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正因為害怕 我們更應該好好瞭解它的真實樣貌—《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首先,這種病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沒錯,沒人想要失智,但就像是人生中的所有事物,它有開頭、中間以及結尾,誰知道我在哪個階段?我從現在的角度只能看到失智症旅途的其中一小段,這和大家過活的方式其實差不多吧?和其他人相同,我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當下。

raw-image


失智症或許是現代人最害怕的疾病,相較於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元、痊癒機率越來越高的癌症,目前仍無法逆轉、並且彷彿倒轉整個社會化過程的症狀,尤其對於極度依賴語言與各種社會規範的人類而言,大概可說是最難以想像的惡夢。然而,它或許也並沒有那麼可怕,而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了解太少,並且基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而一再地強化了原本就不該存在的刻板印象。

這次讓患者告訴我們疑患失智症的真實感受


對於大部分是由影視作品建立對失智症認知的人,《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從感官、環境到情緒,我與失智症共處的日常》將會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籍。作者溫蒂.蜜雪兒(Wendy Mitchell)本身就是​​一名失智症患者,藉由她的現身說法,讀者不只將了解失智症患者所看見的世界、面臨的困境,同時也會發現罹患這種疾病並不代表世界末日,而是同樣能夠活出精彩的人生。

在許多作品當中,失智症經常被描述成單純的記憶障礙,但就如同書腰上寫的:「若用白色盤子裝著雞蛋,我可能不會發現盤子裡有食物⋯⋯」,它其實也會影響包含視覺、聽覺與嗅覺等感官,甚至是情緒的表達。然而,這些症狀卻少被描述,導致患者後續的行為被視為故意,甚至是暴力行為,同樣的刻板印象也存在於理應更了解這個疾病的專業人員心中。

失智症不是好消息 卻也只是一趟風景不同的旅程


不只是對於患者行為的誤解,或是缺乏探究其原因的耐心,藉由作者陳述自身經驗,還有其他病友的分享,讀者也將了解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的污名化,將重點放在患者的「失去」,而不是他們依舊保有的「能力」,正是讓患者失去自我,導致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藉由正確理解失智症,以及其背後運作的機制,正是能夠找到合適照護方法的重要關鍵,甚至能夠在增加照護效率的同時,延緩症狀的惡化。

由於牽涉到語言能力的退化與記憶衰退,失智症「失語」的情況也相對嚴重,許多症狀也經常被用「因為失智症導致」一語帶過,而缺乏更多的研究支撐,導致我們對於這個疾病充滿誤解。根據統計,目前台灣每74人就有一人是失智症患者,2050年全球失智症患者數更會突破1億大關;也正是因為我們距離失智症並沒有想像中的遙遠,相較於那些主要聚焦在照護者與想像的描述,或許也該是時候認真聽聽患者親身訴說失智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與華藝電子書合作,完整內容請參考:https://reurl.cc/Gpl8m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2會員
454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蒔緣以為,認識失智症就好比學會心肺復甦術一樣重要,希望用不到,但是遇到了,絕不留遺憾!
Thumbnail
蒔緣以為,認識失智症就好比學會心肺復甦術一樣重要,希望用不到,但是遇到了,絕不留遺憾!
Thumbnail
從中學時代開始參加社團,為了活動所花的時間往往比讀書時間還多,長大進入社會工作後,在公益團體擔任志工的時間也比賺錢的時間多。   理論上,對於像我這樣有豐富志工經驗的人而言,精神上應該鍛鍊成銅牆鐵壁,百毒不侵才對,可是事實上卻不然,畢竟人還是血肉之軀、凡夫俗子,是個情緒性的動物,當我們熱臉貼上別人
Thumbnail
從中學時代開始參加社團,為了活動所花的時間往往比讀書時間還多,長大進入社會工作後,在公益團體擔任志工的時間也比賺錢的時間多。   理論上,對於像我這樣有豐富志工經驗的人而言,精神上應該鍛鍊成銅牆鐵壁,百毒不侵才對,可是事實上卻不然,畢竟人還是血肉之軀、凡夫俗子,是個情緒性的動物,當我們熱臉貼上別人
Thumbnail
人生的成就感可以用來支持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 人的一生終究會從職場、社交活動中退出。除了意外 (畢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到?) ,有些人可能就是因為失智症。 失智症無藥可醫? 是的,但是人生的成就感可以用來支持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
Thumbnail
人生的成就感可以用來支持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 人的一生終究會從職場、社交活動中退出。除了意外 (畢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到?) ,有些人可能就是因為失智症。 失智症無藥可醫? 是的,但是人生的成就感可以用來支持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你獨自出現在一個陌生星球上,原本你身邊熟悉的臉孔,都隨著時間一分一秒而模糊不清... 而你也不知道你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裡地方? 原本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甚至連存在的意義都不知道? 那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上述提到的種種就是失智症患者的日常,他們每天一醒來就要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你獨自出現在一個陌生星球上,原本你身邊熟悉的臉孔,都隨著時間一分一秒而模糊不清... 而你也不知道你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裡地方? 原本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甚至連存在的意義都不知道? 那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上述提到的種種就是失智症患者的日常,他們每天一醒來就要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
Thumbnail
健行出版 本書講述在台灣受思覺失調症所苦之人的故事 ,雖然精神病患已更名為思覺失調,但大多數人聽聞此疾病依舊是避之唯恐不及。作者採訪了一位肯為這些孩子付出的婦女,不畏眾人眼光及家人的擔憂,堅持一路上陪伴這些孩子、老孩子,需要的毅力和付出的努力恐怕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這些病患一開始其實與你我無異,大部
Thumbnail
健行出版 本書講述在台灣受思覺失調症所苦之人的故事 ,雖然精神病患已更名為思覺失調,但大多數人聽聞此疾病依舊是避之唯恐不及。作者採訪了一位肯為這些孩子付出的婦女,不畏眾人眼光及家人的擔憂,堅持一路上陪伴這些孩子、老孩子,需要的毅力和付出的努力恐怕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這些病患一開始其實與你我無異,大部
Thumbnail
即使有悲傷的事、寂寞的事,那也一定是通向幸福快樂的入口。所以,越是悲傷,越要歡笑;越是寂寞,越要歡笑。把不安變成希望吧!笑著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悲傷和寂寞。 只要你沒有打從心底要去正視問題本身,那就是逃避。 當你沒有認知並意識到問題本身,與你切身相關的危機感,以及其延伸後所影響的層面時,就沒辦法..
Thumbnail
即使有悲傷的事、寂寞的事,那也一定是通向幸福快樂的入口。所以,越是悲傷,越要歡笑;越是寂寞,越要歡笑。把不安變成希望吧!笑著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悲傷和寂寞。 只要你沒有打從心底要去正視問題本身,那就是逃避。 當你沒有認知並意識到問題本身,與你切身相關的危機感,以及其延伸後所影響的層面時,就沒辦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