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140—【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峰迴路轉2:抽絲剝繭】【哥兒們】

2023/01/0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2022
一句話短評:差點毀了好看的第一集
2007年【曼哈頓奇緣】好看,就在於將二次元童話公主搬到現實生活中,會產生什麼荒謬情境的後設樂趣,即使童話終究還是童話,我仍然願意買單。如今來到了2022年,【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主角吉賽兒和羅柏生了個小孩,生活壓力讓他們搬到郊區,進入青春期的摩根開始叛逆,房屋狀況一團亂,現實的生活讓原本以為會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角色們滿頭包。
15年過去了,你還相信王子和公主會永遠「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著嗎?【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先揭破這層假象,一如當年的【曼哈頓奇緣】,小鎮的生活,讓吉賽兒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步調,喘不過氣的她,再次求助魔法,結果讓現實與童話世界弄得一團亂,連自己也從公主變成壞繼母。【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為了把現實世界弄成童話王國,鋪陳許多第一集類似的後設樂趣,但看著看著,即使編導很努力在維持本部電影的娛樂效果,就是少了【曼哈頓奇緣】的魔法力量。
【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的電影原名是「幻滅」(Disenchanted),幻滅也的確是成長的開始,這也是電影最大的問題:它無法自圓其說!「快樂結局比較像是概念,而不是現實。」基本上這句話是對的!但為了達到這句話,吉賽兒徘迴在想要幸福快樂的公主,和享受權力黑魔法的壞繼母兩個性格之間,編導並沒有試圖扭轉壞繼母的刻板印象,甚至還多加了一個反派配角來亂,缺少讓公主的吉賽兒思考她所嚮往的生活方式,真的能讓自己和家人們達到更幸福與快樂嗎?當一個角色缺少反省能力的時候,電影就必須利用其他的手法來達到述說重點。
於是電影用了摩根的青少年愛情故事來瓜分電影重心,用「回憶樹」的橋段來簡化主題,配上廉價的特效、服化道,劇中的歌舞場面也少了第一集的水準,讓本片直接朝愛能克服邪惡的結論奔去,但口頭上聲聲的「愛」,真的很難說服人買單。這就是我說電影無法自圓其說的緣故!如果說2007年的【曼哈頓奇緣】從純童話來到現實,反而展現了童話天真的力量;那2022年【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則是現實中的困難全交由童話解決,結局就是一覺醒來,壞人都變好,好人沒煩惱。其實,看完【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再回頭重溫第一集,我並不討厭天真童話的存在,現實的苦悶煩躁無聊也需要點甜甜的養分調劑,只是不要那麼地「理所當然」或是「智商不足」,畢竟吉賽兒都已經在紐約生活了10年(以劇中摩根的年紀來算),我也想要相信妳相信的Happily Ever After啊?!
【峰迴路轉2:抽絲剝繭】2022
一句話短評:2022年用【峰迴路轉2:抽絲剝繭】來畫下句點真是美好!
2019年,電影【峰迴路轉】雖不到橫空出世的地步,但也讓人看得燒腦燒得很過癮。在前作抱回超過三億美金的票房後,續集被Netflix以4.5億美金天價橫刀奪愛,從獅門影業手中搶下兩部續集電影的播映權,編導萊恩強森Rian Johnson在2022年底,推出續作【峰迴路轉2:抽絲剝繭】,依舊是丹尼爾克雷格擔綱演出的「美國版白羅探長」,星光熠熠的全明星陣容,類似的故事架構—描述偵探白朗與一群嘉賓受到艾德華諾頓飾演的科技億萬富翁邁爾斯布朗邀請,參與一場希臘假期,但離奇命案終究還是登場了…結果是:依舊好看!
從電影院到串流,我常會探討一件事:那就是電影院觀看和看影音平板的串流是兩件事情,但【峰迴路轉】卻難得的在不同播放媒介都達到一個成績。將離奇的殺人命案,偵探縝密的推理,人人都是嫌疑人,揭曉殺人手法及犯罪動機,以阿嘉莎克莉絲蒂那種「兇手是誰」(Whodunit)的本格派推理為原型,加入黑色喜劇的元素,為了不破哽就先不講細節,【峰迴路轉】以黑色喜劇來包裝推理故事,表面的滑稽感或荒謬,點出現實世界的灰色現實面,【峰迴路轉】第一集講述了豪門家庭的分崩離析,來影射資本主義下人心的對立矛盾,第二集調性更加輕鬆(可能是因為在串流上檔的關係),人際關係的暗潮洶湧,呈現了資本主義面前,為了利益的人人交相賊,即便【鋒迴路轉2:抽絲剝繭】139 分鐘的片長,大半的時間都在鋪陳,你也不會覺得無聊,巧妙地將故事背景與這幾年疫情結合,人物對照現實你知道的那些名人,你也會看得很有感。
節奏明快、敘事流暢、不刻意降低觀眾智商,又玩弄電影技巧的意在言外,刻意反邏輯,放輕鬆點看,【峰迴路轉2:抽絲剝繭】是年底聖誕到新年假期很高分的一部。
【哥兒們】2022
一句話短評:以為演的是【電子情書】,其實演的是【當哈利碰上莎莉】。
尼可拉斯史托勒Nicholas Stoller執導的【哥兒們】,開宗明義就藉著男主角巴比(比利埃西納Billy Eichner飾演)說,電影公司找他寫一部同志愛情電影劇本,想要傳達「愛就是愛」的理念,卻被巴比大加挖苦,覺得同志不需要符合異性戀的框架,不需要拍一部同志步入傳統伴侶關係的愛情電影…結果,當他遇到了天菜亞倫,原本外型、價值觀、生活習慣都不同調的他們,慢慢地走到了一起。結果【哥兒們】電影就成了巴比原本嗤之以鼻的那種結果。
原本自己以為可以獨立自主的巴比,使用交友軟體的單身生活,遇到了性感的天菜猛男,兩人不斷衝撞彼此價值觀…為了滿足大多數人,包含異性戀者觀看的樂趣,【哥兒們】不避諱採用了好萊塢的三幕劇公式,當王子認識王子,王子和王子吵架,王子和王子和好,兩人就愛在一起了…在全酷兒的台前幕後班底打造下,【哥兒們】呈現了一種把酷兒當成正常運行法則的世界,雖然【哥兒們】不如電影廣告說的是好萊塢第一部同志電影,但是我可以確定這是好萊塢第一部「約會電影」,它沒有傷春悲秋,無法出櫃的痛苦暗喻,沒有揪心認命到當個同志就是犯了滔天大罪。相反地,電影呈現了同志們的愛情世界,其實也很芭樂、很一般,充滿著粉紅泡泡;攤在陽光下,【哥兒們】呈現了一種對愛情的想望,無論什麼性別角色,大家都一樣的態度。
為了沖淡粉紅泡泡的感覺,電影安排了男主角經營LGBTQIA+族群的Podcast頻道,想要打造一間LGBTQIA+族群博物館。酷兒電影很怕的是只拍給「圈內人」看得懂的電影,好在【哥兒們】很努力地在避開這件陷阱,大量的流行文化梗和同志圈內行話,並不妨礙你以為你看的是Grindr版的【電子情書】相互鬥嘴踩彼此底線,結果演的卻是【當哈利碰上莎莉】那種「Screwball comedy冤家喜劇」,一邊批評同志圈文化,一邊又渴望愛情降臨,不斷地看到銀幕上男男主角分離和解再重逢的樂趣。
從堅定地宣告「love is not love」,到溫柔地接受「love is love」,【哥兒們】對我來說,還真的很童話!但我還蠻期待未來可以在電影院線,有多一點像【哥兒們】這樣的約會電影出現,如果電影不是自編自演的比利艾希納放了一場夫子自道的個人經歷戲,以及最後一場戲,硬生生地扯回LGBTQ+群體被壓迫的歷史,我可能會給【哥兒們】多個幾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