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影評】《棋王》:亂世中保有自己的信仰

2023/01/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棋王》是1991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嚴浩與徐克執導,梁家輝主演。故事改編自阿城與張系國的兩本同名小說。
《棋王》|King of Chess(1991)
故事採取雙線模式進行,其中一條主線講述棋痴王一生(梁家輝飾)的故事,他身處於文化大革命的動盪亂世中,每天面臨各式文化批鬥、勞改等。他的物慾極低,只求能夠吃飽,每當配給的食物發下,王一生總是不放過任何一粒米飯,甚至要將湯匙與飯碗都舔淨。他最大的興趣只有下棋,他總是躲在角落與自己下棋、鑽研棋藝,即使假日也不休息,攀過半個山頭都要去找人對弈。
另一條主線講述神童王聖方的故事,他擁有特異功能,能夠預測未來。神童並不會下象棋,卻被貪婪的大人們看中了他的能力,有人為錢、有人為權,各人懷揣著一己私慾,逼迫神童背誦棋譜,要他在節目上打敗劉教授。

時代傳承:年輕一代終將超越上一代

結尾處,王一生以一敵九,同時與九位象棋好手下盲棋,他擊敗了八位敵人,最終引出第九位年邁的老者高手現身,其中他對王一生說出的話值得玩味:「你以一敵九氣勢不凡,這種氣勢,我這一代遠遠不及。」老者感慨後繼有人,其中時代傳承的意味呼之欲出。兩人最終決定和棋並握緊了手。王一生此時看見母親送他的無字棋,不禁淚光閃爍,卻終於體力不支倒地,然而片中並為明言他的生死。
另一邊小神童也與劉教授打得火熱,在關鍵的最後一局中,神童拋棄大人們灌輸給他的棋步,秉持自己熱愛下棋的心,將還在苦苦掙扎的劉教授打的節節敗退。劉教授並非真心熱愛下棋,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金錢權力的慾望,因此自然會輸給純粹愛棋的神童,而這一幕或許也同時隱含著年輕一代終將推翻、取代上一代人,緊扣著王一生那條故事線的結局寓意。
「無論現在、過去或未來,國家都是人民的。」
兩條故事線中,前者批判獨裁文革,後者反思消費主義的功利社會。電影最初就開宗明義地以紅色大字寫著:「無論現在、過去或未來,國家都是人民的。」在這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對照下,前者人們在文革中被批鬥或下放勞改,失去了自由並面臨物質匱乏的生活,有些人選擇隨波逐流擁護極權,放棄本該自由的思想;後者的故事背景則為繁華的台北街頭,拜金主義的城市中物慾橫流,人們看似擁有自由,實則依然被權力慾望箝制心靈。
(圖片來源:網路)

亂世中,保有自己內心的淨土與信仰

電影中有一段話簡單地以下棋來比喻時代下的人們:「你們根本沒有權力選擇輸贏,這個世界很少棋手,大多數人都是棋子。」時代洪流沖刷下,太多人都會面臨身不由己的處境,然而這部電影給出的答案是:在越艱難的環境下,越該擁有自己的信仰。正如片中的倪斌在文革之下,還是冒著危險護住自己的十字架,並將之交託給幼年的程凌。此處的信仰並不是指宗教或偶像崇拜,而是一個人在動盪的亂世中,依然保有自己內心的一片淨土、對一件事懷抱最純粹的愛與熱情。這份信仰對於王一生與神童王聖方而言,就是下棋。以王一生為例,他的物質生活匱乏,但他卻有最豐足的心靈,他將所有熱情投注到下棋,但求不斷精進自己的棋藝。
「在這批判鬥爭的世界裡/每個人都要學習保護自己/讓我相信你的忠貞/愛人同志」
羅大佑《愛人同志》(1994)
電影主題曲為羅大佑的〈愛人同志〉,收錄於羅大佑1994年的專輯《愛人同志》,這首歌在電影的開頭與結尾處各出現了一次。「愛人」為最親密的人,「同志」則是取消了親疏差等、抹去感情色彩的稱呼,將這兩個詞語並置,便營造出了一種荒謬感:連愛人也要稱呼為同志,正是文革中政治凌駕於人情的情景。若將主題曲與電影擺在一起欣賞,或許有助於更透徹理解其中所要傳達的含義。
電影結尾,王一生與王聖方,一大一小的棋王於夢中相遇,兩人一同看著繁華的人世,王一生對王聖方伸出手道:「我們繼續走。」他們握著手,轉過身,慢慢往歷史深處走去。這個世界有太多不同的荒謬故事在上演,但一切終將結束,人民將在自省中慢慢步入下一個世代,到時兩位棋王的任務便能夠結束了。
宇
高雄人,熱愛香港電影、華語流行音樂。 閒時寫寫港片觀後感、演唱會側記,也寫詩與散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