖」等語,也讓我興發聯想。《水滸傳》裡,魯智深圓寂前寫道:「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個花和尚「不修善果」、「殺人放火」,反倒憑潮信為引,頓悟正果,成了一眾好漢少數能得善終的一位。

也許是禪宗六祖的故事流傳太廣,很多人總以(慧能)頓悟為高,以(神秀)漸悟為有所不及。但是,同樣忘了聽誰說過,漸進與頓省是歷程與結果。換句話說,有了持續的思索,才會在某個因緣俱足的當下豁然開朗,善哉善哉。以當今科學角度來看,這樣的思索未必是刻意為之,而是在潛意識中進行。常可見一個先前怎麼也想不明白的疑難,隔一陣子就忽然想通了。其實,這是擱置有意的思慮後,疑難進入了潛意識,由其代勞尋得答案。羅素有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聚精會神思索問題一陣子,使問題植入潛意識,於意識底層萌芽開展,直至問題之解噴薄而出,炫目明晰……。」("Having, by a time of very intense concentration, planted the problem in my subconsciousness, it would germinate underground until, suddenly, the solution emerged with blinding clarity...")

我看過大陸拍攝的《水滸傳》電視劇。魯智深圓寂一幕拍得很有情味。宋江、吳用、楊志、武松四人見他捨棄肉身而去,失聲痛哭,乃至喀血,足見兄弟情誼。可惜,吳用在唸出前引那篇頌子時,把語氣詞「咦!」省略了。一字之差,減損了得悟時的感慨與暢快。

話說回來,讀完佛偈,意旨雖不難懂,個別字句卻教人生疑。「眼中眼」三字,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網上搜尋亦不得要領。想來我仍有執,咦!痴兒竟尚未悟。


民國一百○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初稿,一百一十一年修訂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初稿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鵲廬有光」專欄(2015.10.4)

avatar-img
南鵲的沙龍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南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名導演小津安二郎有本文集,書名很有趣:《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這些年,結交了武林新朋友,加倍懷念起老朋友。
我原以為這類姓氏純屬虛構,後來才曉得確有其姓。
小時候課堂習練書法,不敢說授受是否得宜,至少投入的時間絕對不夠。再加上居家亦未補拙,筆下遂無龍鳳之態,只見又胖又歪扭的魯蛇,或者說,墨豬。
讀李白這首詩,我還感受到詩人—或者說詩裡敘事者—的作態與矯情
今晚,或許會夢見納蘭性德。或許不會。
日本名導演小津安二郎有本文集,書名很有趣:《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這些年,結交了武林新朋友,加倍懷念起老朋友。
我原以為這類姓氏純屬虛構,後來才曉得確有其姓。
小時候課堂習練書法,不敢說授受是否得宜,至少投入的時間絕對不夠。再加上居家亦未補拙,筆下遂無龍鳳之態,只見又胖又歪扭的魯蛇,或者說,墨豬。
讀李白這首詩,我還感受到詩人—或者說詩裡敘事者—的作態與矯情
今晚,或許會夢見納蘭性德。或許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