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為的書寫者】#2023-0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12.26-2023.1.1
上週發了2022年末開始的習慣|方格子 vocus
隔天一早Gmail收到通知,Vocus平台官方通知該文入選即時精選,打開後台發現文章瀏覽次數190次,有點受寵若驚,這就是所謂被演算法眷顧的感覺嗎XD
不過前一篇文章自己覺得頗為無聊,性質更像是一篇宣稱與自我承諾,留不住大家視野也不怪罪自己了。
說到這便想聊聊:

「寫文章的視角」

寫文章的同時,該如何定義(看待)書寫文字的人所扮演的角色呢?
我想這個問題將視角這個大齋問,變得更具可操作性。
筆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風格、用途,為自己設定書寫的視角,就像是一部電影,描述同樣的故事,不同的導演可能也會採用不同的拍攝手法,究竟要使用什麼樣的鏡頭與對白去呈現一場短暫的愛情戲?
要使用什麼樣的色彩與運鏡去強調作者想傳遞的感受?
這樣一系列過往不太會想到的問題,在開始第一篇文章後反覆捆擾著我,
我究竟該在自己的文字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個問題大致能從「內容」與「身份」上談起。
以前時不時看到網路上爆紅的科普文章,仔細一查發現裡面很多細節漏洞百出,有時就會很氣憤的認為這樣的文章擺明是誤導、曲解了科學事實,雖然可以理解寫出那樣博人眼球文字背後能帶來的經濟價值。
但其實我心中對此也慢慢浮出一個問號:

「難道你希望自己的內容變成如此嗎?」

當然我知道有些技術原理、科學內容在傳達上很不容易,要既能夠有效傳達論點,又不失閱聽人的興致十分不易。
當然能夠寫出被人認同、轉載的文章屬美事一樁,但有些堅持會在書寫的過程中掙扎與對抗,我想沒有人能夠在這樣的比賽開始前,就定義所謂的贏家。
另外一個困擾的部分,則是:

「文字與現實世界的我,到底該有什麼樣的距離?」

小時候很常在社群平台上肆意的發廢文,可能只是隨手一拍的景色或是一時興起的念頭,但隨著年齡跟交友圈的擴大,使得社群平台上連結了更多的對象。
我發現自己開始慢慢的安靜起來,漸漸地不像以往如此的「坦率」,而開始有更多角色的侷限。
現階段我覺得自己可以是各式各樣的表達者,或許有天會走到一個屬於自己的風格與狀態當中,所以我想目前「保持書寫」比起在意他人怎麼看、怎麼想來得更為重要,至於內容就交給慢慢長河做判斷了。
最後一個在上週開始思考的問題是:

「文章發佈的平台」

當然要能理想地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考量不同需求,先前自己也曾有嘗試架設網域、使用其他平台,但目前我將這部分的擔憂暫時往後擱置。主要是想將精力先關注在文章書寫的養成上,而非在細節之處迷失了自己。

結論

未來會以「#2023-XXX」為週記的後綴編號,以期自己能固定每週發布一篇文章,串連紀錄這一週內的所思所見與所聞。當然在每週七天之中也有可能有一些文字可以獨立成為一篇文,待我將其整理完後,再思索該以什麼模式發布。
先提供目前正在寫的文章一些主題(暫定)的hint:
  1. 從研究所休學的朋友..
  2. 被關在監獄後,...
  3. 睡前思考的邊界感,宛如酒精...
  4. 從鏈鋸人的交換代價看資訊透明...
「如果靈光乍現的想法是普羅米修斯傳遞給人類的火炬,那我們便有責任將其記錄下來」
avatar-img
5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泊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2/12/25 以前總想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但要能每天抽出時間,踏實整頓好每天的思緒與想法,實在太過苛刻,反而讓自己避而遠之。思來覆去,倒不如嘗試一個以周為時間單位的文本。 目前企圖在週記中記下一些日常所見所聞,或許還能對自己有些更深層的探索,對於終點在哪就暫時末急躁...
像個怠速的內燃機,慢慢回顧一下2020年​ 大約是2020年的九月底​開始,有個小小的計畫,或著說是挑戰​ 「每周閱讀一本書」​ 累積到2020年底,目標閱讀量應該是13.5本書​, 而實際閱讀量為9本,所以完成比率是66%​ 綜合下來,不得不說在跨不同領域閱讀時​, 很常會有求生不得,求死...
自從有了閒錢,便開始不停地買書,十餘年來幾乎成了囤書症,架上總有好幾本買來初翻幾頁就再也未曾翻閱的書,直至今日,定下心來想用網誌的方式讓自己買的多、也能看的多、最好寫的多。 雖然還只是個學生,能花用的也只是小錢,但自己在兩個地方上不太省錢,
#2022/12/25 以前總想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但要能每天抽出時間,踏實整頓好每天的思緒與想法,實在太過苛刻,反而讓自己避而遠之。思來覆去,倒不如嘗試一個以周為時間單位的文本。 目前企圖在週記中記下一些日常所見所聞,或許還能對自己有些更深層的探索,對於終點在哪就暫時末急躁...
像個怠速的內燃機,慢慢回顧一下2020年​ 大約是2020年的九月底​開始,有個小小的計畫,或著說是挑戰​ 「每周閱讀一本書」​ 累積到2020年底,目標閱讀量應該是13.5本書​, 而實際閱讀量為9本,所以完成比率是66%​ 綜合下來,不得不說在跨不同領域閱讀時​, 很常會有求生不得,求死...
自從有了閒錢,便開始不停地買書,十餘年來幾乎成了囤書症,架上總有好幾本買來初翻幾頁就再也未曾翻閱的書,直至今日,定下心來想用網誌的方式讓自己買的多、也能看的多、最好寫的多。 雖然還只是個學生,能花用的也只是小錢,但自己在兩個地方上不太省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幽暗灰泥門廊裡的臥室裡醒來,在身旁的,有堆成山的催繳單、還沒喝完的罐裝飲料以及排成列的那些前些日子跟朋友出門打混時夾來的娃娃。望向窗外,叫醒的不是太陽,是為那隨時可能離去的平凡生活而起床奮鬥著。這是書中作者採訪最久的人物: 土豆 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只是存在於全臺灣多達三萬戶高風險家庭裡的孩子的日常
Thumbnail
它或許也並沒有那麼可怕,而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了解太少,並且基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而一再地強化了原本就不該存在的刻板印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的是一位成人如何在神祕咖啡廳中面對深刻的自我提問,以尋找生命意義。文章提出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你為什麼在這裡?你害怕死亡嗎?你實現自我了嗎?這些問題不僅挑戰著我們的思考,更要求我們勇敢面對內心的渴望與恐懼,探索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從《老狐狸》(Old Fox)由蕭雅全導演,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主演。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第一次和我關心的小朋友去參加天使樹快樂營,坐兩班車到彰化市,帶孩子去吃麥當勞。他告訴我,那是他第一次吃麥當勞……,我心中覺得心酸。他在報名時得知可以有烤肉吃,就非常開心說:「一定要吃很多、很多。」結果當天有很多孩子陪他一起玩,就對烤肉不感興趣了。   他約5歲回到新X村,因為會罵髒話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幽暗灰泥門廊裡的臥室裡醒來,在身旁的,有堆成山的催繳單、還沒喝完的罐裝飲料以及排成列的那些前些日子跟朋友出門打混時夾來的娃娃。望向窗外,叫醒的不是太陽,是為那隨時可能離去的平凡生活而起床奮鬥著。這是書中作者採訪最久的人物: 土豆 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只是存在於全臺灣多達三萬戶高風險家庭裡的孩子的日常
Thumbnail
它或許也並沒有那麼可怕,而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了解太少,並且基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而一再地強化了原本就不該存在的刻板印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的是一位成人如何在神祕咖啡廳中面對深刻的自我提問,以尋找生命意義。文章提出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你為什麼在這裡?你害怕死亡嗎?你實現自我了嗎?這些問題不僅挑戰著我們的思考,更要求我們勇敢面對內心的渴望與恐懼,探索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從《老狐狸》(Old Fox)由蕭雅全導演,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主演。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第一次和我關心的小朋友去參加天使樹快樂營,坐兩班車到彰化市,帶孩子去吃麥當勞。他告訴我,那是他第一次吃麥當勞……,我心中覺得心酸。他在報名時得知可以有烤肉吃,就非常開心說:「一定要吃很多、很多。」結果當天有很多孩子陪他一起玩,就對烤肉不感興趣了。   他約5歲回到新X村,因為會罵髒話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