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告白』後日談

2023/01/16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35歲的告白』於2022年9月開始在長鴻愛創作中文網連載
從2021年春天提案、2022年2月開始積稿準備、連載了5個月的作品『35歲的告白』,終於在前幾天,平安告一個段落、畫下休止符。以下想要來談一下這個故事背後的點點滴滴,可能涉及劇情,記得先去看過故事哦!

這是我和長鴻出版社的第一次合作。我們在2020年的秋天透過在臺灣漫畫基地舉辦的文化部媒合會初次接觸,之後我就一邊完成手上的漫畫工作、一邊想提案,經過了幾個月左右以後提出。(關於發想這個故事提案的契機&過程,就等以後再分享)當時我忙碌著繪製、發行自己的個人誌『Closing Distance -與你最近的距離-』第3冊,另一方面根據自己之前與日本出版社的接觸經驗,覺得提案通常不會回很快XD(喂)於是也沒有很在意這件事,趕快繼續忙碌的安排,適逢之前在媒合會接觸過的黑白文化出版社也來邀稿,於是當時在2021年還沒有明確大型商業offer的我便先答應了黑白文化的案件。(是的,每年年初總是在想今年有沒有頭路啊?能撐下去嗎?的作者)

最初的提案與考量

因為我從來沒有跟長鴻合作過,最初的提案構想,是只有36頁左右的單篇完結作品,我的想法是當作測試跟出版社磨合以及市場反應的水溫,甚至沒有考慮過出單行本的事。這是長期跟日本出版社交手過後的心得(笑),我初期入行時常常構想一些世界觀很宏大啦一看就覺得要連載個十幾集那種的長篇架構,但我發現反而很難用長篇故事跟初次合作的出版社交涉,因為有太多不確定性,日本出版社意外非常看重「開頭」以及「如何收尾一個故事的結局」,至於「故事中間發展的過程」倒是比較次之。總之,慢慢地我就變成習慣先從短篇開始了。
那天長鴻回覆我的時候,我正去醫院例行檢查,無聊又緊張(?)地等候門診中XD。他們說,要不要往實體書出版的方向去規劃?而我當然是欣然同意!在門診外眼睛睜得大大地看著手機畫面,興奮地手抖,偏偏此時門診叫到我的名字了(爆),逼得我趕快先回覆ok,然後請出版社等候我晚點再討論詳細XD。
出版社在看過了整個故事大綱、結局的情況下,建議了出版實體書的計畫,讓我感到非常地開心與感謝。因為『35歲的告白』這個故事是相對走比較清水向,沒有曖昧期的酸甜感(?)、也沒有交往後的甜甜蜜蜜、更沒有耽美BL常見的親熱戲。我想,可能我們都是想挑戰一個潛在市場吧!我在提案的時候即有說明,這是針對30~40歲(也可以向下相容25~30歲)的社會人讀者客群,國內女性漫畫類型目前仍以少女漫畫偏多,因此我提出了一個感覺在市場比較少見的方向。想法能獲得認同並給予協助執行,真的是十分感激。其後在整個製作過程,包含出版社編輯以及美編設計企劃行銷等人都非常尊重我的意見,可以說是100%讓我能自由地創作出了我想看見的理想成品,我沒有遇過什麼傳說中因為市場反應而必須要被干涉劇情的事(但這也是因為故事一開始就規劃好實體書出版方向、短篇而且也提早好幾個月積稿的作業型態,比較沒機會更動)。
題外話,說到曖昧,之前我就有在噗浪發花痴講過,某次聽唐國師的podcast有一集好像講到關於星座的曖昧方式吧,裡面有一段提到金牛跟處女的組合,國師說「他們不會曖昧吧,他們會一同經歷一些事,然後就在一起了」,我聽到整個內心爆炸,心裡想著「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可是當時連載還沒開始,所以只能悶著自己在床上滾來滾去(笑)。星座通常是個可以幫助我更加確認角色行動的設定,但不是一開始就先設好,而是在發展了人設一段時間後,想著「角色大概是這個星座吧」然後自然而然組合起來。之前我畫個人誌時使用了「牡羊x魔羯」這樣超級衝突(?)的組合,而這次挑戰了金牛x處女的土象星座組合,果不其然呈現出了兩人相當斯文溫吞的相處XD。俊人跟千凡對我而言是屬於個性相似的戀人類型,譬如他們都是室內派、性格都比較溫和冷靜等等。

有如瘋狗浪一般的低潮襲來

回到主題,雖然出版社放手讓我自由創作,但結果反而是我自己先差點被市場反應給打倒呢(苦笑)。實際上這部作品本來會更早上線,大約是在夏天的時候。出版社原本詢問要月更還是雙月更,我思考因為我才剛結束一件大型密集的商稿,希望能緩個節奏休息,再加上這次沒有找助手的預算,於是談好了雙月更。但是因為我積稿過程中曾經因為健康問題住院手術,導致休養了快一個月,因而推遲了上線時間。所以當第一回連載開始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在畫第四回的草稿、準備要開始描線了。雖然中途休養了,但跟出版社討論過後還是希望單行本能趕上隔年二月的大型動漫活動,所以後面我就馬不停蹄努力繪製趕上進度,原本雙月更的連載也密集安排成月更
一般積稿是不會相隔三回這麼遠的,何況我是短篇。很微妙的心情呢…大家覺得故事才剛開始的時候,我已經著手要結束了XD。如同前面所提,『35歲的告白』本來規劃就是很短篇,但我在繪製的過程私心越來越喜歡俊人跟千凡這兩個角色,常常覺得「啊…如果能再多畫一點就好了」「這樣交代根本不夠啊」然後就演變成越來越煩惱,後悔怎麼不是畫長篇?的心情一點一滴開始侵蝕著自己。這部故事最讓我遺憾的地方,就是沒能好好著眼描述千凡的心情。他到底怎麼漸漸愛上俊人的?他有多愛著俊人?這個部分雖然濃縮放在前面一二回描述了,但說服力根本不夠。可是,故事本來就決定是以俊人的視角在進行,以五回的長度來說,很難突然切換到千凡的視角去描寫心理戲,這樣會讓人混亂主角到底是誰?
我後來還深自檢討分析,許多短篇BL的情感線到底是怎麼發展的,如何可以在那麼短的篇幅中讓兩位角色成功在一起。後來發現,很多的情況下是在故事一開頭就「有一方單戀或暗戀」、或是「其中一方是gay」、或「先有了肉體關係」等等。這些「在一開始就先設下了同性戀、有性戀」的前提,是相對比較能讓BL劇情進展迅速的設定。但『35歲的告白』的一個關鍵重點設定是「兩位角色都不是同性戀」,他們一個是異性戀、一個是雙性戀,其實這種設定也不是沒有過,拿一個我看過的例子來說,『被擦掉的初戀』就可以是這種類型(雖然嚴格來說是少女漫畫XD)。但是『被擦掉的初戀』也發展了9集才結束,就算撇去一些校園漫畫常有的副線劇情,我覺得光要讓兩個「本來對彼此都沒有戀愛感覺」的角色互相相愛,起碼15~20回大約3集單行本以上的篇幅來醞釀是一定要的
至於「差點被市場反應給打倒」是指什麼意思呢?『35歲的告白』在連載開始前有幸獲得了各路朋友的宣傳相挺,第一回連載上線後的反應很不錯,這個在社群以及連載網站是可以看得到成果的。但可能也因為這樣,就讓我產生了「接下來也要繼續維持這個氣勢」的責任意識感。第二、三回在整體故事上屬於「承」的部分,起伏比較弱,雖然自己也明白這一點,可是連載在第二回以後反應掉落變冷清,還是讓我忍不住動搖起來。特別是第二回後半講到「愛的形式」那一段,自己個人還滿喜歡的,算是整個故事的重點戲之一,台詞琢磨了很久,也很努力把俊人跟千凡畫得好看點(笑),但是當時看評論好像沒人注意到那一塊,還有讀者講了對第二回印象不深,讓我倍感挫折。這時候終於真正讓我體會到連載的現實殘酷。
我不記得當下的情緒了,可能臉上還能維持著笑意、但心中夾雜著對自己事情做不好的憤怒吧,後來回過神來發現大半夜的眼淚像噴泉一樣停不下來,才知道自己…累積了很多很多心情,又無處發洩。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卻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這是最痛苦的——那時我才意識到,原本以為沒有很受傷,但是那個傷痕比想像中的大、想像中的深。第二回上線沒有獲得預期(?)的迴響,卻正好已經是要開始繪製最終回、單行本封面的階段,我的心裡又充滿著「如果是畫長篇就好了」的遺憾,當時精神崩潰到手感盡失,不管怎麼畫,我覺得眼前的俊人跟千凡,都沒有他們本來該有的靈魂,讓我非常地痛苦又焦急,心裡難受到覺得是不是無法再繼續畫他們兩人下去,又覺得一定必須要趕上截稿日、非要讓單行本能順利在漫博展生出來不可。偏偏…就只剩下最後一回的情況,遇上了這樣的低潮。
我邊哭邊拿起手機打字,打了又刪、打了又刪,最後在噗浪留下求救的訊號。很感謝我的讀者溫暖地打氣擁抱,最終讓我有力氣站起來重整旗鼓,告訴自己「沒時間了,你趕快想點辦法收拾情緒」。我問自己,如果時光能夠倒轉重來,讓你能夠回到過去重新選擇,你還是會讓『35歲的告白』成為短篇嗎?我慎重地想了想當時的時空環境,最後給自己的答案是:「是」。於是我知道,這個決定沒有什麼好後悔的了。『35歲的告白』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故事,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讓故事儘快曝光,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還要改成長篇,那麼勢必又要拿另外一個短故事作墊檔(我的習慣就是不會一開始就拿長篇故事去跟初次合作的出版社交涉),我不想拖,所以『35歲的告白』終究是要以這樣的形式誕生的。但是,製作續篇的心情是確實有,所以這方面我已經在跟出版社討論可能執行的方式。
我記得是先畫完單行本封面,才繼續執筆最終回。強制自己收拾情緒後勉強拿起了筆重練手感,單行本封面我因此畫了兩遍,因為第一遍覺得兩人的靈魂完全沒進來。構圖本身倒是沒問題的,很早就已經決定了構圖,提給出版社看也直接通過。手感的問題是在於筆觸線條,明明是一樣的構圖,但沒手感的圖看起來就是線條歪七扭八,懂的人看了就會知道「畫圖的人當時心不在那裡」。好在我不斷地換了筆刷測試後總算找到想要的感覺,才沒有畫到第三遍(苦笑)。

The Ten Rules of Jante

畫完封面後,心情也終於平穩,知道是該正式為故事收尾的時候了。現在不要去考慮續篇那些,把眼前已經決定好的事做完即可。就在這時也無意間聽到一集podcast,裡面介紹到來自北歐的一種社會平等概念,算是真正拯救了我這種脆弱的玻璃人常常受到動搖的心,在這邊也想要順便分享一下。我查到podcast原出處是在日本文化放送廣播的節目,節目介紹有很清楚地列出了這是「The Ten Rules of Jante (Janteloven)」,網路上中文翻譯為「詹代法則」(但Jante北歐發音應該比較接近「揚特」啦)。我看過日文、英文跟中文版後整理翻譯成以下自己的版本:
1.不要認為自己很特別。(Don’t think you are anything special.)
2.不要認為自己比他人都還善良。(Don’t think you are as good as we are.)
3.不要認為自己比他人都還聰明。(Don’t think you are smarter than we are.)
4.不要認為自己比他人都還優秀。(Don’t convince yourself that you are better than we are.)
5.不要認為自己知道得比別人還多。(Don’t think you know more than we do.)
6.不要認為自己比他人是更重要的人物。(Don’t think you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we are.)
7.不要認為自己很能幹、擅長任何事。(Don’t think you are good at anything.)
8.不要取笑他人。(Don’t laugh at us.)
9.不要認為大家都很在乎你。(Don’t think anyone cares about you.)
10.不要認為自己能教別人任何事。(Don’t think you can teach us anything.)
乍看之下似乎是很抹殺個人主義的想法,但在節目中藉由主持人進一步的說明後,我認知到這些法則的初衷不是在否定自己,事實是「當每一個人都認定自己並沒有比別人特別的時候,這也代表群體裡不會有人比任何人特別」,就能真正實現平等、無須差別競爭比較的理想社會主義。…有點難懂?但總之我聽了覺得很喜歡這個想法,從小被丟到才藝班、做什麼都受到父母同儕的評價,世界就只分為好跟壞…不知不覺間內心也養成了比較的習慣,明明是很討厭的。
希望自己能夠好好執行這樣心境的改變,今後不要再認為自己「理應」得到什麼評價,或是別人「不該」得到什麼評價。雖然我知道不容易,因為這是外來文化的觀念,不是我們從小接收到的東西,更不是環繞在我們生活環境的氛圍。有點離題了XD…但我覺得真的很重要所以想分享,特別是我們藝術創作者真的很常陷入這種評價迷思…明明,就是為了不想被數字定義價值,才決定來到這個圈子的啊。大家都給了好分數的作品,不代表就是最優秀的;沒有獲得好分數的作品,它也有存在的價值藝術沒有分好與壞,只有分——我喜歡還是不喜歡

在這部故事裡的挑戰

該說的說完了,最後提一些設定的小趣事,就是我在這部故事裡,實現了夏冬交替的願望(笑)。自己比較喜歡冬服,過去繪製的故事也全篇都是冬服長袖,於是這次就想說來挑戰畫夏服的上班族吧!個人覺得不太容易呢,因為要是少了一些上班族的配件像是識別證啦名貴(?)腕表之類的,即使有領帶也看起來很像學生呢。非常幸運的是剛好搭上了連載的季節由夏入冬,我從以前就一直很想嘗試了,希望連載時的內容是剛好能夠跟當時季節吻合的XD
另外,雖然以前也畫過35~40歲左右的年紀,但是我檢討過後希望整體角色性格再穩重點,再加上俊人跟千凡剛好都是土象星座,這次的作品不知道有沒有比較反映出大人戀愛的成熟味了呢?我想起我很喜歡的漫畫家高野莓在『ORANGE』裡面作為象徵的柳橙汁,那麼在『35歲的告白』裡能夠作為象徵的,應該就是苦澀帶有後韻的黑咖啡了吧!畫這部故事帶給我很多新鮮感,我很刻意要跟自己之前的作品作劃分,就連角色外型應該都跟之前的很不同吧!希望他們能夠留在很多人的心裡,很長一陣子。
角色名字的設定部分,最初開始連載時有稍微提過,但有個細節沒提到,不過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有注意到了?俊人跟千凡的名字最後一個字,加起來剛好成為了一個詞「凡人」。這是一開始就定好,換句話說我是到處去找適合叫「xx人」「xx凡」的名字發音。這以台灣目前常見的取名法來說不是很容易,好在後來決定的名字都不會很突兀,感覺介於現實與創作之間,筆畫也都相當不錯,我很喜歡。為什麼想要拼成「凡人」這個詞是因為最初我想要暗示描繪兩個普通人平凡的戀愛——事實上最後也真的十分平凡吧?(笑)對我來說,平凡當中深刻的轟轟烈烈一直都是我喜愛的點。

無論如何,再一次地,我終於又好好說完了一個故事,恭喜了,自己。辛苦了,自己。
TEI
TEI
畫漫畫的人。台北出身,國立大學日文系畢,曾於出版社工作五年,後至東京打工度假工作一年,現轉行畫漫畫。 目前是用自由的心態在耕耘VOCUS。大約會聊工作經驗、日常生活、讀書心得這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