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我的醫師生涯幸運遇到好榜樣DR. VINER

退而不休!我的醫師生涯幸運遇到好榜樣DR. VIN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 / 黃達夫

上星期,我翻抽屜在找尋一個文件時,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剛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的指導老師Dr. Ed Viner。

事情是這樣的,我到美國的第二年,在費城賓西法尼亞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Dr. Ed Viner剛擔任教職,負責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他給予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態度熱誠。

一齊共事後,就看到他對病人非常親切,對於醫學生、住院醫師的教學很是認真,雖然只長我四、五歲,但是,他對於年輕一點的我們的生活也很照顧,所以,很快的,Dr. Viner就成為我心目中最想要學習的好榜樣,這一年,我見賢思齊,我的用功與賣力也沒有讓他失望。

我出國時,因為服兵役的關係,我第一年實習醫師報到的時間,遲了一個月。接著當住院醫師,也就沒有休假的時間。那年,我決定在一個星期六結婚,星期天照常值班。Dr. Viner得知我要結婚,就堅持我至少要去渡一個「蜜日」,介紹我去賓州有名的渡假勝地Lake Pocono,租個湖邊小木屋住一夜,他請一位高一屆的住院醫師幫我值班。

圖/杜克大學校園一景,圖片來自flickr

圖/杜克大學校園一景,圖片來自flickr

接著,當我申請到杜克大學醫學院血液科接受次專科的訓練時,Dr. Viner以及內科主任Dr. John Frost 就各自為我寫了很好的推薦信。

不久,我就接到杜克大學血液科主任Dr. Wayne Rundles親自打電話來,邀請我到杜克大學受訓。到了杜克大學後,有次聊天時Dr. Rundles告訴我,Dr. Viner及Dr. Frost 一齊為我舖了紅地毯把我送到杜克大學。

其後,Dr.Viner一直住在賓州,我則在北卡羅萊納州,兩地相距甚遠,開車約需八、九個小時,雖有通訊,但碰面機會不多。當我決定回台灣,設立台灣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時,Dr. Viner期許我為自己的家鄉效力,除了照顧病人外,還能用心培養好醫師。

Dr. Frost和Dr. Viner兩位,一直都是費城交響樂團的駐團醫師,在我回台十年後,有天接到Dr. Viner的信,他很興奮地告訴我,他準備陪同費城交響樂團到台北來,希望能夠到他的門生所創設的醫院看看。

然而,由於我回台灣後,仍舊保留杜克大學的教職,每年都有一段時間,須回杜克醫學院教學。很不巧的,Dr. Viner到台灣的時間,正好我不在台灣,令我們雙方都深感遺憾!

沒想到,Dr. Viner到了台灣後,儘管我人不在台灣,他仍然決定到醫院來看看,就由當時的蔡繼志醫務長帶領他參觀了醫院,參觀後Dr. Viner就在我的辦公桌後,坐在我的辦公椅上,請我的秘書為他拍照留念,表示他特地來拜訪了我。

前日看到照片,想起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問候Dr. Viner了!就把照片掃描Email給他。他立刻回郵説,他很高興,當年有機會親眼看到我設立的醫院,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進而,他說,下個月他就要過87歲的生日了!但是,他至今仍然照常上班,每天到醫學院履行教學的任務,只要體力、腦力允許,他將繼續做下去。

延伸閱讀

為了在醫學教育中落實人文教育而募款

此外,他告訴我,他在七年前在該醫學中心創立了「Center for Humanism」,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在醫學教育中落實人文教育。為了實踐這件他認為極有意義的工作,他也一直忙著在募款。

看到Dr. Viner的信,不禁會心一笑!因為,我這些年,在忙著醫院傳承的工作的同時,我也一直在思考,當我卸下行政工作時,我打算全心投入教育年輕的醫學生、住院醫師,努力為台灣培養好醫師,為了提升台灣的醫學教育及醫療品質,我也正在準備募款計劃。

我覺得我非常的幸運,在我開始醫師生涯的當兒,就遇到我要追隨的好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形塑了我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匆匆過了50多年以後,萬萬沒想到,雖然,我們沒有互相討論過,但是Dr. Viner和我在生命最後的旅程,竟然不約而同的選擇,退而不休,繼續做我們認為很重要、很值得做的事情。Dr. Viner終究還是我最好的榜樣。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黃達夫 雖然,我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癌症病人,並且,從事這個工作己經55年。回顧癌症醫療,從1960年代,開始化學藥物的使用,轉眼,50多年過去了!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眼看著癌症病人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固然,給予在這個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帶來相當程度的成就感。然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罹
文 / 外傷重症說書人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也沒有新的消息傳出,群組裡也慢慢安靜下來,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儘管心知如果是好消息,絕不該這麼久還沒有更新,但又安慰自己或許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最後不幸的消息在日本時間下午5點傳出。 昭惠夫人感受到安倍前首相回握住她的手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某天當我在負責管理的飯店大廳與同事交談時,有位客人正好經過,身上有股濃濃的酒味,這在印尼極為罕見,因為印尼八成五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之一是不飲酒,多數正信教徒將之奉為圭臬。這位一早就滿身酒味、喝到滿臉通紅的客人顯得極為突兀。 延伸閱讀 遠洋漁船船員面對傷病驟變 延伸閱讀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延伸閱讀 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黃達夫 雖然,我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癌症病人,並且,從事這個工作己經55年。回顧癌症醫療,從1960年代,開始化學藥物的使用,轉眼,50多年過去了!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眼看著癌症病人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固然,給予在這個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帶來相當程度的成就感。然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罹
文 / 外傷重症說書人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也沒有新的消息傳出,群組裡也慢慢安靜下來,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儘管心知如果是好消息,絕不該這麼久還沒有更新,但又安慰自己或許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最後不幸的消息在日本時間下午5點傳出。 昭惠夫人感受到安倍前首相回握住她的手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某天當我在負責管理的飯店大廳與同事交談時,有位客人正好經過,身上有股濃濃的酒味,這在印尼極為罕見,因為印尼八成五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之一是不飲酒,多數正信教徒將之奉為圭臬。這位一早就滿身酒味、喝到滿臉通紅的客人顯得極為突兀。 延伸閱讀 遠洋漁船船員面對傷病驟變 延伸閱讀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延伸閱讀 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